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武平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武平县1990~200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3年14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甲型肝炎在1996年以前在病毒性肝炎构成比中占重要比例,1997年以后发病数明显减少;乙型肝炎发病率及构成比则在1997年以后逐年上升.结论:当前控制乙型肝炎是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关键.加强健康教育,大力推广甲、乙肝疫苗的接种,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并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肝炎分型检测工作,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武平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武平县 1990~ 2 0 0 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 :1990~ 2 0 0 3年 14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甲型肝炎在 1996年以前在病毒性肝炎构成比中占重要比例 ,1997年以后发病数明显减少 ;乙型肝炎发病率及构成比则在1997年以后逐年上升。结论 :当前控制乙型肝炎是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关键。加强健康教育 ,大力推广甲、乙肝疫苗的接种 ,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并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肝炎分型检测工作 ,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武平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武平县 1990~ 2 0 0 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 :1990~ 2 0 0 3年 14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甲型肝炎在 1996年以前在病毒性肝炎构成比中占重要比例 ,1997年以后发病数明显减少 ;乙型肝炎发病率及构成比则在1997年以后逐年上升。结论 :当前控制乙型肝炎是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关键。加强健康教育 ,大力推广甲、乙肝疫苗的接种 ,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并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肝炎分型检测工作 ,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如东县掘港地区1994年至2006年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进行分析,为制定控制肝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如东县掘港地区1994年至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炎发病率1994年至2003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94年至199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1998年后又呈逐年下降趋势。甲型、乙型肝炎比例从1994年的1:1.95演变成2003年的1:13.54,即2003年乙型肝炎发病数是甲型肝炎的13.54倍。掘港地区1994年至2003年疫情资料显示,各乡镇病毒性肝炎发病居前3位的为掘港、环镇、九总,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性。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甲型肝炎以1~5月为发病高峰。甲型肝炎男:女为2.26:1,乙型肝炎男:女为3:1。甲型肝炎发病率以20~59岁年龄组为高,乙型肝炎发病率以20~49岁年龄组为高。肝炎发病以渔民、农民为主。结论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应把肝炎防治列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在抓好儿童、新生儿及中小学生甲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应进一步扩大疫苗免疫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胶南市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胶南市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3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64/10万。男女性别发病之比为2.06:1。发病年龄组以0~9岁发病率最高(44.95/10万),其次为10~60岁年龄组(28.90/10万),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低(21.25/10万)。职业构成中以农民为主,占39.13%;其次为小学生,占24.10%;再次为工人,占10.06%;其他职业占26.71%。结论: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男性农民和小学生为主。应进一步加强甲肝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不断提高人群免疫屏障,逐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武平县2000~200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和掌握武平县传染病谱及流行特点。方法: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3年武平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的第一、二位,构成比为67.54%;不同系统传染病发病以血源等性传播疾病为首,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钩体病、痢疾、梅毒是武平县主要传染病;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东梅县1974—2003年30年来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发病情况,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74—2003年梅县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按年份和疫情进行分析。并对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实施前(1974—1991年)和实施后(1992—2003年)乙肝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自1974—2003年肝炎年均发病率基本逐渐下降,从1974年的256.56/10万下降到2003年的16.84/10万,下降了93.44%。肝炎在传染病发病顺位排列中,自70年后各年代均占第一或第二位;发病时间多集中在4—8月;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15—50岁中青年为主:病原学分型以乙型肝炎为主(占70.65%),甲型次之(占20.54%)。结论梅县在防治病毒性肝炎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发病率逐年下降(其中1987和1998年有所回升),但仍是梅县重点防制的传染病,提示不能放松对病毒性肝炎进一步防制。降低肝炎的发病率,在降低梅县传染病发病率甚为主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乙型肝炎流行趋势.方法 整理分析历年来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并通过漏报率调查来校正乙肝报告发病率.结果 北京市急性乙型肝炎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18.51/10 万,校正报告发病率为22.21/10 万.1990-2003年病毒性肝炎总发病数逐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70.78%),而急性乙肝逐年发病水平下降较慢(下降幅度为25.46%),急性乙肝报告病例数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报告数的百分比却呈上升趋势.急性乙肝主要发病集中在20~40岁之问的中青年男性.结论 目前本市乙肝已成为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构成,应注重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以外的其他途径的乙肝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9.
深圳宝安区1984~2003年病毒性肝炎调查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病毒性肝炎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宝安区1984-2003疫情汇编和统计局历年人口年鉴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作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分析。结果在20年中病毒性肝炎发病病例数9283例,平均发病率为74.25/10万。其中乙型肝炎占82.49%,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39岁。结论1984—2003年宝安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对重点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工作,提高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0.
廖显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184-1185
目的 了解罗城县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罗城县1985~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5~2004年罗城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64.77/10万,年均死亡率为1.12/10万。20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伤寒,五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0.26%;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是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乙脑、流脑、病毒性肝炎,占总死亡数构成的90.91%。结论痢痰、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是罗城县近20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0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痰、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和淋病、梅毒、HIV等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病毒性肝炎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宝安区1984~2003年疫情汇编和统计局历年人口年鉴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作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分析。结果20年中病毒性肝炎发病9283例,平均发病率为74.25/10万。其中乙型肝炎占82.49%,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39岁。结论1984~2003年宝安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应对重点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工作,以提高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2.
淮安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淮安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 ,进一步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对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市病毒性肝炎自 1 977年以来出现两次发病高峰 ,分别为 1 980年和 1 992年 ,1 993年开始逐年下降。甲型肝炎发病率及占肝炎的构成比自 1 993年以来也呈逐年下降。乙型肝炎则呈逐年上升 ,发病率以 2 5~ 35岁组最高 ,0~ 1 0岁组发病率自 1 992年开始逐年下降。结论 :小年龄组乙肝发病率下降说明乙肝疫苗接种产生效果。今后肝炎防治策略应在巩固甲肝防制 ,同时注重乙肝防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滑县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的特点和流行趋势,为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滑县2012-201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确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3年共报告病例3046例。2012年发病率11.60/10万,2013年发病率10.8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有一定季节性,男女比例为1.53,发病年龄分布以农民为主,分型甲型肝炎所占比例下降,乙型肝炎比重上升,老年组戊肝比重上升,近年来滑县病毒性肝炎呈稳中有降趋势。乙肝比重上升。重点加强乙肝防治工作,重视老年人丙肝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庆蕾 《中国医学杂志》2004,2(4):217-218
病毒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由于各型肝炎具有不同的病原、流行病学和临床学特征,其防治工作复杂而艰巨.为了探索我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揭示其在我区传染病中所处的地位,更好地制定防治对策.本人对1997—2001年我区原江浦县辖区内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肝炎发病率逐年递减,从84.22/10万降至53.25/10万,乙肝的递减更为明显,从58.15/10万降至32.28/10万,乙肝逐渐取代甲肝而居于首位,5年内甲、乙型肝炎发病率比为1:2.  相似文献   

15.
陈敏  吴登科  梅华  吴戈  孙灵芝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17-1219
目的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湘西州)1990~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湘西州1990~2010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湘西州1990~2010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由1990年的154.72/10万下降至2010年的43.53/10万,但在甲乙类传染病排位一直在前2~4位波动,变化不大。分型以甲肝、乙肝为主,甲肝的发病构成下降,乙肝发病构成上升。性别分布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090.3,P〈0.01,);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最多,占36.08%;年龄分布以5~9岁和20~29岁组高发。结论在抓好甲、乙肝预防接种的同时,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武威市病毒性肝炎发病一直居各种传染病发病之首,且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到2003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达491.39/10万,占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648.28/10万)的75.80%,比2002年报告发病率(309.87/10万)上升了58.58%[1,2].为了了解武威市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原因,为采取防制措施提供依据,对2003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区全年共发生330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50.54/10万,比去年同期上升为7.84%比去年略高,为了降低肝炎发病率,采取有效措施,下面将1997年病毒性肝炎病例,通例人户做疫点调查,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报道如下。1330例病毒性肝炎年龄分析(见表1)从表1年龄分布情况看,15岁以下小年龄段,发病率比较低,这和我国1987年以来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注射甲、乙肝疫苗有很大关系,使这部份人发病率明显下降,因为这部份易感人群在接种疫苗后,形成了免疫屏障.受到了保护。而20岁以上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高,有明显发病率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宜昌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呈逐年下降趋势。有季节性,甲肝以5—34岁青少年儿童为高发人群。乙肝以15—49岁中青年为高发人群,农民、工人、学生、干部职员发病数占病例总数82.21%,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93:1。结论有计划有重点落实以接种甲、乙型肝炎疫苗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病毒性肝炎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郑家耿  杨海文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1):1989-1989,2001
目的了解三亚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三亚市2000~200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和个案调查表以及统计局历年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共发病247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1.83/10万,其中乙型肝炎占71.04%,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市区占51.49%,发病年龄主要在20~39岁组,占49.80%,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2.56:1)。结论三亚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无下降趋势,应对重点人群开展强化免疫,提高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20.
海林市1997-2008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林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林市1997~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8年海林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164.02/10万,年平均死亡率0.27/10万。发病率前五位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淋病、细菌性痢疾,五种疾病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88.36%。死亡率前三位传染病是流行性出血热、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占传染病总死亡数的92.86%。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淋病、细菌性痢疾是海林市的主要传染病;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性传播疾病、布病、麻疹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