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中医,阅读中医古籍,需要古汉语基础知识,这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了它,方能借以读懂古医籍,掌握中医理论,继承和发掘祖国医学遗产。谈到学习古汉语,首先得从它的词类、词组和句子成分着手。汉语的词,按照它们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一般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代词、介词、连词、副词、助词和叹词十类。前四类能表示实在意义,又能充当句子成分,叫做实词。后六类不表示实在意义,除代词、副词外,又都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叫做  相似文献   

2.
问:古医书是怎样使用成语典故的?如何把握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答:古医书中有大量的成语典故,它们不仅给文字增色,而且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意图。这些成语和典故有的是明用的,如《汗下吐三法  相似文献   

3.
对于时间的长短先后等概念,古人表述的方式亦与今天有所不同。首先是用词非常丰富。如表时间之短,医书中常见的就有“立”,“即”、“登”、“应(ying)”、“遽”“顿”“便”“旅”、“顷刻”、“顷时”、“瞬间”、“反掌间”、“旋踵”、“呼吸”、“奄忽”等,相当于现代所说的“立刻”、“马上”、“转眼之闾”、“顷刻之间”等。例如:  相似文献   

4.
问:古医书是如何表达时间概念的? 答:中医学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医书中涉及时间之处俯拾皆是。例如《标幽赋》中有这样说法:“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西南,月朔死而速冷。”“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老老恒言序》又说:“岁在昭阳大荒落之涂月上浣。”这些话里就有很多古代表示时间的术语。因此,要读  相似文献   

5.
中医古籍,汗中充栋,现存文献大约有四五千种之多。由于年代久远,文字古奥,加之行文及用字遣词跟现代文不同,又有着社会生活、思想习惯及文化修养等的差异,今人阅读这些古医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甚至有难以逾越的种种障碍,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读古医书的人提出的一些问题,为了提高顺利阅读古医籍的能力,特于本刊一角,陆续以问答形式,为读者解决一些阅读上的具体问题。如能对读者有所帮助,我们将尽力去做,并望得到热心读者的反映,以便改进,更加切合实际,谨此告白。  相似文献   

6.
训诂是研究祖国医学文献典籍的主要方法。但运用这种方法,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诠释语义”,其诠释语义这个过程就是“训诂”。本文就探求词义学习中,对某字句似有所悟,而古今训释又感其不确者,现录于后,以就正于同道。“臑”字例七三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竹简中的《医经方》中之《十一脉灸经》第二种  相似文献   

7.
除清代官方辑佚之外,明、清至今,辑录或补辑古医书者不下数十家。范以所辑医书为目简介如下。1.《神农本草经》。此书店以后渐俟,但其内容几乎全部被保存在历代本草书中。最早辑复此书的是南宋王炎,辑本名为《本草正经》,3卷,已佚。以后辑佚此书的有以下诸家:门)明代卢复辑本,名(神农本草),3卷。据(证类本草)中白字(阴文)辑录;药物编次一依(本草纲目)。此本为现在最早的(神农本草经)辑本,收录于丛书(医种子)中。(2)清代过盖起辑本,名(本草经),3卷。今仅存首卷。匕)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本,名(神农本草经…  相似文献   

8.
三、古医篇辑佚的方法与步骤清代学者辑佚古书取得了空前的成绩,学习、分析、总结他们的辑佚经验,可作为古医书辑佚的借鉴。根据前人的实践经验和已有的辑佚古医书成果,将古医书辑佚的方法、步骤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辑佚对象要辑佚古医书,首先要确定被辑者是否为佚书,以免所辑者尚有传本,白费功夫。确定佚书的方法,一是检阅书目,二是访求实物。一般古书,历代公私书目多有著录,若发现前代书目已收,而后代书目未著者,则有可能为佚书。仅据书目本著,尚不能断定某书为佚,还须访求其实物。前人访书范围甚广,南宋·郑樵…  相似文献   

9.
三、古医籍辑佚概况(沿革及现状)南宋学者郑樵《通志·校雕略》中有一篇《书有名亡实不亡论》,为古书辑佚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还以已佚古医书为例,提示了古医书辑佚的线索,其略云:“书有亡者,有虽亡而不亡者。……(名医别录)虽亡,陶隐居已收入(本草);(李氏本草)虽亡,唐慎微已收入(证类)。……(李氏本草拾遗)、删繁本草)、(徐之才药对)、(南海药谱)、(药林)、(药论》、(药忌)之书,(证类本草)收之矣;(肘后方)、(鬼遗方)、(独行方)、(一致方)及诸古方之书,价台秘要)、(太平圣惠方)中尽收之矣。…  相似文献   

10.
历代医家对于古籍的注释,曾做了不少的工作,为今人学习、校勘、训诂原著创造了有利条件。清代校勘家顾广圻所说的“古书无唐以前人注者,易多脱误”,正是肯定古注之谈。但古代的注释,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可尽据之处。仅举数例以示不足,并提醒初学者如何重视注释之误。一、明辨句读离经辨志中医典籍,与我国其他古书一样,多无圈点和句读。读古籍,必先明句读,不明句读之读,犹如盲人瞎马。对此,古代学者早有明辨。《礼记·学记篇》谈到怎样检查学习成绩时曾云:“一年,视离经辨志。”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这说明在很早的年代,教  相似文献   

11.
前六节讲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下面谈谈其它词类的活用。第七动词的活用。动词是表示行为、存在、变化及心理活动的词。在句子中主要用作谓语,可以受副词、形容词及词组的修饰。但在古医籍中,动词除用作谓语外,还可有别的用法,这就是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用作状语。即动词用在动词谓语之前,表示行为的方式、状态等,有类似副词的作用。如: 仰观俯察,莫不皆然。《嵇中散集·养生论》动词“仰”“俯”分别做“观”“察”的状  相似文献   

12.
浩如烟海的古医籍文献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医学巨擘悬壶济世的一生。古医籍文献不仅是传承祖国医学的基本形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宣传中医药养生理念、展现古典语言风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从阅读古医籍文献是积累中医药知识的经典模式、古医籍文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渊源、古医籍文献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古医籍文献是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情趣的养生指南等四方面裨益进行一一阐述,旨在激励当代中医学者潜心研读经典原著,切勿弃本逐末。  相似文献   

13.
3 "莫"字用作否定副词的特征及格式 用于陈述句和祈使句的"莫"字,表示对动作行为实行否定或告诫、劝阻、禁止等意思时,方可认为是否定副词,作状语,而不能看作是否定性无指代词.应译成"不"、"不能"、"不要"等意思.  相似文献   

14.
四、在注释中探求重言释义的规律与方法 对十一部古医籍的重言进行准确的释义,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有的词未被现有的工具书收入;有的词虽然收入字辞典中,但与医籍中所用之义相去甚远;有的词被历代注释者遇难而默,搁置在一边;有的词虽从医理方面可以讲通,但从训诂的角度分析释义不准。要把每一个重言词解释得既符合文理又符合医理,进行精审的诂释是一项浩繁而艰巨的工作。 以《脉经》为例:“脉来沉沉泽泽,四肢不仁而重,土崇。”(《卷四·平杂病脉第二》) “泽泽”一词在《诗经》中就已出现:“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周颂…  相似文献   

15.
<正> “几几”应读shū(殊),不读jī(几)。“囟”应读xìn(信),不读cōng(囱)。“夙”应读sù(速),不读fēng(风)。“亟”应读gì(器),不读íj(极)。“杞”应读gǐ(企),不读jǐ(己)。“祛”应读gū(区),不读giè(怯)。“冽”应读lié(劣),不读liè(列)。“凝泣”的“泣”应读sè(涩),不读gì(泣)。“伛偻”应读yǔlǚ(语吕),不读gūlóu(区娄)。“便秘”的“秘”bì应读(必),不读mì(密)。“湔”应读jiān(坚),不读gián(前)。“豉”应读chǐ(尺),不读shǐ(矢)。“诃”应读hē(喝),不读kě(可)。“揆度”应读kuíduó(葵夺),不读dódù(拨度)。“艽”应读jiāo(交),不读jiǔ(九)。“茶”应读nié(捏的阳平),不读chá(茶)。“荥”应读xíng(形),不读róng(荣)。“苴”应读zhǎ(眨),不读giě(且)。“薟”应读xiān(掀),不读jiàn(鉴)。“芤”应读kōu(抠),不读kǒng(孔)。“蒂”应读dì(帝),不读tí(提)或tì(替)。“怵”应读chù(处),不读shu(术)。“愆”应读gián(牵),不读yǎn(衍)。“晬”应读zuì(最),不读zù(卒)。“晷”应读guǐ(轨),不读jiù(咎)。“昬”应读hūn(昏),不读mǐn(  相似文献   

16.
1 当 《辞源》曰:“当:应当。”韩峥嵘著《古汉语虚词手册》(以下均以作者姓名代之)云:“当:助动词。表示理应如此,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可译为‘应当’、‘应该’;表示有可能,多用在动词的前面,可译为‘会’、‘能’。”如: “寻当下之,延当发汗。”(《医古文·华佗传》)——倪寻应当用下法,李延应当发汗。 “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医古文·华佗传》)——华佗说:“这病三周年之后会复发……”2 得 《辞源》曰:“得:能,可。”韩峥嵘云:“得:助动词,表示客观情况容许,通常用在动词的前面……可译为‘得以’、‘可以’、‘能(够)’。”如:  相似文献   

17.
语意是文章词句的意义,对于初学古文的人来说,若要检验阅读古文的能力,一是看是否准确领会语意,一是看是否能用现代汉语恰当地表达出来。语意与语法古今汉语有它们的一致性,又存在差异。如何准确理解古文的语意呢?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知道古今汉语异同的一些道理,会有助于克服望文生义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阅读古文的语感,注意到阅读时不大会注意的语言现象。但是,我们现在读到的一些教科书里,那些似乎归纳、概括了语言规  相似文献   

18.
一、药用植物的种子生产上所说的种子与植物学上种子的概念有所不同,它不仅仅指植物的种子器官,而往往把供繁殖用的植物体任何部分,如茎、地下茎、根连同果实和种子,一并叫做种子,将作种用的茎、地下茎、根又叫做种茎、种根或种栽、栽子,将各种幼苗叫做种苗。(一)种子的特性种子是休眠状态的有生命的活体,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温度、水分、空气、日  相似文献   

19.
"莫"字,在古医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用法也比较复杂."莫"字在先秦时代,大多用作否定性无指代词.自汉代开始,"莫"字产生了一种新的现象,用作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20.
4 壮阳益肾、引火归元治愈咳血案徐某某 ,女 ,48岁。初诊 :1 996年 1 1月 2 1日。主诉 :咳血 1 2天 ,出血量或多或少 ,西医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 ,经西药和中药止血治疗 ,咯血未能停止。诊时咳血常作 ,血色鲜红 ,时有气短 ,精神疲惫 ,夜间少寐 ,偶有躁烦 ,食欲稍减 ,二便尚调。诊查 :面红如妆 ,手足清冷 ,体形偏瘦 ,舌质淡、苔微白 ,脉象沉细无力。辨证 :禀赋不足 ,下焦元阳虚弱 ,虚火上浮 ,肺络损伤不能收复。治法 :单纯止血 ,不足为治 ,当以壮阳益肾 ,引火归元为急务。处方 :上肉桂 3 g,淡附片(先煎 )、炒黄柏、怀牛膝各 1 0 g,大熟地、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