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分析血清瘦素和脂肪肝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脂肪肝患者246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到体检中心进行检查的1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空腹血清瘦素含量等做出检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加以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轻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分别为(4.58±0.91)ng/mL和(4.11±1.83)ng/mL;中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分别为(6.25±1.78)ng/mL和(6.58±2.01)ng/mL;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经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分别为(10.34±2.51)ng/mL和(8.57±1.23)ng/mL;对照组的血清瘦素为(3.74±1.93)ng/mL。轻、中、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明显高于正常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重度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瘦素均高于正常人的血清瘦素,而且血清瘦素对于患者脂肪肝的轻重程度也具有直接的影响,需要在临床上加以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探讨腹部推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饮食、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200 mg口服,每日3次,疗程共30 d。治疗组在饮食、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加用腹部推拿1次/d,疗程共30 d。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及内分泌代谢指标。结果: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患者(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部推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改善高瘦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3.
何学学  谢梅 《海南医学》2022,(24):3170-3173
目的 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白脂素(Asprosin)、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4 (GPC-4)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98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42例)、中度组(31例)和重度组(25例),另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检者的血清Asprosin、Glypican 4水平和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Asprosin、Glypican 4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Asprosin、Glypican 4及两者联合诊断NAFLD的价值。结果 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患者的血清Asprosin表达水平分别为(2.68±0.74) ng/mL、(1.94±0.65) ng/mL、(1.56±0.54)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7±0.23) ng/mL,且血清Asprosin表达水平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体脂肪因子、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NAFLD患者及对照组人群血浆脂肪因子瘦素、脂联素、抵抗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变化。结果:NAFLD组的体质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AFLD组脂联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NAFLD组的甘油三酯、瘦素及抵抗素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AFLD组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HR、抵抗素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WHR、抵抗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瘦素、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瘦素、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及50例酒精性脂肪肝对照组和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LEP)水平,并同步监测体质指数(BMI),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 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LEP、FBS、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MI、ALT、AST/ALT、TG较正常对照组及酒精性脂肪肝组均明显升高。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存在瘦素抵抗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和对照组的瘦素进行比较,并分析与其他常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血清瘦素显著搞于对照组[(3.6±1.8)和(3.0±2.0)μg/ml,P<0.05],但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可能与瘦素抵抗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对1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进行肝功能指标(ALT,AST,GGT,AKP)和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CIV,LN)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重度和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肝功能指标(ALT,AST,GGT,AKP)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轻度组升高不明显;轻、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PCⅢ、HA、CIV高于对照组,重度组LN高于对照组;不同程度脂肪肝病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升高阳性率改变:重度脂肪肝病人阳性率最高,与轻中度差异显著,其次为中度脂肪肝,轻度脂肪肝最低。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血清肝功能指标异常,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尚存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趋势。肝功能指标检测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筛查主要依据,而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可进一步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情监测和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海英 《河北医学》2013,19(4):510-513
目的:探讨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以了解NAFLD发病危险因素及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病例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另择6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比较各组之间的指标差异。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脂联素、瘦素、内脂素、抵抗素指标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性脂肪肝亚组的脂联素水平与脂肪性肝炎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脂联素、瘦素、内脂素分别与抵抗素、HOMA-IR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瘦素及瘦素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Wistern 雄性大鼠36只,体重在(200±20)g/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F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基础饮食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设4、8、12周3个时相点.动态观察大鼠体重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瘦素浓度,光镜下观察肝脏脂肪变情况,并进行脂肪变分度及炎症分级, 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瘦素受体在正常大鼠肝脏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表达量.结果 F组肝脏体积显著>C组(P<0.05);F组的大鼠血清瘦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脂肪变程度的加重,血清瘦素浓度有升高趋势;瘦素受体的表达在高脂饮食早期即有增加,且在肝脏的表达随着肝脏脂肪变的加重有增加趋势,尤其在重度脂肪肝肝细胞中表达明显.结论 血清瘦素浓度在大鼠NAFLD的形成中逐渐升高,瘦素受体在NAFLD形成过程中在肝脏表达上调,瘦素及其受体可能参与了NAFLD肝脏能量代谢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部分生化指标对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7例酒精性脂肪肝及22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血糖、清蛋白、总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等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尿酸异常的百分数分别为73.7%、35.1%、49.1%、59.6%,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分别为28.8%、12.4%、16.4%、3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对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特异性的鉴别指标.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对38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15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酶、血脂、尿酸、血糖、红细胞压积等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02)、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异常的百分数分别为73.7%、34.2%、47.4%、6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分别为27.8%、14.6%、20.5%、35.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T、AST/ALT(≥2)、GGT、UA等指标可能是鉴别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脂肪肝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的特点。方法对8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68例酒精性脂肪肝、80例健康对照者及22例嗜酒无脂肪肝的血清酶、血脂、血糖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脂肪肝组(包括NAFLD和AFL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LT、AST、GGT、GLU、CH、TG均有明显升高;AFLD组ALT、AST、GGT、CH、TG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嗜酒无脂肪肝组;AFLD组AST、GGT血清浓度明显高于NAFLD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TG、BMI、WHR是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脂肪肝患者血清酶、血脂、血糖升高,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损伤较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严重,肥胖、高血脂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按照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300例来自上海、无锡、苏州、常州地区来我院体检的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腹部彩色B超等,统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300例成年人中共检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53例,设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是19.7%;按体重指数分层后,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为68.1%,明显高于超重人群(27.6%)和正常体重人群(6.1%),与485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体重指数(BMI)、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肝功能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超重和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危险因素的聚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生化指标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120例研究对象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每组6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 I(ApoA I)、载脂蛋白B(ApoB)、尿酸(UA)、空腹血糖(FP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ALT、清蛋白(ALB)、球蛋白(GLB)、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和直接胆红素(DB)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和空腹血糖(FPG)的异常率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2)和直接胆红素(DB)的异常率则高于该组.结论:AST、AST/ALT(≥2)、GGT、UA等指标是鉴别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人群中血细胞参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以期为预测老年高血压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8年4—7月,以村/居委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浦东新区某社区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社区健康体检档案并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身高、体重、血压、血细胞参数等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细胞参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NAFLD检出率为63.29%(2 041/3 22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均P < 0.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中性粒细胞比率、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均P < 0.05)。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空腹血糖后,红细胞分布宽度过低,单核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过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老年高血压人群中,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单核细胞绝对值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这可能为预测老年高血压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肥胖患者的瘦素抵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涛  王克超  柳兴其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2):179-180,184
目的位于脉络丛上的瘦素受体是血液中瘦素进入脑脊液的通道.该文研究了肥胖患者和正常人脑脊液/血清瘦素浓度的比值,探讨肥胖患者瘦素受体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RIA方法测定40例肥胖患者和50例正常人脑脊液和血清中的瘦素浓度.结果40例肥胖患者平均血清浓度为(40.2±8.6)ng/mL,50例正常人为(9.6±1.5)ng/mL,肥胖组脑脊液瘦素浓度为(0.337±0.040)ng/mL,正常组为(0.289±0.026)ng/mL,脑脊液/血清浓度比值,肥胖组与正常组相应为0.0084和0.0270,正常人是肥胖患者的3.2倍.结论血清瘦素通过其受体进入脑脊液,作用于弓状核引起体重下降,肥胖患者脑脊液/血清瘦素比值下降,反映肥胖患者的瘦素通过受体进入脑脊液的能力已经饱和,提示这可能是发生瘦素抵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俞金莲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53-54,9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5例NAFL患者,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选择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各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及粥样斑块及动脉狭窄发生率差异,并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度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肝脏组。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442,P=0.002)。结论非酒精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注意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苫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脂肪肝的发病率及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得出结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脂肪肝患病率逐年升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男性以酒精性脂肪肝为主.女性则以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且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体重指数及血脂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浓度变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Leptin。结果NASH组瘦素浓度(13.320±5.323ng/ml)显著高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SFL)组(8.0684±2.320ng/ml,p<0.05)和正常对照(NC)组(3.533±1.686ng/ml,p<0.05),NASFL组瘦素浓度显著高于NC组(p<0.05)。结论当Leptin≥10.35ng/ml时,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患者愈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CA125的水平变化,探讨血清CA125在酒精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共收集肝病患者96例,将其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24例,酒精性脂肪肝组10例,肝炎后肝硬化组37例和酒精性肝硬化组25例,另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CA125的水平。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A125异常的病例数及百分数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酒精性脂肪肝组CA125水平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健康对照组,酒精性肝硬化组与肝炎后肝硬化组间CA125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A125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随着肝脏病变的加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早期酒精性脂肪肝时CA125已呈现升高趋势,CA125在酒精性肝病诊治及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