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程  黄世锋  王炜 《现代保健》2011,(25):134-135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8月~2010年9月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介入治疗3例,痊愈2例,1例中转手术,手术1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4.3%。结论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应有深刻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89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11例AMVO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5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2例,非阻塞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NOMI)1例。10例手术,其中坏死肠管切除一期吻合6例,二期吻合3例,1例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经抗凝、祛聚、扩血管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最终治愈6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再发梗死,1例死于短肠综合征,病死率为45.5%。结论 AMVO发病急,进展快,早期易误诊,后期病情凶险,早发现、早治疗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通常由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是急性肠缺血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误诊率(90%-95%)及病死率(60%~100%)较高的特点。由于本病腹痛症状与其他急腹症很难鉴别,肠道耐受缺血时间不过数小时,错过时机则不可逆转,所以早期诊断和有针对性地治疗,以及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以肠系膜血管缺血为特点,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AMI根据缺血血管及性质的不同,分4类: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和非闭塞肠系膜缺血,临床以前两者多见.AMI常以急腹症入院,诊断时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如何提高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正确诊断及治疗有积极意义.本文就AMI常见的诱因及相关临床表现作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14例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1例进行腹部彩色B超诊断,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4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例。手术治疗1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病死率为13.3%。结论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89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11例AMVO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5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2例,非阻塞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NOMI)1例.10例手术,其中坏死肠管切除一期吻合6例,二期吻合3例,1例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经抗凝、祛聚、扩血管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最终治愈6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再发梗死,1例死于短肠综合征,病死率为45.5%.结论 AMVO发病急,进展快,早期易误诊,后期病情凶险,早发现、早治疗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AMI)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后营养支持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6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2例.9例病人均急诊手术,并于术后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其中7例联合溶栓治疗.结果: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早期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通常由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是急性肠缺血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误诊率(90%~95%)及病死率(60%~100%)较高的特点[1].由于本病腹痛症状与其他急腹症很难鉴别,肠道耐受缺血时间不过数小时,错过时机则不可逆转,所以早期诊断和有针对性地治疗,以及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美蓝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肠坏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评价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肠坏死坏死范围与肠管活力的方法。方法:对4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肠坏死的患者,经肠系膜上动脉注入5ml美蓝,观察受累肠管的血流灌注情况。结果:4例均通过观察美蓝染色情况准确评价了受累肠管坏死的范围。结论: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美蓝可较准确的判断肠管坏死范围和程度,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坚  马戟 《现代医院》2008,8(3):45-46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所致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收治的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多为高龄,常伴有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困难,当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高。结论充分认识该病,重视病史采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早期诊断和成功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对明确急腹症病因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4例(2014年10月1至2015年9月10)急腹症病人应用多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的CT改变。结果全部患者中检出急性胰腺炎14例,消化道穿孔30例,急性阑尾炎38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38例,泌尿系结石28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6例,肠梗阻36例,外伤性肝脾破裂10例,宫外孕4例。所有病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结论 MSCT具有简便、快捷、无痛苦的优点,在个别特殊病例还可以进行增强扫描或进行三维成像,清楚的展示病变的形态,对急腹症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都较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郑虹  于小平  陈炜  杨双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193-119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肝移植术的10例肝癌和22例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在移植前后分别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并于肝动脉期和门脉期进行血管3D成像,重建方法包括MPR、MIP、VR,于MIP图像上分别测量腹腔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管径。结果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腹腔干、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及其分支;门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利用MIP能准确测量腹腔大动脉血管管径及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管径;CTA显示对照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管径[(16.7±2.4)mm、(13.1±1.9)mm及(10.8±2.1)mm]均高于对照组[(13.8±1.6)mm、(8.9±1.1)mm及(8.2±1.7)mm,P〈0.05]。结论肝脏MSCTA是了解肝脏供血动脉和门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联合应用MIP及VR准确显示血管解剖、变异及病变情况,为手术方式及制订术中血管吻合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并可监测术后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临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价值。方法以31例初步诊断为疑似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待获取扫描原始数据后,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后处理,包括: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多螺旋CT血管成像均可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清晰显示。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12例,包括"胡桃夹"综合征7例和十二指肠淤滞症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3例,包括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和胸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主动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15例。结论 64排多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观察到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周围血管的各种病变情况,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闫春生 《工企医刊》2008,21(2):34-34
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引起外科急腹症的少见疾病。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5岁。因脐周疼痛、呕吐、腹泻10小时就诊。无发热、无血便。病人于3年前患左下肢朋动脉血栓形成,行手术治疗。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正常,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无触及,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细胞13.1×10^9/L。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正常。住院诊断:肠炎。在内科给予抗生素对症治疗2天,无好转,腹痛加重,出现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  相似文献   

15.
景丽萍 《中国卫生产业》2014,(5):121-121,12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2例进行手术治疗,4例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痊愈8例(66.7%),死亡4例(33.3%),药物治疗痊愈2例(50.0%),死亡2例(50.0%),手术治疗痊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P〈0.05);12h内治疗6例,肠坏死1例(16.7%),死亡1例(16.7%),12h后治疗10例,肠坏死10例(100.0%),死亡5例(50.0%),12h内治疗肠坏死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12h后治疗(P〈0.05)。结论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应该采取外科手术+取栓术治疗,要尽可能早的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本院1995年至2009年14例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早期明确诊断,另3例术中明确诊断;手术7例,保守治疗7例;死亡2例,均为手术病例,其中1例入院术中明确诊断,1例为早期诊断过度保守治疗中并发腹膜炎休克而手术.结论 早期的诊断及正确的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42例急性肢体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动脉栓塞急诊行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1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和1例主动脉夹层行手术联合介入治疗。结果术后肢体存活39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截肢3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结论早期诊断、及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预防截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外科治疗及效果。方法65例CHD合并PH者,房间隔缺损(ASD)27例,室间隔缺损(VSD)3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3例为合并病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PASD)2例。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在缺损处呈双向分流病理改变。手术治疗的指征是心脏超声检查左向右分流时相≥70%心动周期,股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0.94。ASD,VSD均采用涤纶片修补,1例VSD在补片上缝成0.4cm右向左单向活瓣;PDA在并行循环下切开肺动脉补片缝合。术后继续吸氧,扩血管,强心,利尿治疗。结果术后早期因肺动脉高压危象,右心衰死亡2例。余随访12~60(32.30±15.24)个月,心功能Ⅰ-Ⅱ级,心彩超估测肺动脉平均压25—38mmHg,胸片示肺动脉段凸出明显减小,恢复良好。结论经吸氧、扩血管治疗、抗肺部感染、在心功能及肺动脉高压有所改善后,结合超声对分流定性及血气分析判断手术适应证,可使部分CHD合并重度PH患者获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CTA)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26例的16排螺旋CT资料。使用16排螺旋CT行腹部三期增强扫描。在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肠系膜上动脉图像。分析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26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MA)、十二指肠、腹主动脉(AA)三者的解剖关系。SMA走行为径直型的22例占85%,SMA与AA间的夹角6°~25°的21例占81%,SMA与AA间的距离为3.5~5.0 mm的20例占77%,有十二指肠壅积征象;SMA走行为转折型的有4例,占16%.结论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观察肠系膜上动脉走行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经验,以便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有28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21例溶栓成功(成功率75.0%),11例患者和7例溶栓未成功者行手术治疗,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效果好。结论在基层医院,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时间〈36h者,首选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时间〉36h者,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