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莹  亓蓉  周莉  孙梅  孟繁玉  蒋彦  罗红  刘俊山 《河北医药》2009,31(6):645-646
目的 探讨影响夫精人工授精治疗成功的各种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1例290周期不孕患者,人工授精治疗后的妊娠率和累计妊娠概率、年龄因素、不孕年限、授精次数、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厚度等对妊娠率的影响。结果290周期妊娠率15.5%,妊娠累积概率29.8%;年龄〉35岁妊娠率明显下降;同1周期2次人工授精妊娠率明显高于1次;合并输卵管因素妊娠率明显下降。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是治疗不孕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同1周期2次授精优于1次。年龄〉35岁、合并输卵管因素明显降低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宫腔内人工授精(AIH/IUI)治疗不孕症的可行性。方法丈夫精液采用上游法对55例不孕症患者实施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共行76周期,临床妊娠12例,临床妊娠率21.82%,周期妊娠率15.79%。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对于宫颈因素、免疫因素、男性因素(如精液液化不良、少精、弱精等)及原因不明所致不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且有明显疗效的助孕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影响因素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以提高IU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1个IUI治疗周期的149例患者不孕原因、促排卵方案、人工授精时机、精子总数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孕原因与妊娠率无差异,促排卵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排卵前、排卵后和排卵前后授精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优化后精子数量与临床妊娠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促排卵方案和优化后精子数量是影响临床妊娠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白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68-1469
目的:探讨84例不孕症患者采用上游法优化处理精液宫腔内人工授精(IUI)97个周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4例多年不孕的患者,主要病因为男性不育;少弱精、精液液化不良、免疫性不良、不明原因性不育,给予促排卵治疗,采用体外排精,上游法优化处理精液,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治疗84例97个周期,妊娠15例,总妊娠率17.86%,周期妊娠率15.46%。结论:上游法优化处理精液宫腔内人工授精对治疗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insemination,IUI)妊娠结局及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IUI的不孕夫妇608对,共1059个治疗周期,总结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及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采取Logistic回归式分析.结果 人工授精妊娠成功率会随着患者不孕年限与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临床妊娠共126例,治疗周期妊娠成功率为11.9%,当精液密度<1×106/ml时,妊娠成功率较低,促排卵周期较自然周期妊娠率高,单个卵泡妊娠率低于超过2个的卵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治疗周期高于其他周期的妊娠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IUI妊娠结局及妊娠成功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女方不孕年限、年龄、卵泡个数、促排卵数及不孕原因.每一周期IUI次数及人工授精时机不会对妊娠成功率产生明显影响.结论 IUI妊娠结局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促排卵数及卵泡数,此外,IUI妊娠率也会受治疗周期数及精密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糜蛋白酶液化的精液与1 ml针筒反复抽吸液化的精液经梯度联合上游法处理后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高低。方法选择2006至2008年在我院不孕不育科诊断为精液迟缓液化症患者77例,行128个IUI周期,糜蛋白酶液化精液35例(A组),行64个IUI周期;1 ml针筒反复抽吸使精液液化42例(B组),行72个IUI周期。2组精液液化后均用梯度联合上游法处理,将处理好的精子悬液行IUI。结果糜蛋白酶液化精液组的IUI的周期妊娠率(PRP)为23.11%,针筒反复抽吸使精液液化组的IUI的PRP为21.49%,2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精液迟缓症所致的不孕。  相似文献   

7.
两种精液优化方法分析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2):44-45
目的 探讨使用PureSperm精子优化液实施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的最佳方法。方法 选用在门诊就诊的适应于IUI的不孕症患者 1 5 1人 ,随机分 2组 ,每组分 84与 6 7人 ,采用传统梯度法与改良法 ,优化处理精液 ,观察处理前、后精子的密度、成活率、活动力 ,以及妊娠率。结果 两种方法在处理前、后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在妊娠方面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使用PureSperm优化液处理精液时 ,采用改良法是一种经济、省时、简便而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夫妇的丈夫精子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精子情况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2012年因不孕症在中山市博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的夫妇1646对共3178个周期。根据丈夫精子分为畸形精子症、畸弱精子症、弱精子症、少精子症、少弱精子症、少弱畸精子症、精浆异常、正常精液8组。观察总结临床妊娠率与丈夫精子情况的关系。结果总体IUI临床妊娠率为12.4%(394/3178)。8组丈夫精子情况与临床妊娠率均无明显关系。结论 IUI临床妊娠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与丈夫精子情况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28个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资料,根据男方精子形态学检查结果分为三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2%~4%、2%,比较各组间精液处理前后精子浓度、活力、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以及IUI临床妊娠率。结果处理前精子浓度、活力及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后精子浓度、活力、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2%~4%、2%各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9.5%、17.9%、2.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影响IUI临床妊娠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2%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乳胶球囊子宫输卵管造影管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乳胶球囊子宫输卵管造影管进行精液灌注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中的应用。方法:将46例不孕症患者所行的82个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周期分成传统IUI组和造影管灌注组,比较2组在临床应用中插管、出血、精子悬液溢出和妊娠率。结果:授精管进入宫腔困难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精子悬液溢出发生率造影管灌注组均低于传统IUI组,妊娠率高于传统IUI组。结论:经乳胶球囊子宫输卵管造影管行精液灌注应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简便、易行,并提高患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利用缩短禁欲时间治疗精子密度大的弱精子症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选取门诊精子密度大的弱精子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56)口服参精固本丸(1袋/次、3次/d)+V iE(100 mg T.i.d)1个月后行精子洗涤和宫腔内人工授精,B组(n=44)缩短患者的禁欲时间(2~3 d排精一次)1个月后再作精子的洗涤和宫腔内人工授精,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精液参数。结果 A组联合药物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精液体积、精子密度与活率、活力均提高不明显。B组在缩短患者的禁欲时间后再作精子的洗涤和宫腔内人工授精,精子活动率有明显的提高,a+b级精子比例明显提高。结论 B组在缩短患者的禁欲时间后再作精子的洗涤和宫腔内人工授精,精子的活动力和活动率提高了,活动精子的回收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的应用日趋广泛,对精子的处理技术也因此得到迅速发展。我科采用精子上游技术(PST)处理的精子作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和腹腔内人工授精(DIPI),对三种不同配方洗涤液的处理结果作了对照研究。材料与方法精液标本来自本科不孕症门诊患者的丈夫,年龄25~28岁。女方经一般检查、妇科检查及常规内分泌检查未证实有不孕因素。共收集精液21份,PST 前至少做2次精液常规分析,根据结果分为两组:1.正常组:9份,各项指标均属正常范围,精液量平均为3.6ml。  相似文献   

13.
李霞  彭璇 《江西医药》2014,(12):1485-1487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IUI助孕的355对夫妇共60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是否促排卵及子宫内膜厚度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依次进行分析。结果601个周期中85例获得临床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4.14%。女方年龄≥35岁,妊娠率明显下降。促排卵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继发不孕妊娠率高于原发不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孕原因中以性交障碍妊娠率最高,其次为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厚度组间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影响因素诸多,临床治疗中应综合分析,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接受夫精人工授精(AIH)助孕治疗的1024对夫妇(1195个IUI周期)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值、是否促排卵治疗与AIH临床妊娠率间的关系。结果男性因素的妊娠率最高,中重度(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率最低(16.5%VS 6.5%,P<0.05);女方年龄>40岁妊娠率明显下降;不孕年限4年以上,妊娠率明显下降(8.9%,P<0.05)。基础血清FSH≥9 IU/L妊娠率低于FSH<9 IU/L(8.6%VS 15.3%,P<0.05);促排卵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P<0.05),各促排卵方案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募集1个卵泡周期妊娠率低于募集2个及以上卵泡(8.4%VS 15.8%,P<0.05);行AIH 4个周期以上,妊娠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男性因素不孕、不孕年限<4年、基础FSH<9 IU/L,女方年龄40岁以下IUI的成功率较高;适当促排卵治疗,能增加IUI妊娠几率;IUI治疗3~4个周期未妊娠,应考虑选择更复杂的助孕方法 ;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不孕患者,应尽早进行体外受精(IVF)助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相培养液和单相培养液在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精液优化处理过程中对精子各项参数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3例行夫精人工授精患者的2319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精液优化处理过程中单相培养液组(HTF组,1322个周期)采用人输卵管液培养液,双相培养液组(MHM组,997个周期)采用完全多功能处理液.比较两组培养液处理后对精子多项参数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培养液处理前两组精液密度、活率、前向运动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处理后,MHM组上述指标均高于HTF组(P<0.05).两组精子回收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单相培养液处理比较,在夫精人工授精精液的优化处理中采用双相培养液处理后的精液密度和动态参数更好,但不影响精子回收率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是将精液经体外优化处理后 ,用人工方法将处理后的精子悬液注入女性子宫腔内以获得妊娠的助孕技术。我们自 1997年 5月至 1999年 9月对 6 7对不育夫妇开展IUI临床治疗 ,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 ,子宫内膜的形态及厚度是影响妊娠率的重要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IUI主要适用于男性不育如少精、弱精、精液液化不良、性功能障碍 ,女方宫颈因素不孕如宫颈发育不良、宫颈管狭窄 ,宫颈管息肉 ,宫颈粘液粘稠或有抗精子抗体者。1 .2 授精时间 阴道B超监测卵泡生长 ,同时了解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及宫颈粘液…  相似文献   

17.
杨涛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5):126-126
不孕症发病率在我国约占已婚夫妇中的 1 0 %左右 ,男性不育症中最为常见的是无精症和少精症。我院用自拟中药配方“益肾生精汤”配合西药克罗米芬等 ,为 72例精液异常不育患者进行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995年 6月至 2 0 0 3年 1月临床共收治男性不育 72例 ,均为门诊病例 ,年龄 2 3~ 4 2岁 ;婚后不育时间最短 2年 ,最长 9年。精液常规检查精子活动率低于 5 5 % ,精子数量低于0 .5亿 / ml,精液量低于 2 ml者为治疗对象。检查见无精子 4例 ,精子不液化 1 2例 ,精子计数少于 5千万 / ml2 8例 ,精子畸形超过 2 0 % 8例 ,精子活动低于 …  相似文献   

18.
杨杰 《贵州医药》2003,27(2):152-153
为进一步探讨男性不育的致病因素 ,现将我院门诊 2 0 0 0~ 2 0 0 1年收治的 1 99例男性不育病例资料整理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不育男性年龄在 2 3~ 4 6岁之间 ,平均 2 9岁 ,平均不育时间为 1 6年 ,其中原发不育 1 6 8例 ,占 84 4 % ,继发不育 31例 ,占 1 5 6 %。就诊时除进行常规询问病史、全身及生殖系统体检外 ,根据病情分别进行相关的生殖功能实验检查。首先按WHO精液检查标准检测精液量、粘稠度、液化时间、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存活率、精子形态学分析等项目 ,对精子密度少于正常值和活力较差者同时进行精道感染的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液处理前活动精子总数与夫精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438对夫妇的633个夫精IUI周期的临床资料。将处理前活动精子总数分成3组:〈20×10^6组、20×10^6-组、100×10^6-组,比较这3组的周期临床妊娠率。结果这三组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3.8%、7.0%、12.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处理前活动精子总数是影响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药物治疗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改善精子形态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对不孕不育夫妇参与研究,且80对夫妇中男性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不足4%并排除了女性不孕因素,随机将男性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补肾填精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随后对两组女性患者均采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查看两组男性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查看两组女性患者临床妊娠率。结果经过治疗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治疗改善男性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有利于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