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药用鼠尾草属植物中7种脂溶性成分的HPLC法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丕  何丽一 《药学学报》1995,30(9):711-714
采用YWG-C18H37柱,以甲醇-水(77:23)为流动相,在254nm检测波长下用内标法测定了9种药用鼠尾草属植物中丹参酮Ⅱ-B、紫丹参甲素、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及红根草邻醌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新二萜醌去氢丹参新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鼠尾草属植物红根草(Salvia prionitis Hance)的根中分到四个二萜醌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推定为去氢丹参新酮(Ⅰ),丹参新酮(Ⅱ),丹参新醌乙(Ⅲ)和丹参新醌丁(Ⅳ)。Ⅰ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系从该植物中首次分到。  相似文献   

3.
丹参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丹参主要含丹参酮1A、ⅡB,隐丹参酮,二氢异丹参酮Ⅰ以及多种含量较少的醌类色素,如羟基丹参酮;异丹参酮Ⅰ、Ⅱ,异隐丹参酮,次丹参醌等;另含丹参素,鼠尾草酚,原儿茶醛等酚类分.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丹参的有效成分如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等9个丹参二萜醌的合成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二萜醌——红根草对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根草Saluia prionitis Hance系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为江南民间常用草药。全草治疗腹泻菌痢,扁桃腺炎,咽喉炎,并有抗结核麻疯作用,已从其中分到新天然产物红根草邻醌和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等二十余个化合物。本文报道新二萜醌红根草对醌的分  相似文献   

6.
紫丹参中几种微量二萜醌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西鼠尾草褐毛变种(Salvia przewalskii Maxim.var.mandarinorum Stib.)的根中,应用HPLC方法及硅胶G柱多次柱层分离,得到四个新的微量二萜邻醌成分,称为紫丹参丙、丁、戊、己素(przewaquinone C.D.E.F)并且分别测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百里醌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百里醌组。模型组和百里醌组大鼠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百里醌组在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百里醌(40 mg·kg-1)。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血清指标肌酐(Scr)、尿素氮(BUN)以及肾组织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RT-PCR检测肾脏组织中的caspase-3,Bax和TNF-α和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可见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等,经百里醌治疗后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百里醌组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Scr和BUN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百里醌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Scr和BUN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caspase-3、Bax、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和模型组比较,百里醌组中caspase-3、Bax、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减低(P<0.05)。结论 百里醌可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发挥抗炎及抗凋亡作用,从而在肾脏IRI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花丹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从白花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f.alba)中分离出14个二萜醌类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由光谱分析推定为1,2,15,16-四氢丹参醌(Ⅰ)和丹参醛(Ⅱ);另一个化合物Ⅲ与R0-090680的结构相同。化合物Ⅰ和Ⅲ对淋巴白血病细胞P388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中含量较高的是以邻醌为主如丹参酮Ⅰ及丹参酮Ⅱ_A等,而以对醌存在的尚有异丹参酮等,但含量均极低。此外,国内还报道了显示酸性的丹参新醌甲、乙,丙。鉴于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加碱开环后可转化为丹参新醌,因此如不用碱处理能否从原植物中获得新醌尚属未定。本文报道采用中性溶剂系统进行硅胶柱层析,获得了丹参新醌甲与乙,此外还得到一种新的对醌化合物,不同于已报道的异丹参酮,定名为丹参新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白花丹醌在缺氧条件下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凋亡、侵袭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or1α,HIF-1α)及其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氯化钴(CoCl2)化学诱导法建立HepG2细胞体外缺氧模型,经不同浓度(2,4,8 μmol·L–1)白花丹醌处理24 h后,MTT、平板克隆形成试验观察HepG2细胞增殖水平变化;使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使用Transwell试验观察HepG2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使用qRT-PCR检测HepG2细胞内HIF-1A mRNA转录水平变化;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HIF-1α及其下游基因c-Myc、VEGFA、MMP9TWIST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当CoCl2处理浓度为150 μmol·L–1时,HepG2细胞增殖水平未见显著变化,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提示体外缺氧模型建立成功。与常氧对照组相比,MTT、平板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白花丹醌作用HepG2细胞后,其增殖水平受到显著抑制(P<0.05或P<0.01); 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白花丹醌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侵袭(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白花丹醌能显著诱导HepG2细胞凋亡(P<0.05或P<0.01);Western blotting及qRT-PCR检测结果显示,白花丹醌能显著下调HIF-1α蛋白及HIF-1A mRNA表达水平(P<0.05或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HIF-1α及其下游基因c-Myc、VEGFA、MMP9TWIST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或P<0.01)。结论 CoCl2体外模拟肝癌HepG2细胞缺氧的适宜浓度为150 μmol·L–1;在缺氧条件下,白花丹醌可显著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与侵袭,同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α蛋白及其下游靶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从云南产紫丹参(Salvia przewalskii Maxim.var.mandarinorum Stib.)中分离到两种新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取名为紫丹参甲素(C19H18O4,熔点173~5℃)和紫丹参乙素(C14H12O(4),熔点242~3℃),经物理和化学方法的研究推定其结构式分别为(Ⅰ)和(Ⅱb)。紫丹参甲素有抗动物肿瘤活性,且其抑菌作用比隐丹参酮强。试探了紫丹参乙素质谱中M-16裂片的裂解由来。  相似文献   

12.
中药在治疗炎症方面具有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综述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中的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丹参茎叶总酚酸、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参素等)、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IA、丹参酮I、隐丹参酮、甲基丹参酮等)、丹参多糖,丹参类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丹红注射液等)以及丹参其他类制剂(如丹参凝胶、丹参涂膜剂等)的抗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丹参抗炎作用研究及丹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含有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的中药注射剂主要包括丹参注射液、丹参滴注液、注射用丹参(冻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配伍禁忌,如配伍后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与抗癌药物进行配伍后会促进恶性肿瘤的转移,与止血药、雄激素、阿托品等药物配伍会降低丹参类注射剂的疗效,与抗凝药配伍会导致出血现象的发生等。对5种丹参类注射剂配伍禁忌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类总结,以期为该类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梁光义  孙南君 《药学学报》1984,19(3):190-194
自狭叶藜芦中分离出一种新碱狭叶藜芦碱甲,根据光谱数据和衍生物的制备确定其结构。药理实验表明,该化合物有较强且持久的降压和减慢心律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5.
红茴香又称莽草、红毒茴,为我国特产的药用与芳香植物。莽草之名始见于《山海经》,药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基原植物包括八角属植物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和红茴香Illicium henryi Diels。而禾本科芒属的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和卫矛科的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则为混淆种。莽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北、四川以及浙江、福建等地。莽草及红茴香的多数种类均有毒性。对红茴香及莽草的名称、产地、基原、性味功能等进行考证,以求正本清源,为红茴香药用资源的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梁光义  孙南君 《药学学报》1984,19(6):431-436
自狭叶藜芦中首次分离出β1-查茄碱和两个新碱狭叶藜芦碱丙、碱丁。根据光谱数据和衍生物的制备,测定了β1-查茄碱的结构,初步推定了狭叶藜芦碱丙和碱丁的部分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氮素是中药材有效成分积累的重要影响元素,为探讨不同氮源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和藏丹参Salvia castanea毛状根生长和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硝酸铵、水解乳蛋白、蛋白胨、牛肉浸膏、酪蛋白和酵母提取物6种氮源处理对丹参和藏丹参毛状根的影响,分析毛状根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变化。结果 硝酸铵最有利于2种丹参毛状根的生长。水解乳蛋白能够显著促进丹酚酸类成分的积累,与硝酸铵对照相比,丹参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分别提高了2.94倍和3.27倍,藏丹参二者含量分别提高了13.74倍和2.01倍。酵母提取物对2种丹参毛状根二氢丹参酮Ι和隐丹参酮积累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水解乳蛋白能显著促进丹参根中丹参酮IIA的积累,牛肉浸膏则对藏丹参中丹参酮IIA积累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硝酸铵是2种丹参毛状根生长的最佳氮源,水解乳蛋白是丹酚酸积累的最佳氮源,不同氮源对4种丹参酮的影响不一致,丹参和藏丹参对不同氮源的响应也不一致。该研究不仅对丹参毛状根规模化培养及活性成分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对藏丹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丹参中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 基于受试物抑制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的反应原理,将丹参经80%乙醇提取后依次经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检测各提取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UPLC-MS/MS技术鉴定活性最强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各成分潜在活性,并通过酶学检测验证。结果 丹参氯仿萃取层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生物活性与丹参素、原儿茶醛等6种成分有关,酶学检测验证结果与筛选结果一致。结论 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丹参中丹参螺旋缩酮内酯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丹参注射液水沉淀部分分得一结晶,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推断了其结构并经X射线衍射证实了该结构,命名为丹参螺旋缩酮内酯,为一新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