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两者与喉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45例经病理确诊的喉癌组织为实验组,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T-1和VEGF-C蛋白和mRNA的表达,5’-核苷酸酶染色法(5’-Nase)计数淋巴管密度(LVD),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喉癌淋巴结转移组ET-1、VEGF-C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二者均显著高于良性喉组织(P<0.01)。喉癌组织中ET-1蛋白表达与瘤内和瘤周LVD、M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TNM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C蛋白表达与瘤内和瘤周L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MVD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ET-1和VEGF-C在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正相关(r=0.456,P=0.001)。生存分析显示ET-1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率无关(P>0.05),ET-1+/VEGF-C+、VEGF-C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率负相关(P<0.05),其中ET-1+/VEGF-C+阳性表达更具有显著高危死亡率(P=0.000)。Cox回归模型显示ET-1+/VEGF-C+可以独立影响预后(P<0.05)。结论:ET-1和VEGF-C均能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血管生成。在喉癌组织中ET-1过表达可能通过诱导VEGF-C表达上调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ET-1及VEGF-C的表达可成为判断喉癌预后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T-1、VEGF及MVD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以探讨ET-1、VEGF在肺癌组织血管形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40例NSCLC组织标本中ET-1 、VEGF的表达及MVD.结果: ET-1、VEGF在NSCLC组织表达率分别为55%(22/40)、62%(25/40),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8%(1/12)、0%(0/12)及正常对照组(0/10)、(0/10)(P<0.01);ET-1、VEGF表达阳性组MVD(26.23±3.52、23.40±5.29)显著高于ET-1、VEGF表达阴性组(15.46±4.85、16.40±3.85);ET-1、VEGF表达和MVD在低、中、高分化癌中存在显著差异[ ET-1(0.212±0.031 vs 0.147±0.015 vs 0.103±0.032)、VEGF(0.267±0.023 vs 0.166±0.021 vs 0.112±0.012)、 MVD(26.75±3.20 vs 23.14±3.38 vs 16.15±3.22)](P<0.01或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ET-1、VEGF表达和MVD值显著高于阴性组[ET-1(0.198±0.037 vs 0.141±0.032)、VEGF(0.256±0.022 vs 0.154±0.037)、MVD(27.62±3.58 vs 17.13±3.13)](P<0.01或P<0.05).结论: ET-1、VEGF调控肺癌组织血管形成,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定量分析及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s)的相关性 ,探讨 TAMs对肿瘤间质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及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5 8例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 TAMs的分布 ,并用 VIDAS2 1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分布于肿瘤生长活跃的间质中。VEGF在正常的乳腺组织及癌组织均有表达 ,分布弥散。癌组织及癌周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P<0 .0 1) ,以癌间质最高。TAMs在肿瘤组织内形态呈多样化 ,分布不均 ,在癌间质中最多。 TAMs分布与 VEGF及 MVD呈正相关 (r=0 .5 3,P<0 .0 5 ;r=0 .5 8,P<0 .0 5 )。结论  TAMs广泛浸润肿瘤间质中 ,与 MVD及 VEGF显著相关 ,其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且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内皮素-1(ET-1)促进 CD133+ 肿瘤干细胞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 ET-1作用 CD133+ 肿瘤干细胞 48h 后,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Northern blot 检测 VEGF mRNA 表达量;Western blot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含量.[结果] 在正常条件和缺氧条件下,经 ET-1 处理的细胞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Q123+ET-1 组细胞内VEGF mRNA 量明显低于 ET-1组(P<0.05);经 ET-1 处理后,细胞从缺氧转到正常条件下,细胞内 HIF-1α稳定性增强.[结论] ET-1通过其受体 A(ETAR)介导 CD133+细胞的 VEGF 表达上调;降低 HIF-1α 被蛋白酶降解速度,稳定 HIF-1α 的表达,从而促进 CD133+ 肿瘤干细胞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5.
血管形成抑制因子HIAF-1的克隆及其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克隆和表达一种新的血管形成抑制因子 ,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人胎儿肝脏组织中克隆到一种新的血管形成抑制因子 (humaninhibitingangiogenesisfactor 1,HIAF 1) ,经测序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 )上 ,在E .coliBL2 1∶DE3菌中表达。用MTT法体外检测HIAF 1对内皮细胞的作用 ,采用小鼠乳癌自发性肺转移模型IVTA2MA 891,体内研究重组蛋白对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和抑瘤作用。结果 从胎儿肝脏组织中首次克隆到人源血管形成抑制因子HIAF 1,经测序为人胶原ⅩⅧC 末端的一部分。在E .coli细胞中高效表达了该因子的重组蛋白 ,蛋白表达量为 88mg/L。体外实验表明HIAF 1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 ,IC50 值为 7.5 μg/ml。动物实验表明该重组蛋白能够显著抑制肿瘤血管形成 ,原发瘤的生长 (抑瘤率为 46 .6 % )及肿瘤的转移 (抑制转移率为 6 8.9% )。结论 成功的克隆了血管形成抑制因子HIAF 1,其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 ,在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VEGF和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肿瘤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肿瘤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探讨了VEGF在结直肠癌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促进血管及淋巴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C、-D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率及转移途径的关系,探讨其在肿瘤转移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是否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和预后的指标.方法:建立2种小鼠和4种人的肿瘤动物模型,观察肺、肝及腹股沟、腋下、髂血管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大小及肿瘤转移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tie quantitative PCR,RFQ-PCR)检测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及小鼠体内生长的肿瘤组织内VEGF-A、-C、-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2、-3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淋巴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A receptor-1,LYVE-1)的表达水平.结果:2种小鼠和4种人的肿瘤动物模型中61%~100%出现了肺转移,16%~100%出现了肝转移,2种小鼠肿瘤动物模型中26%~100%出现了淋巴结转移.结果表明,VEGF-A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量的增加将伴随着更高的肝、肺转移率.肿瘤组织中VEGF-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存在相关性,但VEGF-D表达水平增加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并不平行.结论:VEGF-A表达水平与肿瘤血道转移关系密切,VEGF-C在肿瘤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表达Tie2的单核细胞(TEM)仅存在于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TEM能够被血管生成素2(Ang2)及缺氧化学信号募集进入肿瘤组织,分化成表达Tie2的巨噬细胞,通过旁分泌作用参与肿瘤血管生成.肝癌、结肠癌、乳腺癌、恶性胶质瘤等肿瘤中检测到TEM水平升高,这对于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近年研究发现,TEM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靶向递送,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同时TEM也是抗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然而TEM在肿瘤微血管密度、临床分级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并不明确,目前针对TEM具体功能的探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近来研究表明Angiopoietin-2(Ang-2)在许多富血管肿瘤中有高水平的表达,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然而它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尚不清楚.本文探讨Ang-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微血管密度(MVD)、血管成熟指数(VMI)间的关系;并评估Ang-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联合表达在肿瘤血管生成及血管成熟中的作用.方法:用常规的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1例口腔鳞癌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Ang-2及VEGF的表达;通过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法同时染CD34(标记所有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肌动蛋白(标记血管壁细胞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周细胞)评估MVD及VMI.结果:Ang-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者有21例(51.22%);Ang-2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Ang-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Ang-2的表达(P<0.01);Ang-2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Ang-2表达阳性的口腔鳞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Ang-2表达阴性组(P<0.05)而VMI显著低于Ang-2表达阴性组(P<0.05).在联合VEGF表达的情况下,同时表达Ang-2和VEGF的肿瘤MVD(51.08±2.99)显著高于其他任何表达状况(P均<0.05).结论:Ang-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过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和成熟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主要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功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在乳腺肿瘤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或细胞明显增加,可促进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及生存、迁移及转移、血管生成等过程.此外,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与PI3K/Akt、MAPK等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本文就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乳腺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治疗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Li C  Feng HC  Chen JC  Song YF 《癌症》2005,24(11):1388-1393
背景与目的:近来研究表明Angiopoietin-1、Angiopoietin-2(Ang-1、Ang-2)是极有潜力的血管生长因子,它们与其它血管生长因子之间的局部平衡关系决定了血管是进展、稳定还是衰退。本文探讨Ang-1及Ang-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血管成熟指数(vesselmaturationindex,VMI)之间的关系,并评估Ang-1及Ang-2的联合表达在肿瘤血管生成及成熟中的作用。方法: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1例口腔鳞癌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的Ang-1及Ang-2的表达;通过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法同时检测CD34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评估MVD及VMI。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及正常口腔粘膜相比,Ang-2的表达显著增加(51.22%vs.26.67%,0%),而Ang-1的表达显著降低(41.46%vs.90.00%,90.00%),P值均<0.05;在癌旁正常组织与正常口腔粘膜之间,二者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临床病理因素的分析发现,在高分化肿瘤中Ang-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中分化肿瘤(56.00%vs.18.75%,P<0.05);而Ang-2的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84.62%vs.35.71%,P<0.01)。Ang-1和Ang-2的表达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血管成熟密切相关(P值均<0.05)。联合Ang-1和Ang-2的表达发现,Ang-1与Ang-2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肿瘤的血管成熟。结论:口腔鳞癌中Ang-1表达降低及Ang-2表达增高与肿瘤血管的生成及成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活性肽.ET家族中与肿瘤关系最密切的是ET-1,参与了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增强细胞黏附和侵袭等多方面的作用,本篇将着重就ET-1及其受体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在尿路移行细胞癌(肾盂、输尿管、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尿路移行细胞癌及20例正常肾盂、输尿管、膀胱组织石蜡切片中ET-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ET-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0.5%,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ET-1表达与尿路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 ET-1表达异常提示其可能参与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浸润,有望成为治疗人类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4.
Mi J  Wang JH  Chen SS 《癌症》2002,21(5):464-468
背景与目的: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提供的大量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是肿瘤快速生长的关键,因此如何抑制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促使肿瘤组织坏死也是肿瘤治疗中的一条值得探讨的途径。本文拟研究和观察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受体基因sflt-1与反义VEGF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用Ad-反义VEGF感染肝癌细胞株MM45T.Li后,观察反义VEGF对MM45T.Li分泌VEGF的影响;将人工重组的3'ΔFlt-1蛋白(C末端缺失的Flt-1蛋白)加入条件培养液中,观察3'ΔFlt-1对VEGF刺激的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ascularendotheliumcell,HUVEC)增殖的影响;并将Ad-反义VEGF、Ad-sflt-1注射于鸡胚尿囊绒毛膜中,观察sflt-1、反义VEGF对鸡胚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反义VEGF重组腺病毒感染MM45T.Li细胞后,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浓度仅为对照组中VEGF浓度的15%(P<0.01);在含有3'ΔFlt-1蛋白的调价培养液中,HUVEC的增殖明显减慢,在一定的范围内与剂量呈负相关;两者都能有效地抑制鸡胚新生血管的形成。结论:sflt-1与反义VEGF均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两者联合能增强抑制效果,但其作用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组织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33例胰腺癌标本中VEGF的表达及分布,并研究了VEGF的表达强度与肿瘤血管计数的关系。结果(1)22例(66.7%)强表达VEGF,8例(24.2%)表达呈中等强度,3例(9.1%)呈弱阳性。VEGF在瘤细胞呈胞浆染色,肿瘤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及瘤周正常组织中也可见VEGF着色。(2)VEGF中等强度以上染色的病例中7例(23.3%)血管计数不足20个,弱阳性的标本中1例计数达15个。(3)VEGF表达强度与肿瘤血管计数存在显相关性(P<0.05)。结论:VEGF在胰腺癌组织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肿瘤血管抑制治疗的靶因子。  相似文献   

16.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人们认识到实体瘤的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后,各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应运而生,为肿瘤治疗开创了新视角.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优势在于:(1)作用的靶是具有遗传稳定性的血管内皮细胞,不易产生耐药性;(2)药物易于到达靶细胞,与化疗药物合用,可以增加其在肿瘤组织内的聚集浓度;(3)有效抑制肿瘤转移、复发等.目前已有二十余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本文就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现状,根据其作用原理,将其分为细胞内作用和细胞外作用两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两者与喉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45例经病理确诊的喉癌组织为实验组,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T-1和VEGF-C蛋白和mRNA的表达,5'-核苷酸酶染色法(5'-Nase)计数淋巴管密度(LVD),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喉癌淋巴结转移组ET-1、VEGF-C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二者均显著高于良性喉组织(P〈0.01)。喉癌组织中ET-1蛋白表达与瘤内和瘤周LVD、M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TNM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C蛋白表达与瘤内和瘤周LVD、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MVD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ET-1和VEGF-C在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正相关(r=0.456,P=0.001)。生存分析显示ET-1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率无关(P〉0.05),ET-1+/VEGF-C+、VEGF-C蛋白阳性表达与生存率负相关(P〈0.05),其中ET-1+/VEGF-C+阳性表达更具有显著高危死亡率(P=0.000)。Cox回归模型显示ET-1+/VEGF-C+可以独立影响预后(P〈0.05)。结论:ET-1和VEGF-C均能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血管生成。在喉癌组织中ET-1过表达可能通过诱导VEGF-C表达上调促进喉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ET-1及VEGF-C的表达可成为判断喉癌预后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皮素在上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本文测定了19例胃癌及10例食管癌患者血浆及组织内ET-1的浓度。结果 胃癌及食管癌组织中ET-1的含量显著增高(57.41±29.94)。与对照组(8.57±3.32)比较P<0.01。血浆ET-1的浓度亦增高,分别为27.01±5.95及27.45±6.24,与对照组比较P<0.01。但各细胞学类型之间血浆ET-1的含量无差异。结论 ET-1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这为进一步研究内皮素对消化道肿瘤的作用提供了一线索。  相似文献   

19.
促血管生成素在肿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一族分泌性蛋白因子,作用于内皮特异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影响内皮的增殖、迁移及管状结构形成,在胚胎期血管发生及成年机体的生理、病理性血管新生中发挥重要作用。Ang及其受体在肿瘤组织表达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特别是Ang-2,特异表达于肿瘤边缘的血管重建区,参与肿瘤血管新生的起始及延续过程,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并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血管新生靶向因子。  相似文献   

20.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DCD10)是一个在多种组织中保守表达的基因.研究表明,其具有细胞凋亡抑制功能及血管生成重建功能,且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肿瘤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一个新的诊断肿瘤及预测预后的重要肿瘤学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