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灸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艾炳蔚(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10029)高希言(河南中医学院450003)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药灸结合疗效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易癌变的特点,临床一直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根据古... 相似文献
2.
3.
4.
艾灸结合穴位贴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1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艾灸结合穴位贴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艾灸加穴位药与单纯穴位贴药治疗2组对照。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 艾灸可以加强穴位药治疗CAG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 1 997年以来联用胃复春、得乐冲剂、甲硝唑、叶酸治疗感染幽门螺杆菌 ( Hp)的慢性胃炎 35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经胃镜检查、胃粘膜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有萎缩 (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 ,同时 Hp检测胃粘膜有 Hp感染的患者35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 4例。年龄 32~ 79岁 ,平均 5 5 .1岁。病程 6个月至 2 0年 ,平均7.9年。临床症状 :饱胀感 2 5例 ,嗳气 2 0例 ,上腹痛 1 9例 ,厌食 9例 ,恶心 7例。萎缩程度 :轻度 8例 ,中度 1 8例 ,重度 9例。伴有肠上皮化生者 2 2例 ,其中轻度 1 0例 ,中度 8…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由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胃粘膜而产生萎缩性病变。笔者1990年1月~1998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临床症状选择均用明显的上腹部胀痛,纳差、恶心、呕吐、消瘦、腹泻。且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明确诊为CAG的23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2例。 相似文献
7.
本科自1987年12月~1997年7月以来,经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9例,并收到理想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19~59岁;病程3个月~25年。2 辨证分型与治疗2.1 肝胃不和型(21例) 治以舒肝理气,和胃止痛。处方:柴胡15g,枳实10g,白芍15g,甘草10g,香附15g,佛手15g,丹参15g,陈皮15g,半夏10g,木香5g,砂仁10g,三仙45g。痛甚加延胡索10g,川楝子15g,呃逆甚加代赭石80g,呕吐甚加竹茹5g,大便秘结加番泻叶15g。2.2 脾胃虚寒型(26例) 治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止痛。处方:党参15g,白芍15g,茯苓15g,甘草10g,干姜5g,大枣5枚,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方法思路 ,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70例幽门螺杆菌 (HP)阳性CAG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中西医结合组 ) 36例和对照组 (西药组 ) 34例 ,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腺体的萎缩程度及HP感染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7% ,对照组总有效率 73.5 %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治疗前后腺体萎缩程度及HP感染情况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CAG疗效显著 ,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0.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多具病史长、病情迁延不愈及反复发作特点。我院自 1996年以来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85例 ,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萎缩性胃炎6 0例 ,及单纯应用中药治疗 45例作对照 ,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均为门诊患者 ,全部经胃镜与病理学检查确诊。随机分为 3组 ,西药组 6 0例 ,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2 7~ 76岁 ,平均年龄 45岁 ;病程 4~ 2 6年 ,平均 7.5年 ,幽门螺杆菌 (Hp)阳性 44例占 73 .33 %。中西医结合组 (治疗组 ) 85例 ,男 5 2例 ,女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模型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性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7篇,样本量3 164例,涉及10种治疗措施。文献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一致性较好,发表偏倚风险较小。每种措施成为"最佳"的可能性依次为西药(0.0),胃复春(0.0),针刺(0.2%),中药(0.3%),温针灸(1.8%),穴贴+中药(2.2%),埋线(8.4%),针刺+中药(11.3%),埋线+中药(37.8%),艾灸+中药(38%)。针药结合较单纯的针灸、西药、中药或胃复春治疗更具优势(P0.05)。结论:针药结合为治疗本病最佳治疗方案,单一疗法中埋线疗效最佳,复合疗法中艾灸+中药疗效最佳,但上述结论仍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报》2019,(8):1797-1804
目的:基于网状Meta分析模型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性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7篇,样本量3 164例,涉及10种治疗措施。文献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一致性较好,发表偏倚风险较小。每种措施成为最佳的可能性依次为西药(0.0),胃复春(0.0),针刺(0.2%),中药(0.3%),温针灸(1.8%),穴贴+中药(2.2%),埋线(8.4%),针刺+中药(11.3%),埋线+中药(37.8%),艾灸+中药(38%)。针药结合较单纯的针灸、西药、中药或胃复春治疗更具优势(P<0.05)。结论:针药结合为治疗本病最佳治疗方案,单一疗法中埋线疗效最佳,复合疗法中艾灸+中药疗效最佳,但上述结论仍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显效16例,好转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观察组40例患者,显效2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多潘立酮是一种具有抗呕吐作用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作用于血脑屏障外的化学受体触发区,能快速增加消化道的动力;中药健中益胃汤奏健脾化积、疏肝解郁、解热凉血、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可以达到标本兼治之功效.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此基础上联用中药。治疗后复查胃镜和组织学检查,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比单用西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32例单纯进行西药治疗,治疗组268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2.9%、72.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理疗效分别为78.7%、55.3%,两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的资料.结果:45例病例中治愈20例(44.4%),好转24例(53.3%),无效1例(1.3%),总有效率98.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郭金达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6):685-68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治疗方法临床各异。笔者通过对我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2005年1月~2008年1月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60例进行疗效观察并与中医科、普通内科,单纯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西药治疗各60例疗效作对照,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提出一些阻碍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近年来运用隔药饼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方法,从中总结经验。[结果]隔药饼灸法简单、方便,温度稳定,易控制,无污染,灸法有效率高于针法。[结论]隔药饼灸能有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