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国芬  骆成  刘海波 《癌症进展》2018,16(7):834-836,840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颅脑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脑转移瘤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病灶数目、密度特征、瘤周水肿情况及强化特征.结果 4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中,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共显示165处脑转移灶,其中17例腺癌患者检出75处转移灶,12例鳞癌患者检出41处转移灶,7例小细胞癌患者检出40处转移灶,2例大细胞癌患者检出5处转移灶,2例腺鳞癌患者检出4处转移灶.4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中,以多发病灶为主,占62.5%(25/40);瘤周水肿多为中~重度,占77.5%(31/40).腺癌及小细胞癌脑转移瘤中,多发转移灶的比例较高,分别为76.5%和71.4%;鳞癌脑转移瘤中,单发转移灶的比例较高,为58.3%.腺癌及小细胞癌脑转移瘤中,混杂密度比例较高,分别为40.0%和35.0%;鳞癌、大细胞癌及腺鳞癌脑转移瘤中,等密度比例较高,分别为43.9%、40.0%和50.0%.不同病理类型比较,腺癌中合并出血的比例最高,为56.0%;鳞癌中未合并出血的比例最高,为82.9%.肺癌脑转移瘤的强化方式以结节性强化比例最高(45.5%),环形强化次之(37.0%),不强化的比例最低(2.4%).腺癌脑转移瘤中,环形强化的比例最高,为50.7%;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腺鳞癌脑转移瘤中,结节性强化的比例均最高,分别为68.3%、37.5%、60.0%和50.0%.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凝血、纤溶、血小板系统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导致带瘤宿主死亡的主要原因。血行转移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①瘤细胞从原发瘤侵袭到周围组织,穿入血管或淋巴管,②瘤细胞栓子释放到循环中去;③瘤细胞栓子阻留在远部器官的小血管内;④瘤细胞侵袭阻留部位的血管壁及周围组织并增殖形成转移瘤。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合并肾门淋巴结炎性增大的T1-3aN0M0肾细胞癌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其预后未见系统性报道。本研究拟调查T1-3aN0M0肾细胞癌合并肾门淋巴结炎性增大患者的预后并做临床分析。方法:查阅并记录1995年1月—2000年1月入院治疗且病理确诊的49例淋巴结炎性增大的T1-3aN0M0肾细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电话和平信随访其预后。结果:随访8~14年,平均7.5年。失访7例;无瘤健在17例;带瘤存活4例;死亡21例。死于肾癌相关并发症18例,死于心脑血管病3例。手术1年后肺或胸壁转移8例、同侧肾门淋巴结转移1例;2年后左侧胫骨上端转移1例、左侧肱骨上端转移1例;3年后肺转移5例、腹部皮肤转移2例;5年后肺或颈部淋巴结或皮肤转移4例。本组肾细胞癌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53.1%(26/49)和42.9%(21/49)。结论:肾细胞癌中大多数肾门增大淋巴结为淋巴结炎。合并肾门淋巴结炎性增大的T1-3aN0M0肾细胞癌患者的5年和10年长期存活率较低。区域淋巴结清扫或炎性增大淋巴结切除术不能完全防止T1-3aN0M0肾细胞癌远处转移的发生。建议对于合并单纯肾门淋巴结炎性增大的肾细胞癌可行包括增大淋巴结在内的局限性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人体Langerhans’细胞(Lc)来源于骨髓的树突状细胞,通过循环迁移到真皮层,然后进入表皮层.Lc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皮肤局部防御及介导敏感接触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S-100蛋白为标记,研究了10例正常子宫颈,32例宫颈乳头瘤病毒感染,50例宫颈癌前病变(CINⅠ~Ⅲ级),23例早期浸润癌(Ia期癌)中Lc的数量和分布.  相似文献   

5.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治疗分析——附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2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中位年龄48岁(24~71岁)。左侧11例,右侧12例。在19例初治的患者中,临床表现血尿8例(42.1%),腰痛7例(36.8%),无症状者4例(21.1%);肾脏肿瘤中位最大径5.5cm(2.5~10.0cm)。另4例为外院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占同期收治肾癌的2.4%(23/975)。失随访4例。术后总5年生存率69.6%。其中初治19例,5年生存率为84.2%。14例早期局限性癌(T1a~T2N0M0)患者5年生存率100%,但2例分别于术后7年6个月和10年出现转移,其中1例双肺转移患者行肺转移瘤切除和生物化疗后已生存9年且健在,1例失访。3例局部淋巴结转移和2例远处转移的患者中,1例术后2年6个月出现肺转移瘤和切口转移手术联合生物化疗后生存3年,1例同期肺转移瘤患者行肺转移瘤切除和放疗后生存6年,而余3例中,2例失访,1例生存6个月。而外院初治出现复发的4例中,2例患者再次行复发肿瘤切除,分别生存1年和2年6个月,另2例转移患者中,1例生存9个月,1例失访。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在国内少见。早期局限性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后预后良好。对于复发或转移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转移瘤或复发瘤可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无广泛转移的单纯十二指肠转移瘤极少见,通常可见于恶性黑色素瘤,并常引起胃肠道出血。钡餐检查可见单发或多发的“牛眼”样充盈缺损,其预后极差。支气管和卵巢肿瘤的孤立性十二指肠转移瘤也有报告。有些十二指肠的转移瘤可能与小肠的转移瘤混在一起。已报告的小肠转移瘤可来自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结肠、肾和胃(腺癌),偶尔也可见来自皮肤或肾脏的鳞癌转移。  相似文献   

7.
袁莲香 《中国癌症杂志》2006,16(10):867-869
背景与目的:转录激活蛋白AP-1与细胞的分化、增生、调亡以及肿瘤转化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AP-1亚单位在皮肤肿瘤及邻近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这些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卵蛋白-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法对皮肤基底细胞癌、鳞形细胞癌、原位癌、角化棘皮瘤及相邻皮肤组织中的c-jun,p—c-jun、JunB、JunD,c—fos、Fra-1和Fra-2进行分析。结果:c—jun和p—c-jun在皮肤基底细胞癌、鳞形细胞癌、原位癌和角化棘皮瘤肿瘤中表达明显增强,JunB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表达明显减弱。结论:c-jun是皮肤肿瘤形成及细胞增生的促进因素,JunB则是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石蜡包埋癌组织制备瘤苗方法对38例术后乳腺癌的治疗作用进行研究,以探讨该瘤苗的临床应用价值。1临床资料和方法自1993年5月~1995年10月,应用自体石蜡包理癌组织瘤苗治疗术后乳腺癌38例,均为女性,年龄25~69岁,其中无复发转移者30例,术后有复发转移8例。瘤苗制备与应用:于病理科取存档的患者自体石蜡包理的癌组织,经脱蜡、水化、消化、抗原修饰后,按严格的无菌操作程序,制成细胞终浓度为106/ml的瘤苗,取瘤苗1ml于上臂皮肤接种,每周1次,4次为一疗程。全部病例均单独应用瘤苗,开始治疗时间距放、化疗结束15天以上,…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导53例支气管腺瘤,占同一时期(1961~1977)1700例原发性支气管肿瘤的3.1%。53例中38例(72%)为“典型”类癌,4例(8%)为“不典型”类癌、8例(15%)恶性类癌、3例(6%)园柱瘤。前二组类癌周围组织未见瘤细胞浸润;肺门淋巴结无转移。后二组的每例都有周围组织瘤细胞浸润;肺门淋巴结转移恶性类癌8例中有5例,园柱瘤3例中有2例。女性略多于男性(28例:25例),8例恶性类癌中6例系女性。发病年龄3岁~61岁,平均为35岁,58%在30~50岁间,较原发性支气管瘤发病为早。患者可有咯血或因肿瘤阻塞支气管引起远端肺实质的慢性炎症、反复性发热及脓粘痰而误诊。90%以  相似文献   

10.
脊椎转移癌(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椎转移癌是老年人常见的晚期癌瘤,它包括从其他系统或部位生长的原发癌瘤,通过循环系统转移到脊椎的病例,而不包括脊椎的原发性肿瘤,也不包括全身癌病同时侵犯脊椎的病变(如骨髓瘤,网状细胞肉瘤等),以及在脊椎附近的癌瘤直接侵犯脊椎的病例。脊椎转移癌是全身骨骼系统中最常见的转移癌。1948年Walther 报道尸检470例骨转移癌中,脊  相似文献   

11.
0 引言 在肾脏的原发肿瘤中,10%~15%原发于肾盂,其中90%~92%为尿路上皮癌(移行细胞癌)~([1]).这些肿瘤细胞绝大多数通过淋巴道和直接扩散两种途径转移~([2]),极少侵犯到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形成瘤栓.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n DM  Zou SM  Lü N  Wen P  Liu XY  He ZG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0):615-617
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肺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134例肺叶切除标本中,肺原发癌105例,肺转移性腺癌29例。原发癌中,非小细胞癌(NSCLC)76例,其中腺癌42例,鳞状细胞癌30例,大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SCLC)28例;复合性癌(小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复合存在)1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TF1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判定 阳性瘤细胞占6%~25%; 阳性瘤细胞占26%~50%; 阳性瘤细胞占51%~75%; 阳性瘤细胞>76%。结果TTF1在小细胞肺癌的表达率最高,为82.1%(23/28),而在鳞状细胞肺癌的表达率为0(0/3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TTF1在肺腺癌的表达率为73.8%(31/42),其表达与分化程度及亚型分类无关(P均>0.05)。在29例肺转移腺癌中,除1例甲状腺滤泡癌TTF1表达为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组织自身对照中的间质成分及淋巴细胞等TTF1染色全部为阴性。结论根据TTF1在肺不同肿瘤内的差异表达结果,可将其用于小细胞肺癌与鳞状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与肺炎症或淋巴瘤的鉴别;TTF1对肺组织的特异性表达,有助于对肺原发腺癌及转移腺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同期合并肾上腺神经鞘瘤临床诊疗过程中的特征,以提高对肾透明细胞癌同期合并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一例肾透明细胞癌合并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本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肾根治术及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在临床上属于少见病例,同期合并肾透明细胞癌的更是罕见。此患者在诊治过程中,需要与肾癌合并肾上腺转移瘤相鉴别。患者治疗的最佳方式是手术切除,由于存在复发及转移的可能性术后应该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4.
《癌症》1990,(1)
虽然肺癌有半数病例早期已存在转移(以骨、肝、肾上腺和淋巴结转移常见),但以前仅有9例转移到小肠的报告。本文研究呈在证明肺癌发生隐匿的和有临床表现的小肠转移率。1974年1年—1984年12月美国MCVH和MVAH两间医院在431例原发性肺癌的尸检中,46例有小肠转移。这些病例平均有4.8个转移瘤灶。有小肠转移的病例中,大细胞癌占12/31(39.0%)、腺癌占13/108(12.3%)、小细胞癌占6/73(8.0%),鳞状细胞癌占15/199(7.5%)、20例未分化癌中没有小肠转移。在同一时期,因转移癌而行小肠切除术的78例中,有6例属于原发性肺癌。第1例男性,51岁,右上肺鳞状细胞癌,初诊后33个月,脑脊髓转移  相似文献   

15.
卵巢转移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告50例卵巢转移癌,13例与原发癌作对比病理观察。患者19—65岁,31—50岁占64%。80%原发癌在胃肠道。多累犯双侧卵巢。间质网格状水肿,亦有助于与卵巢原发癌区别。转移癌呈6种不同组织学类型,仅35例见印戒状癌细胞。后者,只见于所有胃肠源性之卵巢转移癌,而不管原发癌中有无此种细胞。组织学分化程度,转移癌比原发癌多明显提高,尤其印戒状癌细胞的体积常特大,更有意义。为澄清对Krukenberg瘤含意的不同理解,建议仅将符合Krukenberg描述的卵巢原发瘤,称为Krukenberg瘤,一切转移到卵巢的癌瘤,不管其形态如何,统称为卵巢转移癌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表皮干细胞标记物细胞角蛋白15(CK15)及细胞角蛋白19(CK19)在表皮肿瘤及皮肤附属器肿瘤中的表达强度。方法:选择155例东营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确诊的皮肤肿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并记录CK15和CK19的表达强度。结果:155例皮肤肿瘤组织中CK15和CK19的表达强度不同。CK15毛分化肿瘤均显示阳性表达,而且外毛根鞘瘤/癌与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毛母细胞瘤与组织形态学相近的基底细胞癌、汗孔瘤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CK19在鳞状细胞癌、外毛根鞘瘤、外毛根鞘癌中几乎不表达,鳞状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汗腺来源肿瘤及毛发上皮来源肿瘤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15、CK19的表达强度可以用来诊断及鉴别诊断组织学形态相近的皮肤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肾上腺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5例肾上腺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63岁(53~73岁)。肾上腺转移瘤的最大径中位值为4.4 cm(2.0~9.8 cm),左侧11例,右侧3例,双侧1例。原发恶性肿瘤来源:肺7例,肝3例,肾2例,子宫1例,胰腺1例,腹膜后肿物1例。本研究中15例肾上腺转移恶性肿瘤为原发肿瘤确诊后诊断,距离原发肿瘤诊断的中位时间为15.6个月(5~28个月)。1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术后病理细胞类型:腺癌4例,肝细胞癌3例,透明细胞癌2例,弥漫性大B细胞瘤2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癌肉瘤1例,肺小细胞癌1例,肺大细胞癌1例。术后定期随访患者,15例患者生存4~78个月。患者最终死于肿瘤广泛转移。结论:我院肾上腺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肿瘤以肺癌最为常见,多数转移瘤在定期复查中无意发现。我院肾上腺转移瘤以左侧多见。肾上腺转移瘤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经皮肿瘤消融、免疫治疗、放疗和化疗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皮肤转移癌的临床特征,加深对皮肤转移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62例皮肤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形态特征、肿瘤来源和发生时间。结果 62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发病中位年龄为60.0岁(33~82岁)。皮肤转移癌可发生在腹部、胸背部、头皮、四肢等全身皮肤的各个位置,其中以腹壁转移最为多见。原发癌病种最常见于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病理活检结果显示,40例与原发灶的病理学类型完全相符,3例与原发灶的形态学相符,但肿瘤分化程度不同。1例通过皮肤活检证实为第二原发癌合并皮肤转移癌的诊断。17例在原发癌确诊同时发现皮肤转移,大部分患者在原发癌确诊4年内出现皮肤转移。结论 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升高,皮肤转移癌亦随之增多,提高对皮肤转移癌的认识,有助于及早明确诊断和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消化系统癌症皮肤转移少见,我院诊治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本组5例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4~71岁。其消化系统原发性癌分别是:胃癌2例,胆囊癌1例,大肠癌2例,均为腺癌。转移部位均为原手术切口旁的皮肤组织。发现局部皮肤肿块距原发癌切除的时间为3个月~1年。皮肤肿块均作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见皮下纤维组织中有转移性腺癌灶。讨论 由于许多临床医师把皮肤转移癌当作预后不良象征而无兴趣报道这样的病例,故其确切的发病率不易获得。一般认为,皮肤转移癌最常见于来自内脏的肿瘤,而大多数皮肤转移癌也是来自最常见的肿瘤类型。本组5…  相似文献   

20.
眶转移癌是成人眼球突出的少见病因,约3%~7%的眶活检被确诊是转移癌,并且这种诊断通常是意料之外的。眶转移癌比色素膜转移癌少见,在以上两种转移癌的病人中,转移瘤可因引起眼部症状比原发癌发现的要早,这更多见于肺癌、胃肠肿瘤、甲状肿瘤和肾癌。相对而言,约有90%已移到眼部组织的乳腺癌因原发瘤已进行了治疗。 作者在加利佛尼亚洛杉基大学的眼肿瘤资料中回顾性查阅了自1976~1995年间进行门诊治疗的已确诊为眶转移癌的病人资料发现,有36个眶转移癌的门诊病人。但具备充足有效资料的有31例,作者考察了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