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灸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艾炳蔚(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10029)高希言(河南中医学院450003)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药灸结合疗效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易癌变的特点,临床一直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根据古...  相似文献   

2.
隔物灸,又名间接灸,起源于晋代,由东晋医家葛洪创立。此灸法是在前人艾灸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创立的新的灸法。由于其独特的思维和较强的操作性,并始终遵循着中药、穴位、艾灸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并广为流传。随着时代的境迁,隔物灸也得到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材质从简单到复杂,从一味中药演变为复方药,操作过程也逐渐细化且多样,治疗的病症更是由少积多,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病症。隔物灸在现代科学实验与临床应用中,也备受关注,并破解了更多的治疗范围。但目前隔物灸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隔药饼灸治疗过程中药饼量的衰减变化为临床隔物灸应用提供保效思路和方法。方法:选用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隔药饼灸1壮组、2壮组、3壮组,每组8只。每组均选取神阙、肾俞(右)和足三里(右)穴,隔日1次,共灸5次,观察艾灸治疗后各穴位药饼的消耗量。用热电偶探针和温度记录仪记录实时温度,最高温度设定为50℃。结果:3组药饼消耗量肾俞高于神阙与足三里(P<0.01);在相同穴位,3壮组药饼消耗量高于2壮组(P<0.01),2壮组高于1壮组(P<0.01)。结论:隔药饼灸在不同穴位药饼消耗量不同,壮数越多,药饼消耗量越多。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索天灸疗法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腹泻及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对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150例支气管哮喘,36例慢性腹泻以及40例厌食症小儿患者采用中药与天灸治疗。结果:天灸疗法对以上常见病的平均有效率为88.8%。  相似文献   

7.
遗尿是指5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小便不能自行控制而排出,俗称“尿床”。为儿科常见病之一,可辽延至十几岁,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笔者采用擀拿配合隔药灸神阙的方法治疗50例遗尿患儿,并与药物敷脐法对照,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笔者于1996~2000年针对一些顽固性慢性咽喉炎病例,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随机选择89例长期就诊于耳鼻咽喉科并确诊为慢性咽喉炎的患者,男27人,女62人,除22人(男4人,女18人)。年龄17~58岁,其中30~40岁者占80.9%(72/89)。86.5%(77/89)的病人有长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机制。方法:把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各30例,分别是隔药灸组、隔盐灸组、西药组,并设正常空白对照组。结果:隔药灸组(总有效率96.7%)与隔盐灸组(总有效率90.0%)、隔盐灸组与西药组(76.7%)疗效比较,P<0.05;隔盐灸组与西药组疗效比较,P<0.01。隔药灸组与隔盐灸组、隔盐组与西药组治疗后PGF2α比较,P<0.05;隔药灸组与西药组治疗后PGF2α比较,P<0.01。隔盐组与西药组治疗后PGE2比较,P<0.05;隔药灸组与隔盐灸组、隔药灸组与西药组治疗后PGE2比较,P<0.01。隔药灸组、隔盐灸组、西药组治疗前的PGF2α、PGE2指标与正常空白组比较,P<0.01。结论:灸法治疗痛经的疗效优于口服药物,且隔药灸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经期外周血PGF2α含量,升高PGE2含量,降低PGF2α/PGE2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黑膏药贴法联合化脓灸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化脓灸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A 组使用方形或圆形黑膏药敷贴灸治疮面,B 组使用倒三角形黑膏药敷贴灸治疮面。结果:B 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 A 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补体 C3水平均有所提高,B 组治疗后的血清补体 C3水平明显高于 A 组,P <0.05。结论:倒三角形黑膏药贴法联合化脓灸治疗哮喘,可增加脓量,利于脓液流畅,延长灸疮愈合时间,预防赘腐形成,从而使邪气能够缓缓外达,正气得复,增强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咳喘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包括了现代医学的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我们采用盛燮荪主任医师的药饼处方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黑膏药贴法联合化脓灸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化脓灸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使用方形或圆形黑膏药敷贴灸治疮面,B组使用倒三角形黑膏药敷贴灸治疮面。结果:B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补体C3水平均有所提高,B组治疗后的血清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倒三角形黑膏药贴法联合化脓灸治疗哮喘,可增加脓量,利于脓液流畅,延长灸疮愈合时间,预防赘腐形成,从而使邪气能够缓缓外达,正气得复,增强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机制。方法:把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各30例,分别是隔药灸组、隔盐灸组、西药组,并设正常空白对照组。结果:隔药灸组(总有效率96.7%)与隔盐灸组(总有效率90.0%)、隔盐灸组与西药组(76.7%)疗效比较,P〈0.05;隔盐灸组与西药组疗效比较,P〈0.01。隔药灸组与隔盐灸组、隔盐组与西药组治疗后PGF2α比较,P〈0.05;隔药灸组与西药组治疗后PGF2α比较,P〈0.01。隔盐组与西药组治疗后PGE2比较,P〈0.05;隔药灸组与隔盐灸组、隔药灸组与西药组治疗后PGE2比较,P〈0.01。隔药灸组、隔盐灸组、西药组治疗前的PGF2α、PGE2指标与正常空白组比较,P〈0.01。结论:灸法治疗痛经的疗效优于口服药物,且隔药灸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经期外周血PGF2α含量,升高PGE2含量,降低PGF2α/PGE2有关。  相似文献   

14.
高瞻  陈丽 《中国医刊》1999,34(12):40-40
笔者采用灸药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3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中,年龄在20岁以下者10例,20~40岁者14例,40岁以上者6例。未婚12例,已婚18例。病程3~36个月。单纯经量过多者11例(经量>200ml),经量过多兼经期延长(经期>7天)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消化科门诊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72例,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隔药灸神阙穴,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和72.2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运用隔药灸神阙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隔药饼灸对红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隔荮饼灸对机体红细胞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适龄健康人员,将以熟地、山药、山萸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施灸,比较施灸前后红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隔药饼灸后机体红细胞SOD活性与MDA含量与灸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隔药饼灸可加强SOD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强机体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隔药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损伤及血清p53、MDA、GSH-Px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四联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隔药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F-β1、IL-18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I降低,GMBF增加,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53蛋白、MDA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GSH-Px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隔药灸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对患者胃黏膜的损伤,纠正氧化损伤,抑制疾病发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隔补肾益精散药饼灸特定穴位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课题组选取了12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三组,治疗组60例采用隔补肾益精散药饼灸,对照A组30例采用口服六味地黄丸,对照B组采用金纳多注射液静滴;课题组确定10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痊愈23例,有效3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治疗过程无任何不良反应;对照A组痊愈5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6.67%,治疗过程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B组痊愈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治疗过程有8例出现轻度的头晕头痛、腹胀等症状,停药1周后自行缓解;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补肾益精散药饼灸特定穴位治疗耳鸣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使用该技术治疗耳鸣安全有效,且无任何毒副作用,符合中医虚证治肾的科学规律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水针结合药饼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