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CAS-200型图像细胞仪对38例乳腺癌术前细针穿刺徐片进行DNA定量测定,徐片均能提供足够的细胞。38例乳腺癌中,异倍体肿瘤27例(71%),二倍体肿瘤11例(29%),统计表明DNA倍体类型和雌激素受体、腋窝淋巴结状况及肿块大小均无显著相关。认为导信体可能系一独立预后指标;乳腺癌细针穿刺涂片的DNA定量测定简便易行,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细胞 DNA倍体类型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 对 73例甲状腺肿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以细针穿刺涂片 ,用图像细胞仪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恶性肿瘤细胞与良性肿瘤细胞 DNA倍体类型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 甲状腺肿瘤细针穿刺涂片 DNA定量分析可分为判断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乳腺肿块术前细针穿刺涂片的DNA定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乳腺肿块术前细针穿刺涂片DNA定量测定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采用CAS200图像细胞仪对52例乳腺肿块术前细针穿刺涂片进行DNA定量测定。结果表明,52例涂片均能提供足够的样本细胞,52例病人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者5例,恶性者47例。5例良性病变均为DNA二倍体,47例乳腺癌中DNA二倍体12例,异倍体35例。可以认为乳腺肿块术前细针穿刺涂片的DNA定量测定是一简便易行的方法,能在术前获知乳腺肿块的DNA倍体类型,为辅助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DNA倍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洪 《中国癌症杂志》1998,8(3):222-22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DNA倍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胃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用DNA图像分析仪(ICM)检测肿瘤细胞核DNA倍体。结果:胃癌组织中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为81.25%,早期胃癌病例的阳性率为55.5%,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87.2%。48例中异倍体肿瘤33例,占68.7%。33例异倍体胃癌中91%(30/33)显示端粒酶活性。结论: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DNA异倍体率有明显的相关性,端粒酶的表达与胃癌的病程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乳腺细针穿刺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研究端粒酶表达与PR、ER、PCNA、c erbB2及p5 3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PCR TRAP技术检测 99例乳腺细针穿刺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35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孕激素受体 (PR)、雌激素受体 (ER)、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癌基因c erbB2及p5 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83例乳腺癌标本 ,在 6 9例细胞学阳性标本中 6 1例端粒酶阳性 ,7例细胞学可疑标本中 5例端粒酶阳性 ,7例细胞学阴性标本中 4例端粒酶阳性 ,端粒酶敏感性为 84.3% (70 / 83) ,端粒酶活性检测和细胞学诊断总符合率为 77.1% (6 4/ 83) ;12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中 ,4例端粒酶阳性 ;4例乳腺炎标本均为阴性。端粒酶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与PR、ER状态、PCNA、c erbB2 表达亦无相关性 ,但与p5 3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乳腺细针穿刺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有辅助诊断价值 ;其与p5 3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乳腺癌细针穿刺的细胞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175例乳腺癌细针穿刺的细胞学涂片与76例乳腺增生症、93例乳腺纤维腺瘤对照分析;同时观察20例细胞学漏诊和低诊乳腺癌细胞学涂片与13例细胞学过诊病例对照分析.结果 175例乳腺癌:细胞排列杂乱无极性96.6%(169/175),核间疏松排列71.4%(1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性病变术前细针穿刺涂片增殖细胞核抗原定量分析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对 48例前列腺增生性病变穿刺细胞涂片PC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48例涂片均提供足够的样品细胞。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 2 0例 ,恶性病变 2 8例。前列腺癌的PCNA阳性细胞数约为前列腺增生症的 6倍 ,并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1)。结论 前列腺增生性病变术前细针穿刺涂片的PCNA的测定 ,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临床分期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DNA倍体分析对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DNA倍体分析对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分析系统对有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12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组织学分级,高分化(Ⅰ级)48例,中等分化(Ⅱ级)44例,低分化(Ⅲ级)28例;并进行DNA倍体分析,即2倍体(2C)、3-4倍体(3-4C)、非整倍体(aneuploid,AN)。结果 120例乳腺癌患者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Ⅰ级与Ⅲ级之间,除3-4倍体外,2倍体及AN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观察各级乳腺癌5年以上存活率与DNA倍体含量AN的出现率呈负相关,与2倍体的出现率呈正相关,与3-4倍体的出现率无相关意义。r=-0.9942,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DNA倍体分析对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对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分析系统对有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12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组织学分级,高分化(Ⅰ级)48例,中等分化(Ⅱ级)44例,低分化(Ⅲ级)28例;并进行DNA倍体分析,即2倍体(2C)、3-4倍体(3-4C)、非整倍体(aneuploid,AN)。结果120例乳腺癌患者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Ⅰ级与Ⅲ级之间,除3-4倍体外,2倍体及AN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观察各级乳腺癌5年以上存活率与DNA倍体含量AN的出现率呈负相关,与2倍体的出现率呈正相关,与3-4倍体的出现率无相关意义。r=-0.9942,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DNA倍体分析对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临床早期乳腺癌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球蛋白(mammaglobin,MAM)在术前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细针穿刺吸取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91例原发性乳腺癌行术前细针穿刺,将吸取的组织制备涂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MAM表达,观察MAM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同时另收集15例原发性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增生性淋巴结炎和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三者间术前腋窝淋巴结MAM表达的区别.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在9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MAM的阳性表达率为74.72%(68/91).MAM的阳性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组织学分级、细胞学分级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HER-2状态无关(P〉0.05).腋窝淋巴结观察结果显示,MAM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呈阳性表达,在乳腺癌增生性腋窝淋巴结炎和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均为阴性表达.结论 MAM可表达于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合MAM的测定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辅助判断价值.MAM阳性表达与ER、PR状态、细胞学分级、组织学分级有关,有利于了解肿瘤的生物学指标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科1997年8月-2001年12月对46例疑诊乳腺癌、乳腺肿块≤2cm的患者采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取得了及时确诊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焰  宋廷惠 《肿瘤》1996,16(3):424-425
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分析细胞的DNA含量,可以反映细胞的增殖状况。异常的DNA含量(异倍体,ane-uploid)已在许多人类肿瘤中被证实。在乳腺癌,肺癌,膀胱瘤,卵巢癌及结直肠癌,异倍体已被认为是有价值的预后指征[1],而异倍体与胃癌预后的关系仍存在不同意见[2]。基因扩增是通过基因数量来调节基因表达的一种方式。有关胃癌癌基因扩增与DNA倍体的关系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分析41例胃癌DNA倍体变化,并探讨了癌基因c-myc,c-erbB-2,EGFR扩增与DNA倍体变化的关系。材料和方法1.病例资料41例原发性胃癌…  相似文献   

15.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生存结果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对1970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BPB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时性和异时性BPBC分别为16例和38例。同时性和异时性BPBC(从第二侧癌确诊起计算生存率)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1%和54.0%,8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1%和3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93;双侧腋窝淋巴结阴性,一侧阳性和双侧阳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6%、43.8%和28.9%,8年总生存率分别65.5%、32.9%和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第一侧癌0~ⅡA期患者的5年和8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4.5%和51.6%,ⅡB~Ⅲ期者分别为38.6%和1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9;第二侧癌0~ⅡA期患者的5年和8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9%和50.9%,ⅡB~Ⅲ期者分别为37.9%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3;在异时性BPBC中,间隔时间1~2年、2~5年和〉5年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6%、58.7%%和85.7%,8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6.2%、42.2%和61.2%,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2。结论:同时性和异时性BPBC的生存率结果相似。单因素分析表明双侧腋窝淋巴结状况和第一、二侧癌的病理分期是影响BPBC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两侧癌发生的间隔时间〉5年者的预后比同时性或间隔时间在5年以内者好。多因素分析表明双侧腋窝淋巴结阴性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空芯针穿刺(core needle biopsy,CNB)在临床应用于乳腺癌的术前诊断,但其是否会增加肿瘤的复发风险值得研究。本研究旨在比较术前CNB与开放性手术活检(excisional biopsy,EB)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前诊断方法将患者分为CNB组(n=89)和EB组(n=278)。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差异。结果:CNB组患者的肿瘤直径较EB组大,但并不影响患者的预后,两组患者的DFS无显著差异(HR=1.211,95%CI:0.517~2.840)。活检与根治性手术的间隔时间长短同样不影响患者的DFS(HR=0.792,95%CI:0.418~1.943)。结论:与EB相比,CNB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乳腺癌患者术前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Ki-67和DNA倍体分析与乳腺癌淋巴转移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的Ki鄄67基因表达和DNA倍体与其淋巴转移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72例乳腺癌组织新鲜标本进行Ki鄄67表达及肿瘤细胞DNA倍体含量检测的研究。[结果]Ki鄄67表达与乳腺癌病变大小、病理类型和ER无关。乳腺癌腋淋巴转移阳性组DNA异倍体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Ki鄄67在腋淋巴转移阳性组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百分比分别是:腋淋巴结转移组为12.61±6.23;无转移组为7.61±3.85(P<0.05)。[结论]Ki鄄67表达及DNA倍体可作为判断乳腺癌具有淋巴转移倾向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CNB)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活组织检查(OSB)对乳腺癌患者DFS的影响,同时评估两种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方式对乳腺癌手术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中心经CNB或OSB证实为乳腺癌的3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OSB组155例,CNB组151例。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的DFS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DFS的因素。同时以保留乳房率、保留乳房患者首次切缘阳性率、前哨淋巴结活检率及手术次数为指标,评价两种活检方式对乳腺癌手术质量的影响;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全部患者的临床随访时间为29~8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9个月。OSB组与CNB组中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为分别为32例(20.6%,32/155)和29例(19.2%,29/151)。并且,OSB组局部复发率为4.5%(7/155),远处转移率为16.1%(25/155);CNB组局部复发率为2.6%(4/151),远处转移率为16.5%(25/151)。两组患者间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69、0.010,P=0.380、0.91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OSB组与CNB组间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864)。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ER及HER-2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DFS的主要因素(OR=2.458,95%CI:1.883~3.209,P=0.000;OR=0.453,95%CI:0.238~0.863,P=0.016;OR=2.086,95%CI:1.110~3.920,P=0.022),不同的活检方式并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DFS。CNB组的保留乳房率明显高于OSB组[25.2%(38/151)比9.7%(15/155),χ2=12.812,P=0.000],手术次数明显少于OSB组(1.00±0.00比1.35±0.48,t=9.090,P=0.000),但其前哨淋巴结活检率与OSB组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8%(48/151)比32.9%(51/155),χ2=0.043,P=0.835]。并且,CNB组保留乳房患者的首次切缘阳性率与OSB组的保留乳房患者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0.5%(4/38)比5/15,χ2=2.515,P=0.113]。结论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对患者的DFS无不良影响,并且可以明确诊断及分子分型,有利于手术方案及后续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尽而提高乳腺癌的手术质量,不失为可扪及肿块乳腺癌的首选活检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自1997年以来,我们对57例乳腺癌患者实施了术前化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 eralprimarybreastcancer,BPBC)的生存结果 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对1970年1月~2000 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BPBC的临床资料进 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时性和异时性BPBC 分别为16例和38例。同时性和异时性BPBC (从第二侧癌确诊起计算生存率)的5年总生存 率分别为49.1%和54.0%,8年总生存率分别 为32.1%和3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5193;双侧腋窝淋巴结阴性、一侧阳 性和双侧阳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75.6%、43.8%和28.9%,8年总生存率分别 65.5%、32.9%和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023;第一侧癌0~ⅡA期患者的5 年和8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4.5%和51.6%, ⅡB~Ⅲ期者分别为38.6%和19.3%,两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9;第二侧癌 0~ⅡA期患者的5年和8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60.9%和50.9%,ⅡB~Ⅲ期者分别为37.9% 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3;在异时性BPBC中,间隔时间1~2年、2~5 年和>5年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6%、 58.7%%和85.7%,8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36.2%、42.2%和61.2%,总体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412。结论:同时性和异时性 BPBC的生存率结果相似。单因素分析表明双 侧腋窝淋巴结状况和第一、二侧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