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家兔血浆脑钠肽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实验性阿霉素扩张型心肌病 (DCM)模型家兔血浆脑钠肽 (BNP)的改变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2 2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10 )和 DCM模型组 (n=12 ) ,经兔耳缘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 8周建立 DCM模型。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 8周和第 11周进行超声心动图、血浆 BNP水平检测 ,第11周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结果 模型组动物的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病理学变化符合 DCM的病理改变。模型组给药前的血浆 BN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用药后血浆 BNP水平显著增高 (P均 <0 .0 1) ,第 11周的血浆 BNP水平显著高于第 8周 (P<0 .0 5 )。血浆BNP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 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 VESV)、左室舒张末期压 (L VED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左室内压峰值 (L VSP)和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阿霉素 DCM模型适合于研究衰竭心脏神经内分泌异常 ;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的增加是调节 BNP分泌的关键因素 ;血浆 BNP水平是评价 DCM心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3.
4.
背景:近年来通过细胞移植修复扩张型心肌病受损心肌、提高心功能已成为研究热点,但细胞移植后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仍有待观察。目的:观察同种异体体内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对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兔心功能、结构及电生理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1/2006—05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科研究所电生理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43只新西兰白兔,体质量3.0~3.5kg,雌雄不拘。阿霉素为浙江海正医药公司产品,生产批号为050307。SSD-5000超声诊断仪为日本Aloka生产,RM6240多导电生理记录仪为成都仪器厂生产。方法:①摸球法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12),细胞移植组(n=13),模型组(n=13),后两组实验兔参考Amoda等的方法采用阿霉素诱导扩张型心肌病模型,每次1mg/kg,每周2次,连续8周,正常组不造模。获取剩余5只实验兔骨髓原液,用贴壁筛选法分离、扩增、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细胞移植组及模型组模型建立成功后3周暴露心脏,将细胞分4点注射到左室前壁,模型组于相同条件下注射等体积DMEM/F12培养基。正常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不注射任何药品。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4周,①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3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等心功能指标。②应用多导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振幅、0相上升的最大速率、单相动作电位时程从激动开始至复极完成50%及90%的时间,记为MAPD50及MAPD90。③取细胞移植组移植区心肌及模型组心肌标本,行透射电镜及光镜下组织学观察,同时进行植入细胞肌钙蛋白T和缝隙连接蛋白43的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纳入实验兔43只,细胞移植组中各有9只因阿霉素急、慢性毒性作用以及手术后感染原因死亡,其余2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心功能检测结果:细胞移植组实验兔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模型组减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电生理检测结果:细胞移植组实验兔MAPD50、MAPD90短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肌组织学观察:模型组可见心肌细胞呈广泛的水肿和显著的空泡变性改变,电镜示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增生,肌节长短不一,出现异常收缩带,可见局部心肌溶解,细胞移植组移植区组织与之相比,各种受损表现较轻,且移植细胞有肌钙蛋白T和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结论:同种异体体内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兔心功能,减轻病理损害,并可能抑制心电紊乱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 BNP)水平、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左心室功能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HF患者的血浆NT-pro BNP、RD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CHF患者较轻度CHF患者血浆NT-pro BNP、RDW、LVD明显升高,LV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YHA心功能分级与血浆NT-pro BNP、RDW、LVD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713,P0.01;r=0.355,P0.01;r=0.458,P0.01),NYHA心功能分级与LVEF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559,P0.01)。结论血浆NT-pro BNP、RDW、LVD、LVEF与NYHA心功能分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客观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 (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80例DCM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 (A组 ,40例 )及基础治疗加卡维地洛治疗组 (B组 ,40例 ) ,B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卡维地洛 10mg ,2次 /d ,疗程 9个月。治疗前后应用 2 4h动态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观测QTd、QTcd、HR、室性心律失常 (VA )如室性早搏 (PVC)、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NSVT) )的发生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B组QTd、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 (VA )发生率均较A组显著降低 (P均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A组明显提高 (P <0 0 1) ,而HR、血压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提示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 :DCM患者长期应用卡维地洛可显著降低QTd、QTcd及VA的发生率 ,改善心功能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交感神经阻滞对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治疗的同时,以0.5%利多卡因每2h经硬膜外导管推注一次(夜间睡眠除外),阻滞心区交感神经(胸1-5)。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的组织峰值收缩速度(Sm)和运动距离(D),计算6个位点的峰值收缩速度和运动距离平均值(MSm和MD),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LAD和LVEDd均显著缩小,EF和FS明显增加,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改善。同对照组比,治疗组MSm和MD均显著增加[MSm(4.91±0.56)cm/s对(4.09±0.82)cm/s,P<0.05;MD(0.61±0.18)cm对(0.41±0.18)c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与MSm和MD的变化显著相关(MSmr=0.576,P=0.001;MDr=0.526,P=0.003)。结论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区交感神经阻滞较常规治疗能显著缩小左心腔径,尤为突出的是它能更有力地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氟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DCM心力衰竭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纠正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80mg,每晚1次,疗程12周。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CRP、BNP的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LV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Dd有缩小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RP、LDL-C、T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NP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TC、LDL-C水平与LVEF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短期应用氟伐他汀可降低DCM心力衰竭患者CR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脑钠肽(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主要由心室分泌,当心室壁张力增加时,心室肌细胞受牵拉刺激,就会以激素原的形式爆发式合成,最后裂解为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BNP分子与76个氨基酸组成的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相似文献   

10.
脑钠肽(BNP)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主要由心室分泌,当心室壁张力增加时,心室肌细胞受牵拉刺激,就会以激素原的形式爆发式合成,最后裂解为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BNP分子与76个氨基酸组成的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并将两者同时释放入血循环,发挥生物效应[1].在血浆中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分子与BNP分子以1∶1的比例存在于血循环中, NT-proBNP比BNP更稳定,可以通过检测NT-proBNP的浓度了解BNP的浓度[2].近来研究显示,在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时血BNP水平明显升高,NT-proBNP比BNP升高更加显著[3-4].本研究通过随访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早期心血管事件,比较NT-proBNP在二组之间差异,并研究其与肌钙蛋白I(cTn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之间的相关性,探讨NT-proBNP在经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心肌存在灌注缺损且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均通过冠脉动脉造影于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入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随访3个月并记录不同时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心肌灌注缺损面积等指标,并通过24hHolter方法记录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术后1,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减小(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与1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降低(P<0.05),对照组较术前降低(P<0.05);2组恶性临床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血浆脑钠肽测定在脓毒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1例脓毒症组和18例一般感染组患者血浆BNP的浓度,并选择1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动态观察脓毒症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及第4天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脓毒症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与一般感染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感染组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死亡组血浆BNP浓度、APACHEⅡ评分明显增高,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40%发生率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BNP水平增高,BNP持续增高提示预后可能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经超声心动图检测80例AMI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脑钠肽(BNP)的水平。将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加用辛伐他汀组(42例),3周和3个月时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AMI患者在治疗3周时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在治疗3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LVEF较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升高明显。两组AMI患者在梗死后24h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MI患者在治疗3周和3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辛伐他汀组BNP水平下降明显。两组AMI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长期应用辛伐他汀可以改善AMI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改变早于心脏结构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治疗AMI的一个灵敏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钠素(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进一步说明BNP测定对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择56例住院心衰患者及52例无器质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当日采集血标本以备血浆BNP、血糖、血脂等检查,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BNP水平,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相关性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心衰程度加重,血浆BNP水平逐渐升高,患者BNP降低值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存在良好负相关。结论CHF患者血浆BNP浓度升高,且随CHF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5.
冠脉病变程度与脑钠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非心衰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007年3至5月住院的非心衰冠心病患者70例,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且冠脉造影结果阳性,将其分为三个组:稳定型心绞痛组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5例,心肌梗死组21例.同时选取无冠心病病史且冠脉造影阴性者20例作为对照组.冠脉造影前用ELASA法测定各组血浆BNP浓度,冠脉造影后计算各组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和评分.比较冠心病各组与对照组的BNP水平,并将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评分与BNP水平作相关性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显著性检验使用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以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选择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 冠心病各组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尤以心肌梗死组明显,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评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1=0.309、r2=0.279(P=0.01).结论 在排除心衰因素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BNP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所致的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与BNP水平相关,测定血浆BNP水平可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快速测定脑钠肽(BN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所致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152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诉在急诊科就诊和急诊入院患者血浆BNP水平,以两位不知道BNP结果的心血管专家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出的诊断为标准,来评价BNP水平在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患者中诊断CH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BNP≥100pg/mL诊断CHF的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94.3%,阳性预测值为95.2%,阴性预测值为95.7%,阳性似然率和阴性似然率分别为16.9和0.038。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急诊快速测定BNP有助于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We examined the analytical correlation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DESIGN AND METHODS: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nd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s were used to measure NT-proBNP and BNP levels,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analytical correlation was satisfactory using the equation: NT-proBNP = 8.56 x BNP + 91.7 and a correlation r = 0.85. The correlation was not influenced by age, gender and BMI of patients.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NT-proBNP correlates with BN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参数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7例心力衰竭患者分成参附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而参附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一个疗程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和血浆BNP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常用心功能参数和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参附治疗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血浆BNP水平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减缓心脏的结构重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与同步12导联心电图P、QRS、T波综合振幅及ST段变化的关系。方法52例DCM患儿(研究组),选择匹配健康儿童52例为对照(对照组)。受检对象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自动分析仪描记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计算机回放,选择清晰波形自动分析合并人工干预,测量各导联P、QRS、T波振幅及ST段振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avL振幅、RⅠ+SⅢ振幅、Rv1+Sv5振幅显著增大(P〈0.01),RavF振幅增大(P〈0.05),总P振幅(∑P振幅)、总QRS振幅(∑QRS振幅)显著增加(P〈0.01),总T振幅(∑T振幅)显著降低(P〈0.01)。Ⅰ、Ⅱ、aVF、V1、V4、Vs、V6导联ST段下移(P〈0.05或〈0.01),T波振幅除Ⅲ、V3导联增高外其他导联均降低(P〈0.01)。结论同步12导联心电图P、QRS、T波综合振幅及ST段变化能客观评价小儿DCM心脏扩大及心肌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