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06CFU疫苗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W剖杀小鼠,分离肝脏,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NF-αmRNA表达.结果疫苗免疫,尾蚴攻击后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α mRNA表达显著加强.结论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能促进宿主Thl反应,加强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10~6CFU疫苗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W剖杀小鼠,分离肝脏,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NF-α mRNA表达。结果 疫苗免疫,尾蚴攻击后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α mRNA表达显著加强。结论 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能促进宿主Th1反应,加强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DNA多价疫苗SjGST-FABP/pcDNA3,用以免疫小鼠,观察其在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根据质粒pGEX-4T-1中SjGST-ORF和SjFABP基因序列,利用基因重组、PCR等技术将SjGST和SjFABP编码基因拼接在一起,得到融合基因SjGST-FABP,将融合基因SjGST-FABP定向克隆到pcDNA3多克隆位点上,转化大肠杆菌,经质粒扩增和DNA序列测定后,进行小鼠动物免疫和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及免疫保护性评价。结果成功构建了日本血吸虫DNA多价疫苗SjGST-FABP/pcDNA3。免疫小鼠获得42.39%的减虫率和56.09%肝减卵率(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DNA多价疫苗SjGST-FABP/pcDNA3可诱导部分抗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具有疫苗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耕牛是农村主要劳动力,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病牛达220万头,是血吸虫病主要传播来源。近年来,减毒疫苗预防血吸虫感染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国内我们首次采用紫外线(400μW)照射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皮肤免疫水牛3次,每次10000条/头,每次间隔4周,所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于末次免疫后6周均以1000条正常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或感染,所有水牛在攻击感染后6周被处死,检查免疫后水牛抗感染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和鉴定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紫外线(UV)-照射致弱尾蚴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v,ScFv)表达文库,并以此作为高通量的库源筛选出针对有潜在保护力的Sj尾蚴66-68 kDa抗原(Schistosoma japonicum cercariae antigen 66-68kDa,SCA66-68kDa)的单链抗体。方法选择最佳紫外灯照射条件,构建UV-致弱尾蚴小鼠模型,通过其血清被动转移实验证实其是否具有抗血吸虫攻击感染的保护效果;随后提取该小鼠脾脏mRNA,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UV-照射致弱尾蚴单链抗体库,并从库容量、多样性等方面进行鉴定;运用直接菌落挖集法以SjSCA66-68kDa筛选该抗体库,获得阳性克隆进行蛋白表达,再与SCA进行反应,验证其与SjSCA66-68kDa反应的特异性。结果构建UV-致弱尾蚴动物模型中的血清转移至小鼠体内得到42.5%的减虫率,显著高于日本血吸虫感染血清转移组的减虫率(28.0%);日本血吸虫UV-致弱尾蚴单链抗体库的库容量测定为1.9×108,重组率为100%;运用抗原直接菌落挖集法筛选共获得6个SCA66-68kDa阳性克隆,经SDS-PAGE、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ScFv获得了正确表达,且与相应抗原SjSCA66-68kDa特异性结合,证实成功获得了特异性抗SjSCA66-68kDa单链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效日本血吸虫UV-致弱尾蚴单链抗体库,从该库筛选共获得6个阳性克隆,均能诱导表达SjSCA66-68kDa特异性可溶性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olubleimmatureeggsantigen,SIEA)免疫鼠体内日本血吸虫成虫的睾丸及卵黄腺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探讨SIEA抗日本血吸虫生殖作用机制;观察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的抗病免疫作用;观察小鼠经云南品系SIEA免疫后用皖鄂品系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是否也能诱导产生抗病免疫效果.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取适量SIEA加等量福氏佐剂,背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ICR小鼠后分2组,分别用大理钉螺和华东钉螺逸出的血吸虫尾蚴(30±2)条,攻击感染.于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10^6CFU疫苗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W剖杀小鼠,分离肝脏,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NF-αmRNA表达。结果 疫苗免疫,尾蚴攻击后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αmRNA表达显著加强。结论 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小鼠皮肤中前列腺素E_1(PGE_1)的含量。结果感染组的PGE_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感染尾蚴的数量增加而增加。使用7种PG抑制剂,其中阿斯匹林、布洛芬及消炎痛有一定预防尾蚴穿透作用,4种受体阻断剂无明显预防作用。抗血吸虫药吡喹酮400mg/kg,感染前2h减虫率最佳,用药至感染时间愈长,其预防作用愈弱。作者对以上结果进行了讨论,认为日本血吸虫尾蚴穿透皮肤的过程中,有PGE_1参与。前列腺素抑制剂具有一定的预防尾蚴穿透皮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干扰素 γ重组质粒对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核酸疫苗在小鼠抗血吸虫作用的影响。 方法 将小鼠干扰素 γ基因PCR扩增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IFN γ ,并与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真核表达质粒VR10 12 Sj3 1一同免疫小鼠。小鼠分为 4组 ,其中实验组每鼠同时肌注VR10 12 Sj3 1及pCDNA3 1 IFN γ各 10 0 μg ,3个对照组分别为VR10 12 Sj3 1肌注 10 0 μg ,pCDNA3 1 IFN γ肌注 10 0 μg和载体VR10 12及pCHAN3 1肌注各 10 0 μg。共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周。于末次免疫后两周免疫组化检测表达质粒在小鼠肌细胞的表达 ,于末次免疫后 3周经小鼠皮肤攻击感染 40± 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 45d后杀小鼠计算减虫率。 结果 VR10 12 Sj3 1及pCDNA3 1 IFN γ均在小鼠肌细胞表达 ,日本血吸虫Sj3 1核酸疫苗联合IFN γ重组质粒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 2 7 3 7%的减虫率 ,与日本血吸虫Sj3 1核酸疫苗单独免疫组比较减虫率显著 (P <0 0 5 )。 结论 IFN γ表达质粒能增强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酸B核酸疫苗的抗日本血吸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SIEA(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ICR小鼠经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SIEA免疫后攻击感染血吸虫尾蚴,感染后46 d剖杀,观察减虫率、粪卵减少率、雌虫子宫内虫卵数、肝表面虫卵结节数、肝脏各期虫卵数及各期虫卵构成比.结果经SIEA免疫后感染血吸虫尾蚴的小鼠粪卵及雌虫子宫内虫卵减少率分别为33.25%,34.75%(P<50.05);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下降47.76%(P<0.05);肝组织内虫卵总数下降,每雌肝卵减少率为41.83%(P<0.05);每雌成熟虫卵减少率为54.37%(P<0.05);肝组织内成熟虫卵比例下降,未成熟卵比例增加(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的抗原性较强,诱导小鼠产生了抗卵胚发育及抗雌虫生殖免疫力,可望作为血吸虫抗病疫苗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日本血吸虫正常尾蚴及紫外线致弱尾蚴虫体间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分别收集与制备血吸虫正常尾蚴和致弱尾蚴虫体总蛋白,经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凝胶银染并利用ImageMaster2DSoftware5.0凝胶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差异表达蛋白点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鉴定。结果二维凝胶电泳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尾蚴和致弱尾蚴各分离出至少1277、1173个清晰、独立的蛋白点,蛋白点匹配率为72.7%,大多数蛋白点相对分子量处于22000~95000范围内,理论等电点为5~8。尾蚴经紫外线致弱前后共发现1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5个蛋白于致弱尾蚴中表达消失,12个表达下调,1个表达增强,未见新增表达蛋白。其中13个差异表达蛋白经MALDI-TOF-MS鉴定分析,获悉其肽指纹图谱、理论等电点、分子量及表达水平变化等相关信息。结论利用二维电泳、MALDI-TOF-MS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共鉴定出13个致弱尾蚴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阐明致弱尾蚴诱导宿主产生高免疫保护力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感染曼氏血吸虫正常尾蚴的小鼠,其血清抗体能识别分子量为96.2、66.5,45.6、31.7、20.8ku(97、67、46、32、21kd)的童虫抗原;接种48kRX线照射致弱的曼氏血吸虫尾蚴的小鼠,其血清抗体除能识别上述分子量的童虫抗原外,还能识别分子量为111.1和51.6ku(112和52kd)的童虫抗原。本试验结果提示小鼠对放射致弱尾蚴和正常尾蚴的免疫反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的免疫学筛选及EST序列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获得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ra,Sj)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部分或全长cDNA序列。同时验证用针对某一蛋白的抗体筛选表达文库是否可以得到相应蛋白对应的基因序列。方法采用兔抗鼠TGF—β1血清,对Sj尾蚴cDNA表达文库进行免疫学筛选,对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后,将大于500bp的克隆进行复筛,对复筛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鉴定。结果对大约10^6个噬菌斑进行了初筛。共获得7个阳性克隆;经过PCR扩增后,其中有4个克隆大于500bp,复筛获得3个持续阳性克隆;对测序后的阳性克隆进行生物信息学鉴定,得到的三个克隆均与日本血吸虫辅酶Q10氧化还原酶(SjCHGC)基因具有高的同源性(Bhata分值都大于200)。结论SjCHGC蛋白与兔抗鼠TGF—β1抗体的反应为交叉反应,用抗某一蛋白的抗体筛选表达文库得到相应蛋白的基因序列的方法不一定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日本血吸虫尾蚴蛋白的差异性表达,并从中筛选出有效的保护性抗原组分。方法:收集尾蚴,制备抗原,进行SDS-PAGE电泳后,转印至硝酸纤维素膜上,与照射尾蚴免疫血清和正常感染血清分别进行免疫印渍(Western blot)试验,比较两反应条带的差异性,筛选出惟有免疫血清所能识别的特有的抗原组分,并测定其分子量。结果:在童虫抗原中发现一条能被免疫血清所识别的特异性抗原条带,并测得其分子量为75kDa。结论:紫外线照射致弱尾蚴可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抗体,被该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分子量为75kD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宫川棘口吸虫虫卵、尾蚴及成虫的体被超微结构 ,为其分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认识提供资料。 方法 通过实验感染的方式维持生活史循环 ,主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虫体形态 ,光学显微镜观察发育过程。 结果 虫卵前端有卵盖、末端有皱褶增厚部分 ;尾蚴的口吸盘周围对称分布着有纤毛的乳突 ,有或无纤毛的凹陷及小孔 ;具纤毛的乳突在虫体的其余部分也有发现 ,可能起感觉器的作用。 结论 尾蚴的体被具有分泌、排泄功能 ;尾蚴尾部有鳍 ,有助于尾蚴在水中活动。  相似文献   

16.
对日本血吸虫尾蚴钻腺的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尾蚴前钻腺内含物中存在丰富的镁盐及钙盐,而后钻腺内主要是粘蛋白或/及中性粘多糖。并讨论了这些物质在尾蚴侵袭宿主皮肤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 400μW/(min·cm~2)剂量紫外线照射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 1 次免疫小鼠(200条/只)可产生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力至少可维持7个月。1、3、5、7个月各组中,免疫组与攻击组虫荷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1、3、5和7个月所获减虫率分别为71.28%、69.63%、62.26%和46.16%,7个月与1、3、5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7个月时小鼠抗日本血吸虫的免疫力可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