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以运动训练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和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GDS、GMFM和MA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DS、MAS和GMFM评分均有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GDS及MAS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较单一运动训练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以训练为主、结合外科手术来治疗痉挛型脑瘫,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功能障碍程度及智力水平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并对21例患儿辅以手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73.3%,其中结合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0.0%,与非手术组比较疗效明显较优(P<0.05)。结论: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病例结合外科手术治疗,能更好地达到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痉挛型脑性瘫痪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16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明确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脑性瘫痪的发生率。同时对高危因素的小儿进行疾病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方法对16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从一般资料、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六个方面进行临床分析,并应用肉毒毒素肌肉注射、功能训练、高压氧舱、配带踝足矫形器、脑细胞营养剂的应用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病情均有好转,主要表现为肌张力,肢体运动范围包括步态、足后跟着地、膝部反屈角、关节弯曲度、步行速度等均有改善,手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功能也有明显改善,腱反射亢进变为活跃,踝阵挛明显减弱或消失。结论①早产、窒息和低出生体重是脑性瘫痪主要危险因素,本文该三种因素依次占脑瘫病因的56.4%、56.0%、51.6%,与文献报道相符;②肉毒毒素的应用可缓解肌肉痉挛,使脑性瘫痪患儿畸形改善,为康复训练创造有利条件,最好在6个月以内开始高压氧治疗,坚持5个疗程以上治疗最理想。药物治疗主要是脑细胞激活剂,其作用是通过加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达到改善脑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菊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2):2321-2321,2323
为观察多种康复手段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有效性。采用药物、痉挛肌治疗仪、蜡疗及中医方法等康复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580例,总有效率为100%,说明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被动牵张运动对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广东省中医院理疗科门诊收治的60例患儿分为针刺配合手法组和针刺组,针刺配合手法组采用针刺“颞三针”、“智三针”、“脑三针”、“四神针”配合被动肢体活动,同单纯针刺相比较,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经过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针刺配合手法组的显效率为27%,显著高于针刺组13%,总有效率73%明显优于针刺组47%(P&;lt;0.05);治疗效果与患儿的年龄明显相关,其中&;lt;3岁组与&;gt;6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1.56,P&;lt;0.01);3~6岁组与&;gt;6岁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X^2=3.99,P&;lt;0.05),治疗效果与患儿智力、性别无显著关系(P&;gt;0.05),各中医证型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针刺配合手法康复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以训练为主、结合外科手术来治疗痉挛型脑瘫,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功能障碍程度及智力水平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并对21例患儿辅以手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73.3%,其中结合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0.0%.与非手术组比较疗效明显较优(P<0.05)。结论: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择台适的病例结合外科手术治疗,能更好地达到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穴位封闭为主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秀芹  郑淑丽 《现代康复》2000,4(5):761-761
  相似文献   

8.
痉挛型脑性瘫痪运动功能的康复现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沈莉  胡永善 《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144-1145
痉挛性脑性瘫痪(CP)患儿的运动功能的临床治疗和康复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痉挛型CP的康复首选功能训练,主要是采用Bobath法、Vojta法、上田疗法及Peto引导式教育等方法改善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早期应用矫形支具可以帮助患儿开发残存功能和代偿功能。目前神经阻滞技术和肉毒杆菌毒素的应用在降低CP患儿肌张力、缓解肌痉挛方面取得了显的治疗效果。而各种矫形手术的日趋完善也为痉挛型CP患儿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9.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无不良反应。观察组WeeFIM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能促进运动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1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脑性瘫痪(CP)是出生前至出生后1mo内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语言、视听障碍及癫痫发作。我们自1996年7月~1999年12月在综合疗法基础上,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及针炙理论,采用小剂量穴位注射VitB_1、B_(12)共116例,疗效显著,并与综合疗法86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在脑性瘫痪(脑瘫)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34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行康复训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及印油毯足印分析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3d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痉挛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至3个月,2组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GMFM评分均有提高,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印油毯足印分析显示,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步行足长、步速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幅评分2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可快速有效地缓解脑瘫患儿下肢痉挛及提高其步行功能,缩短住院疗程。  相似文献   

12.
儿童脑性瘫痪痉挛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性瘫痪 (脑瘫 )可分为痉挛型、随意运动障碍型、失调型和混合型[1 ] 。尽管脑瘫定义的特征不是痉挛 ,而是不能控制运动和姿势 ,但大多数脑瘫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痉挛症状。由于痉挛限制了患儿运动范围 ,可诱发形成固定化的异常姿势 ,导致疼痛 ,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力学及形态学改变 ,进一步加重对移动能力的限制。患儿由于移动受限 ,将面临很多并发症的威胁 ,如骨质疏松、关节挛缩、脊柱侧凸、心脏病、肥胖或营养不良等 ,心理上还会因过分依赖他人或失去自由而出现沮丧、失望、自卑等反应。目前治疗脑性瘫痪痉挛的方法很多 ,其疗效、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物理治疗结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5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物理治疗,实验组进行物理治疗结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儿肌张力进行评级,并对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进行测量,以评定肌张力的改变情况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肌张力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均较对照组增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物理治疗结合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降低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穴位按摩疗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林  单丽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667-1667
  相似文献   

15.
痉挛型脑性瘫痪拮抗肌是瘫痪肌--脑性瘫痪部分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采用主要针对拮抗肌群的按摩,或用肌兴奋仪刺激,则缓解痉挛、纠正异常姿势、促进正常运动功能建立的效果更好,而且早期应用效果尤佳。我们分析,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有可能是支配拮抗肌群的脑组织的损伤比支配痉挛肌群的脑组织相对为重,拮抗肌是主要瘫痪肌,而痉挛为失衡释放,正如左侧面神经瘫痪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周围神经缩窄术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取得了成功,但术后肌力的恢复尚不够理想,对82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术后患儿,分别实施常规的治疗护理(对照组)及在实施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应用肌兴奋治疗仪进行治疗(实验组),并跟踪随访1.0~2.0年,发现实验组功能康复优良率比对照组提高8%.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系统治疗(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联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3月收治的4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均采用神经发育疗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神经发育疗法基础上配合悬吊运动系统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1、3个月时肌张力与ADL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时,治疗组患儿肌张力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时,治疗组肌张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ADL评分比较,治疗组ADL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系统治疗联合神经发育疗法可明显缓解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童肌张力,提高ADL。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Bobath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效果。方法30例脑瘫患儿为针刺组,使用针刺配合Bobath法治疗。30例脑瘫患儿为运动组,采用Bobath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运动组总有效率80%;两组患儿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针刺组评分高于运动组(P<0.05);两组治疗后痉挛改善针刺组总有效率76.7%,运动组总有效率50%。结论针刺配合Bobath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较单一Bobath法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29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家庭护理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月梅 《现代护理》2001,7(8):69-70
根据脑性瘫痪具有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需要一个长期康复过程的特点,笔者对29例痉挛型脑瘫儿童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功能训练、饮食护理等家庭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6个月后复诊结果显示,痉挛缓解有效率为92%,运动功能重建有效率为89.6%,家长的心理素质及保健意识普遍增强。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为其重新回归社会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