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心脏病变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并发症及主要死因之一。根据其病理组织学改变一般分为4类:(1)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心肌内毛细血管病变);(2)糖尿病心脏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和冠脉血栓形成);(3)糖尿病心肌病变;(4)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也有将前两者合并称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而分为3类者。一、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冠脉疾病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2~3倍.有证据表明DM及IGT均力冠际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般来说,糖尿病微小血管… 相似文献
2.
3.
4.
自噬是一种细胞应激和自我防御的机制,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吞噬、降解变性的大分子物质及受损的细胞器,从而实现物质的再循环及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自噬与糖尿病心脏病变发病有密切关系,自噬小体的生成及自噬与溶酶体解离功能紊乱在心肌细胞物质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心肌纤维化等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糖尿病心脏病变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8)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涉及代谢障碍、炎症、自身免疫及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造成交感神经重构、迷走神经损伤、心肌缺血缺氧等,从而导致复极离散增加,降低心律失常阈值,诱发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由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是神经发生病理改变最常的原因。而糖尿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又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总数的60%以上,重者可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或心脏骤停致死,严重地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为促进临床医生对其的掌握,笔者就近10年来的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病率甚高,约为15%~40%,糖尿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时,由于神经活动的平衡被打破,使心肌缺血、无痛性心肌梗塞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增加。本文对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病变,并进行于预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心脏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特异性心肌病,其病理表现为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临床表现为心肌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诊治有一定困难,而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价值。一些新的技术包括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定量组织速度显像和实时三维超声技术等逐渐用于临床。现旨在阐述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心脏病变早期诊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v,DAN)是一组由自主神经功能和(或)结构受损引发的征候群,主要累及心血管、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具有起病隐匿、逐渐进展、可于症状出现前发生、甚少自行缓解的临床特征。其中,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危害尤为严重,可以引起无痛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从而引起医学工作者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与心脏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 ,白蛋白尿是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近年来文献报道 ,无论是 1型或 2型糖尿病患者 ,白蛋白尿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为此 ,本文对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与心脏病变的关系进行探讨。1 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组 91例均为 2 0 0 1~ 2 0 0 2年本科住院病人 ,均按WHO( 1998)标准诊断为糖尿病 ,肾功能均正常。按尿白蛋白排泄量将病人分为 3组 :正常白蛋白尿组 ( 2 4h尿白蛋白<3 0mg)、微量白蛋白尿组 ( 2 4h尿白蛋白 3 0~ 3 0 0mg)和大量白蛋白尿组 ( 2 4h尿白蛋白 >3 0 0mg)。尿白蛋白排泄量测定方法 … 相似文献
11.
李爽梁梅花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1,(2):219-222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死亡率较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本文对DCAN的临床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及新的降糖药物对DCAN治疗的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13.
正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具有隐匿性、渐进性、不典型性等特点,可于症状出现前发生、几乎不能自行缓解,容易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所忽视。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痛性心肌梗死更有甚者出现心脏性猝死~([1]),更因其不可逆性,预后差,而造成严重不良后果。1流行病学DCAN尚无确定的诊断标准,导致发病率的统计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有国外学者通过Ewing试验对初诊的1型糖尿病(T1DM)患者进行评估,发现DCAN的患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动态心电图观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诊断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方法 47例糖尿病患者和49例正常对照组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HRV时域分析指标为: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ANNindex)及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结果 糖尿病患者HRV的各参数指标SDNN(86.06±35.97)ms、SDANNindex(77.83±34.72)ms、rMSSD(21.11±18.20)m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眼低病变的患者各参数指标较无并发症者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糖尿病组rMSSD病变发生率最高(46.81%),这与糖尿病早期出现迷走神经病变相一致.结论HRV作为一种测量心脏自主神经的定量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简便、无创伤性的特点,为早期发现糖尿心脏自主神经障碍,及早防治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将于2015年1月~2017年2月就诊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92例平分,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中西医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桂枝汤加减治疗。结果:中西医组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前SDNN水平、rMSSD、HF无显著差异,P0.05。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SDNN水平、rMSSD、HF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和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导致死亡的原因中.心血管事件是主要因素之一。虽然在强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过程中,也能改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但临床专门针对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CAN)的检查和治疗仍较少,最容易被忽视^[1,2]。CAN的危害性隐匿、后果严重,相应的检查、诊断方法复杂,实际治疗方法和效果也并不理想^[3],这就要求在临床上充分了解其特征.才能及时诊断和作出恰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实用老年医学》2015,(1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N)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接受参麦注射液治疗(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接受丹参注射液治疗(10 ml静脉滴注,1次/d),均连续应用15 d。记录2组心肌缺血的改善情况、最大心率变化、收缩压的降低程度,并对2组间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55.5%)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CAN体征改善显效率为47.6%,总有效率为8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5.8%与73.8%(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显效率为53.50%,总有效率为9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2.3%与65.8%(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糖尿病CAN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而且治疗成本低。 相似文献
18.
孙洪平陈国芳刘超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11):951-955
居高不下的糖尿病患病率,使得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而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CAN)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1]。但学术界和临床医生对其关注度远远不够,由此造成较高的误诊漏诊率,甚至贻误病情。本文根据最新研究资料,简述CAN的特点、危害、诊断和治疗,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心脏神经病变是指心脏的神经及其中枢的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1〕。一些心脏神经病变不伴有心脏结构的异常,称为原发性心脏神经病变,它往往是全身性自主神经疾病的心脏表现,某些病毒、遗传紊乱或先天异常、基因突变可能为其主要的原因;继发性心脏神经病变是指伴有明显的心脏代 相似文献
20.
当前放疗作为手术和化疗的辅助手段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胸部常见的恶性病变如肺癌、乳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的放疗也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纵隔淋巴瘤,放疗是首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位于纵隔的心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放射性照射,放射性心脏损伤已不再是罕见的疾病。今后随着癌肿病人生命期的延长,此病的诊断和处理就显得更为重要。发病率和发病因素放射能引起心脏损伤的观点早在1897年即有人提出。Davis于1924年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放射线确能造成心肌病变。但长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