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以往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不能获得高度屈曲度,这与假体及患者因素有关。目的:观察为膝关节高度屈曲而设计的Nexgen-LPS-Flex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退行性膝关节骨关节病126例(173膝)接受Zimmer高屈曲后稳定(Nexgen-LPS-Flex)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相关数据。结果与结论:126例173个膝关节置换时间为(78.2±13.5)min。股胫角为外翻5°~7°,关节活动范围置换前为(78.4±10.6)°,置换后为(112.8±18.6)°。置换前HSS评分为(32.4±12.0)分,出院时为(87.9±10.9)分(P〈0.01)。4例(4膝)切口愈合障碍;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均行介入治疗康复出院;1例出现伸膝滞缺,无神经血管损伤发生,无感染、骨折、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结果表明,Nexgen LPS-Flex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早期未发现有骨溶解、假体松动及衬垫严重磨损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收治退行性膝关节病变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观察术前、术后膝关节HS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79.6±10.5min,术中出血量80.5±18.4ml,术后引流量145~655(458.2±68.9)ml。术后7例患者9膝出现切口液化,进行清创、引流治疗痊愈,未见其它并发症出现。术前膝关节HSS评分34.12±5.34分,术后为89.76±4.68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变,具有术后恢复良好,疗效显著,是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的理想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节病13例。常规膝关节镜检查,依次观察关节内各种结构的损伤。发现均有滑膜组织增生和程度不同的纤维束粘连带,软骨面剥脱及骨质增生。2例半月板边缘毛糙,3例见游离体。镜下松懈粘连带,取出游离体,打磨关节面冲洗关节腔。膝关节镜能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提供关节内良好视野,发现和处理关节内不同结构的病变。手术创伤小,可冲洗清除关节内碎屑,感染机会小,并发症小,能早日训练,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膝关节置换一期双侧置换还是单膝分期置换一直存在着争议。目的:评价双膝关节疾病患者一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临床疗效及SF-36健康问卷调查差异。方法: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44例190膝,均采用施乐辉公司假体行一期双膝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及一期选择性单膝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观察患者膝关节置换前后活动范围、HSS评分及疼痛评分、置换后并发症及置换后SF-36量表调查结果。结果与结论:随访1年,9例失访,135例进入结果分析。膝关节置换后双膝组1例发生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单膝组发生2例切口愈合不良。膝关节置换后1年,SF-36量表调查,两组除生理职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7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膝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单膝组(P〈0.05)。结果证实,双膝组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在疼痛评分方面优于单膝组,但SF-36量表评价、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范围等方面较单膝组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背景:膝关节置换一期双侧置换还是单膝分期置换一直存在着争议。目的:评价双膝关节疾病患者一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临床疗效及SF-36健康问卷调查差异。方法: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44例190膝,均采用施乐辉公司假体行一期双膝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及一期选择性单膝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观察患者膝关节置换前后活动范围、HSS评分及疼痛评分、置换后并发症及置换后SF-36量表调查结果。结果与结论:随访1年,9例失访,135例进入结果分析。膝关节置换后双膝组1例发生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单膝组发生2例切口愈合不良。膝关节置换后1年,SF-36量表调查,两组除生理职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7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膝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单膝组(P<0.05)。结果证实,双膝组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在疼痛评分方面优于单膝组,但SF-36量表评价、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范围等方面较单膝组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27-1028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240例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西医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WOMAC评分与总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WOMAC评分与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进入老龄化,退行性骨关节病已成为骨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本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利用关节镜治疗膝骨关节病6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Deluxe-PS 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是根据中国人膝关节解剖特点尤其是股骨髁的形态特征而设计的,其膝关节假体股骨髁内外侧距(M-L)较进口假体少3.5 mm。 目的:探讨Deluxe-ps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中的近期疗效。 方法:纳入使用Deluxe-ps型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炎患者15例(30膝)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同期采用P.F.C.Sigma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20例患者(40膝)。采用KSS评分和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关节活动度评估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输血量。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换后均得到12-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置换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均缓解,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两组膝关节置换后与置换前 KSS 评分、HSS 评分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两组间KSS评分和HSS评分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采用Deluxe-ps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膝关节压力均衡术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KOA)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自我管理、症状控制的影响,总结护理改进经验。方法选取相关研究对象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护理干预,特别重视疼痛、肿胀的防控,注重提高康复训练、生活管理水平。结果观察组出院前、第3、6个月HSS评分高于对照组,第6个月观察组HSS优良率100.00%(42/42),高于对照组85.71%(36/42);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术后3 d VAS均值水平、患侧膝关节训练开始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膝关节训练次数,出院后膝关节训练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后,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疾病管理水平,症状控制效果,有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采用X线平片与MR影像进行检查之后,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是2018年1月—2019年10月之间,将在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70例为对象,以病案号进行分组,每一组中均有35例患者,其中研究组实施磁共振成像诊断,参照组实施X线平片诊断.对比组间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纳入参照组患者的诊断结...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使用半限制性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重度畸形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3例(28膝)重度畸形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使用半限制性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拍负重位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膝关节内翻、外翻角度。本组病例外翻膝外翻角均>15°,内翻膝内翻角均>20°,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屈曲及旋转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使用半限制性假体,使用金属垫块修复骨缺损。所有病例均进行跟踪随访与资料积累分析。结果术中关节畸形可有效修复,承载假体可靠;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及下肢力线恢复良好。术前HSS评分平均33.9分,术后随访6月~3年,平均随访2.3年,HSS评分平均87.6分。23例(28膝)中15例(18膝)为优,6例(8膝)为良,2例(2膝)尚可;其优良率92.9%。结论半限制性假体对严重畸形造成的骨缺损及软组织疲劳亏损导致的松弛能够进行满意的弥补。其设计及操作流程的科学性、可控性及合理性减少该类患者发生早期关节不稳定、下肢力线偏移、假体松动的几率。后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线高度改变对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2例,均初次行TKA,依据手术前后关节线高度改变分为-4^-2 mm组8例,>-2~2 mm组30例,>2~4 mm组15例,>4 mm组9例。比较4组术前及术后1 a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结果-4^-2 mm组、>-2~2 mm组、>2~4 mm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增加值[(53.14±17.92)°、(51.32±14.40)°、(51.82±14.21)°]、HSS评分增加值[(26.50±12.63)、(14.33±2.61)、(17.32±4.47)分]较>4 mm组[(40.58±18.69)°、(13.32±4.44)分]大(P<0.05),-4^-2 mm组、>-2~2 mm组、>2~4 m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mm组术后WOMAC评分增加值[(-35.47±6.89)分]较>4 mm组[(-40.44±9.67)分]大(P<0.05),-4^-2 mm组[(-35.50±10.42)分]、>-2~2 mm组[(-39.30±8.65)分]与>4 m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TKA术后关节线高度增加>4 mm会影响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重症膝关节病118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选择2000-06/2007-01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18例(138膝),男45例,女73例;年龄52~81(61±8)岁;类风湿性关节炎28例(34膝),创伤性关节炎6例(6膝),严重骨性关节炎84例(98膝),其中合并外翻畸形14例(18膝),合并内翻畸形25例(28膝).所选假体类型Link Gemini假体38膝,Zimmer Nexgen 68膝,Depuy pfc sigma旋转平台32膝.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6 年(平均28个月).置换前膝关节HSS评分(34.00±7.65)分,末次随访时 (81.00±6.89)分,其中优87膝(63%),良43膝(31%),可8膝(6%),优良率94%.118例患者中发生感染4例,3例单膝置换后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抗凝及对症处理痊愈.3例(4膝)置换后2个月发生膝关节疼痛,检查膝关节无红肿,无压痛,活动度基本正常,摄X射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行股神经封闭后症状缓解.提示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疼痛、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RCT)设计,将需行关节镜手术的58例膝关节软骨或半月板退行性变患者随机分配至干预组(n=24)或对照组(n=34)。关节镜治疗期间,PRP组关节内注射PRP。评估术前、术后6周、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时的术后疼痛、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58例患者随访至研究结束(即随访12个月)。PRP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9±0.1)和(2.3±0.4)分,P=0.008],但术后12个月时无差异[(1.4±0.6)和(1.6±0.8)分,P=0.163]。PRP组患者术后6和12个月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77.5±19.8)和(41.7±16.5)分,P=0.011;(83.2±18.2)和(41.7±16.5)分,P=0.003]。生活质量SF-36评分显示,PRP组SF-36身体健康评分在术后6周达到峰值,而SF-36心理健康评分术后6周、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同样是在术后6周分值最高。结论与单用关节镜相比,术中应用PRP可在术后6和12个月缓解术后疼痛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亦称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增生,是一个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他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是一种无菌性、慢性、进行性侵犯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膝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外对其病因病理及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所选假体的形状、尺寸是否与膝关节相匹配,将明显影响手术及术后长期效果.由于缺少对国人体质参数的研究,中国关节外科领域缺少国人膝关节特性数据和国产化膝关节假体.目的:获得国人正常胫骨近端不同截骨高度线性参数正常参考值.方法:选取82例/135膝(男85膝,女50膝)国人正常膝关节,年龄19~82岁,平均47.2岁;利用原始CT扫描图像资料重建膝关节,并在工作平台上以一定后倾角度对胫骨进行旋转、切割,测量不同截骨高度各截面的相关线性参数.结果与结论:测得所有受试者胫骨各截面的前后径平均值为(48.41±3.41)mm,横径平均值为(75.03±4.88)mm,前后径与横径的比值平均为0.655±0.032;前后径、横径在不同性别间差异存在显著性义(P<0.01),前后径在不同截骨高度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说明在设计国人膝关节假体应该注意到性别及截骨高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