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在血液流变学中的变化。方法 对49例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全部病例全血黏度增加,血沉减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全部病例全血黏度增加。但血沉不增加。而骨髓纤维化患者无异常变化。结论 通过血流变的检测对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分类和分型有一定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液病与血液流变学检测临床观察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探讨血液病在血液流变检测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对48例经骨髓象分析及临床诊断为血液病,并且未经治疗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及观察分析。结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红细胞压积、血沉及纤维蛋白原等显著高于正常,说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均可出现血液浓聚现象,易形成血栓。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及治疗中应观察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周血中血小板明显增多并多伴功能异常,临床常表现为出血和(或)血栓形成.研究发现多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存在jak2基因和mpl基因突变,引起相关蛋白功能发生改变.现就国内外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认识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一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 ,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前、后和干扰素、羟基脲等药物治疗前、后均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结果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四项指标显著改变 (P <0 0 1或 0 0 5 ) ,全血粘度 (高切、低切 )、红细胞压积改变不明显 (P >0 0 5 ) ,干扰素、羟基脲等药物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全血粘度(高切、低切 )、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七项指标均显著改变 (P <0 0 1)。结论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查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观察和疾病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出血性事件及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探索患者临床特征、外周血细胞数、凝血功能、基因突变情况与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及血栓性事件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7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因突变、外周血细胞数、凝血功能及出血性事件和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评价这些指标对出血性事件和血栓事件发生的影响。结果:在78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分别有47例、15例和16例,其中10例(12.82%)发生出血性事件,27例(34.62%)发生血栓性事件。其中男性、年龄≥60岁、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患者更易发生血栓性事件(P<0.05),发生血栓性事件的患者较无出血-血栓性事件的患者有更高的血小板数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P<0.05),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  相似文献   

6.
正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增殖。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aemia vera, 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PMF)定义为费城染色体阴性的最常见的MPN。由于正常髓系细胞的多克隆造血被异常的单克隆造血所取代,导致了PV的红细胞过度增殖、ET的血小板过度增殖和PMF的骨髓纤维  相似文献   

7.
常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及其组份流动和变形规律的科学,近年来国内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很快,本文就常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影响作一概述。1血液粘度流变学检测中两个重要指标为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1.1影响全血粘度的因素(1)血细胞数量、体积及结构是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决定因素。全血粘度主要与血液有形成份特别是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密切相关。全血粘度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增高而增高,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脱水等均有全血粘度增高。当细胞压积达80%时,血液几乎完全失去其…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我们对62例患者与76例健康人作对照观察六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除全血还原粘度外.其它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肝功减退,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P<0.05)。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方程K值明显降低;并发肝癌者的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较无并发者有明显增高(P<0.05)。作者由此认为,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作为肝硬化病情特定的检测指标.并为肝硬化的某些治疗提供依据。6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王婉梅$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524001 @陈垦$广东医学院附属…  相似文献   

9.
1951年Dameshek提出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是一组以造血干细胞过度造血为特点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DNA甲基化基因突变情况,初步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05例MPN患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4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65例]的31种MPN相关基因,分析患者DNA甲基化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05例患者中检出15种突变共88个突变,总突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棘形红细胞的关系.方法:9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使用仪器法检测血小板计敷、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同时用电镜观察静脉血液中的棘形红细胞,并做正常对照.结果:95例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测定结果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且棘形红细胞明显增多(P<0.01).结论:棘形红细胞可使红细胞硬度增加,变形能力下降,引起肺动脉高压,缺氧和CO2潴留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使血小板过度消耗,骨髓代偿性生成大体积血小板增加,故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增大,血小板压积增高.功能增强的血小板更易被缺氧和CO2潴留激活,而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出血与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证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慢性粒细胞性疾病(CML)及骨髓纤维化同属骨髓增生性白血病(MPD)。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MPD患者常发生出血与血栓形成,而且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MPD并发出血与血栓形成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是以"有效"造血导致外周血一系或多系的髓系细胞增多以及肝脾肿大为特点的疾病,其骨髓中有核细胞增多,细胞可以分化成熟,是无(或无明显)病态造血的一类克隆性干细胞紊乱的慢性髓细胞肿瘤。1951年,Blood杂志创始人Dameshek提出了一组有共性表现的血液疾病,称之为骨髓增殖性疾病,当时其包括4种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少见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同胞兄妹发病则更为罕见.本文报告姊妹同患ET2例,并用DNA技术对其克隆性进行了研究.例1为56岁女性,在作子宫切除术时首次发现其血小板及白细胞增高.2年后骨髓活检示髓细胞、红细胞及异常巨核细胞高度增生,符合ET的标准.4年后转变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例2为例子之姐  相似文献   

1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系细胞异常增多为主,粒系、巨核细胞持续过度增生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红细胞量及全血总量绝对增多,主要表现为特有的紫红色皮肤、脾肿大、血液粘滞度增高等,形成血栓或出血,晚期可发生骨髓纤维化、骨髓衰竭,也可发展为急性白血病[1].目前通过血液成分分离机进行红细胞单采的方法治疗,可以快速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明显改善症状,而且比传统采用静脉放血的方法更方便、安全、有效.现对采集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短暂性脑缺血(TI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多见。预后估计要综合临床资料,包括:脑血管基础病变、血液生化学、血液动力学、病史调查等。本文以血液流变学检测为主.结合临床有关资料对64例(全部男性)TIA患者进行了观察.并对预后估计做了探讨。 结果显示:TIA组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以全血粘度、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沉、血小板聚集等项改变最明显,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笔者以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为依据.将TIA分为正常型(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正常)、砧压积型《以红知胞压积增高为主)、高粘型《以血浆粘度增高为主)和高聚集…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 超过90%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60%左右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患者蛋白酪氨酸激酶JAK2存在突变(V617F),这一发现改变了我们对Ph阴性经典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s)临床和生物学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例1:男性,62岁,因怀疑阑尾炎而手术,术中发现腹腔积血,WBC 53 800/mm~3,分类正常,血小板明显增高。后来因考虑腹腔出血系动脉瘤破裂所致而再行剖腹探查,发现腹腔内及腹膜后广泛出血,脾肿大,但未见出血灶。术后WBC 25 000/mm~3,血小板2.06×10~6/mm~3,红细胞压积22ml/dl,经骨髓涂片及活检诊断为骨髓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例2:男性,84岁,因进行性上腹疼痛而剖腹探查,发现腹腔积血3 000ml,未见出血灶,术后发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同属于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造血祖细胞的获得性突变引起激酶信号途径失调、异常细胞因子表达和克隆性骨髓增殖有关.PMF以骨髓纤维组织增生并髓外造血为特点,出现进行性贫血、脾脏肿大、外周血幼稚细胞、泪滴状红细胞和骨髓干抽,伴有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PMF在MPN中预后最差,中位生存期约5年,最终将进展为骨髓衰竭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20.
机采血小板对献血员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评估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检测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液流变学数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献血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不明显。结论体检合格的血小板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