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基因芯片检测及其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变应性鼻炎的基因表达谱。方法 对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进行总RNA抽提,纯化后的mRNA进行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应用含有12800个人类全长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cDNA)的表达谱芯片对8例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 在变应性鼻炎的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基因共有734条,上调的基因430条,下调的基因304条,共存性差异表达基因有21条,其中上调基因15条,下调基因6条,在差异表达的基因中,其中有些是炎性反应、免疫应答、免疫调控、神经内分泌网络系统及信号传导的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有关。结论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变应性鼻炎相关基因,可能为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3.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变应性鼻炎中基因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在芯片上点阵30多个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cDNA.对4例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及止常人鼻黏膜组织进行基因芯片检测.观察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在4例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标本中.存在eotaxin-1(CCL11).eotaxin-2(CCL24).MCP-3(CCL7)。MCP-4(CCL13)。RANTES(CCL5)等趋化因子和CCR2、CCR3、CCR4、CCR5等趋化因子受体基因的差异表达.其中大多数趋化因子及受体倾向Th2优势。结论:变应性鼻炎存在Th免疫失衡,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特别是Th2优势的趋化因子及受体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治提供新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的特征和差异,并且探讨近10年两者比例的变化趋势。方法 5486例鼻高反应症状患者分为变应性鼻炎组和非变应性鼻炎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地区近10年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的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均以男性患者为主,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应性鼻炎患者年龄小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年龄,变应鼻炎男性患者发病年龄低于女性患者,而非变应性鼻炎发病年龄在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变应性鼻炎患者比例逐渐下降而非变应性鼻炎比例逐渐增加。本地区变应性鼻炎在夏季高发,而非变应性鼻炎则高发于冬季。结论 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等临床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近10年两者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局部变应性鼻炎是新近提出的、区别于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的鼻腔局部变应性病变,以鼻痒、喷嚏、清水样涕、鼻塞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对局部变应性鼻炎的研究和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从局部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转归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相关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目前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其反复发作及不适的鼻部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现代医学认为变应性鼻炎是常见十五种心身疾病之一,可导致多种精神及心理紊乱,如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注意力障碍等,甚至可能是自杀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中尚无心理相关的诊断及治疗。本文就变应性鼻炎与精神心理相关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心理干预治疗的必要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结构极为简单的无机小分子,也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生物自由基,是由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下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鼻炎患者黏膜上皮、腺体及血管也均见NOS表达,其中腺体表达明显增高,提示NO在鼻黏膜腺体功能上起重要作用,并且发现变应性鼻炎影响着NO的水平变化。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者对NO和变应性鼻炎之间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非变应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临床特点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反应性非变应性鼻炎(hyperreactivity non-allergic rhinitis,HNAR)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在性别、年龄分布、发病季节、诱因及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 选择2009年1-8月398例以高反应性鼻部症状首诊的诊断为HNAR及AR的连续患者,以SPSS 17.0软件对其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分型、诱发因素及临床症状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NAR与AR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5,P=0.01),HNAR女性患者居多,AR以男性为主;在发病年龄上,HNAR以中青年为主,高发年龄在30~39岁(χ2=51.533,P=0.00),AR以青少年为主,高发年龄在10~19岁(χ2=12.772,P=0.00);HNAR发病无明显季节性,AR发病多在秋季.AR变应原以艾蒿和豚草为主.AR以中-重度持续性为主(χ2=123.991,P=0.00),HNAR以中-重度间歇性为主(χ2=97.420,P=0.00);除鼻痒外,AR较HNAR鼻部及眼部的临床症状重(P值均<0.05);非特异性诱发因素在AR与HNAR患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大致相似(统计值,P>0.05).结论 AR与HNAR在性别构成、主要发病年龄、鼻炎分型及发病季节上有明显差异,除鼻痒外AR鼻部及眼部临床症状较HNAR重,但在发病诱因上呈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患者3292例变应原谱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近4年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变应原谱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确诊为AR的3292例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研究各变应原阳性率4年来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前5位变应原在未成年人组、成年人组以及不同性别组的变化情况,以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粉尘螨、屋尘螨变应原阳性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分别由2009年的45.1%、42.0%上升至2012年的66.3%、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8.70、41.55,P值均<0.01);粉尘螨、屋尘螨在成年人组及男性组出现明显逐年上升趋势(x2值分别为75.85、69.93、274.25、42.62,P值均<0.01),而在未成年人组及女性组尽管有波动但未见明显的变化趋势;藜、艾蒿、葎草变应原阳性率在2009年至2011年出现明显的下降(x2值分别为22.08、11.64、203.19,P值均<0.01),但是2012年再次明显升高(x2值分别为21.55、29.38、12.40,P值均<0.01).结论 AR患者变应原种类有波动变化,可以为临床变应原点刺液种类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兰州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兰州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变应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AR提供参考.方法 对347例具有AR症状的患者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分析兰州地区AR患者的变应原分布特点.以SPSS 17.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7例患者中266例(76.7%)SPT呈阳性,其中吸入性变应原阳性229例,位于前3位的变应原分别为蒿属花粉132例(38.0%)、屋尘螨123例(35.4%)、粉尘螨105例(30.3%).结论 兰州地区AR患者的过敏原主要为蒿属花粉、屋尘螨和粉尘螨.  相似文献   

12.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心理学特点,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377例AR患者进行评估,与我国标准常模进行对比,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AR患者中10%心理健康状态不佳,13%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77%心理状况良好.AR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以及精神病性上的表现与常模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128、3.943、2.777、6.423和7.507,P值均<0.01).男性AR患者在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得分高于女性AR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80、1.977、2.539、2.107和2.844,P值均<0.05).不同病程分组的强迫症状、恐怖症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79、2.255,P值均<0.05).是否合并哮喘和(或)湿疹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以及精神病性方面得分有影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35、8.914、7.254、13.358、6.030,P值均<0.01).年龄、AR分型、患者受教育程度、变应原种类以及鼻塞、喷嚏、流涕对SCL-90各因子得分没有影响(P值均>0.05).鼻痒对抑郁的影响显著(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26,t=2.076,P<0.05).结论 AR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差于常模,掌握AR患者的心理学特点,对提高AR综合治疗效果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咪唑斯汀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咪唑斯汀对中国人群中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共纳入177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咪唑斯汀组72例,西替利嗪组69例,安慰剂组36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并与西替利嗪和安慰剂进行比较。结果:治疗7d时咪唑斯汀组和西替利嗪组临床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均降低,咪唑斯汀组积分降低显著优于西替利嗪组和安慰剂组。视觉模拟标尺症状评分中,治疗7d时鼻塞和鼻痒症状的改善咪唑斯汀组优于西替利嗪组;治疗21d时,咪唑斯汀组积分下降仍高于西替利嗪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例患者试验期间27例发生不良事件,无严重不良事件,其中与试验有关或可能有关的是乏力、口眼干燥和头痛。咪唑斯汀组发生不良事件10例,肯定有关1例,可能有关4例;西替利嗪组发生不良事件14例,肯定有关1例,可能有关4例;安慰剂组3例。结论:咪唑斯汀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总体疗效优于西替利嗪,其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幼儿变应性鼻炎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3岁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儿的特应性分布状态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2009年8月至2010年11月96例1~3岁具有AR症状患儿病史资料,包括就诊年龄、性别、出现症状年龄、病史月数、个人过敏史、父母过敏史.采用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 Allergy Screen)筛查共计19类吸入组和食物组变应原特异性lgE( specific IgE,sIgE)及血清总IgE水平.归纳该组患儿吸人性变应原和食物变应原致敏的分布状态,按月龄(A组,≥12月龄;B组,≥24月龄;C组,≥36月龄,但不满48月龄)、变应原类别及湿疹或哮喘任一阳性分组分析各临床特征因子的影响作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特征与变应原致敏的相互关系.结果 变应原筛查总阳性率为81.3%;吸入组变应原、食物组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62.5%、53.1%;混合真菌阳性率最高(50.0%),其次为牛奶(34.4%)、羊肉(31.3%)、牛肉(26.0%)、屋尘螨(21.0%)、小麦(18.8%)、艾蒿(12.5%)、鸡蛋白或鸡蛋黄(11.5%).62.5%可确诊为AR,其余可暂视为非变应性鼻炎.按月龄分组进行临床特征的单因素分析提示:吸入组变应原(x2=13.699,P=0.001)、父亲患AR(x2=14.060,P=0.001)和父亲或母亲患AR(x2=7.396,P=0.025)在3个月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个人湿疹史(P=0.034,OR =3.143)可增加变应原致敏的可能性;个人湿疹史(P=0.015,OR=3.125)和总IgE >200 IU/ml(P=0.030,OR =3.119)则增加吸入组变应原致敏的可能性;未筛选出对食物组变应原致敏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食物组和吸人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入组变应原阳性(P=0.046,OR=3.594)、有蚊虫叮咬性皮炎(P=0.002,OR=11.941)为出现湿疹或哮喘任一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 1~3岁具有AR症状的幼儿中,吸入组和食物组变应原均可致敏,且吸入组阳性率略高;湿疹史是患儿变应原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总IgE水平升高与吸人性变应原筛查阳性率升高有关;吸入组变应原阳性、有蚊虫叮咬性皮炎和父亲患AR与出现湿疹或哮喘病史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基因在变应性鼻炎并发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的差异表达。方法:对变应性鼻炎并发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总RNA抽提,纯化后的mRNA进行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应用含有4000条人类全长互补DNA(cDNA)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谱芯片对8例变应性鼻炎并发支气管哮喘患者(鼻炎组)和8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在对基因表达谱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校正、聚类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后,发现鼻炎组4000条免疫相关基因中差异表达基因351条,其中与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相关基因16条,与代谢相关基因13条,与免疫相关基因8条,与DNA结合、转录、转录因子和蛋白翻译合成相关基因各7条,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相关基因6条,与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相关基因3条,与细胞周期蛋白类、细胞骨架和运动相关基因2条,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DNA合成和修复、重组蛋白、细胞受体相关基因各1条,其他未分类基因279条。有22条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增高或降低4倍以上。结论:变应性鼻炎并发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改变涉及到多个基因,rnf-8、il-8、ppat等免疫相关基因差异变化显著,可为变应性鼻炎并发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非变应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患者患病相关因素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调查和比较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以及相关环境因素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0年1-8月在门诊首次确诊的NAR患者111例与AR患者112例,通过调查问卷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经过及患病相关因素.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对于AR而言,NAR随着年龄增加患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NAR的好发年龄为21~30岁,而AR的好发年龄处于11~20岁.在18岁以上成年人中,NAR和AR患者的平均年龄((-x)±s)分别为(38.6±14.5)岁和(32.8±13.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24).NAR在30岁前以男性居多,30岁后则女性病例数上升;而AR患者在20岁前以男性居多,20岁后则以女性多见.NAR在冬季高发(χ2=27.57,P=0.000),AR则高发于春季(χ2=13.75,P=0.003);冬季NAR的发病例数明显多于AR(χ2=12.34,P=0.000).在相关环境因素中,居住地或工作场所靠近交通干道者NAR的发病风险是AR的1.94倍,而居住地或工作场所位于建筑物底层或每天日照<2 h者AR的发病风险分别是NAR的1. 77倍和1.91倍.当患者有过敏性疾病个人史或家族史时,可使AR的发病风险升高至NAR的2.14~4.06倍.NAR患者自报的发病诱因主要为温度变化(56.3%)、经常上呼吸道感染(52.8%)、气候改变(32.4%)和刺激气味(31.1%)等,但与AR患者比较,这些非特异性诱发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AR与AR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分布,个人和家族过敏史,以及某些与发病相关的环境因素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变应性鼻炎鼻粘膜嗜酸粒细胞(EOS)超微结构,从临床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n=13)、花粉症(PS,n=9)和健康对照(n=3)鼻粘膜取活组织检查标本,除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外,重点观察EOS脱颗粒的超微结构改变。PAR和PS患者的鼻粘膜除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外,均有明显的EOS浸润。缓解期鼻粘膜EOS胞膜完整、无突起,胞浆颗粒密度一致、中心键(crystaloid)清晰,胞浆无空泡化,为静息期EOS。发作期鼻粘膜EOS胞膜多不完整,伸出较多伪足,伪足中含有颗粒,胞浆空泡化明显,颗粒密度不一,中心键常脱失,为活化期EOS。此外,尚可见大量的肥大细胞(MC)及T淋巴细胞浸润。EOS与MC及T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