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正骨盆骨折大部分是由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占全身骨折的3%,患者病死率高,其中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病死率达到29%,而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的病死率则高达49%以上。多发伤合并严重骨盆骨折是所有骨盆骨折患者中发生率最高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高达15分及以上,其并发症可引起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脏器衰竭。本研究是笔者医院在运用损害控制骨科原理治疗多发并骨盆骨折患者的基础上,初步建立的一套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  相似文献   

2.
严重创伤后,常出现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和机体代谢功能障碍,导致低体温、凝血病、代谢性酸中毒等“致命三联征”,机体因生理功能耗竭而不能承受长时间的确定性手术。在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适时实施损害控制外科策略,通过采取各种快速、有效的暂时性措施,维持患者基本的生命功能,再进入ICU进行复苏和纠正生理功能紊乱,有计划地分次进行确定性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严重骨盆骨折及其并发症的急救处置经验。方法对近5年来我科收治的伴有一种或几种并发症的129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本组129例中死亡8例,其中7例未及时行有效骨盆固定。总生存率为93.8%。结论严重骨盆骨折的诊治应严格遵循损害控制(DC)理论,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快速补充血容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的骨盆固定措施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损害控制理论指导和规范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3例老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在骨科损害控制理论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维持生命体征、外固定、内固定等手段恢复骨盆的稳定性;选取未采用骨科损害控制方法治疗的33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骨科损害控制理论指导下,手术时间和手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两组治疗效率进行统计,发现实验组优良率87.9%高于对照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害控制理论在骨盆早期固定、止血等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能降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严重骨盆骨折伴腹部脏器损伤时应用损害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1995-2010年应用DCS的方法救治严重骨盆骨折伴腹部脏器损伤39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严重骨盆骨折伴腹部脏器损伤大出血,行髂内动脉断血术(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1例+双侧髂内动脉主干栓塞8例),早期骨盆外同定支架使用31例.在ICU复苏治疗后再行确定性内固定手术.本组死亡率为21%(8/39),死亡组ISS平均41.6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共发生并发症7例,合并ARDS3例,右髂总动脉血栓形成1例,膈下脓肿2例,下肢深部感染1例,均痊愈.结论 DCS原则的合理、及时应用可提高严重骨盆骨折伴腹部脏器损伤患者的抢救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实施DCS危重伤员的救治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暂时血管阻断或填塞止血30例(83.33%);采用肠破裂修补、外置及造口术17例(47.22%);采用快速关闭或暂时关闭体腔16例(44.44%)。31例在初期手术后72小时内进行了确定性手术,最终治愈27例,治愈率75.00%;死亡9例,病死率25.00%。结论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为避免因无能力接受医源性打击并出现“危险三角”,实施DCS;根据资源条件、生理参数、创伤类型及部位进行综合分析后加以选择,对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外科理论(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3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DCS方法救治,第1阶段为控制出血和不稳定骨折的早期临床固定;第2阶段行ICU复苏;第3阶段行确定性手术。观察其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结果 2例死亡,2例未随访,获得随访32例,随访17.6个月。1例合并胸腰椎骨折发生截瘫,3例远期出现跛行、行走痛。按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应用DCS理论救治不稳定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能明显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严重肝脏损伤治疗的损害控制外科策略和术中的止血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严重肝脏损伤病人的损害控制外科治疗的情况,统计其治疗效果.结果 46例均经损害控制性手术治疗.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复苏后,所有病人均接受适宜方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治愈40例(87 0%),再次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6.5%,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性手术(DCO)治疗严重肝脏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治疗的83例严重肝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7例,女性36例;年龄20~74岁,平均32岁。按照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肝损伤分级标准,其中Ⅲ级31例,Ⅳ级30例,Ⅴ级22例,无Ⅵ级病例。结果 83例严重肝脏损伤患者中58例按DCO原则治疗,经复苏病情稳定后再接受相应术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治愈56例(96.6%),再次手术后出现肝脓肿3例(5.1%)、膈下脓肿1例(1.7%)、胆漏2例(3.4%),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死亡2例(3.4%),均死于肺部感染。25例患者按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愈20例(80.0%),术后再次手术3例(12.0%),肝脓肿3例(12.0%)、膈下脓肿2例(8.0%)、胆漏3例(12.0%),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死亡5例,4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严重出血。结论严重肝脏损伤治疗选择损害控制性手术,能达到提高存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损害控制外科的基本内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严重创伤病人有时不能承受长时间的确定性手术 ,即使勉强完成手术 ,术后也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于是 ,80年代初有人开始主动地实施分期手术 ,并提出了损害控制外科 (damgecontrolsur gery,DCS)的概念。DCS最早发源于腹部创伤 ,目前已经用于各种创伤和非创伤手术。其基本内容包括初始简化手术、复苏、确定性手术 3个连续阶段。一、初始简化手术1.适应证与禁忌证 :综合多家文献报道 ,下列情况之一应该考虑损害控制(DC) [1 5 ] :(1)术前检查发现如下严重创伤 ,特别是创伤积分 >35分时 :高能量闭合性躯干创伤 ;多发…  相似文献   

11.
江吕泉  杨乐  郑建  陈建 《武警医学》2020,31(5):422-425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 (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08至2019-08武警江苏总队医院收治的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的患者98例,按照实际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6)和DCS治疗组(n=52)。对照组按传统治疗方案,早期行复杂、完整的确定性手术治疗,DCS治疗组按损伤DCS治疗策略10~14 d后完成确定性手术。手术后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总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死亡率、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DCS治疗组的总住院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S治疗组手术时间(89.55±21.07 )min、使用呼吸机时间(5.62 d),均短于对照组的(178.83±28.50 )min、7.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CS治疗组手术出血量(268.52±39.67)ml、术中输血量(610.85±40.24)ml明显少对照组(692.68±42.59)ml 、(1024.20±30.1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治疗组并发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患者采用DCS技术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损害控制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损害控制措施救治。结果本组17例中1例死亡,16例抢救成功。15例进入ICU救治,在ICU治疗时间平均6.2天。16例中有12例获得随访,其中4例返回原工作岗位,5例生活自理,3例还需进一步治疗。结论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等损害控制措施可提高骨盆不稳定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骨盆骨折是最常见的多发伤种类,常因大出血而导致死亡。骨盆骨折伤情评估时首先应根据致伤机制判断发生骨盆骨折的可能性,特别注意避免过度、重复的骨盆检查,选择性应用骨盆X线片、脐上腹腔穿刺、创伤腹部超声重点评估( FAST)、CT和腹腔探查术。本文重点介绍了损害控制性复苏、床单或骨盆带加压包裹、外固定架、动脉造影栓塞和腹膜外骨盆填塞等骨盆骨折伴大出血救治中的关键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救治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及其并发症的方法。方法笔者对1998~2011年救治的299例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男性172例,女性127例;年龄19~83岁,平均(47.3±8.2)岁。将其中1998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16例未采用损害控制外科(DCS)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04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183例采用DCS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均行一期手术治疗。治疗组一期急诊先行髂内动脉断血术以控制出血(其中89例加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伴脏器损伤者同时行胃肠破裂、膀胱破裂修补以阻断污染,行脾切除、肝修补控制出血,然后转往ICU行复苏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包括骨盆、后尿道和直肠修复重建等。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5.86%(88/116)和87.98%(161/183)。术后并发症包括失血性休克74例、盆腹腔感染27例、腹腔间隙综合征22例、脂肪栓塞综合征12例和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感染性休克。结论 DCS救治多发伤伴严重骨盆骨折明显提高生存率。主要方法为初期简化手术控制出血、污染(包括粪尿改道和有效引流),结合骨盆外固定支架使用;ICU复苏期遵循损害控制性复苏,观察处理各种并发症;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确定性手术行骨盆、后尿道和直肠修复重建等。  相似文献   

15.
基层医院应用损害控制技术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损害控制技术治疗2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铜梁县中医院骨科2007~2011年收治的2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23~52岁,平均35.4岁。按照Mcmurtry的多发伤骨盆骨折救治方案,10例等待择期手术,13例采取损害控制技术治疗。结果本组均治愈出院,随访6~43个月。23例中无一例死亡,术后发生感染6例,L5神经根损伤1例,均治愈。按Matta骨折移位评定标准:优8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达78.3%。结论基层医院虽然条件一般,但可采取早期救治,获得较好效果。基层医院采用损害控制技术,如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骨折止血纱布填塞止血等,可有效提高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水平,但在遇到严重、复杂病例时,应早期救治稳定病情后及时转送上级创伤救治中心。  相似文献   

16.
严重骨盆骨折早期救治成功与否的因素众多,除对救治时间的要求外,整个救治链中相关救治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其对伤情的认识和处理尤为重要。只有将其作为系统工程研究对待,把握好每一个救治环节,方能最大限度挽救生命、降低残障。严重骨盆骨折早期救治主要应在“伤情评估与急救处理、骨盆固定与止血、多科会诊与专科救治、损害控制与确定手术、合并伤与并发症处理”五个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及辩证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损害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并选择适宜手术时机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于2008年8月~2011年1月收治的以DCO原则处理21例严重创伤、复合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损伤包括四肢骨折、四肢严重软组织撕脱伤。平均损伤严重度评分(ISS)30.3±2.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3±2.2。死亡1例,上臂截肢1例,2例感染治疗后痊愈;随访20例,结果满意。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损害控制性治疗,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降低手术风险,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严重腹部创伤,常并发休克,出现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和机体代谢功能的失调,导致患者出现低温、酸中毒和凝血障碍三联征,处于生命极限状态,不能忍受长时间的确定性手术。此时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理念,不追求手术的一次性成功,而通过各种暂时性措施维持患者最基本的生命状态,通过复苏纠正各种代谢紊乱,提高患者耐受确定性手术的能力,最后通过确定性手术或分次的确定性手术来挽救患者的生命,方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