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茂本  葛东明 《职业与健康》2008,24(21):2335-2337
目的评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院口服降糖药应用情况,为临应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的分析方法,对该院2005-2007年各种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院口服降糖药的总用药金额在逐年增加,其中阿卡波糖用药金额3a均位居第一,2007年瑞格列奈的用药金额上升至第3位,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格列吡嗪4种药的DDDs最高。结论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格列吡嗪为该院主要口服降糖药,用药基本合理;阿卡波糖的用药金额排序和DDDs排序同步性较差,并且日消耗费用(DDE)最高。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其中以口服降糖药最为常用。口服降糖药主要包括三大类:即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们的作用各有特点,服用最佳时间不一。  相似文献   

3.
<正>二甲双胍是一种半合成的双胍类降糖药。自1957年问世以来,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2005年Evans等[1]首次提出二甲双胍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T2DM)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许多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改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09,9(6):54-54
对于孕期是否可应用口服降糖药,本次会议也进行了热烈讨论,主要评价了第2代磺脲类降糖药、格列本脲以及二甲双胍类降糖药孕期应用指征、有效性和安全性。尽管近年来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格列本脲可以在妊娠中、晚期用于治疗GDM,但不建议在孕前期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二甲双胍类药物在孕期用于治疗GDM与胰岛素同样有效,患者接受性好。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孕妇部分需加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杨春 《健康博览》2001,(1):23-23
磺脲类、双胍类是应用较广的口服降糖药,大多数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在饮食控制效果不理想时都首先应使用这两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是一类古老而又现代的降糖药,自1921年Banting和Best发明胰岛素以来,拯救了大量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患者的生命。迄今为止,胰岛素是最有效的降糖药物,人们在临床工作中也积累了大量使用胰岛素的经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1DF)指南(2005版)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肥胖者)或磺脲类药物(非肥胖者);如不能达标,可加用第2种口服降糖药,亦可3类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胰岛素促泌剂之间不能联用);仍不能达标,才考虑加用胰岛素治疗。在整个治疗路径中,  相似文献   

7.
刘照昌 《现代医院》2013,13(1):65-68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口服降糖药的药品名称、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口服降糖药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逐年增长,噻唑烷二酮类的用药金额及DDDs均居首位;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及磺酰脲类作为我院口服降糖药的一线药物。结论本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我院门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服用将糖类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门诊当中处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在西药处方当中降糖药的使用方面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降糖药的不同服用类型以及使用药物的合理性。结果:胰岛素依赖组患者处方中口服降糖药处方的比例为27.9%,非胰岛素依赖组患者处方中口服降糖药处方的比例为79.1%,二者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服降糖药方面是以A-糖苷酶制剂、双胍类、磺酰脲类为主要成分,胰岛素类是以精蛋白生物为主合成人工胰岛素(30R)。结论:我院在降糖药的使用方面基本合理,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的患者,以口服药物为主,而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患者,则主要注射胰岛素类制剂。  相似文献   

9.
二甲双胍是主要口服降糖药之一,也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通常作为超重或肥胖糖尿病病人的首选用药。 2007年一些媒体刊登了《高龄糖尿病患者别再服用二甲双胍》的文章.甚至有文章报道《糖尿病患者禁用二甲双胍》。这些文章引起不少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的恐慌,更引起专业医生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0.
于桂娜 《山东卫生》2003,(12):47-47
自1959年双胍类降糖药用于临床后,由于其副作用明显,应用受到限制。苯乙双胍在欧美国家已被淘汰,英国仅保留了二甲双胍。我国因服小剂量苯乙双胍(降糖灵)每日≤75mg,严格掌握适应证,故发生乳酸酸中毒很少,并且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尤其对肥胖型糖尿病,不会象磺脲类药物那样有引起体重增加的可能,因此仍应用此药。双胍类降糖药包括二甲双  相似文献   

11.
《医药与保健》2010,18(4):37-37
<正>口服降糖药有五大类,选择用药时,首先应根据患者肥胖与否进行划分,肥胖和超重者用二甲双胍,否则选用其他类降糖药。药物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增加到  相似文献   

12.
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情况很多,有些是绝对不能服用,有些只是相对不能服用,或者服用时要相当小心的。这些情况包括:1.胰岛素依靠型糖友不宜单服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浅谈口服降糖药的选择及服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现有口服降糖药约4大类,即促胰岛索分泌剂、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胰岛素增敏剂。  相似文献   

14.
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中,仅有15%的人发病开始时单纯饮食治疗即可得到满意的控制。但是,1年后,这部分中多一半的病人血糖逐渐升高,必须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口服降糖药才能使血糖得到满意的控制。因此,这意味着在发病1年后,90%以上的病人必须使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分为两大类,一类磺脲类降糖药;一类双胍类降糖药。因作用机制不同,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其中以口服降糖药为最常用。口服降糖药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格列酮类。他们的作用各有特点,服用的最佳时间不一,以下对此做简要介绍。一、磺脲类:餐前30分钟服磺脲类共有十个成员,许多成员的名字上都带有“脲”字,如格列本脲(优降糖)、吡磺环已脲(美吡哒)、甲磺吡脲(达美康)、喹磺环已脲(糖适平)等。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如果用量不当,则可引起低血糖。此类药物进入人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糖尿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每100人约有3~4人得此病。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中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其中,以口服降糖药最为常用。口服降糖药主要包括三大类:磺脲类、双胍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其中以口服降糖药最为常用。口服降糖药主要包括三大类:即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们的作用各有特点,服用最佳时间不一。 磺腮类:餐前30分钟服 磺脲类降糖药目前共有三代,以第二代最常用。许多成员名字都带有"脲"字。如格列本脲(优降糖)、吡磺环已脲(美吡哒)、甲磺吡脲(达美康)、甲  相似文献   

18.
《大众医学》2012,(1):79-79
2011年11月1日,由百时美施贵宝和阿斯利康共同研发和推广的口服降糖药物安立泽(沙格列汀)在中国全面上市。安立泽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具有单药和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双适应证的口服肠促胰素类降糖药。据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杨文英教授介绍,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持久控制血糖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带量采购政策下池州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分析。方法 通过池州市某医院信息系统调取带量采购执行前(2019年5月13日至2020年5月12日)及带量采购执行后(2020年5月13日至2021年5月12日)口服降糖药药品通用名、药品规格、采购数量、生产厂家、使用数量、销售金额等,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2个时间段内的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Dc)、实际节省费用、费用节省率。结果 实行带量采购后1年口服降糖药使用量同比下降83.69%,口服降糖药销售总金额同比下降29.25%,阿卡波糖片(北京拜尔)单片价格同比下降91.36%,其余药品单片价格无变化;带量采购执行后卡格列净DDDs同比增长7 029.73%,二甲双胍DDDs同比下降88.27%;二甲双胍带量采购执行后DDDc同比增长609.95%,阿卡波糖、格列美脲、达格列净带量采购执行后DDDc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82.07%、79.58%、51.61%;口服降糖药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实际节省费用为622 137.89元,费用节省率为33.94%。结论 带量采购政策执行后降低了口服降糖药使用量和销售金额,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分析中国大城市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门诊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模式的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北京市、上海市、成都市和广州市整群抽取15家医院,连续募集了1 530名确诊的成人T2DM患者。研究采用自主开发的结构式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访问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的对象都可以得到一次免费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机会。结果 在本次调查中,仅口服降糖药患者占比最多(999/1 525,65.5%),仅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的患者占比最少(23/1 525,1.5%),还有相当比例的患者联合使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375/1 525,24.6%)。在使用口服药的患者中,使用率最高的药物为二甲双胍(783/1 374,57.0%);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联合用药比例渐升高;在联合用药中,同时使用两种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最多(634/1 374,46.1%),以磺脲类+双胍类联合使用比例最高。结论 我国大城市门诊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以口服降糖药为主,基本符合临床指南诊疗要求。随着患者病程延长,应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