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力螺钉在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中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技巧,并对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具有该手术指征的下颌骨髁突囊内矢状骨折患者21例(27侧),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中24侧应用拉力螺钉复位内固定,3侧行髁状突骨碎片取出术,对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4个月,21例患者均无面瘫、涎漏、螺钉松动发生,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恢复满意;3例患者因一侧行骨碎片取出术只做了单侧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7侧术后关节头有影像学错位畸形及骨质轻度吸收,但功能基本正常。结论拉力螺钉可用于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在恢复下颌升支高度及关节功能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髁状突骨折治疗后引起的临床症状的观察,探讨可能引起这类临床症状的相关解剖因素,并追踪引起此类临床症状的骨折类型与治疗方法,以期得到该类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髁状突骨折治疗改建后颞下颌关节(TMJ)用MSCT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MPR和TMJ形态的测量,比较其相关性,分析治疗方法选择的正确与否。结果病例开口受限组骨折侧髁状突在关节窝的位置,髁状突内外径、关节窝前后斜面宽度及倾角等参数上有显著差异,且变异系数较大。结论对髁状突骨折的患者,应手术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同时应将移位的关节盘复位,否则会发生关节强直或张口受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髁状突骨折治疗的适应证及其效果。方法 45例(55侧)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髁状突骨折患者,其中囊内骨折31例(39侧),髁颈骨折14例(16侧);囊内骨折采用上颌合垫+颌间牵引治疗12例(14侧),采用切开复位固定14例(18侧),其中用拉力螺钉固定8例(10侧),用微钛板固定6例(8侧),取出髁突碎片2例(2侧),未行治疗干预3例(5侧);髁颈骨折采用微钛板固定9例(11侧),拉力螺钉固定4例(4侧)上颌合垫+颌间牵引治疗1例(1侧),术后颌间橡皮圈牵引3~4周,术后1周锻炼张口。结果术后随访6~42个月,平均术后随访(16.1±2.2)个月,40例颌面部(颞下颌关节区)无明显疼痛,3例轻度疼痛不适;咬牙合良好39例,4例下牙合稍后缩,前牙咬牙合稍不整;张口度3.0~4.5 cm,5例关节区有轻杂音。结论髁状突骨折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骨折部位,患者诉求等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恢复良好的颞下颌关节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成人下颌升支骨质结构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轴向拉力螺钉复位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15具成人离体下颌骨升支于不同水平作截面,在每个截面上对与拉力螺钉复位固定技术有关的骨质结构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下颌升支颊侧皮质骨较舌侧厚,松质骨于升支中份厚度最大,部分下颌升支无松质骨结构。结论:本研究为髁状突骨折轴向拉力螺钉复位固定技术提供了准确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坚固内固定术对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探索更有利于髁状突骨折疗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28侧髁状突骨折行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观察治疗过程对张口受限、颌间结扎的时间、术后颞下颌关节(TMJ)功能状态改变的影响。结果:27 例术后均I期愈合,未作颌间结扎,术后1个月时主动张口度达到37mm以上者2例,占7.5%,3个月后张口度达到37mm以上者25例,占85.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20例咬合关系恢复到伤前状态,6例经调颌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颌间牵引者失访。结论:坚固内固定术作为髁状突骨折手术复位后的内固定方法是可行的,术后TMJ功能状态良好,咬合关系的恢复完全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长螺钉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共21侧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进行开放手术,其中19侧应用长螺钉复位固定,2侧行骨折片摘除.收集术前术后及7例随访病人的临床及X线片资料,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结果 19侧手术关节中,患者术后愈合良好,出院时开口度均大于3cm,X线片示复位固定良好,升支高度恢复.与健侧比较,术前患侧升支高度平均缩短为7mm,术后缩短不足2mm,两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术前前后向平均夹角为34度,术后为10度,两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术前内外侧向平均夹角为55度,术后为16度,两组统计学分析亦有显著性差异.7例随访病人(术后4~13个月,平均9个月)临床上,患者主观满意,平均开口度为39mm,开口型正常,前伸侧向运动均大于5mm,无关节弹响疼痛等关节功能障碍,无面神经受累等症状.影像学上,除1例双侧髁突骨折患者髁突中度吸收外,其余患者升支高度恢复,前后及内外向夹角均消失.结论 长螺钉可用于髁突斜形骨折开放复位的内固定,特别是累及囊内的斜形矢状骨折的手术治疗,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0例。完成40侧颞下颌关节斜冠状位、斜矢状位(coronal Pd+T2tse,Me2d)成像,观察颞下颌关节盘的MRI表现。结果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27侧,关节盘均呈蝶结状或双凹形;不可复性前移位10侧,关节盘为不规则形,6侧伴有关节积液,8侧张口受限,5侧髁状突骨质磨损。结论 MRI能全面地观察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情况,是检查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重要、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方法:对6例髁状突矢状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恢复髁状突全貌。结果:行坚强内固定的所有患者术后均保存了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形态,恢复了髁状突原有的外形。结论: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坚强内固定可保持髁状突的外形和正常位置,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李军  沈宁  唐增斌  蒋榕林  陈伟 《广西医学》2010,32(12):1486-1488
目的观察颌下切口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治疗髁突高位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6例(19侧)下颌骨髁突高位骨折患者采用颌下切口下颌骨升支后缘垂直截骨,取出升支后缘骨块,将骨折的髁突游离后取出,体外直视下将骨折片与升支后缘骨块复位固定后再回植,行颞下颌关节重建。结果 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检查开口度为30~48 mm,平均为34.9 mm。16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良好,无关节疼痛症状。部分病人有轻度的开口偏斜,均〈3 mm,有关节弹响1例。结论颌下切口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治疗髁突高位骨折有操作简便、复位准确、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与探讨髁状突囊内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术中采用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髁状突囊内骨折患者共15例,计18侧,其中有三侧行保守治疗,余均经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有无张口度和(或)张口型的改变,有无颞下颌关节弹响的发生,有无双皮质螺纹钉的松脱、吸收等。 结果 14例患者均无面瘫、涎瘘发生,1例患者出现短暂的额纹消失,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2 mL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1次/d、1支/次,2个疗程)支持治疗,3个月内恢复正常,15例患者咬合关系和张口度恢复良好(双脚规测量张口度≥3 cm),无关节弹响、开口型偏斜、咬合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CT示双皮质螺纹钉固定在位、无松脱,骨折断端复位良好。术后6个月三维CT(水平位和冠状位)结果示:髁突头与关节盘位置关系恢复较好,无明显关节粘连、髁突头吸收等。 结论 经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行髁状突囊内骨折坚强复位内固定术时能在直视下行复位固定,具有视野暴露清晰、较少面神经损伤、极少损伤关节盘和关节软骨等优点,可为髁状突囊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56例髁状突骨折病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髁状突摘除、关节成形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47例,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涎瘘.但部分病例出现面神经损伤(5例)、张口受限(3例)、颞下颌关节强直(1例)、髁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诊断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症(TMJID)的价值.方法:20例(40侧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使用GE Signa ExciteⅡ 1.5T超导型MR扫描仪,采用颞下颌关节表面线圈,在斜矢状闭口位、开口位和斜冠状闭口位上应用自旋回波(SE)T1WI、T2WI、PDWI及快速梯度回波(FSPGR)序列进行扫描,确定有无TMJID.结果:40侧关节均获得清晰的MR图像,其中13侧(32.5%)关节盘的位置和形态表现正常,21侧(52.5%)关节盘有前移位,6侧(15.0%)关节盘有旋转移位.15侧关节盘在移位的同时存在变形改变,4侧关节髁状突存在退行性骨关节病改变;SE T1WI、T2WI能清晰地显示关节盘的位置、形态和关节的骨性结构及翼外肌结构,可作为TMJ检查的常规扫描序列.PDWI和FSPGR序列可作为辅助扫描序列,斜矢状闭口位能清晰地显示盘前移位和后移位,斜矢状开口位能清晰地显示可复性和不可复性盘前、后移位,斜冠状闭口位能清晰地显示关节盘侧方移位.结论:MRI是诊断关节内紊乱症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颌骨模型及其模型外科在外伤性髁突外脱位复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例下颌骨颏部骨折伴髁突外脱位患者,术前行CT扫描并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三维颌骨模型。分析模型髁突外脱位的情况,进行模型外科操作,复位颏部骨折及髁突外脱位并预制个性化重建钛板。术中利用预制的重建钛板配合颌关系的引导,将颏部骨折复位。结果:9例患者在三维颌骨模型外科指导下完成手术,创口均Ⅰ期愈合,颌关系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见9例患者髁突均完全复位。术后随访6~28个月,患者最大张口度3.1~4.2 cm(中位数3.3 cm),颌关系及颌骨运动功能均正常。结论:三维颌骨模型能全面显示颏部骨折和髁突外脱位情况,利用颌骨的三维模型外科作为平台,可以准确塑形颏部重建钛板,在颏部骨折手术复位的同时将髁突外脱位复位,从而在外伤性髁突外脱位复位治疗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的效果。②方法 对15例髁状突颈部骨折的病人,采用耳前切口手术入路,将骨折复位后行微型钢板内固定,同时对损伤的关节囊、关节盘进行修复,术后病人早期进行张口训练。③结果 15例病人骨折愈合良好,He关系正常,开口度良好。④结论 微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的一种良好的方法,特别是对伴有关节盘、关节囊损伤及骨折移位较明显的病人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颌后切口横断腮腺横入路切开复位固定中低位髁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5例成人髁突中低位骨折采用颌后切口横断腮腺横入路进行骨折复位并坚强内固定,分别观察术中操作情况以及术后患者张口度、张口型、咬关系、涎瘘、面神经症状以及颞下颌关节症状等.结果颌后切口横断腮腺横入路手术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愈合,面形及咬关系均恢复良好.结论颌后切口横断腮腺横入路手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6.
王琰  王靖虓  郭倩倩  陈彬  罗佳  吕毅敏  周昌龙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7):1125-1127,1154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disc anchor surgery,DA)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R)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分析.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DA的1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