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脊髓纵裂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了我院1978年5月 ̄1994年7月46例脊髓纵裂的临床特点,其中手术治疗37例,非手术治疗9例,均伴先天性脊柱畸形。临床上病人大多有腰背部中线上皮肤异常,如毛发斑、皮窦或脂肪瘤等。大多有则或双侧下肢神经异常,部分有膀胱直肠括约肌障碍。特征性X线表现是:部分病人椎管中央见到纵行骨嵴,椎弓根间距增宽,但无椎弓根变扁,骨嵴部椎间隙狭窄,附件结构紊乱;脊髓造影示典型的“岛屿征”即中央性充盈缺损,  相似文献   

2.
脊髓纵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纵裂常与脊柱侧弯或其它先天性畸形同时存在 ,在矫正脊柱侧弯之前应认真排除此病 ,否则会在哈氏棍撑开矫正畸形后并发截瘫或神经系统损害。本病的病理表现是自椎体后缘中央向背侧形成一骨性或纤维性纵隔 ,使脊髓和硬膜管分成左右两部 ,然后再合成一体 ,形成一用钉子将脊髓固定在脊柱上的表现。因骨组织与神经组织的发育增长快慢不同 ,故随之而来的是神经症状逐渐加重 ,最后导致截瘫。脊髓纵裂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脊柱脊髓畸形。文献报道脊髓纵裂在先天性脊柱侧凸中约占 5%。新疆脊柱外科研究所在 11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可疑有脊髓纵…  相似文献   

3.
脊髓纵裂的外科治疗张学利田成瑞江毅赵春风李连增江汉⒇作者自1987年1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先天性脊柱畸形86例,其中合并脊髓纵裂8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神经、肌肉功能异常,经手术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就其发病原因、诊断原则与治疗方法提出讨论如下。1...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脊髓纵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脊髓纵裂杨铁军,任玉珠脊髓纵裂(Diastemalomyelia)由希腊词Diastomato和myelia所组成。1837年Olliner首次用它来描述胚胎的畸形和缺陷,1892年Hertwig首次用其来描述脊髓纵裂。它是脊髓先天性的发育畸形...  相似文献   

5.
脊髓纵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纵裂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脊柱脊髓畸形。文献报告脊髓纵裂[1~3]在先天性脊柱侧凸病例中约占5%~9%。本组自1980~1992年,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143例,其中合并脊髓纵裂者6例,占4.2%。本组发病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最初开始治疗脊柱侧凸时对脊髓纵裂并发症的认识不足有很大关系。从1985年以后,由于重视了对可疑脊髓纵裂的患者做周密细致的临床检查,X线该片,脊髓造影和CT扫描,使脊髓纵裂并发症的发现率明显提高。1资料与方法 本组6例中3例缺乏下肢神经症状,在垂直悬吊牵引下也无任何神经症状出现,但在正位X线平片上,特别是Stagnara位片…  相似文献   

6.
脊髓纵裂患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8年5月-1993年7月作者手术治疗31例脊髓纵裂病例。男性7例,女性24例,随访2个月-14.4年,5年以上者19例,均伴发先天性脊柱畸形,其中3例有两处脊髓纵裂。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手术有效率84%。文内简要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有关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7.
脊髓纵裂的分型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脊髓纵裂的分型与治疗探讨马雄君,杨连发,张光铂脊髓纵裂(Diastematomyelia)为神经管闭合不全畸形之一,其发生率在先天性脊柱畸形中约占5%左右。国内外文献一致认为,矫治同时存在的脊柱畸形前,应先期手术将造成脊髓纵裂的间隔切除。有人甚至认为...  相似文献   

8.
对29例脊髓纵裂患者(手术组20例,非手术组9例)行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TNCSEP)测量研究,2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患病组PTNCSEP明显异常,两下肢间的PTNCSEP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组患者手术后PTNCSEP明显改善(P<0.05),非手术组患者随访发现PT-NCSEP无改善(P>0.05)。结果表明:PTNCSEP是一敏感、客观、可靠的诊断工具,可用来判断脊髓纵裂神经损害的程度及机理,评价手术效果,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成人脊髓纵裂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13例行手术治疗的成人脊髓纵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手术后观察和 6个月 ~5年的随访发现, 手术的总有效率可达 87%, 尤其是疼痛为主诉的患者恢复最为明显, 术后恢复似乎与术前病程无关。结论: 双管型脊髓纵裂患者一旦确诊, 无手术禁忌证就应尽早手术。只要手术操作细致, 大多患者症状可缓解, 不会出现明显的神经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20例脊髓纵裂患者手术前后进行了两下肢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检查,并选择了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手术组与对照组CSEP有显著性差异,手术治疗后患者CSEP的P40峰潜伏期及波幅明显改善,患者两下肢间的CSEP亦有明显差异。表明CSEP是一敏感、客观、可靠的诊断指标,可用来判断神经损害的程度,评价手术疗效。文中并讨论了神经缺陷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例脊髓纵裂患者的CT图像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其CT图像和手术所见基本相符。据CT和手术所见,将脊髓纵裂间隔分为骨性、软骨性、纤维性和混合性。本文就CT平扫图像对脊髓纵裂的诊断、CT平扫图像和手术中所见在研究神经缺陷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各类型间隔的CT表现和术中所见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usefulness and problems with spin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 recording, especially the reasons for failed recording. We report our personal experience over the last 8 years in patients with lesions adjacent to the primary motor cortex. Methods. MEP records of 50 consecutiv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MEP was recorded by a catheter electrode inserted in the cervical epidural space. Stimulation electrodes were placed on the cortical surface during surgery. SEP recording was also performed in 29 of 50 patients. Results. MEP was obtained in 40 cases, and SEP was recorded in all 29 cases. The central sulcus was identified in 93% of patients in whom both MEP and SEP were performed, whereas in only 86%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nly MEP. The main reason for MEP failure were inadequate exposure of the motor cortex, pre-existing hemiparesis and technical errors. Postoperative deterioration of motor func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intra-operative MEP changes. Conclusion. MEP is a useful tool to determine the motor cortex and to predict postoperative motor function. However, precise pre-operative craniotomy planning and combination with intra-operative SEP is essential to reduce the MEP failur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寻求一种新的监护方法,以提高脊柱矫形手术监测效果。方法 对95例脊柱矫形手术同时进行皮层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l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及皮层下诱发电位(Sub cortica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ub CSEP)监测。结果 皮层诱发电位受麻药的影响较大,皮层下诱发电位受麻药的影响较小。结论 两者同时监测,可以早期预告脊髓损伤,这对脊柱矫形手术术中监测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根据术中监护方法分为两组:A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3~42岁,平均26.1岁,术中进行CSEP及TES-MEP联合监护;B组29例,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13~20岁,平均15.8岁,单纯采用CSEP监护作为对照组。术中持续观察CSEP及TES-MEP波幅及潜伏期变化,出现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或刺激强度高于初始刺激强度100V仍未引出者,停止手术并对症处理,术后给予激素治疗。结果:A组术中出现CSEP异常者4例(10.8%),TES-MEP异常者19例(60%)。术中CSEP及TES-MEP均异常者4例(10.8%),无术中CSEP异常而TES-MEP正常者。2例(陈旧性结核并后凸畸形1例,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1例)术中合拢截骨平面时,TES-MEP波形均消失,但仅1例出现CSEP异常,经术中积极处理,至手术结束时波形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均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余35例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伤(假阴性率0%)。B组9例(21%)术中出现CSEP波形异常,其中2例虽经减少矫形角度及激素冲击治疗,术后仍出现双下肢瘫,余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3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者,术后出现重度不可逆性脊髓损伤(假阴性率10%)。结论:CSEP结合TES-MEP联合监护能较可靠、准确的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态,可降低监护假阴性率,为手术治疗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中的监测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技术的准确性。方法:对78例颈、胸椎手术患者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术中监测,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重要手术步骤的CSEP变化,根据不同阶段诱发电位的变化与术后临床脊髓功能改变相结合,判断CSEP的准确性。结果:78例患者中,CSEP未达到监护界值71例,术后无脊髓损伤;5例患者术中CSEP达到预警标准,告诫手术医生,注意手术操作,术后无脊髓损伤;另外,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各1例,术后恢复亦良好。结论: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体感诱发电位可较准确地对脊髓的功能状况进行监测,是较准确的脊柱外科手术监护技术。  相似文献   

16.
诱发电位时频参数在监护大鼠脊髓压迫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监护脊髓损伤新的参数.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20只,建立大鼠脊髓压迫模型,分别记录压迫前后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获得时频域的峰时间、峰频率和峰功率三个新的参数,并与诱发电位传统时域分析狭得的参数峰幅值、潜伏期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脊髓压迫30%时,时域峰幅值平均降低35.5%,峰潜伏期平均延长8.6%,与压迫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用时频分析获得的3个参数与压迫前比较,峰时间延长36.0%,峰功率降低32.5%,峰频率增高53.9%,与压迫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诱发电位时频参数比时域参数能更灵敏地反映大鼠脊髓压迫损伤.  相似文献   

17.
Qi ZH  Xi YM  Liu Y  Wang DC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4):240-242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在颈、胸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对其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颈、胸椎疾病患者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Sub-CSEP)术中监测,根据麻醉前、后及不同手术阶段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与术后功能相结合,判断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准确性。结果麻醉因素引起的SEP波幅降低主要影响CSEP,双侧刺激均改变,但基本未达到手术预警标准值,而Sub-SEP变化不明显。手术高危操作侵及脊髓,SEP波幅降低主要影响高危操作的同侧,表现为同侧CSEP及Sub—CSEP波幅同时降低,并且降低幅度较大,达到预警标准值,而对侧CSEP及Sub-CSEP波幅变化不甚明显。其他非手术原因如低体温、局部冷盐水冲洗脊髓,引起SEP潜伏期延长,波幅变化不明显。失血过多致平均动脉压降低可引起SEP波幅降低,潜伏期变化不明显。局部低温及低血压引起的SEP改变,均未达到预警标准值。结论颈、胸椎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可较准确地反映脊髓的生理或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18.
1992年6月~1993年6月对100例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下肢常规(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检查,同时进行L_5、S_1皮节刺激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DSEP)检查,发现DSEP可提高常规胫后神经CSEP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防止其局限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脊髓急,慢性损伤CSEP的变化:(附12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0年~1992年9月对127例急、慢性脊髓损伤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检查。急性脊髓损伤77例,全瘫39例,不全瘫38例,伤后2周内做减压复位及内固定。术后1~12个月作CSEP检查与术前对比,39例全瘫中的26例CSEP完全消失,瘫痪也无恢复;13例术前有严重异常的CSEP,7例CSEP及部分皮肤感觉有恢复,余6例无变化。38例不全瘫,术前有异常的CSEP,术后瘫痪及CSEP都有不同程度恢复。慢性脊髓损伤50例,术前CSEP均有异常改变,治疗后除2例颈椎病的症状及CSEP无变化外,其余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作者还分析了在急、慢性脊髓损伤者检测CSEP中一些不可靠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