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阐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鼠型斑疹伤寒的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云南省鼠型斑疹伤寒病例资料。于2011年6-9月在西双版纳地区采集鼠型斑疹伤寒临床诊断病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并在发病地区的居民区捕鼠,采集鼠血液和脾脏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患者和鼠血清中的鼠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IgM和IgG抗体,用实时荧光PCR试验检测急性期病人血块和鼠脾脏中的鼠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热休克蛋白基因(groEL gene)。结果 2004-2011年,云南省共报告鼠型斑疹伤寒病例8 361例,所有州(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西双版纳州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86.6/10万),占全省总病例数的73.1%(6 111/8 361)。发病数具有逐年上升之势,全年均有病例发生,6-10月为主要流行期。2011年云南省共报告鼠型斑疹伤寒1 369例,其中西双版纳州报告病例1 157例,发病率为102.10/10万,病例数占云南省病例数的84.51%。勐海县、勐腊县和景洪市分别占全州病例数的79.95%(n=925, 278.74/10万)、18.06%(n=209,74.10/10万)和1.99%(n=23,4.42/10万),勐海县发病率显著高于勐腊县(χ2=346.3, P<0.001)和景洪市(χ2=1369, P<0.001)。对2011年的80例病人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在80例急性期病人血清标本中有 63例为IgM抗体阳性;75例病人双份血清标本中有61例的恢复期血清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及以上;80例患者急性期血块中有8例为PCR阳性。依据实验室诊断标准,74例被确诊为鼠型斑疹伤寒,其中血清学诊断73例(包含7例同时为分子诊断),分子诊断1例,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符合率为92.50%(74/80)。黄胸鼠血清鼠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IgG抗体阳性率为14.0% (14/100),脾脏的PCR阳性率为9.0% (9/100)。结论 西双版纳州存在较为严重的鼠型斑疹伤寒流行,其中勐海县流行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斑疹伤寒     
郑昭敏 《山东医药》2000,40(12):50-50
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或莫氏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由前者引起的称流行性斑疹伤寒 (又称虱传斑疹伤寒 ) ,由虱传播 ,临床症状重 ;由后者所致者称地方性斑疹伤寒 (又称鼠型斑疹伤寒 ) ,由蚤传播 ,多散发 ,症状经。斑疹伤寒的流行与其传媒的生态学特点密切相关。鼠型斑疹伤寒在国内大多数地区都有发生 ,与这些地区的温度、湿度适合于蚤的孳生和鼠患猖獗有关。而流行性斑疹伤寒是在多虱状态下 ,由于虱在人群间转移而显示集体发病。由于卫生状况的普遍改善 ,虱子已少见 ,故目前流行性斑疹伤寒发病很少。1 病原学病原为普氏和莫氏立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查一起鼠型斑疹伤寒爆发疫情患者血清中恙虫病抗体。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0 份爆发疫情病人血清进行鼠型斑疹伤寒和恙虫病IgG 抗体检测。结果 20 例患者中,鼠型斑疹伤寒抗体阳性13 例,阳性率65%;恙虫病抗体阳性2 例(同时鼠型斑疹伤寒抗体阳性),阳性率10%。结论 该起鼠型斑疹伤寒爆发疫情患者中存在恙虫病感染,临床上应加强对鼠型斑疹伤寒与恙虫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我国立克次体研究与立克次体病的流行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立克次体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多发生在热带与亚热带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发达国家立克次体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汲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性斑疹伤寒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该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尔干半岛爆发的Q热流行以及东南亚地区恙虫病肆虐流行的教训,在这些国家始终没有间断对立克次体病的研究。美国每两年,国际上每四年召开立克次体专业会议;我国每五年召开一次包括立克次体在内的四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及支原体)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当前,美国反对生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立克次体病研究概述(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经病原学证实中国存在下述立克次体病,恙虫病、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Q热和斑点热。其中斑点热可能不只一种。 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 1933年,中国首次分离到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自1949年后,我国发生了三次斑疹伤寒(包括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大规模流行。第一次,50年代发生于贵州、四川、云南三省。第二次,60年代发生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第三次,80年代发生于河南省,前二次斑疹伤寒的流行与当时人口流动性大、饥荒有关,后一次与当地鼠患严重有关,由于杀虫剂、疫苗、抗生素及其它流行病学防治措施的应用使这三次斑疹伤寒的流行迅速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6.
<正> 1990年11月18日~1991年1月2]日,在佳木斯铁路分局辖区内,发生一起地方性斑疹伤寒暴发流行,患病人数29例,无死亡病例,经实验确诊为鼠型即地方性斑疹伤寒。 近年来,地方性斑疹伤寒在佳木斯地区一直呈散发状态,本次流行共发生29例患者,是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在29例患者中,有24例OX_(19)抗体效价≥1:16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斑疹伤寒诊断标准规  相似文献   

7.
鼠型斑疹伤寒与人口密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鼠型斑疹伤寒 (下称鼠斑 )是一种借助鼠蚤、螨类在鼠间流行的自然度疫源性传染病 ,当鼠间流行波及人类时可发生人间鼠斑病例。西北地区历史上为流行性斑疹伤寒疫区 ,多因群众生活贫困、卫生习惯不良、居住拥挤或战争等因素在冬春季发生流行。1982年以来西安地区出现建国后第三次斑疹伤寒流行 ,并经MA、CF、WF和病原分离出莫氏立克次氏体而证实为鼠斑流行。在此基础上我们对 1982~ 1998年疫情报告中观察到该病有城区、郊区多发 ,而农村特别是远郊农村少发现象。为了解此种现象是否有意义 ,进行此项相关性研究。1 材料与方法利用我市…  相似文献   

8.
立克次体与立克次体病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上立克次体(Rickettsia)病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战争、灾荒及社会经济发生变化时。目前立克次体病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疾病[1,2]。近来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1立克次体疾病谱斑疹伤寒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暴发流行最为严重的传染病,而目前斑疹伤寒在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9.
锦州地区1978~1983年鼠型斑疹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区鼠型斑疹伤寒的流行自1978年经血清补体结合试验确定后 ,为了进一步掌握疫情,阐明其流行规律,提供防治措施依据,将该病6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如下。 流行病学特点 一、发病率 全区发病率1978年为1.26/10万,到1983年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检验普氏立克次体PCR检测方法 ,并能与莫氏立克次体相区分。方法 采用种特异性巢式PCR方法 ,进行实验室模拟检测。结果 以普氏立克次体的rpa14 /16基因为靶标设计了两对引物 ;该引物特异性实验表明仅普氏立克次体特异性片段可以扩增出来 ,其余相关立克次体均扩增不出 ,尤其可鉴别其同群的莫氏立克次体 ;敏感性测试结果可检测出 6 3fg的普氏立克次体DNA ,可检测出 0 0 5个鸡胚半数感染量 (CEID5 0 )的立克次体 ;对人工模拟的小鼠脏器研磨液、血液标本检测发现该法在血液标本中的检测敏感性下降 3~ 4个滴度。结论 我们建立的巢式PCR可快速检验普氏立克次体 ,有望为临床确诊流行性斑疹伤寒和排除鼠型斑疹伤寒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2009-2012年河北省斑疹伤寒高发地区临床报告病例进行实验室调查分析。方法 按我国卫生部《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诊断标准》(WS 215-2008)在临床可疑病例高发地区设立哨点监测医院并收集病例。临床病例进行个案登记并进行发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液标本的收集。实验室检测按WHO推荐的立克次体血清学诊断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人血清IgM和IgG特异抗体。以急性期血液DNA为模板,采用巢氏PCR扩增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热休克蛋白基因groEL基因并测序。通过NCBI Blast平台同源比较序列并使用DNASTAR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在辛集市、定州市和迁安市共收集877例临床报告病例,2009年报告病例数最多(441例),迁安市病例数最多(510例)。急性期血清莫氏立克次体IgM抗体阳性率为 72.8%(73/101),IgG阳性率为 78.2%(79/101)。12人通过血清IgG抗体4倍升高或降低明确诊断。PCR扩增阳性率为21.7%(22/101),成功测序的17人groEL(209 bp)基因100%同源,与其他地区序列存在较大变异,与标准株R.typhi Wilmington (AY191590)核苷酸97.0%,氨基酸只有93.9%同源,进化分析与其他菌株遗传关系较远。结论 河北省辛集、定州和迁安地区存在鼠型斑疹伤寒流行。进一步调查传播媒介及宿主对该病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加强该病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正P638立克次体病是孟加拉国吉大港发热性疾病的重要原因//Hugh W Kingston,Mosharraf Hossain,Stije Leopold,等我们对孟加拉国吉大港一家三级中心医院收治的发热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前瞻性研究。我们对立克次体病患者所占比例进行评估,并对病原体、菌株基因型及其季节性趋势进行鉴定与分析。我们诊断患者中恙虫病占16.8%(70/416),鼠型斑疹伤寒占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斑疹伤寒的诊断、分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的血清学方法均普遍应用补体结合(CF)试验。然而,它在诊断上阳性率较低,分型又受到原免疫状态的影响,且操作复杂。Fiset等应用立克次体感染鸡胚卵黄囊抗原建立了立克次体微量凝集(MA)技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曾为山东省斑疹伤寒重点病区之一,90年代初期发病数居全省前列[1]。有调查表明,80年代以后我省斑疹伤寒绝大部分为鼠型斑疹伤寒[2]。为了解目前我市斑疹伤寒的流行特点和病原类型,本文依据1990~1997年的疫情资料及血清学调查对其流行情况做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云南省曲靖市啮齿动物感染立克次体状况。方法用鼠笼法捕鼠,采集鼠血清和脾脏。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鼠血清中7种常见立克次体的IgG抗体;用巢氏PCR方法检测鼠脾中嗜单核细胞埃立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rRNA基因片段部份序列。结果 2012年7-9月在曲靖市捕获啮齿动物3种592只,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构成比分别为61.49%和35.47%。鼠血清中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entii)、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typhi)、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tsia sibirica)、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嗜单核细胞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的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1.45%、7.60%、7.09%、3.38%、1.18%和0.51%;未检测到猫立克次体(Rickettsia felis)抗体。从5份褐家鼠脾脏标本中检测到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和进化分析表明,1株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4株为莫氏立克次体。结论曲靖市啮齿动物中存在莫氏立克次体和人粒细胞无形体流行,褐家鼠可能是主要宿主;同时还存在恙虫病东方体、贝氏柯克斯体、斑点热立克次体和埃立克体的感染。当地疾控和医疗机构应加强立克次体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一起鼠型斑疹伤寒暴发流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鼠型斑疹伤寒的流行,近年来国内已有多次报告,但暴发流行及高病死率者少见。1985年9~12月,云南临沧县发生一次高病死率的暴发流行,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概况 本次流行发生在距临沧县城35公里的少数民族山寨,海拔2100米,气候温和。流行区包括3个自然村,有居民71户,419人。房屋为竹木结构,简陋拥挤,卫生情况差,许多人身上有虱寄生。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人间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1986~1998年,云南省有46县、市发生动物鼠疫流行,其中22县、市发生49起人间鼠疫流行,确诊鼠疫患273例,死亡2例。主要传染源为黄胸鼠、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传播途径为鼠→蚤→人。人间病例全年均可发生,流行季节为7~11月,高峰期为9月。流行多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县城及农村集镇,病例多呈散发,偶有小范围爆发,具有连续性、间断性和突发性特点。确诊的全部患均为腺型,其中3例发败血型鼠疫。腺肿  相似文献   

18.
<正>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于1970年和1975年发生过2次较大范围的流行,1977~2004年连续28年未发生鼠间鼠疫流行。但在2005年却爆发历史以来最大的鼠间鼠疫大流行。当年从鼠类、蚤类体内分离出鄂尔多斯高原型鼠疫菌74株,之后在2006、2008、2010年鼠密度较低的年份中,检出鼠疫菌和阳性血清,菌型分别为鄂尔多斯高原长爪沙鼠型和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型菌株。  相似文献   

19.
立克次体目微生物的系统分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微生物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生物学性状如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及代谢方式等方面与细菌类似。立克次体是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传染病的病原体,首先由美国青年医师Howard Taylor Ricketts发现,为纪念他在研究斑疹伤寒时不幸感染而献身,故以他的姓名命名。立克次体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寄生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使其成为寄生宿主,或为储存宿主,或同时为传播媒介。立克次体大多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引起的新现和再现传染病(Emerging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呈世界性或地方性流行,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近年来,随着立克次体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如16SrDNA序列分析、全DNA或基因片段分析等),原有的立克次体分类已不能准确反映立克次体目、科和各种属的面貌,代之而起的是根据特定基因(如16SrRNA基因、HSP60基因等)对立克次体进行新的分类。  相似文献   

20.
山跳蚤传播的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在人群引起的传染病。目前仍在非洲、亚洲和中南美的高原和寒冷地区流行。在战争和自然灾害情况下,不良的卫生条件促进跳蚤繁殖.难民营和拥挤环境使跳蚤增殖更快,在雨季受过潮湿的衣物和盖毛毯情况下.人被跳蚤叮咬的危险性更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斑疹伤寒主要在非洲暴发。埃塞俄比亚每年病例数为7000~17O00;70年代在布隆迪和卢旺达流行.197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