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宋鹍鹏  张斌  马炬雷  王兵  陈博 《中国骨伤》2019,32(11):991-996
目的:探讨Wallis和Coflex棘突间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以及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的L_(4,5)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5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25~67岁,平均43.3岁;腰椎管狭窄症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根据所采用的棘突间固定系统不同将患者分为Wallis组(33例)和Coflex组(22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腰痛和下肢痛进行评分;根据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手术前后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活动度、椎间盘高度以及上位邻近节段Pfirrmann等级的变化情况。结果: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72个月,平均60.4个月。术后48个月时,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小(P0.05),而上下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位邻近节段Pfirrmann分级较术前差异不明显(P0.0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节段在术后1~3年复发,其中Wallis组3例,Coflex组1例,平均年龄35.2岁。结论:Wallis和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相同中期疗效,可延缓邻近节段退变,但不能阻止椎间盘突出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石义华  廉凯  徐振华  杨俭 《骨科》2013,4(2):91-93,101
目的 探讨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esys)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因"腰椎退变导致腰腿痛"行Dynesys系统治疗的11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腰椎管狭窄2例,其中1例合并退变性滑脱(Ⅰ度);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不稳1例.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VAS疼痛评估以及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复查腰椎X线片及MRI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VAS疼痛评分:术前6.5~9.2分(平均8.2分);术后0~4.3分(平均2.4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38.0~85.0分(平均63.0分),术后0~46.0分(平均30.0分).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及断裂、手术节段复发及相邻节段退变.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价:优10例,良1例.结论 Dynesys 动态稳定系统能保留被固定节段的相对稳定性,对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和轻度的腰椎不稳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后路减压的同时行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术,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临床疗效优23例(80%)、良4例(14%),可2例(6%)。 VAS疼痛评分(0~10分)术前7.14±1.29分,末次随访时2.26±1.03分。术前病变脊柱运动节段过伸过屈活动度(ROM)7.51±2.68度,术后末次随访时ROM为4.22±1.47度。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和螺钉断裂现象。结论 Dynesys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可减少对脊柱生理结构的破坏,维持节段稳定,减少远期腰椎退变和再次手术的风险,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棘突间移植物-DIAM(device for intervertebral assisted motion)对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术中、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接受DIAM移植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女14例,男8例;平均年龄38.5(24~59)岁.单节段14例,双节段8例;单发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诱发腰痛16例(其中3例为腰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残留腰痛),腰椎间盘突出3例,腰椎管狭窄伴间歇性跛行2例,腰椎间盘后路摘除术后1例.结果手术时间为25 min(单节段)和35 min(双节段).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6~28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移植物无明显迁移.正位X线片显示移植物撑开了棘突间间隙,侧位X线片显示神经根管高度、椎间隙后高度术前及术后66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症状改善程度采用Odom评估法,优7例,良10例,可1例,差4例;优良率77.3%.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平均(7.09±0.92)分改善至术后66周平均(3.23±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未发生症状加重、移植物松脱及术后翻修.结论 应用棘突间移植物技术治疗单发的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保留了腰椎后柱结构稳定性,操作简单.通过棘突间撑开作用降低了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增加了神经根管高度,恢复了腰椎后柱高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Wallis棘突问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平均3.5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 月~2010年7月在我院行单节段椎板间开窗减压伴或不伴髓核摘除后棘突问置入Wallis系统治疗的7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连续性随访获得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X线片上测量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手术及上下邻近节段(即为手术节段、手术节段的上一位及下一位邻近节段)前凸角(Cobb角)及其屈伸活动度(ROM),MRI随访获得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手术及上下邻近节段椎问盘高度,并对椎问盘行改良Pfirrmann's分级,计算其改善率 记录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79例患者均为单节段置入Wallis系统,其中75例获得连续性随访,平均随访42.97±2.74个月(28~49个月),4例失访,未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且末次随访时上述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明显改善(P<0.001);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过伸位Cobb角、ROM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1),而上下邻近节段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01),手术及上下邻近节段侧位和过屈位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与术前比较稍增加(P<0.001),而上下邻近节段椎问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改良Pfirrmann's分级对比显示:手术节段椎间盘总的改善率为45.3%,无明显改变的比率为52.1%,退变加重率为2.6%;而上下邻近节段无明显改善或加重,部分患者由Ⅲ级转为Ⅱ级.结论:应用Wallis棘突问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平均3.5年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减压棘突间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0月,4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全麻下行微创减压棘突间动态固定术(IntraSPINE),评价围手术期资料、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板或棘突骨折、假体置入失败等。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以上随访,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末次随访的优良率为95.2%(40/42)。影像方面,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disk height, DH)和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 FH)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随访中1例出现相邻节段退变,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微创减压棘突间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Wallis棘突间动态固定防治腰椎退变的短期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置入治疗早期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共治疗36例(37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2-3 1例,L3-4并L4-5 1例,其余均为L4-5间隙.男23例,女13例;年龄38~55岁,平均43岁.手术保留椎间盘突出节段棘突,以脊柱显微镜配合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置入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并固定缝合.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JOA脊髓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平均随访13.5(3~17)个月,手术前及随访期间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及MRI,按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手术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例中,其余35例疗效评估均为优;JOA评分15~17分,平均16.3分;VAS 0~2分,平均0.6分.MRI显示:Wallis系统置入节段脊髓受压表现消失,椎间盘信号有改善,相邻节段椎间盘无退变加重表现.36例患者无脑脊液漏、感染、残留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再突出及置人物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置入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腰椎疾病的"非融合-动态稳定"手术,可以保留腰椎被固定节段的活动性、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同时维持节段稳定性,促进退变椎间盘的恢复,并通过保留手术节段脊柱运动功能而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Dynesys 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7月~2012年7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为30~64岁,平均49.2岁.患者中腰椎退变性侧凸L2/L3/L4/L5/S1 1例;腰椎椎管狭窄症16例,L1/L2/L3/L4/L5 1例,L2/L3/L4/L5/S1 1例,L3/L4/L5 3例,L4/L5/S111例; 椎间盘突出症13例,L4/L5 椎间盘突出合并L5/S1退变5例,L5 /S1椎间盘突出合并L4/L5退变4例,L4/L5/S1 双节段突出者4例.临床症状包括下腰痛、下肢放射痛以及间歇性跛行.所有患者均有腰痛和/或腿痛的症状,经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术前腰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分为6.30分(3~9分),腿痛VAS评分6.40分( 0~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62.67%.测量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腿痛的VAS评分及ODI.结果 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腰痛VAS评分在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1.77分),腿痛VAS评分也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1.36分),ODI较术前也有明显的降低(12.50%).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ynesys 动态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可避免融合术相关并发症,效果满意.其长期临床疗效还需长时间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共使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腰痛患者37例,男27例,女10例,年龄19~75岁,平均48.0岁.手术开窗摘除突出的间盘,置入Wallis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1月、术后1年进行VAS及ODI评分.术后随访(12.1~25.4)月,平均(17.9±4.0)个月.结果 1例术后半年出现腰痛复发,保守治疗缓解.VAS及ODI术前评分(7.8±1.0)分,(77.9±4.8)%;术后1月评分(1.6±1.0)分,(24.2±4.6)%;术后1年评分(0.8±0.7)分,(13.0±3.8)%.运用SPSS 13.0分析,P<0.01,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Wallis系统作为一种弹性固定系统,能够保留固定节段一定的活动度,维持腰椎稳定,预防临近节段退变,是治疗腰椎退变性腰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Walli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行髓核摘除并Wallis置入固定手术。结果本组19例获随访28~40个月,平均30个月。术前JOA和VAS评分分别为(10.65±2.43)分、(7.50±0.95)分,术后2年JOA和VAS评分分别为(26.87±1.43)分、(0.21±0.01)分。结论脊柱后路Wallis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等特点。其作为一种软性固定可以起到从僵硬融合节段向正常非融合活动节段的缓冲连接作用,同时亦是延缓脊柱终末期治疗(脊柱融合手术)的有应用前景的中间替代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腰椎全椎间盘置换治疗腰椎间盘源性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应用两种人工腰椎间盘移植物治疗90例108节段具有明确腰椎间盘源性退行性疾病且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男28例,女62例;年龄25~54岁,平均39.2岁;单节段植入85例,双节段10例,三节段1例;L3-4节段6例,L4-5节段39例,L5S1A节段63例.使用Prodisc L人工腰椎间盘48节段,Maverick人工腰椎间盘60节段.手术均取腹膜后人路.术后采用改良Odom评估、Oswestry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四种方法对症状及疼痛改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75~160min,平均115.5min.术中血管损伤1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90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4、6、26、52周.术后Odom评估显示:优76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5.55%.住院时间2.5~6d.平均3.4d.术后翻修2例.影像学检查:假体下沉2例,两种假体移植物均无明显向前或后迁移.结论 应用腰椎全椎间盘置换可恢复退变节段的间盘高度和神经根管的高度及前、后径,保留腰椎后柱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黄益奖  钱胜君  张宁  陈维善 《中国骨伤》2010,23(10):797-800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也是成年人腰痛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观念认为腰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是肯定的,但没有保留脊柱的生理运动功能,并且腰椎运动节段的融合加快了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小关节的退变。腰椎功能解剖学和生物力学领域深入的研究使得不同构造和材质的现代人工椎间盘装置的发展成为可能。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作为腰椎融合之外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另一合理的选择,目的是使退变椎间盘引起的疼痛得到长期缓解,重建椎间隙高度以保护神经组织,保留脊柱运动以避免晚期关节突关节及邻近节段的病变,恢复脊柱的运动学和载荷特性。本综述旨在阐释人工腰椎间盘的类型,该领域中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棘突间固定系统和融合固定系统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联合应用棘突间固定系统和融合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患者16例.术前术后进行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29分法)评定,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Prolo腰椎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术后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判定内固定物的位置及有无棘突骨折;测量植入棘突间固定系统节段屈伸活动度和以及非融合固定节段与融合固定节段中间正常节段的屈伸活动度.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6个月(10~22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和Prolo功能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植入棘突间固定系统节段屈伸活动度(9.8±4.2)°;非融合固定节段与融合固定节段之间正常节段屈伸活动度为(13.2±3.5)°.结论 棘突间固定系统和融合固定系统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为临床避免腰椎长节段固定融合及相关并发症提供了新的思路,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应用指征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采用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10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69例完整的随访资料,男39例,女30例;年龄30~62岁,平均44岁;单纯腰椎间盘突出24例,腰椎间盘突出并退行性椎管狭窄35例,椎间盘退行性改变10例。手术固定节段: L2,3 2例,L3,4 4例,L4,5 42例,L5S115例,L3~L5 5例,T12~L4 1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临床疗效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 手术时间为1.5~4.2 h,平均2.5 h;术中出血80~550 ml,平均320 ml。术后随访时间为6~44 个月,平均35个月。VAS评分,术前6~9分,平均8.6分;术后0~5分,平均2.8分。术前ODI为30%~91%,平均73%;术后为0~61%,平均30%。无一例发生钉绳系统和聚酯套管松动及深部感染。术后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优53 例,良12 例,可4 例,优良率为94.2%(65/69)。结论 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能在保留腰椎手术节段活动度的同时保证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有效的非融合性、动力性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采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植入术治疗腰痛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像学改变.方法 2007年2月至2009年6月,对45例患者行Coflex棘突间内固定植入术,男26例,女19例;年龄45~70岁,平均51.4岁.治疗节段:L4.5 32例,L5S111例,L4.5、L5S1双节段2例.手术采用椎板开窗或部分切除,椎管减压后棘突间植入Coflex装置.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1ity index,ODI)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临床疗效,计算恢复率.同时行影像学观察,包括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形态,手术节段椎体活动度和腰椎生理曲度,手术及相邻节段的MRI信号改变.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O-34个月,平均24个月.ODI由术前62.82±10.42降至末次随访时11.80±3.35;JOA评分由9.00±2.63提高至24.65±1.86;最终疗效评价为显效的患者共40例,显效率为89%.L4.5、L5S1节段术后Cobb角分别为15.1°±3.9°和16.3°±3.8°,均较术前减小,生理曲度改善.L4.5节段椎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由术前6.5°±1.5°增加至术后8.4°±2.6°,而L5S1节段ROM手术前后没有明显改变.无论是L4.5或是L5S1节段,末次随访时其椎间隙背侧高度、棘突顶距、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均较术前显著增加.结论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中期随访临床疗效显著,并且保留了腰椎生理曲度和节段运动,增加并维持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面积,在手术节段椎间盘修复及防止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等方面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