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根据老年脊柱结核的特点,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1998年9月-2004年2月收治的66例60岁以上脊柱结核病人,均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3例胸膜撕裂术中修复,术后无不良反应。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2例术后出现刀口延迟愈合,无截瘫组2例术后出现神经损伤2周内恢复,截瘫组除2例瘫痪时间较长无恢复,余均有明显恢复,其中8例术后1周内感觉、运动均恢复正常。所有病人随访4月。6年,平均3.2年。所有植骨均在4-9个月愈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彻底的清除病灶,适当的复位,牢固的固定和良好的融合是老年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大胆采取内固定,老年脊柱结核在腰背支架保护,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向来充满争议,本文分析了此现象正是脊柱结核病理特点复杂性与外科治疗多面性的真实体现.重点针对"手术适应征的把握、病灶清除范围、病灶内植物的安全性、手术方式的选择"等焦点话题,复习了截至2008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以上各方面的发展历史和近期进展,分析不同观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出将原则上的共识进一步具体化、标准化是目前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及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统计2002~2004年收治1d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翼妻方案、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恢复优良,术前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病灶区融合牢靠。[结论]脊柱结核彻底清创、一期植骨固定后,经正规化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及流动性增加,受生活习惯的影响以及耐药结核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的出现与扩散,全球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全球有结核病患者3 000万左右,每年新增800~1 000万[1].骨结核是主要的肺外结核,其中脊柱结核发病率居首位,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50%左右,年龄以20 ~ 30岁最多,以胸腰椎发病率高,颈椎、骶尾椎较少,且大多数发生在椎体.随着对脊柱结核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术方法以及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提高,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发展迅速,本文就此做一综述,探讨其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骨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的发病率最高,约占50%,且危害最大。有证据表明,结核病在全球蔓延的趋势尚未得到完全控制,且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流行使这一形势更加严峻[1]。如同肺结核一样,脊柱结核近年的发病率也存在明显上升的趋势。目前关于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有了相当大的进展,理想的外科治疗包括:彻底清除病灶,有效解除脊髓压迫,最大限度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以及合理的抗结核化疗。1内窥镜的应用1988年Dubois等[2]首次成功施行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引发了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研究热潮。1991年Obenchain[3]应用腹腔镜施…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e HB  Ma YZ  Chen X  Li HW  Cai XJ  Guo LX  Peng W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8):1233-1236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5月至2005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36例老年人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1~86岁,平均70.2岁。术前有合并症者28例,合并截瘫者20例。3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12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术;5例选择前路清除病灶、植骨、后路内固定术;7例采用经肋横突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9例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和内固定术。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9—24个月。随访时间1.5—6年,平均3年10个月。结果术后33例次发生并发症,1例术后围手术期肺部感染死亡,随访期间因心梗及脑出血各死亡1例,其余患者病灶治愈,未再复发。31例患者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后凸畸形得到部分矫正。术前截瘫者,完全恢复11例,部分恢复5例。结论通过对伴发疾病及并发症的患者术前认真评估和处理,老年脊柱结核患者一般可耐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内固定的应用有助于病灶愈合,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7.
老年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45例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7(61~78)岁.单个椎体破坏8例,两个椎体破坏27例,三个或三个以上椎体破坏10例.病程1~8个月,平均4.5个月.部位:胸椎(T2~T10)9例,胸腰段(T11~2)14例,腰椎(L3、L4)16例,腰骶段(L5、S1)6例.Frankel分级:B级7例,C级21例,D级11例,E级6例.45例患者均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其中21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0例合并糖尿病.术前对这些患者进行合理治疗,术后随访.术前均行抗结核治疗2~3周.T2~T7椎体结核采用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腰骶段椎体结核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术,其余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手术.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0个月,平均28.5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及住院期间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44例治愈,1例复发.植骨于12~18个月内均获融合.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B级1例,C级6例,D级11例,E级27例.结论 围手术期对并存疾病进行有效处理后,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可以耐受手术治疗.如手术入路选择合理,病灶清除、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可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和较好的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perioperative features, operative approach and surgical effects of spinal tuberculosis in older patient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45 patients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 ranging in age from 61 to 78 years (average, 67 years). The lesion was located in thoracic vertebrae in 9 patients,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in 14, lumbar in 16, and lumbosacral in 6. Preoperative Frankel grades were B in 7 cases, C in 21, D in 11 and E in 6. Among them, 21 had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10 had diabetes mellitus. With preoperative medicine and chemotherapy for 2-3 week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included: 1) Posterior focus debridement, bone grafting and one-stage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system fixation in thoracic vertebrae (T2-T7). 2) Anterior debridement, bone grafting and one-stage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instrumental fixation in lumbosacral vertebrae (L5-S1). 3) Anterior focus elimination, bone grafting and one-stage anterior plate fixation in the other vertebrae. Results Forty-fiv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4 to 40 months, with the average of 28.5 months. No severe complication occurred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Forty-four cases had recovered and 1 recurred. Spinal fusion occurred 12-18 months after operation. Frankel neurological grad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With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comorbiditie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the elderly could tolerate surgical treatment. The appropriate approaches, thorough debridement and reasonable bone grafting with internal fixation are key to therapeutic succes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的发病特点和手术治疗疗效及风险。[方法]2001年7月~2007年1月,18例活动期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男14例,女4例;年龄62~84岁,平均70.2岁,在营养支持治疗下,正规四联抗结核化疗2~3周后行根治性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正规抗结核化疗1~1.5年。测量手术前后的ESR值和脊柱后凸角及终末随访时后凸角,根据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定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2年,平均3.6年。所有患者植骨全部骨愈合,骨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7.3个月;无结核复发和窦道形成。术前后凸成角5°~48°,平均为(25.0±11.39)°;术后后凸成角0~15°,平均为(7.33±4.14)°;术后终末随访时后凸角0°~15°,平均为(9.11±3.92)°;术前与术后以及终末随访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术前B级2例,C级10例,D级2例;术后C级3例,D级10例,E级1例。抗结核化疗2周后ESR值与入院时ESR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2周和手术后3个月ESR值显著低于入院时ESR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术前均值为(47.78±12.15),术后均值为(89.72±7.95)。t值=13.38,P<0.005。[结论]老年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安全有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骨结核病中脊柱结核发病率较高,而脊柱结核合并脊髓、神经受压者也占有一定比例,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手术治疗脊柱结核52例,脊髓、神经受压致不完全截瘫8例,作初步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脊柱结核发病率的增长及治疗手段的多样化为国内外同道所关注。手术对早期清除病灶、改善神经功能、防止和矫正后凸畸形以及缩短化疗疗程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充分肯定。但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多及外科过度干预,手术并发症增加,因而不少学者对非手术治疗或非内固定的有限手术治疗重新重视,包括介入科医生在内的不少专家在微创手术治疗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成功,丰富了脊柱结核的治疗手段;而内科治疗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始终是重要一环,特别是围手术期化疗方案的新理念也在不断深化。因而如何正确选择和客观评价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式,即脊枉结核外科治疗的策略亟待获得共识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脊柱结核是脊柱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当患者出现脊柱稳定性进行性降低,严重结核中毒症状,严重神经压迫症状时,常需手术治疗.正确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手术治疗的基础.一期前路手术是脊柱结核手术的经典入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验证.近年,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推崇.有效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以及坚强内...  相似文献   

12.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回顾近年来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进展,总结了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指征、时机。按脊柱的颈椎、胸椎、胸腰椎、腰骶椎等各部位结核论述了不同的手术入路及根据病情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的手术方式,且指出应用内固定技术的必要性。认为治疗脊柱结核并发畸形的有效方法是在彻底病灶清除、畸形矫正后获得脊柱前后方的稳定,可分期进行手术。对于脊柱结核合并截瘫,则提倡早期手术及去除脊髓前方致压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前 ,一度得到较好控制的结核病流行重新加剧。中国是全球 2 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结核病人数居世界第 2位[1] 。骨关节结核是常见的继发性肺外结核 ,其中约一半累及脊柱。随着结核病流行的加剧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亦明显上升 ,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近年来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1 脊柱结核治疗原则脊柱结核是结核杆菌全身感染的局部表现 ,应采取局部与系统兼顾的综合治疗 ,包括 :全身治疗 (休息、营养、一般支持疗法 )、局部制动、药物化疗及外科治疗等。化疗应遵从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用的原则并强调全程督…  相似文献   

14.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根据脊柱稳定性的状况,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本组为1997年10月~2005年2月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共72例,根据结核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带来的脊柱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结果本组有1例术后慢性窦道形成,其他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57例有脊柱后凸畸形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7.8°,随访中平均丢失2.4°。55例前路椎体间植骨病例,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个月。47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手术后除1例外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根据脊柱稳定性改变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我国人群结核感染率颇高,活动性肺结核大约500万例,骨关节结核大约20-30万,其中脊柱结核约占15%,脊柱结核数量每年至少可达4-5万例之多。因此,作为脊柱外科医生,应该充分认识脊柱结核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必须认真承担起对其的治疗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自1996年以来。我院收治脊柱结核患者34例。其中21例采用手术治疗。在化疗的基础上。注重术前准备、术中植骨、术后支具固定,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脊柱结核作为骨关节结核的最常见形式,近年来也随结核病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由于脊柱结核可引起骨质破坏、脊柱畸形,甚至截瘫,文献统计截瘫发生率10 %左右,若未及时治疗,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目前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应达到病灶清除彻底、有效减压和维持脊柱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胸腰椎结核分别采用单纯病灶清除33例;一期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49例;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17例;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并后路内固定41例,术后随访对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分别评估.结果:随防2~3.5年(平均2.4年),所有病例术后症状消失,未植骨病例骨性愈合时间平均3个月,植骨病例骨性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8°,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平均3.1°,瘫痪患者术后一年Frankel分级明显提高;108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脊柱结核治疗必须遵循局部与系统兼顾的原则,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与之相应的治疗方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脊柱结核在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居于首位,约占40%~50%。近年来由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抗结核药物的进步,其发病率已有所减少,但在脊柱炎性疾患中仍居首位脊柱结核中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单纯的椎弓结核很少,这与椎体以松质骨为主、负重大、劳损多、肌肉附着少、血供差以及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外科手术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对1997年4月~2006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112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结核11例,颈胸段结核11例,胸椎结核83例,腰椎结核21例,腰骶段结核11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87例,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17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0min(90-240min),平均出血量650m1(300-1700ml)。术后胸腔积液1例,短暂性瘫痪加重2例。随访3~22个月,除一例外脊髓受累患者神经压迫症状和体征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未见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根据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结核部位病理破坏程度,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