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以和谐有序为主,因此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奉行和谐、适中、恰到好处的原则。以“和”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易知易行,并且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深受道家思想影响。陶渊明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家养生观,充满了自然养生观、形神养生观、和谐养生观等养生智慧,体现着道家养生实践。从诗文来看,陶渊明实现了与自然、与自我、与社会的和谐,成为了一个道家养生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的中医养生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了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和中医认识,探讨了高血压病“整体调养,自然和谐;持之有恒,平衡稳定;见微知著,警防病变”的养生保健三原则,并从精神情志、起居宜忌、药膳食疗、针灸按摩、运动气功五方面介绍了中医养生方法及其机理研究,最后就高血压病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中医药文化创新为导向,将中医养生理念、中医药文化知识和书法练养结合在一起,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使人体小宇宙适应天地大宇宙,求得天人和谐,把书法养生和辽宁道地药材、四季寒暑结合在一起,来调节起居、情志,以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传播中医健康知识,提高艺术修养,促进辽宁健康产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唐代涉及养生的中医书籍的研读,全文立足于唐代社会繁荣、生活富足、追求"长生"历史背景,对养生的理论进行分析,以养生三大法:保精、引气、服饵为主线,从食饵养生、形体养生、精神养生三方面探讨了唐代中医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6.
“和”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颇具特征性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理念,它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中医养生的各个环节,也是中医养生的最终目的。“天人和”、“心身和”、“饮食和”、“形体和”等,都是“和”在中医养生观的重要体现。通过以“和”为目的的各种调摄保养,包括内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可以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内外和谐、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7.
从养生效应上看,中医绿色疗法就是在传统中医养生术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理论结合,即医灵养生。医灵养生属于自然医学(“绿色”医学),利用自然条件诊治疾病、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医灵养生是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养生和现代身心医学的有机结合,亦是心理保健、身体炼养和行为修正的有机结合。医灵养生方法可从生理、心理两方面,调形、调息、调意三条途径入手,通过对形体、呼吸、思维的操控,调整人体的生命状态,改善经络的气血运行,充分发挥人体的内在功能,以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养生以整体论指导养生实践,重视人类与环境生态和谐相处、形体与道德情志的融合、人与社会的适应.其基本原则是顺应自然、形神合一、动静结合、三因制宜,强调入与自然、社会及人体自身的和谐统一,动静合宜,同时遵从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养生.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中正平和”,而在宏观层面上的目标是“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9.
阐述《内经》养生重在“和”,与天时和谐,调和情志,饮食调和.行动调和,注意预防和而康泰。做到合其常度,以和为贵,以平为期,以达“尽终其天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阐述<内经>养生重在"和",与天时和谐,调和情志,饮食调和,行动调和,注意预防和而康泰.做到合其常度,以和为贵,以平为期,以达"尽终其天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生活赋予源远流长的祖国中医养生康复医学以新的生机,培养现代化的养生康复专业人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否则学科的设立和发展就会受阻,就会造成人才的浪费。1目前的养生康复医疗状况近年来我们对河南省洛阳、郑州二市的一些医院、疗养院、...  相似文献   

12.
中医养生中庸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中医养生学理论和养生方法的中庸思想,指出中庸、和谐、平衡是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在保养生命的过程中,顺应四时阴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有节,房事适当,形神共养,动静适宜,时时秉持中庸思想,就能使人体外与大自然协调一致,内为一个阴阳和谐平衡的统一体,因而身体健康,精神安乐。  相似文献   

13.
金元四大家论养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金元四大家的养生观点,认为刘完素以和平论养生,张子和以食补论养生,李东垣以脾胃论养生。朱丹溪以养阴论养生,其养生观点可以指导人们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中医养生学发展概略王安邦,杨翠娥,张秋君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养生/历史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自秦汉迄今,经久不衰。为了研究这一课题,首要任务是探讨古代中医养生学的历史,尤其是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以就...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中所传承的养生经典是现代养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黄帝内经》把养生放在首要位置,强调防重于治。《黄帝内经》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比喻,说明“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的道理。养生不是一时,养生应贯穿从出生到老年的全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应分胎儿养生、小儿养生、青壮年养生及中老年养生等,从而分别研究其养生之道,以丰富和发展中医养生学。  相似文献   

16.
王冰深谙道家养生之旨 ,养生思想独具特色。主要特点 :一是奉养天真的守道观 ;二是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养生观 ;三是形神一体的养生观 ;四是和谐守度的养生法则 ;五是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深入探讨王冰的养生思想 ,对指导养生、防治疾病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7.
儒家"中庸之道"的本质在于追求事物的平衡与和谐,无过无不及。平衡是万事万物互依互存的法则,中庸则是这一法则的贯彻者。平衡法则渗透到中医养生学的各个方面,指导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以平衡的思维顺应天地自然、食饮有节、喜怒有度、劳逸适度,这便是中医养生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8.
《泰定养生主论》是一本养生专著,为元代王珪所著。王珪认为养生须自婚合、孕育开始,所以很注重婚育养生。王珪婚育养生保健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适龄嫁娶、择时孕育、重视养胎、优先养心、适时调护等方面。其婚育养生保健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优生优育观。  相似文献   

19.
琳文 《开卷有益》2011,(11):24-25
许多人可能对“低温养生”这个词还很陌生,之所以称其为“低温”,是相对于阴虚之人容易发热而青的,是一种适合阴虚者以养阴为原则的养生方式。其实早在“低温养生”这个新鲜的养生词汇诞生之前,就有这么一些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这样的养生方式,并且从中获得了健康。  相似文献   

20.
试述《内经》与朱丹溪养生学术思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为滋阴学派代表人物,他的养生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以顾护阴精为核心,探索养生的方法宜忌,注重调和饮食,反对滥用辛燥之剂,主张节制色欲,收心养情,顺应四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