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NF-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7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37例(A组)接受PEG-INF-α2a治疗48周,39例(B组)接受PEG-INF-α2b治疗48周,两组均联合应用RBV口服。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结果 76例患者在疗程结束时,肝功能全部复常,HCV RNA均低于检测下限(<5×102拷贝/毫升)。停药后随访24周,75例患者获得SVR;在PEG-INF-α治疗过程中,A组出现发热2例,肌肉酸痛2例,脱发32例,消瘦27例;B组出现发热30例,肌肉酸痛31例,脱发28例,消瘦33例。结论 PEG-INF-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安全有效,两种药物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为目前公认的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但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病、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耐受性差,限制了干扰素的应用。目前国内对老年人应用干扰素的报道不多,我们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例75岁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5岁。反复肝功能异常1年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和安慰剂对照临床设计试验。将合格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中药基本方治疗,对照组予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中药安慰剂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皮下注射,1次/周;利巴韦林900~1 200mg/d;中药开水冲服,2次/天)。[结果]治疗组中1例患者因出现神经性耳鸣出组,对照组中1例因中性粒细胞持续低于0.5×109/L出组,最后纳入统计分析共有128例,其中对照组61例,治疗组67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率(cEVR)、持续应答率(SV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肝功能(ALT)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w、24w、48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药后随访24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出现干扰素不良反应,治疗组在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下降及血小板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并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增加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800~1200mg/d)治疗5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12周、24周和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患者早期应答率分别为57.1%和76.7%(P>0.05),持续应答率分别为53.6%和80.0%(P<0.05);HCV RNA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之间持续应答率分别为56.3%和80.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基因1型患者疗效低于非基因1型,HCV RNA低水平组的疗效优于高水平组。  相似文献   

5.
6.
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联用是目前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可高达80%.但很多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能耐受这种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为了让这部分患者也能得到抗病毒治疗,我们尝试在基础疾病稳定、征得患者及家属理解、知情并同意下,给予小剂量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进行个体化抗病毒治疗,使患者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少数病情也得到改善.我们对4例特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由一名献血员所致62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评估其疗效.方法 62例输血后CHC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标准干扰素3~5MU,隔日一次注射,口服利巴韦林0.6~ 1.0g/d),疗程48周,随访96周.以持续病毒应答(SVR)率、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停药后生物化学应笞率为考核指标,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结果 SVR率为83.9% (52/62),EVR率为95.2% (59/62),ETVR率为87.1% (54/62),停药后生物化学应答率为100.0%.不同病毒载量(x 2=10.13,P<0.05)和不同年龄(x 2=14.58,P<0.01)患者SVR率差异明显.干扰素所致8例甲状腺功能轻度异常者经内分泌专科协助能坚持完成抗病毒治疗.结论 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患者疗效显著,获得SVR的52例停药后随访96周均无复发,疗效与感染HCV时较年轻、感染时间较短、多数患者病毒载量较低、治疗依从性较好等因素有关,与性别无关.只要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均应抗病毒治疗,以清除病毒、阻断和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可能影响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因素。方法将慢性丙型肝炎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干扰素治疗,对照组20例用一般保肝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疗程中及疗程后每隔3个月定期检测抗-HCVIgG和IgM,血清及本稍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ALT水平。疗程结束后致少随访1年.结果治疗结束及随访一年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LT的复常率为66.7%对300%和52.4%对15.0%,血清HCVRNAM转率分别为59.5%对15.0%和47.6%对10.0%。分析持久应答的影响因素,年轻、病程短,治疗前抗-HCVIgM抗体滴度高、PBMC中无HCV感染、病理诊断末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对干扰素反应性较好。结论检测抗HCV-IgM及PBMC中HCVRNA可作为干扰素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白留江 《肝脏》2014,(4):299-300
丙型肝炎病毒(HCV)持续感染,可引起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如不积极治疗可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标准治疗方案,本文对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5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均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分别治疗48周和72周,随访24周,观察疗效。结果在44例对照组患者中,HCV 1b型感染者28例(63.6%),2a型感染者8例(18.2%),在观察组43例患者中则分别为29例(67.4%)和6例(14.0%);对照组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应答(ET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40.9%、59.1%、68.2%和38.6%,而观察组则分别为39.5%、60.5%、88.4%(P<0.05)和65.1%(P<0.05);根据血清HCV RNA水平是否≥1×106copies/m1,将两组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和低病毒载量组,结果两组低病毒载量组患者的ETR和SVR均显著高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结论延长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程有助于提高SVR。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治疗后复发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对IFN联合利巴韦林再治疗的应答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100例IFN治疗后复发的CHC患者中,50例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50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CIFNα—1b),均联合利巴韦林再治疗,联合治疗48周,停药随访24周,分析HCVRNA载量、病毒基因型、药物种类对联合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100例复发患者联合再治疗后,36.00%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其中PEG-IFNα-2a组48.00%取得SVR,显著高于CIFNα—1b组(24.00%,P〈0.05)。56例低病毒载量(HCV-RNA〈1×10^5拷贝/mL)患者中,PEG—IFNα-2a组28例,其中57.14%取得SVR,显著高于CIFNα—1b组(25.00%,P〈0.05)。HCV非基因1(2a或2b)型组29例,其中55.17%取得SVR,显著高于基因1型组(28.20%,P〈0.05);在CIFNα—1b治疗组,病毒非基因1型17例患者,其中47.06%取得SVR,明显高于基因1型患者(12,12%,P〈0.01);在基因1型组,PEG—IFNα-2a组38例,其中42.11%取得SVR,显著高于CIFNα—1b组(12.12%,P〈0.01)。结论 IFN治疗后复发的CHC患者IFN联合利巴韦林再治疗存在部分患者无应答;对于HCV病毒载量低、基因1型的复发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再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干扰素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与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长效干扰素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n=30例),普通干扰素组采用普通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n=30例),均分别于治疗4、12、24、48w及治疗结束后24w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长效干扰素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90.0%,显著高于普通干扰素组的56.7%(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均有发热、肌肉酸痛、脱发及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下降等,但长效干扰素组发生发热和肌肉酸痛比率分别为36.7%和33.3%,显著低于普通干扰素组(90.0%和93.3%,P〈0.01);长效干扰素组中性粒细胞下降明显高于普通干扰素组,在4~24w尤其明显。结论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疗效显著优于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前 ,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利巴韦林 (病毒唑 )联合使用是治疗丙型肝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治疗 12个月 ,持续阴转率可达到 30 %~ 5 0 % [1,2 ] 。这是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一个巨大进步。一、推荐治疗方案和疗效研究1 初治病人推荐以下治疗方案 :(1)标准的治疗 :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使用 6个月 ;(2 )对于以下情况同时存在的患者疗程应延长至 12个月 :有桥状纤维化 ;硬化 ;基因型 1;HCVRNA水平 >2× 10 6拷贝 /ml;(3)治疗前有贫血、严重的肺心病或孕妇禁用利巴韦林[3 ] 。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用药的抗病毒作用明显强于单独使用两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据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应答情况指导治疗的个体化策略在基因1型HCV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140例基因1型HCV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μg,每周一次;联合利巴韦林800~1200 mg/d.治疗4周达到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患者(定为A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24周治疗(A1组)、48周治疗(A2组);未达到RVR者在12周达到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的患者(B组)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48周治疗(B1组)、72周治疗(B2组); 24周延迟病毒学应答(PVR)的患者接受72周治疗(C1组),24周无PVR的患者终止治疗(C2组).治疗停止后随访24周.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HCV RNA水平,比较不同疗程组的疗效.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24周患者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R)率为100%,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65.9%,复发率为34.1%;治疗48周患者的ETR率为95.3%,SVR率为82.8%,复发率为12.5%;治疗72周患者的ETR率为82.1%,SVR率为67.9%,复发率为14.3%.A1组、A2组患者的SVR率分别是65.9%和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中HCV RNA<1×106拷贝/ml的患者接受24周和48周疗程的SVR率分别为72.7%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CV RNA≥1 × 106拷贝/ml的患者接受24周和48周疗程的SVR率分别是63.6%和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B2组患者的SVR率分别是78.9%和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组患者的SVR率是55.6%.在治疗期间均无特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RVR、cEVR是慢性丙型肝炎应答指导的预测因子.获得RVR者,治疗48周比24周的SVR率高;但获得RVR且基线HCV RNA<2×106拷贝/ml患者,可缩短疗程,接受24周的治疗.未获得RVR而达到cEVR的患者,延长治疗至72周并未提高SVR率.24周延迟应答者,延长疗程至72周可以提高SVR率.  相似文献   

15.
林小田  侯金林 《肝脏》1997,2(2):123-126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它容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应用干扰素(IFN)等抗病毒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疗效仍欠佳,且受到许多如铁代谢等因素的影响。铁是细胞存活所必须的金属离子,机体内铁过多或过少均可引起发病,并影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予安达芬300万单位和600万单位及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48周,随访24周。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4周、48周和随访24周时的应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300万单位和600万单位安达芬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0例ALT正常和25例ALT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于治疗12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ALT正常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12周时的早期应答率为45%(9/20),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55%(11/20),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持续应答率为45%(9/20)。2例患者在随访24周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阳转,复发率为18.2%(2/11),所有疗效指标与ALT升高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同样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 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口服利巴韦林500 mg,3次/d,疗程共48周.对照组18例,肌肉注射IFN 300万U,3次/周,联合口服利巴韦林500 mg,3次/d,疗程共48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12、24及48周患者的ALT复常率分别为45.0%、80.0%、95.0%,对照组分别为38.9%、61.0%和66.7%;HCV-RNA在治疗12、24、48周时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25.0%、70.0%和80.0%,对照组分别为22.2%、50.0%、77.8%;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不同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48周HCV-R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均较好,在降低转氨酶方面也优于IFN联合利巴韦林,且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梅蕾  祝卫东  朱跃红  陈俊飞  丁锷  衣展华 《肝脏》2014,(12):952-95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 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基因1b 型 CHC 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随访24周,观察病毒学应答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65.0%、82.5%、90.0%、82.5%,获得 RVR 者均获得 SVR;合并脂肪肝者获得 SVR 的比例低于无脂肪肝者(P <0.05);治疗过程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减量者8例,利巴韦林减量者6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 型 CHC 疗效良好;合并脂肪肝患者疗效低于无脂肪肝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普遍,但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