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31例,女17例;29-75岁,平均49.3岁;其中乙肝肝硬化34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隐源性肝硬化3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3例。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细菌种类以及临床特点,减少漏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对16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中69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1.32%),共分离细菌21株,包括7种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占43.72%;139例(83.2%)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及治疗。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③结果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腹胀多见,发热次之,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较少见;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27.7%,以C-杆菌为主,大多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发现部分耐药致病菌只对亚胺培南、多肽类等抗生素敏感,经过综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39例(60%),好转20例(31%),无效6例(9%),总有效率为91%。④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应及时行腹水检查,明确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PMN绝对计数≥0.25×109/L),早期治疗。一般选择头孢三代等抗生素治疗是有效的,但应注意存在耐药细菌感染的可能,需动态观察腹水PMN绝对计数,重视腹水培养及药敏试验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30例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未并发SBP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及治疗后的各项生化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5%)明显高于观察组(7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3,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a+、TBIL高于对照组,ALB、P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疾病较重,死亡率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降低或减少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肖国球 《中华医护杂志》2006,3(4):303-303,30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1例经腹水常规或腹水细菌培养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水常规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腹水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可协助确诊,当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即可高度考虑SBP。结论对SBP患者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能使病情控制于早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 336例住院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2 5 3例 (75 75 % )患者多核粒细胞 (PMN)相对值≥0 5 0。 84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共分离细菌 4 2株 ,大肠埃希菌占 4 5 2 4 % ,腹水蛋白≤ 10g/L并发SBP患病率高于腹水蛋白 >10 g/L患者 ,两者差异显著 (χ2 =6 4 6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 ,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 <10 g/L患者应警惕SBP发生 ,应及早做腹水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陈炎坤  覃永年 《华夏医学》2001,14(3):320-32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是肝硬化腹水的常见并发症 ,多见于老年患者 ,因临床症状不典型 ,误诊率高 ,且病情凶险 ,病死率亦高。我院 1990年以来收治老年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5 6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0年 6月至 2 0 0 0年 7月收治肝硬化患者 46 3例 ,其中并发 SBP5 6例 (12 .1% )。 5 6例 SBP中男38例 ,女 18例 ,年龄 6 0~ 74岁 ,平均 6 6 .8岁。肝硬化病程最长为 2 8年 ,最短 5年 ,平均 18.5年。全部病例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 [1 ]中的其中 2项 :1有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 ;2…  相似文献   

8.
楼丹峰 《吉林医学》2013,(30):6325-6326
目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住院的中晚期肝硬化患者最常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则预后不佳,现收集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提高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认识,从而有效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对4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多样且程度不一,腹水培养阳性率只有32.5%,其中革兰阴性菌最多占53.8%。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需要依赖实验室检查如腹水常规检查和腹水细菌培养辅助诊断。革兰阴性菌仍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致病菌。肝硬化伴有高胆红素血症、腹水中总蛋白含量偏低可能是发生SBP的危险因素。早诊断、早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提高治疗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是由致病菌经肠道、血液、或淋巴系统引起的腹膜感染。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严重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延误诊治。我院1992年1月~1997年6月收治54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提出在临床诊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45例,女性9例;年龄30~40岁9例,41~50岁36例,51岁以上9例。原发病:乙型病毒性肝炎48例,丙型病毒性肝炎1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瘀胆型肝炎1例。均符合1998年福州全国腹水学术讨论会制定  相似文献   

10.
王雅芹  范婷晖 《河北医学》2008,14(4):499-50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终末期肝病病人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门体侧枝循环的存在使大量细菌躲避了肝脏网状内皮系统,以及肝脏吞噬细胞功能的受损,再加上腹水是一个很好的细菌培养基,所以肝硬化腹水病人容易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本文总结了64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病情转归.方法 选取2011-12~2012-02间在我院治疗的27例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患者出现发热、腹胀、腹痛合并腹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其中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者占13%,腹水中白细胞升高者占51%,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0.5者占60%,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1%,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治疗药物以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为首选.经过治疗,治愈16例,占59%;好转8例,占30%;无效3例,占11%.结论 肝硬化腹水近半数症状不典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不可单纯依靠腹水检查结果作为SBP的诊断依据,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发病有上升趋势,治疗困难,预后恶劣。为总结经验,现将我院收治30例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为依据进行分组,经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危险因素。结果:本组96例患者,SBP发生率为18.75%(18/96),非SBP组的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胆红素与AST均优于SBP组,差异显著;非SBP组的SBP病史、合并肝性脑病所占比重低于SB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发现,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腹水总蛋白是影响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多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对高危因素给予重视与关注,经全方位评估与针对性处理,以此控制SBP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罗荣 《广西医学》2006,28(7):1123-112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中最常出现的感染,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及死亡率密切相关.我院1994年7月至2005年12月收治(SBP)患者2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68例肝硬化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维忠  张秀敏 《吉林医学》2010,31(27):4682-4683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伴并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手段。方法:选取68例肝硬化腹水伴并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体征、症状、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泻和腹膜刺激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占总数的30%,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占总数的70%,腹水白细胞升高占30.9%,而腹水多核细胞升高占76%,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6%,以C-杆菌为主,头孢类或者喹诺酮类抗生素为治疗首选。经过治疗后治愈41例,好转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结论:肝硬化腹水伴并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应尽早进行腹水检查,PMN比值是判断肝硬化腹水伴并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重要指标,一般头孢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显著,在治疗中注意防范耐药性感染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50例。结果:在50例患者之中,24例患者治愈(48%),20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40%),6例患者治疗无效甚至病情出现恶化(12%):其中,2例患者血压下降并伴有休克性症状(4%),1例患者出现肝肾综合征死亡(2%),1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现象(2%)。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并不很典型。该病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杆菌,该病菌的敏感药物如第三代喹诺酮、头孢塞胯等,应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1~2008年收治的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为主要症状,半数患者缺少典型的腹膜刺激征,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不多见(占32.2%),但绝大多数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占72.5%)。腹水白细胞升高者仅占32.2%,而腹水多核细胞计数(PMN)明显升高(占79%)。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0.9%,以G杆菌为主,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为首选。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腹痛、短期内腹水明显增加等,需警惕SBP发生的可能,应及时进行腹水常规检查。PMN计数是诊断SBP的重要指标。及早选用针对革蓝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可有效控制炎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住院治疗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期间并发SBP80例为研究组,未发生SBP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C-反应蛋白、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上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肝功能分级(Child-pugh)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SBP史、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分级(Child-pugh)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高危因素,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细菌培养阳性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发性腹膜炎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复杂,症状隐匿,诊断困难,预后差,是终末期肝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导致细菌的耐药菌株日益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而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抗生素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我们通过对肝硬化腹水经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病例进行分析,以了解其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征,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2002年收住的5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并自发性腹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未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腹水检查特点。结果细菌性腹膜炎组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腹膜炎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腹水蛋白低(≤10 g/L),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者较腹水蛋白高(10 g/L),血清胆红素低(<51.3 μmol/L)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发热、上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腹水蛋白降低(≤10 g/L)及血清胆红素增高(>51.3 μmol/L)均为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