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院182例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菊琴 《安徽医药》2008,12(1):88-89
目的分析本院182例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2年至2006年上报的182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所引发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呈现数量上升、药物品种集中的特点;不良反应发生部位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引起ADRS最多的药物为喹诺酮类;ADRS最常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20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菊琴 《海峡药学》2010,22(3):213-214
目的分析我院20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08年上报的209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所引发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感染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呈现数量上升、药物品种集中的特点;不良反应发生部位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引起ADRs最多的药物为喹诺酮类;ADRs最常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6,(1):112-113
目的:分析和探讨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集的50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结果: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儿童患者100例为20.00%;50岁以上的患者300例为60.00%;其使用方法最多的为静脉滴注450例为90.00%;种类以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主,所占的比率分别为45.80%(229/500)和23.20%(116/500);涉及皮肤和皮肤附件等为24.20%(121/500),消化系统为106例(21.20%),呼吸系统为94例(18.80%)。结论:严密监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对于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合理用药的深入开展,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逐年升高.据北京石景山医院张慎友对112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分析,所涉及的药物6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1].由于使用的频率增高和新品种药物的不断增加等种种原因,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更是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作为医院中使用最多的一大类药物.其中个别严重的ADR还会引起患者终身残疾甚至死亡.本文针对我院2008年1月~20019年6月收到的400例抗感染ADR报告进行简要分析研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5.
51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513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72个品种,其中氨基糖苷类药居首位(114例,占22 22%),其次为青霉素类(107例,占20.86%)、头孢菌素类(97例,占18.91%)、喹诺酮类药物(86例,占16.76%).不良反应的分类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357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分析抗感染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在应用抗感染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情况、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种类、抗感染的类型及因果关系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57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中,以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例数最多(114例,占31.93%);其次为头孢菌素类(67例,占18.77%)。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162例,占45.38%),其次是消化系统(93例,占26.05%)。抗感染药用于抗感染以呼吸系统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最多(152例,占42.58%),其次是术后抗感染(79例,占22.13%)。结论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医疗机构应重视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20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了解和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年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资料,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ADR中,女性患者较多(61.58%);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68.47%);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临床表现又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其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1):75-76
目的:分析某院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静脉输液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医嘱2 682份,根据静脉用抗感染药物输液的配伍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抗感染药物静脉输液的配伍稳定性。结果:抗感染药物静脉输液的临床使用中,因药物的联用及配伍时间等因素导致配伍液的不稳定。结论:抗感染药物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配伍使用时应充分掌握静脉输液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静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侯颖 《中国药业》2014,(13):54-56
目的系统分析2012年马鞍山市基本药物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为确保基本药物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马鞍山市2012年1月至12月收集的1 045例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其次为中成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老年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群体,注射剂所占比例最高。结论提示临床应用中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及高发群体不良反应的监控,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96份ADRs病例报告所引发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居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应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加强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院3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5年上报的348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涉及广泛,发生频率排在前3位的是抗感染药物、循环系统用药、解热镇痛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是对皮肤、附件、消化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呼吸系统等的损害。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1年我院发生的363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感染药致ADR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静脉滴注最易导致ADR。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与分析工作,增强临床医护人员识别、呈报ADR/药品不良事件(ADE)的意识与责任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齐晓涟  梁威妮 《中国药房》2005,16(11):852-854
目的:了解药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对我院1999年~2003年间收集到的154例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系统ADR占我院ADR总例数的14.27%;共涉及18类药品,包括抗感染用药、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药等。结论:警惕、识别、避免药品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洁娜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58-159
目的: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制度。方法: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的工作制度,提高报表的质量和数量。结果:ADR报表数量上升,报表质量大幅提高。结论:有效的ADR监测制度和措施,能促进医院ADR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6年1~12月淄博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147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加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共累及11个系统-器官,其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39.37%;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占26.87%。结论加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应警惕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239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浅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12月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有关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报表239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环丙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共累及16个器官-系统,其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49.26%,其次为静脉炎(20.96%)、消化系统损害(7.35%)、全身性反应(5.88%)、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4.41%)、肝胆系统损害(2.57%)、精神紊乱(2.21%),偶见过敏性休克、泌尿系统损害(血尿)、心律紊乱、肌肉骨骼损害及血液系统损害。结论:环丙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故临床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正确使用此药,并加强观察,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分析评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3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呈报的基本情况和填写质量。方法:将ADR报告表填写项目录入MicrosoftExcelXP电子表格,根据统计药品ADR发生的患者性别、年龄,及药品类别、ADR表现的分布情况等,分析评价ADR填写质量。结果:229份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有13大类共131个品种,其中ADR发生率较高的分别是抗微生物药、抗肿瘤和免疫调节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50%以上,神经及消化系统反应次之。229份报告表中51.97%数据基本完整,27.07%缺少必需数据。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力度,增强ADR呈报意识,提高ADR报告表的填写质量。  相似文献   

18.
398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集的39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药物中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较多,其次为中药制剂;严重不良反应多在静脉给药后发生。结论:应重视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医院开展药物不良反应药学监护提供理论依据与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方法:利用医院信息化平台实现临床科室自动上报ADR;临床药师查房、会诊,直接面对病人,参与ADR患者靶药的判断,治疗方案的调整,全程监控ADR转归。结果:截止2007年12月,临床药师全程监护、参与救治ADR患者800多例,临床科室主动上报ADR例数明显增多;能即时应对严重、突发、群发ADE。结论:药学监护与ADR监测为一体的工作模式,有利于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盐酸环喷托酯与托吡卡胺和阿托品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彦英  杨云东  徐深 《中国药房》2010,(20):1876-1878
目的:观察盐酸环喷托酯、托吡卡胺、硫酸阿托品3种眼用制剂局部点眼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ADR)。方法:对600例弱视儿童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3组,每组200例,分别使用1%托吡卡胺滴眼液、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观察3组散瞳效果,记录检影结果及患者发生眼部及全身ADR情况。结果:托吡卡胺组眼部及全身ADR均低于硫酸阿托品组及盐酸环喷托酯组(P<0.05),但睫状肌麻痹效果不够充分;盐酸环喷托酯组眼局部及全身ADR均低于硫酸阿托品组(P<0.05),睫状肌麻痹效果与阿托品相当。结论:盐酸环喷托酯睫状肌麻痹完全,散瞳效果好,起效快,持续时间短,ADR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