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抗核抗体 (AN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抗体 ,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的自身免疫反应 ,在慢性肝炎病程进展中发挥了协同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抗核抗体。现以猴肝组织切片和人传代 Hep-2细胞为抗原基质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 ANA,以了解自身免疫在病毒性肝炎慢性化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临床资料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均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HBs Ag阳性 ) 10 3例 (乙肝组 ) :男 48例 ,女 5 5例 ;年龄 2 1~ 5 5岁 ,中位数年龄 3 5岁。肝硬化患者 43例 …  相似文献   

2.
冯灏 《肝脏》2009,14(6):507-508
本文对2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HB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及其与肝功能、HBV DNA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身抗体是指抗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是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特征之一。抗核抗体是指抗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特征性的自身抗体谱,而疾病标记性抗体或特异性抗体可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特性。自身抗体可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及预后,观察治疗反应,指导临床治疗。进一步的抗核抗体谱研究,可阐明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该文对抗核抗体谱及其靶抗原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抗核小体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目的 评价抗核小体抗体 (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了解其与SLE活动性的关系及与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测定方法检测SLE患者、疾病对照组 (包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 )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AnuA ,并记录SLE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 ,分析其与AnuA的关系。结果  10 3例SLE患者中 6 9 9%血清AnuA阳性 ,6 6例疾病对照组仅 3 0 %阳性 ,30名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 ;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AnuA在SLE中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6 9 9%和 97 9%。AnuA阳性组的SLE患者肾损害、皮肤损害的发生率(6 1 1%、70 8% )明显高于AnuA阴性组 (2 9 0 %、32 3% ) (P <0 0 5 ) ;AnuA阳性组与AnuA阴性组相比 ,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nuA滴度的高低与SLE患者的SLEDAI评分有明显相关性 (r=0 2 82 ,P <0 0 5 )。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快速狼疮因子 (DNP)、抗组蛋白抗体 (AHA)阴性的SLE患者AnuA的阳性率分别为 6 5 6 %、6 8 0 %、6 3 9%、6 4 1%。结论 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它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对抗dsDNA抗体、Sm、DNP及AHA  相似文献   

5.
抗核抗体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核抗体(ANA)的阳性率,同时探讨CHC患者ANA与肝功能及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5月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慢性丙肝患者共105例,测定血清ALT、AST、TBiL、ALB、ANA、HCV-RNA水平.结果 ANA阳性率为26.7% (滴定度>1∶100),ANA阳性患者年龄较阴性患者大(55.29岁±9.39岁 vs 47.24岁±15.09岁,P=0.01).而在性别、丙肝病毒定量、ALT、AST、TBiL和ALB上差异不显著.结论 ANA在慢性丙肝患者检出率与年龄关系密切,年龄越大ANA阳性率越高.与患者肝功水平、病毒的复制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7.
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结果血清AnuA阳性率SLE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9.04%和0(P〈0.01);SLE活动期显著高于非活动期(P〈0.01),有肾脏损害者明显高于无肾脏损害者(P〈0.05);经泼尼松治疗后SLE组血清AnuA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认为血清AnuA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其可作为反映SLE活动程度、肾脏损害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水平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AnuA在SLE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120例初诊SLE患者、55例其他风湿性疾病和30名健康对照血清中AnuA水平。同时记录各种临床表现,检测并分析其治疗前的其他自身抗体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自身抗体在SLE及其他风湿病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AnuA56%和7%,抗dsDNA抗体35%和1%,抗Sm抗体24%和0。AnuA与SLE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相关性,对sLE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5.8%、9513%,对狼疮肾炎(1upus nephritis,LN)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64.5%。AnuA与肝脏损害和疾病活动呈线性相关(t=3.152,2.171,P<O.05)。AnuA分别与抗dsDNA、抗Sm联合检测对SLE诊断敏感性提高27%、40%(X^2值分别为38.930、18.161,P<O.01)。结论AnuA在SLE血清中水平显著增高,AnuA测定是SLE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有价值的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之一,与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SLE、L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16例SLE患者和150例非SLE风湿病患者的血清ANuA、抗双链DNA(ds—DNA)抗体、C3、C4、血沉(ESR)水平,评估SLE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病情活动程度。利用ROC曲线、四格表、多因素秩和检验、多因素相关分析评价ANuA对SLE的诊断价值。结果ANuA诊断SL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4%和98.0%。SLE活动组的ANuA水平明显高于SLE稳定组和非SLE风湿病组;肾脏受累的SLE患者体内的ANuA水平明显高于无肾脏受累者及非SLE风湿病组。ANuA与抗ds—DNA抗体、SLEDAI评分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结论ANuA对于SLE的诊断价值与抗ds—DNA抗体相似;在中低度活动的SLE患者中其诊断价值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在抗ds—DNA抗体阴性的情况下,ANuA水平的升高有助于SLE诊断的确立;SLE患者体内ANuA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与血清HBVDNA负荷及肝脏病理的相关性。随机选择20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血清ALT、HBVDNA含量,肝穿刺活检,光镜多视野观察其肝组织的病理情况。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的升高,HBVDNA复制程度的增高,其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明显升高(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病毒载量、肝组织病毒抗原表达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关系,对113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了血清HBVDNA定量检测、肝组织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显示肝组织病毒抗原的表达与血清HBVDNA水平显著相关;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无显著相关性;肝组织炎症分级与HBcAg表达显著相关,但与HBsAg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几年双抗原夹心法定量检测抗-HBc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对抗-HBc在反映机体抗病毒能力方面的认识越来越多。简述了抗-HBc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和抗-HBc检测的新趋势,总结了血清中抗-HBc的水平与病毒抗原和机体的免疫应答状态有关,以及在抗病毒治疗前检测基线抗-HBc可有效预测抗病毒疗效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指出仍需深入研究抗-HBc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血清HBV DNA低水平复制及HBV特异性抗体表达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91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及39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表达的不同及影响因素分析。根据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M)特异性表达的不同将肝衰竭患者分为特异性抗体阳性(指抗-HBs、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和特异性抗体阴性(无抗-HBs、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2组,分析2组患者HBV DNA水平的变化和生存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HBV DNA水平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469,P0.05);HBeAg阳性和阴性的肝衰竭患者HBV DNA水平均低于相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1.665和-12.853,P0.05)。在391肝衰竭病例中,HBV特异性抗体阳性组29例(7.42%),死亡25例(86.21%),HBV特异性抗体阴性组362例(92.58%),死亡157例(43.37%),2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抗体阳性组患者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特异性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94,P0.05)。2组HBeAg阴性患者HBV DNA水平均低于HBeAg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7.427和7.513,P0.05)。结论 HBV M表达形式及机体免疫状态的动态变化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HBV DNA低水平复制系机体处于免疫清除期所致,而同时伴抗-HBs、抗-HBe、抗-HBc 3个抗体同时阳性则提示机体对HBV的超强免疫反应,致使病情恶化、发展迅速,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5.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随机选择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血清HBVDNA和ALT水平,肝穿刺活检,光镜多视野观察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升高,其血清ALT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明显升高(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负荷与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CHB合并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ADP)变化及与体脂、血脂、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CHB和CHB合并脂肪肝患者各20例,健康对照组18例,3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量其空腹体质量、腰围(WC)和臀围,检测血清胰岛素(FINS)、糖(FBG)、血脂和ALT、AST等,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DP浓度。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CHB患者ADP质量浓度为(10.56±2.48)mg/L,CHB合并脂肪肝患者为(4.46±2.16)mg/L,对照组为(6.38±2.91)mg/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37,P=0.000)。CHB合并脂肪肝患者的BMI、WC、WHR及血清三酰甘油(TG)均明显高于CHB组和对照组(P均0.01);3组血清FINS、FB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CHB患者ADP与BMI、WC、WHR、IR、FINS、FBG、TC、HDL-C及LDL-C均无相关性,仅在合并脂肪肝时与TG呈负相关(r=-0.485,P=0.015)。结论 CHB患者血清ADP水平明显升高,推测可能是ADP对肝脏产生保护作用的反应,而在合并脂肪肝时明显降低,与TG升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可溶性选择素E(sCD62E)浓度变化并分析其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sCD62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慢乙肝轻度、中度、重度三组sCD62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轻为、中度、重度慢乙肝患者sCD62E逐渐升高且差异明显。sCD62E与ALT、AST、TBIL呈正相关,与ALB负相关。提示:sCD62E水平越高,肝功能损害越明显。sCD62E水平对衡量肝脏炎症程度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CD62E在HBV感染后引起的淋巴细胞浸润及肝细胞损伤机理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脏弹性值(LSM)在慢性乙型肝炎发作过程中的变化及ALT对LSM影响。方法 43名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23人、肝炎肝硬化(LC)20人;入院时行腹部B超检查,住院期间每7~10天、出院后每1~3月行Fibroscan(FS)检测,同时行常规血液指标化验。结果 CHB组中LSM与ALT有显著相关性(r=0.324,P=0.004),偏相关分析提示LSM与ALT无统计学相关性(r=0.190,P=0.098);随ALT下降,LSM逐渐降至诊断肝硬化界值14.6 kPa以下,呈现持续下降、先升后降或下降后波动等三种模式。LC组中,LSM与ALT无统计学相关性;在ALT好转的11例中,LSM较入院当天下降(P=0.003),但仍高于肝硬化临界值。结论在非肝硬化CHB患者中,LSM受ALT水平影响较大。动态观察单一患者ALT与LSM变化,可能提高LSM预测肝纤维化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功能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77例不同类型CHB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FBG)、HBVDNA等。测量人体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各组CHB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肝损害加重而上升。脂联素与AST、TBil和ALP均正相关,与白蛋白(ALB)负相关。结论CHB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与肝脏炎症活动有关,可能是机体抵抗炎症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所致各类型肝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与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连续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96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4组:急性乙型肝炎组(40例);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组(12例);慢性乙型肝炎组(30例);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失代偿期(14例);对照组(30名)为健康查体者。采用微电脑自动测定系统对其血浆Fbg水平与功能进行系列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急性乙肝组Fbg功能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Fbg的各项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最大吸光度、凝固性纤维蛋白原含量、反应迟滞时间、功能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01)。结论:在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各类型肝病中进行纤维蛋白原系列检测,能反映患者肝功能受损时所涉及的凝血功能变化,对判断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