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白藜芦醇诱导U87胶质瘤细胞凋亡及caspase-3的激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抑制体外脑胶质瘤细胞系U87生长并诱导其凋亡,激活 caspase-3的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绘制不同浓度Res作用6 h、24 h、48 h后的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检测凋亡率,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 (TEM)观察细胞增殖改变:Western-blot分析caspase-3酶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caspase-3 mRNA水平的改变,比色法测定caspase-3的相对活性。结果 Res明显抑制U87细胞的增殖 (P<0.01),呈浓度及时问依赖性反应;Res可诱导U87胶质瘤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用不同浓度 Res处理U87细胞24 h,随药物浓度增加,caspase-3酶原的蛋白水平减少,caspase-3 mRNA水平增加 (P<0.01)。用200 μmol/L Res分别处理细胞0.5、2、6、12、24 h,caspase-3活性于2 h开始升高,12 h达高峰(P<0.01);用不同浓度的Res处理细胞12 h,caspase-3活性呈浓度依赖性的升高(P<0.01)。结论 Res明显抑制U87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凋亡过程中有caspase-3的激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iR-21 过表达在替莫唑胺(TMZ)诱导胶质瘤U87 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明确miR-21 过表达在替莫唑胺临床治疗胶质瘤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Pre-miR-21 过表达载体转染U87 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噻唑蓝(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印迹验证Akt 和p-Akt 表达及检测PI3K 活性.结果 替莫唑胺可显著抑制U87 细胞生长,下调Akt 和p-Akt 表达及抑制PI3K 活性.U87 细胞预转染pre-miR-21 过表达载体后,替莫唑胺的这种效应可部分被miR-21 过表达所抑制.结论 miR-21 过表达可通过活化PI3K-AKT 通路部分抑制替莫唑胺诱导的U87 细胞凋亡,提示胶质瘤中miR-21 过表达可能是替莫唑胺临床治疗胶质瘤药物抵抗的一大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胶质瘤干细胞(GSC)分化的影响。方法用CD133免疫磁珠法由U251胶质瘤细胞中分选培养GSC,并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验证;细胞毒性实验评价小檗碱对GSC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不同浓度小檗碱(0.001、0.01、0.1、1μmol/L)作用于GSC,测量其吸光度值(OD);用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干细胞标记物CD133、Nestin及细胞分化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磁珠法分选后CD133+细胞比例超过98%,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能形成干细胞球。细胞毒性实验显示:小檗碱对GSC生长的抑制作用随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强。RT-PCR检测显示:随时间延长,小檗碱可使干细胞标记物CD133、Nesti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逐步降低,而细胞分化标记物GFAP、MAP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小檗碱能抑制CD133、Nestin蛋白的表达,上调GFAP、MAP2蛋白的表达。结论小檗碱能有效抑制GSC生长,并诱导其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人脑胶质瘤系U87细胞的体内抗癌活性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 BALB/c裸鼠20只,背部皮下接种胶质瘤细胞U87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100mg/kgRes治疗组,溶剂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观察4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曲线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瘤组织细胞的凋亡.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相比,100 mg/kg Res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重量降低;100 mg/kg Res治疗组瘤组织中MVD、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数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es对U87人脑胶质瘤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与Res导致U87移植瘤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人脑胶质瘤系U87细胞的体内抗癌活性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 BALB/c裸鼠20只,背部皮下接种胶质瘤细胞U87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100mg/kgRes治疗组,溶剂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观察4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曲线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瘤组织细胞的凋亡.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相比,100 mg/kg Res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重量降低;100 mg/kg Res治疗组瘤组织中MVD、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数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es对U87人脑胶质瘤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与Res导致U87移植瘤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培养液及不同培养时期等因素对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CD133阳性(CD133+)细胞比率的影响.方法:用干细胞培养液(含EGF、FGF-2、B27)培养6例原代胶质瘤细胞和3例对照细胞株,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第0、3、7,28、60、90和120天时不同细胞的CD133+细胞比率;免疫组化观察胶质瘤干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用血清、无血清和干细胞3种培养液分别培养2例长期培养的胶质瘤SHG62、SH066细胞系以及对照的U87和U251细胞株,观察胶质瘤中CD133+细胞在不同培养液中的相互转换.结果:胶质瘤CD133+细胞比率随培养时间推移明显下降(P<0.05),1周左右均降至<1%的低水平,而细胞株则比较稳定;干细胞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中CD133+细胞比率明显高于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液培养(P<0.01);此外,胶质瘤细胞中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并且可以在干细胞和血清培养液中互相转换.结论:原代胶质瘤体外培养过程中CD133+细胞比率逐渐下降,而干细胞培养液能明显提高CD133+细胞比率,并且CD133+细胞可以在不同培养液中相互转换.说明生长环境对于细胞比率影响较大,提示可能存在尚未明了的影响干细胞生长分化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表达与胶质瘤干细胞对替莫唑胺(TMZ)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U87胶质瘤细胞来源的干细胞(GSCsU87)、U251胶质瘤细胞来源的干细胞(GSCs-U251)及U87和U251细胞的MACC1 mRNA、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NA干扰对MACC1的沉默效应。用流式细胞术和CCK-8方法测定MACC1沉默对TMZ诱导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胶质瘤干细胞GSCs-U87和GSCsU251中MAC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均P 0.05)。shRNA-MACC1可以显着抑制MACC1表达(均P 0.05)。用不同浓度的TMZ处理后,与对照组GSCs-U87和GSCs-U251相比,TMZ对MACC1沉默的GSCs-U87和GSCs-U251细胞毒性显著增加,且MACC1沉默的胶质瘤干细胞的凋亡数增高。结论 MACC1基因的沉默可增强TMZ对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和生长抑制作用,从而增加其对TMZ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标本中分离、培养并鉴定胶质瘤干细胞.方法 取25例(23例原发胶质瘤,2例复发胶质瘤)新鲜人脑胶质细胞瘤标本,分离脑肿瘤细胞,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达尔伯克(氏)必需基本培养基/F-12(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至细胞形成干细胞球,免疫荧光法检测脑肿瘤干细胞CD133、Nestin的表达情况,干细胞球诱导分化后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标记物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结果 被检测的23例原发胶质瘤标本中,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高,形成神经球的时间缩短,数量增多.2例复发胶质瘤组织分离得到的细胞形成的神经球较原发胶质瘤快而多.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神经球CD133、巢蛋白(Nestin)表达阳性.神经球细胞经诱导分化后β-TubulinⅢ、GFAP表达阳性.结论 胶质瘤组织中存在肿瘤干细胞,不同级别胶质瘤中BTSC数量及增殖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9.
Notch受体阻断剂MW167抑制U87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Notch受体阻断剂MW167对胶质瘤细胞系U87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MW167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系U87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和PI双染检测凋亡率.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MW167能明显抑制U87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MW167可诱导U87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MW167明显抑制U87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提示Noah受体阻断剂MW167对人脑胶质瘤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分离鉴定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中的胶质瘤起始细胞(GTICs)的基础上,检测在GTICs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受体1A、B的表达,探讨BMP受体1A、B对GTICs所起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87细胞中CD133和巢蛋白阳性细胞,细胞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检测GTICs和普通细胞中BMP受体1A、B的表达。结果 CD133和巢蛋白阳性表达的细胞在瘤U87细胞中所占的比例分别0.92%和5.72%;GTICs可诱导分化为表达β-微导管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细胞;U87细胞的GTICs中BMP受体1A表达明显增高,而经诱导分化培养后的BMP受体1A的表达又明显降低,BMP受体1B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 BMPs信号通路中BMP受体对调控GTICs的增殖分化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胶质瘤干细胞对替莫唑胺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胶质瘤干细胞(GSC)对替莫唑胺(TMZ)的敏感性及耐药机制.方法 新鲜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标本培养后获得GSC.免疫荧光技术榆测未分化GSC的CD133及分化生长GSC的GFAP的表达,MTS法检测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技术对CD133阳性细胞的比例进行定量,荧光标记的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MGMT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结果 (1)5例GBM标本中成功获得GSC,符合肿瘤下细胞定义.(2)5个GSC细胞株多数对TMZ不敏感.其中,T509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3 μmol/L(敏感),T411的IC50为286.3 μmol/L(中度敏感),其余3个细胞株T402,T405及T509的IC50皆大于1000μmol/L(不敏感).(3)CD133阳性细胞比例大于10%的GSC细胞株对TMZ不敏感.(4)MGMT启动子区域呈去甲基化状态的GSC对TMZ不敏感或仅为中度敏感.(5)5个GSC细胞株中,PTEN表达水平差异大,与GSC对TMZ的敏感性无明显关联.结论 GSC对TMZ普遍耐药,与MGMT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CD133阳性细胞有关,而与PTEN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现有的研究表明miR-106a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并发挥着致癌性作用,但miR-106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和作用却并不清楚。方法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系(T98G,SHG44,U87,U251,U373)内的miR-106a水平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转染miRNA寡聚核苷酸后的U87和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并且通过膜联蛋白/碘化丙啶(annexin V/PI)双染法测定了miR-106a对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影响。结果miR-106a在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系内表达水平相对正常脑组织显著下降,并且miR-106a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级别负相关。胶质瘤细胞转染miR-106a后,可检测到过表达的miR-106a可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同时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增加。结论 miR-106a可阻滞胶质瘤细胞细胞周期、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以人重组可溶性TRAIL蛋白(rsTRAIL)处理人胶质瘤细胞U87;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DiOC6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ψm);比色法测定细胞caspase-3、8、9活性的变化;ELISA法检测胞浆cytC浓度;观察caspase-8阻断剂(Z-IETD-fmk)对U87细胞凋亡、△ψm和caspase-3、8、9活性变化的影响. 结果 rsTRAIL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U87细胞凋亡.同时导致U87细胞△ψm进行性下降,caspase-3、8、9活性及胞浆内cyt C浓度升高:caspase-8阻断剂可明显减弱rsTRAIL对U87细胞的上述生物学效应. 结论 TRAU通过激活caspase-8间接启动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恶性胶质瘤细胞U87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Nanog基因在脑肿瘤干细胞(BTSCs)的表达以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无血清悬浮培养法从U87胶质瘤细胞株分离培养BT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检测U87肿瘤细胞及其BTSCs中Nanog的表达,双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Nanog/CD133共表达情况.结果 在U87胶质瘤细胞株中成功分离培养出BTSCs,Nanog蛋白在U87肿瘤细胞和BTSCs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4.1±18.2)%和(97.2±1.8)%,且Nanog+/CD133+细胞共表达于部分细胞中;Nanog mRNA相对含量在U87肿瘤细胞和BTSCs中分别为0.3851±0.0771和0.6032±0.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87细胞株中存在BTSCs.Nanog在U87细胞株中高表达,在BTSCs中表达水平高于U87肿瘤细胞且Nanog与CD133存在共表达,表明Nanog与BTSCs关系密切.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Nanog in glioma cell line U87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BTSCs.Methods BTSCs were isolated from glioma cell line U87 and cultured in simplified serum-free neural stem cell medium by nanosphere suspension culture method spheres,and purified continuously through the monoclonal formation experiment.The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of cells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BTSCs and differentiated cells.The expression of Nanog mRNA was examined by RT- PCR and Nanog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in U87 and BTSCs respectively.Double immunocytochemistry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o- expressions of Nanog/CD133.Methods BTSCs were isolated ,cultured and purified successfully from glioma cell line U87.Both Nanog mRNA and protein were expressed in U87 and BTSCs.The expression rate of immunopositive cells was (64.1 ±18.2)% in U87 and (97.2±1.8)% in BTSCs respectively(t =5.719,P =0.000).The Nanog+/CD133+ cells could be found co-expressed in U87 and BTSCs by using double immunocytochemistry s taining.The relative level of Nanog expression was 0.3851 ±0.0771 in U87 and0.6032±0.1223 in BTSCs(t =4.770,P =0.000).Conclusion BTSCs exist in glioma cell line U87 in vitro.The levels of Nanog expression in BTSC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U87.Nanog ex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genesis and differentiation state of glioma.The overexpression of Nanog and co- expression of Nanog/CD133 showed that it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existence of BTSCs,which lay a foundation to the further explore its role in biological behaviour of glioma.Expression of Nanog in U87 indicate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ioma and stem cell,and suggested Nanog may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liom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h2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U87MG随机分为人参皂甙Rh2组、人参皂甙Rh2+尼莫地平组和对照组。人参皂甙Rh2组在常规培养细胞时加入20 μg/ml的人参皂甙Rh2,人参皂甙Rh2+尼莫地平组在人参皂甙Rh2组培养细胞时加入浓度为10 μmol/L的尼莫地平。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U87MG细胞凋亡,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U87MG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甙Rh2促进U87MG细胞凋亡(P<0.05),且增加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P<0.05);尼莫地平显著减少人参皂甙Rh2引起的U87MG细胞凋亡(P<0.05)。结论 人参皂甙Rh2可以通过增加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促进U87MG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调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STIP1)表达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对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免疫印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正常胶质细胞(SVG)和人胶质瘤细胞(U251、U87和U37)STIP1蛋白表达水平。NC-siRNA或STIP1-siRNA质粒转染U251细胞,CCK-8法检测U251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U251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U251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胶质细胞SVG比较,胶质瘤细胞U251、U87和U373的STI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NC-siRNA组比较,STIP1-siRNA组STIP1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侵袭力明显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而且,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STIP1在胶质瘤细胞中呈高表达,抑制STIP1表达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凋亡,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细胞周期分析已证实,90%以上的干细胞处于G0静止状态,因此采用不含任何生长因子和其他相关营养添加剂的血清剥夺培养基更适合筛选分离肿瘤干细胞。 目的:应用血清剥夺法培养胶质瘤U87细胞,并筛选鉴定该细胞系中的胶质瘤干细胞。 方法:将U87细胞培养在只含有DMEM和L-谷氨酰胺的培养基中培养6 d,筛选出胶质瘤干细胞,接着更换为神经干细胞培养基,观察细胞肿瘤球的形成过程;将肿瘤球接种于血清培养基,观察其在体外的分化特点;免疫荧光鉴定血清剥夺后尚存的细胞、增殖形成的肿瘤球细胞和分化细胞。 结果与结论:应用血清剥夺的方法成功地筛选出了表达CD133的肿瘤干细胞,并能增殖形成肿瘤球;肿瘤球可多向分化,子代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说明U87细胞系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的胶质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苯达唑(ABZ)对胶质瘤裸鼠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术中获取的胶质母细胞组织消化为单细胞悬液用无血清干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GSC),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U172,以25、50、100、200 ng/ml的终浓度ABZ作用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右侧腋窝皮下注射0.2 ml(5×106个细胞)GSC及U87细胞悬液构建胶质瘤裸鼠模型,将30只胶质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GSC和U87细胞移植各3组,每种移植瘤模型均分为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DMSO)、低剂量ABZ组(腹腔注射ABZ,50 mg/kg)、高剂量ABZ组(腹腔注射ABZ,100 mg/kg)。定时测量肿瘤长径与短径,计算肿瘤体积;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裸鼠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BZ对GSC、U87、U251和A172细胞生长均具有明显抑制效果(P<0.05),而且抑制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浓度>50 ng/ml抑制效果较好。腹腔注射ABZ后,高剂量和低剂量ABZ组移植瘤体积增长较对照组均明显减慢(P<0.05)。高剂量ABZ组和低剂量ABZ组肿瘤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BZ可以抑制胶质瘤裸鼠模型肿瘤生长,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MS-275对原代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及其干细胞生物学行为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取术中切除的脑胶质瘤瘤体深部无囊性变、无坏死肿瘤组织标本,分离获得胶质瘤细胞(GC)和胶质瘤干细胞(CSC),细胞分为4组:GC组,CSC组,GC+MS-275组,CSC+MS-275组。GC组和CSC组不做药物处理;GC+MS-275组和CSC+MS-275组给予MS-275处理24 h(终浓度为8 mmol/L)。检测各组细胞HDAC水平;MM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耐药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BCG2、MPR1、MPR 4、Bax、Bcl-2、PI3K、p-PI3K)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MS-275显著降低GC和GSC中HDAC水平(P<0.05),显著抑制GC和GSC增殖能力(P<0.05),显著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P<0.05),显著增高GC和GSC中MPR4、ABCG2、MPR1、Bax、p-PI3K表达水平(P<0.05),而显著降低Bcl2表达水平(P<0.05)。与GC+MS-275组比较,GSC+MS-275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 MS-275促进GC和CSC凋亡,而且对CSC作用更强,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