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告成人肥大细胞增生病1例。患者男,74岁。全身泛发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伴轻度瘙痒4年,皮损自行消退后形成褐色色素沉着斑点的同时不断出现新皮损,Darier征阴性,部分皮损呈紫癜样外观。组织病理学显示真皮浅层中等量肥大细胞弥漫浸润,伴部分细胞异形,诊断为肥大细胞增生病。由于其临床表现特殊,皮损与临床所见的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包括色素性荨麻疹、弥漫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等)不同,导致长期不能确诊。该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系统受累。  相似文献   

2.
泛发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大细胞增生病是一种少见的侵犯内皮网状系统的肥大细胞增生性疾病。临床上分为良性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病、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病、无皮疹或内脏型肥大细胞增生病及恶性肥大细胞增生病。任何一种类型的肥大细胞增生病都不多见。我们碰到一例良性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病中的成人泛发性肥大细胞增生病,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6岁。躯干、四肢泛发红斑、丘疹26年。患者出生4个月始,于躯干部出现暗红色的斑疹、斑丘疹,略感瘙痒。此后皮疹逐年增多,4年左右斑疹、斑丘疹遍布躯干、四肢,伴瘙痒加重,皮疹颜色变暗,经多方治疗无效来本院就…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大疱型肥大细胞增生病1例报告成蓓,汤意诚,葛以信婴幼儿大疱型肥大细胞增生病比较少见,有时诊断治疗比较困难。我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患儿男,15个月,于1992年5月22日入院。患儿半年前腹泻,为黄色稀水便,同时发现肩背部皮肤经压迫后出现红斑、...  相似文献   

4.
持久斑疹性毛细管扩张是成人色素性荨麻疹的一种异型,通常是一种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病。报告1例56岁男性患者,躯干及四肢广泛性毛细管扩张和红棕色斑疹16年。皮疹出现5年后发生面部特发性潮红、出汗、头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4个月。头皮、躯干皮肤水疱、大疱3天。系统检查无异常。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表皮下水疱形成。Giemsa染色示真皮内胞质有大量紫红色异染颗粒的肥大细胞。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 1例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的临床资料并探讨该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 取臀部新发皮损做皮肤组织病理和Giemsa染色检查真皮内肥大细胞。结果 表皮大致正常 ,表皮下水疱形成 ,真皮内有大量大小一致的、圆形、胞浆淡染的、单一核细胞 ,Giemsa染色示胞浆内有紫红色颗粒 ,证明是肥大细胞。结论 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是肥大细胞增生症的一个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7.
系性统肥大细胞增生病是一种罕见的皮肤及多内脏受累的疾病,常用的H_1/H_2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不能控制其所有症状.本文报道1例出现危及生命症状的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病患者,用H_1/H_2受体阻滞剂及色甘酸二钠治疗无效,经用阿斯匹林后获缓解.患者女性,50岁,1985年有复发性呕吐  相似文献   

8.
作者诊治1例先天性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患儿。出生时曾有胎粪吸入、围产期缺氧,并有低血压性抽搐、反复发生败血症,生长发育不良,经用H_1受体拮抗剂(赛庚啶)与H_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联合治疗效果良好。患儿男性,出生体重2.7kg,出生时即有皮肤色素深斑、大疱和糜烂,Darier氏征阳性,组织学检查及Giemsa染色显示整个真皮有致密的肥大细胞浸润,确诊为先天性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在患儿  相似文献   

9.
泛发型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又称色素性荨麻疹(Urtricaria pigmeentosa),是肥大细胞增生病中良性类皮肤型的一种,依其发病的迟早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幼年型(早发型)及成年型(迟发型)。本病较为少见。我们曾诊治过原发型皮肤幼年型色素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以头皮大疱为主要特点的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症.患儿女,11个月.头皮反复起水疱、大疱3个月,每次发作前,面部潮红,头部出现风团样皮损,而后出现水疱、大疱,皮肤划痕征阳性.皮损组织病理和Giemsa染色证实为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归纳总结儿童皮肤性肥大细胞增生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治的12例儿童皮肤性肥大细胞增生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皮损多表现为躯干、近端四肢圆形或类圆形的斑丘疹,部分可见单发结节,面部基本不受累,掌跖受累少见,Darier征部分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浅层可见肥大细胞不同程度浸润,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均无皮肤以外的症状体征。结论根据典型的皮损特点及病理表现可诊断儿童皮肤性肥大细胞增生病。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患儿男,19个月.16个月时患儿全身反复出现水疱,尼氏征阴性,2个月来出现风团伴瘙痒,Darier 征阳性.皮损组织病理和甲苯胺蓝染色证实为大疱性色素性荨麻疹.给予酮替芬治疗,稍有好转后出院.  相似文献   

13.
色素性荨麻疹(UP)是一种肥大细胞增生病,自1869年Nettleship报道本病以来,已报告了数百例散发的UP,很少提及家族性遗传.作者报告血缘族三代同患UP,是仅有的第二家系报告.患者的谱系为:第一代为1例男性,68岁,6岁前出现小的红色扁平毛细血管扩张斑点,皮疹持续终身;第二代2例均为女性,34和38岁,均在幼儿期出现棕色斑疹,数年后逐渐消退;第三代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1例阴茎尖锐湿疣治疗后发生红斑增生病,同时复习文献,回顾本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该患者的病历特点。患者男,44岁,龟头、冠状沟起红斑伴疼痛3年余。组织病理示黏膜上皮增生肥厚及异形细胞增生。查阅既往关于红斑增生病的文献,总结本病的病因及诊疗特点。结果:根据皮损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最后诊断为红斑增生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治疗,目前在随访中。结论:红斑增生病属癌前病变,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一例泛发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色素性荨麻疹)患者发生急性骨髓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据作者所知,本例是第3例报告.患者为65岁男性白人,以胸、背部出现淡棕红色丘疹2个月,于1980年6月第一次就诊.检查见胸、背、四肢有许多红斑性丘疹.达利尔氏征和皮肤划痕试验均阴性.肝、脾不肿大,无淋巴结病变及其他全身受累表现.血液学检查:白细胞总数4500,单核细胞15%.血液化学检查正常.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间擦部位肥大细胞增生病.患者男,16岁.双腋下及腹股沟起多数灰褐色丘疹10年,缓慢发展,无自觉症状.皮肤科检查:双腋下及腹股沟散在较多粟粒大灰褐色扁平丘疹,Darier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乳头部致密梭形肥大细胞浸润,并经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诊断为间擦部位肥大细胞增生病.该病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至今报道5例.  相似文献   

17.
报告曲尼司特治愈泛发性肥大细胞增生病1例,患儿男,6岁,面部,躯干,四肢广泛分布许多绿豆至黄豆大的斑丘疹和丘疹,部分为小结节或增生性瘢痕样皮损,明显高出皮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多呈棕红色或棕褐色,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浅,中层及附属器周围见致密的肥大细胞和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为泛发性肥大细胞增生病,单用曲尼司特口服至第110天时,除留有少许点状色素沉着外,面部,躯干,四肢的皮损全部清退,服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停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8.
报告一例大疱性皮病的患者,具儿童慢性大疱病、疤痕性类天疱疮和成人线状Ig A大疱性皮病的特征,和以往所见的任何表皮下大疱病不同,该病例可能代表一种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曲尼司特治疗大疱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一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健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108+64-108+64
患儿男,1岁。全身反复起风固和大疱8个月,每次发作时先出现风团,随后形成水疱、大疱,甚至血疱,数天后结痂消退,遗留淡褐色斑。曾到多家医院诊治,用抗组胺药疗效不著,大剂量激素能减轻其发作。体检:颜面潮红,躯干四肢皮肤散在淡红及苍白风团,表面有水疱及大疱,尼氏征(-)。并见结痂、鳞屑和色素沉着斑,Darier征阳性(图1)。组织病理:HE染色见真皮高度水肿,有大量淋巴详细胞及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乳头层水疱形成,疱内有红细胞及血浆。疱液涂片Giemsa染色见散在肥大细胞。诊断:大疱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  相似文献   

20.
肥大细胞增多症(Mastocytosis)是一类肥大细胞增生性疾病,原名为色素性荨麻疹(Urticaria Pigmentosa)。长期以来一些皮肤科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皮肤疾病,以后逐渐发现本病不仅限于皮肤,而是侵犯全身的多系统疾病。国内自1949年高氏,1957年陈氏,1964年石氏,1965年管氏先后报告过5例均属皮肤型。笔者多年观察到有系统性表现,特别为肥大细胞症候群的一例,现报导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