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观察9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束后妇女妊娠、分娩期使用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情况。结果产妇均在妊娠38~42周采用剖宫产分娩,分娩时出血量200~400mL。无栓塞发生。1例采用进口华法林抗凝治疗者发生皮下轻微出血点,未特殊处理。全组无产妇或新生儿死亡,无新生儿出血.无流产。无新生儿畸形。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孕期全程服用较小剂量华法林(〈5mg/d)进行低强度抗凝治疗,维持INR1.4~1.7之间。对孕妇相对安全方便.且无胎儿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状  葛圣林  张成鑫 《安徽医药》2014,(7):1340-1344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汉族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患者的安全性,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给予最佳的华法林抗凝剂量及最佳的INR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09例安徽省地区汉族人群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随访期间,记录其PT、INR值及华法林剂量。统计出血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失访及数据不完整的有40例,数据较完整的有469例,随访1~37个月,平均(18.13±6.02)月,总随访1 960.8人年。男211例,女258例,平均年龄(40.52±13.38)岁,其中行MVR 268例,AVR 115例,DVR 86例。所换瓣膜均为双叶机械瓣膜,其中153枚St.Jude Regent瓣膜,291枚CarboMedics瓣膜,111枚国产GKS瓣膜。结果平均INR为2.11±0.56,平均华法林剂量为(3.124±2.4)mg。共有47例抗凝相关并发症,其中出血事件37例(发生率为1.89%pt-y),血栓、栓塞事件有10例(发生率为0.51%pt-y)。另外,5例死亡,与抗凝相关有3例。术前患者共有316例合并房颤,43例合并左房血栓。结论安徽省人群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NR控制在1.8~2.2是合适的,可以有效控制血栓、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合并房颤患者及行DVR的患者的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此类患者应加大复查频次,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3.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吴逢波  徐珽  陈泽莲  唐尧 《中国药房》2008,19(14):1093-1094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给药方法和国际标准比值(INR)的关系。方法:对123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记录年龄、性别、华法林剂量和INR值等,观察出血、栓塞、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无死亡病例,出院发生股静脉血栓1例,牙龈出血11例,泌尿系出血3例。出院随访因抗凝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5d根据INR给予个体化剂量,控制INR值在1.5~2.0之间可以达到一定的抗凝效果,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4.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临床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给药方法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方法:对11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年龄、性别、华法林剂量和INR值等,观察出血、栓塞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维持剂量及达标时间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华法林维持剂量范围1~6mg·d~(-1),71.1%的患者维持剂量为2.0~4.5mg·d~(-1),INR稳定达标时间为10~21d。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个体差异大,应在严密监测INR值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的调整策略及年龄、性别、体重与华法林抗凝剂量、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19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华法林抗凝凋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方法,分析年龄、性别、体重和华法林剂量、INR值的关系,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1例患者因过量服用华法林出现颅内出血死亡,1例过量出现严重皮下出血及鼻出血,1例出现腔隙性脑梗死,2例单用华法林效果不佳,合用拜阿司匹林后INR可调整到目标范围,其余患者效果较好,无严重出血及血栓形成.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抗凝治疗维持INR在1.8~2.5间较为适宜,不增加出血及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的调整策略及年龄、性别、体重与华法林抗凝剂量、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19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华法林抗凝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方法,分析年龄、性别、体重和华法林剂量、INR值的关系,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1例患者因过量服用华法林出现颅内出血死亡,1例过量出现严重皮下出血及鼻出血,1例出现腔隙性脑梗死,2例单用华法林效果不佳,合用拜阿司匹林后INR可调整到目标范围,其余患者效果较好,无严重出血及血栓形成。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抗凝治疗维持INR在1.8~2.5间较为适宜,不增加出血及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人工机械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行低强度抗凝的可行性及安全强度。方法 对120例主动脉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抗凝监测,其范围控制在1.5~1.8。并对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术后抗凝并发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无栓塞病例,少许轻微出血事件亦无需特殊处理,临床效果良好。结论 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在我国南方地区行较低强度抗凝治疗(INR=1.5~1.8),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的临床观察与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为防治血栓形成 ,需服用抗凝药物 ,临床上常服用香豆素类药物华法林。现将本人在临床上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服用抗凝药华法林的观察与指导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10 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 ,男性 10 0 6例 ,女例10 95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6岁。行二尖瓣置换 1316例 ,主动脉瓣置换 2 5 8例 ,三尖瓣置换 7例 ,主动脉瓣加二尖瓣置换 4 89例 ,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瓣置换 31例。使用生物瓣 15 1例 ,机械瓣 195 0例。2 临床用法心脏瓣膜行生物瓣置换术后一般抗凝治疗时间为 3~ 6个月 ;机械瓣置换术后应终身抗…  相似文献   

9.
患者,60岁,身高175cm,体质量74kg,体质量指数24.16kg/m2,于2013年5月8日入院.患者主因"血压升高10余年,胸闷、气短3年,再发加重半月"入院.患者缘于2000年反复出现头昏不适症状,测血压发现血压升高,后监测血压最高达180/110mm Hg(1mm Hg=0.133kPa),自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口服,1/d)、培哚普利片(4mg,口服,1/d)"降压治疗,自诉血压控制尚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指导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正确的抗凝治疗,以提高其长期生存率。方法在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不同时间段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按其正常值的1~1.5倍给以华法林治疗。结果153例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4个月~6年8个月时间内死亡5例,其中2例颅内出血、2例心脏骤停、1例术后肺癌;16例有月经增多、经期延长史,6例有牙银出血史,4例有皮下出血点,4例皮下瘀血癍史,其余均正常。结论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定时检测PT及PTR对指导华法用药量,防止栓塞及出血并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护理体会。方法对3865例口服华法林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强化健康教育,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和护理,全部患者PT及INR可控制在适宜范围内。结论对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要确保准时服药,定期监测PT及INR,密切观察并指导患者学会发现早期出血的征象,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以达到既有效抗凝,又不产生明显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及相应监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4年5月,本院3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应用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无术后死亡病例,除1例术后服药期间出现迟发性心包积血,2例出现皮肤瘀斑、青紫,调整用量后好转,其余患者效果良好。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正确掌握抗凝治疗是减少患者换瓣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华法林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瓣膜已在成千上万的患者身上置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人工瓣分为生物瓣和机械瓣,生物瓣中心血流,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血栓发生率低,不必终身抗凝,但其寿命问题至今未获满意解决,多数患者面临二次手术;机械瓣具有较高的耐力和持久性等特性,临床应用广泛,但机械瓣最大的难题是患者必须终身抗凝且潜在易发血栓栓塞和出血的可能,现将我院随访复查的318例瓣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晔  唐燕华 《江西医药》2006,41(6):348-350
目的探讨低标准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在国人接受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随访140例心脏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低强度抗凝药物治疗条件下的近远期临床结果,分析各种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由于机械瓣膜的材料和工艺的不断改进,华法令抗凝强度有所下降,以INR值1.5~3.O为标准。证明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结论由于国人的生理及药代动力学特点,低强度抗凝药物治疗具有可靠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规范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用药监护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10月29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随访患者,记录其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析华法林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术后出现皮肤紫癜1例,死亡2例。随访期间皮肤紫癜1例,妊娠早期流产1例,月经期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4例,拔牙后出血2例,脑梗死1例,出血12例,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正确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用药监护,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抗凝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周宝华 《北方药学》2021,18(1):139-140
目的: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分析及研究.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标准强度华法林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强度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抗凝治疗后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并以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分组,对依从性好、依...  相似文献   

19.
崔丽  刘俊 《药学实践杂志》2016,34(3):241-244,270
目的 评价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模型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剂量预测效果。方法 按照设定的标准选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接受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6~2.5)患者107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和测序技术对CYP2C9和VKORC1基因进行检测。依据INR监测结果调整华法林至稳定剂量,并根据华法林实际稳定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1.5 mg/d)、中剂量组(1.5~4.5 mg/d)和高剂量组(≥4.5 mg/d)。利用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联合会(IWPC)模型计算华法林预测剂量,比较华法林预测剂量与实际稳定剂量的平均绝对误差(MAE),计算预测剂量位于理想剂量(实际稳定剂量20%界限)、高估和低估剂量患者比例,并以华法林预测剂量和实际稳定剂量拟合相关回归曲线R2评价该模型预测剂量的准确性。结果 华法林预测剂量与实际稳定剂量MAE为(0.89±0.62) mg/d,相关回归系数R2为0.325,预测剂量在理想剂量范围内的比例为42.06%,其中高剂量组位于理想剂量范围内比例为50.00%,高于中剂量组(43.75%)和低剂量组(11.11%)。结论 IWPC模型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剂量预测的效果有限,适合于中国汉族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药物的基因组学模型仍需进一步大规模临床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尝试和建立以基因为导向的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模式,以期提高抗凝疗效,降低患者抗凝治疗风险。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管理,积极探讨患者基因差异对华法林抗凝疗效的影响。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疗效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而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华法林剂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传统经验抗凝治疗模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潜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