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我院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院校合作,在护理专业传统“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形成“1+1+1”(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进我院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我院通过构建"1+1+1"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医院紧密联系,借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促进专业建设,培养面向临床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3.
<正>医学教育是由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有机衔接的连续统一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院校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护理专业在“院校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推出了“3+2+1”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运行机制上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相似文献   

5.
【】 医教协同“5+3”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临床见习是临床基本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5+3”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见习教学阶段通过早见习、课程整合、PBL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基本技能以及临床思维能力,为新形势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可参考的见习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七年来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介绍,并就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率,社会对教学改革的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行了总结,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为农村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何培养社会和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是当前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以紧密结合临床为切入点,构建“校院合作、分段实施、双证并举”的“1.5+1.5”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1+1"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效果。方法分别在2015级和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试验组,实施"1+1+1"人才培养模式;在其他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2+1"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并分析以下指标:(1)学生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诊断学理论考试成绩;(2)学生病历书写、社会实践、技能竞赛成绩;(3)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结果试验组专业课程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能力及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1+1+1"人才培养模式,比传统"2+1"人才培养模式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医学高职高专教育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在“1+2m”人才培养模式下。对诊断学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大连医科大学制定实施了“5+3”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以导师制培养为载体,在医学本科教育全过程中,制定分阶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涵盖课程、讲座、实验设计、论文等基本科研能力训练,强化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对首届“5+3”学生阶段性培养成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5+3”学生发表中文期刊、SCI,主持国家级创新项目、省级创新项目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普通5年制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以导师制为核心的科研基础训练对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效果显著,对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选取的40名毕业生两个阶段的跟踪调查,以及对用人单位和学校、教学医院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在"1+2m"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诚信教育尚未有效跟进,亟待加强,以使临床医学专业"1+2m"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完善,促进毕业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是我国在医学教育领域实施的重大改革之一,对推动全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为适应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新局面,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我们从改进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机制、构建素质教育多维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创建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科研临床相互促进,医学人文相映成辉”的长学制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及职业素养方面成效显著,达到了长学制高等医学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1+2m"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我校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虽然突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毕业生诚信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笔者充分研究"1+2m"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毕业生诚信教育"三级水平,分层提升"体系构想,以期进一步完善"1+2m"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5+3”一体化是我国在医教协同背景下,为培养卓越医生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汕头大学医学院从“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原则出发,构建“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此,阐述了该校具体做法、实施进程,以及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以期为高等医学院校长学制医学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合作办学为例,介绍了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背景,具体实施方法,主要特点及成效。实践证明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2"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同济医学院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经过了 14年的办学历程 ,逐步形成了 11种教学与教学管理运行方式、3种教学管理方式、2种办学特色 ,简称“11· 3· 2”七年制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了七年制高等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西北医学教育》2016,(4):593-596
目的了解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向"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化的认可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全面推行"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新疆医科大学2010级七年制临床医学生选择"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7.1%的研究对象选择"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同性别和生源地对培养模式选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0.1%的学生认为"‘四证合一’可以直接进入医疗卫生机构就业"是选择"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原因;继续选择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学生中,93.3%的原因是因为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生人才培养模式提前一年毕业,有利于就业或考博。结论对"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认可度较高,值得大力宣传和推广,但对"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有待于进一步明确,配套出台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入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医学模式、医疗服务以及医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我国五十年来的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出发,对临床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和实践临床见习"5+5"模式,试图解决扩招和多校区办学等给临床见习带来的一些问题,为临床见习提供新的模式和经验。方法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和实践临床见习"5+5"模式。结果结合医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东莞校区成功构建实施了临床见习"5+5"模式。结论临床见习"5+5"模式是适合临床教学实际的一种可行、有效的临床见习新模式。该模式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和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推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我国现行医学教育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1].如何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构建优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界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为此,井冈山大学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和定位进行了大讨论,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修订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在构建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