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成年及青少年长期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病和致死原因,这一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目前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治疗还不尽人意,因为该类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仍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并未引起所有医生的重视。尽管目前普通人群中心血  相似文献   

2.
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终末期肾病(ESRD)是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高危人群,而心血管并发症又是影响ESR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据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80.0%以上患有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高出一般人群10~20倍。据美国肾脏病资料系统(USRDS)统计,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占ESRD总病死率的45%。  相似文献   

3.
《中国血液净化》2008,7(5):280-281
1缺血性心脏病(IHD) 忽略年龄、性别、种族、国籍及基础。肾病因素,心血管疾病占透析患者死因的近半数。例如,尽管南欧IHD发生率较低,但透析人群心血管死亡发生率比普通人群几乎高17倍。早期肾病患者亦处在心血管疾病增加的危险中。多数在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前死于心血管疾患,并且许多患者在开始透析治疗时就已有心血管疾病。为减少发生率应该在早期就开始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被推荐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肾脏替代疗法的首选。以往研究显示,PD患者衰弱患病率比社区人群高3.4~10倍[1],衰弱会降低PD患者的自理能力,导致骨折、残疾、住院及死亡的发生,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P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早期识别衰弱和开展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目前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脏疾病(CKD)是世界范畴的公共健康问题.CKD最明显的后果是发展至肾衰竭而需肾脏替代治疗.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日益增高,其预后很差,花费极高.1999年患ESRD而行透析治疗的登记人数为41 755,预计2009年将超过140 000.值得注意的是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透析患的登记人数不到ESRD总人数的10%.  相似文献   

6.
一、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 应在肾科大夫清楚而完整地告知患者各种透析方式和肾移植的情况后,才可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以及透析方式的选择工作。即使患者明显存在尿毒症而需要紧急透析,这项工作也不能被忽略。尽管在20世纪末循证医学已证实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和移植的各自优势,但是患者本身的倾向性及其对生活方式的要求应该在选择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腹膜透析(PD),尤其是连持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终末期肾病(ESHD)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一组PD患者的随访,分析其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莉 《中国血液净化》2007,6(4):214-216
高通量透析已广泛用于终末期肾病(ESRD)患的肾替代治疗。9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71%的急、慢性肾衰竭患采用HD治疗,其中使用纤维素膜占83%,人工合成膜占17%。至2000年使用人工合成膜的患达到60%,其中高通量合成膜占65%。许多临床试验证实了高通量透析的临床优势。以下介绍高通量透析的概念、实施方法和临床研究及应用的新进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与钙化性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肾脏替代疗法的不断进步,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但仍有50%的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CVD)。心血管系统的普遍钙化是造成维持性透析患者CVD高发生率和患CVD后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普遍认为影响终末期肾病(ESRD)血管钙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传统的诸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外;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终末期肾病患者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本文主要结合既往研究报告,综述初始透析的人群特征.目前国际上对于应该何时开始透析并没有完全统一,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时机较晚.血液透析仍然是国际上使用最多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大多数患者以中心静脉置管作为开始血液透析的第一条血管...  相似文献   

11.
近20余年来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技术飞速发展,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然而透析相关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仍是导致的患者死亡的主  相似文献   

12.
透析患者伴发抽搐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伴发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名死亡的慢性肾衰透析患者伴发抽搐的原因。结果 共有15例患者在其疾病发展过程中有抽搐发作,其中6例患者因尿毒症脑病、7例因脑血管意外、2例因严重低钙血症引起抽搐。尿毒症脑病多发生于反复腹腔感染,透析不充分的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尤其是脑出血多发生于血液透析患者。结论 透析患者伴发抽搐主要是与中分子物质在体内蓄积、脑血管意外和严重低钙血症有关。应保证透析充分性,积极纠正急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钙磷代谢异常所致肾脏性骨病已被人们所熟识,然而新近研究认为,血磷和钙磷乘积的生高是引起ESR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潜在的机制就是引起心脏钙化,因此纠正钙磷代谢异常不仅能预防肾性骨病,同时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本文简介纠正透析患者钙磷  相似文献   

14.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康复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是一种严重而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方法主要为肾移植、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三种。虽然肾移植患者有较好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受肾源的限制,目前国内外仍以透析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措施之一[1]。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尽管如此,仍有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医学、社会等种种原因,未采取正规的血液透析方式,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的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呈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目前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发病率为11%和16%,我国城市人群为9.4%,农村20.2%。最新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球CKD人群患病率已由1996年1.99%增加到2003年的9.83%。其中5%的患者最终进入尿毒症,必须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全世界面临透析人群迅速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赵卫红  魏璐 《中国血液净化》2022,(10):709-712+718
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老年人群急剧上升。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透析患者中增长最快的是老年人。老年ESRD患者不仅面临肾功能恶化的威胁,还面临衰老、衰弱和共病的影响。本文就老年透析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包括评估老年ESRD患者是否适合做透析,透析是否符合患者的总体目标,老年透析患者衰弱和认知障碍,老年透析方式的选择,老年透析血管通路的决策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全球患有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多,随着病程进展,CKD最终演变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肾脏替代治疗,包括透析和肾移植,是ESRD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  相似文献   

19.
减少老年卧床患者腹膜透析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透析(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因其具有操作易掌握、对机体内环境影响较小等优点,故临床广泛应用于慢性肾衰伴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者以及老年肾病患者的治疗当中。我院肾内科自1994年开展PD治疗,至2000年共收治65岁以上老年患者38例,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采取同样的护理方式,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远大于年轻患者,韩庆烽等对老年PD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也表明,并发疾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2000年7月我科建立腹膜透析中心,至2005年7月共收治老年PD患者72例。我们改进了护理方式并进行观察,在减少营养不良、引流不畅等并发症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发生率很高,而且是死亡的强预测因子之一[1].有研究证实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低蛋白血症之间存在相关性,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2].本研究检测了自1997至2004年在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100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统计了其1997年6月至2004年6月的病死率及透析3个月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与炎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