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乳腺增生病组织学分类的再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组织学分类及其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厂’一文发表后引起一些临床病理医生们的关注,为了说得更清楚些,再做进一步讨论借此达到病理诊断时被应用的目的。1组织学分类的提出乳腺结构不良由于病变复杂致使命名繁多,如乳腺腺病,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囊肿病,乳腺囊性增生病,慢性囊性乳腺炎,Shimmelbusch病,乳腺腺瘤样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病,乳腺纤维囊性病,乳腺纤维硬化病等。1990年Page等称为增生性乳腺病(Proliferativebreastdisease),因本病是发生在乳腺的增生性疾病而不是什么乳腺别的疾病,故称乳腺增生病(prollfera…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是妇女内分泌的障碍性增生病,一是妇女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二是部分乳腺实质成份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房各部分增生程度参差不齐。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和加快,妇女工作社会生活压力过大,以及饮食结构和婚育习俗等方式的改变,使乳腺增生的患者呈上升趋势,仅2004年来我院就诊有4773人,乳腺增生4765人分轻、中、重度增生,7人为乳腺纤维瘤,1人为乳腺癌,为了减轻广大妇女因乳腺增生引发的疼痛的痛苦,我院引进了VLH-6100光电子治疗仪,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其顾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频超声乳腺回声紊乱中良性增生性病灶的识别与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乳腺回声紊乱中良性增生性病灶的高频超声图像与病理组织类型的关系。探讨超声对乳腺良性增生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高频超声检测的228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并与其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归纳228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分为5类:增生性斑块形成137例、导管扩张或/和增生性囊肿形成4l例、乳腺弥漫性回声异常27例、增生性结节或包块形成17例、乳腺囊实性混合回声异常6例。超声诊断结论以图像特征分类结合相应病理改变分为: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组织增生;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乳腺囊实混合性增生。诊断符合率83.3%。结论 本组乳腺良性增生病灶的超声特征分类与其病理结构相关,超声对乳腺性增生病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而多发的乳房疾病之一。临床上多以乳腺肿块及疼痛为特点,有些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关系密切,尤其囊性增生更普遍地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近年来30岁以上的妇女乳腺增生病发病几率显著上升,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明显升高。所以尽早发现和治疗乳腺增生病是预防和降低乳腺癌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自2000年以来,用自拟乳康灵汤治疗乳腺增生病4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舒肝化瘀法为主治疗乳腺增生120例李广成,刘桂学,胡秀梅151939黑龙江省木兰县吉兴乡卫生院乳腺增生(含乳腺小叶增生、囊样增生、纤维增生)是妇女乳腺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中青年多见,本病与中医文献中的乳癖相似,目前治疗本病的有效中成药较少,我们...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6月首次以红外线乳腺透照对仙人掌治疗乳腺增生进行了大量临床观察与研究,先后将3000例乳腺增生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单用仙人掌外敷,有效率为67%,第二组用抗乳腺增生药内服,有效率为70%,第三组以仙人掌外敷加药物内服,有效率提高至92%。观察到仙人掌外敷治疗乳腺增生与多种专治乳腺增生的内服药疗效相近,而仙人掌外敷与内服药物同时应用则大大提高二者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是妇女内分泌的障碍性增生病。一是妇女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二是部分乳腺实质成份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房各部分增生程度参差不齐。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和加快,妇女工作社会生活压力过大,以及饮食结构和婚育习俗等方式的改变,使乳腺增生的患者呈上升趋势,仅2004年来我院就诊有4773人,乳遥增生4765人分轻、中、重度增生。7人为乳腺纤维瘤,1人为乳腺癌,为了减轻广大妇女因乳腺增生引发的疼痛的痛苦,我院引进了VLH-6100光电子治疗仪,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其顾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其本质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年龄段。乳腺增生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  相似文献   

9.
男子乳腺增生李江源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男子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男子的一生中,有3个发生乳腺增生的年龄高峰期:①新生儿期约60%~90%出现乳腺增生;②青春期发病率各家报告不一(4%~70%);③50~80岁期,发病率约为30%~6...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VitE加自拟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1999~2003年收治90例乳腺增生患者,通过对比治疗、观察,对乳腺增生症状消除时间及服药后及副作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症状消除时间短于对照组,副作用小于对照组。结论 VitE加白拟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ER和PR表达探索乳腺增生病的癌变倾向及其预防,阐明乳癣合剂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手术切除的乳腺增生病(85例)和乳腺癌(65例)患者手术标本,及以苯甲酸雌二醇造成豚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的乳腺组织标本;并对豚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灌服天冬素片水溶液及乳癣合剂,观察人与豚鼠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ER和PR表达。结果临床乳腺增生病患者ER和PR阳性表达率37.6%,乳腺癌为67.7%,P〈0.001;乳癣合剂降低ER和PR阳性表达,小剂量组优于大剂量组和天冬素片组,P〈0.05。结论降低乳腺增生病发病率和ER、PR阳性表达率是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乳管镜的检查确认乳腺增生病。方法:对既往临床诊断为乳腺增生病的31例患者行乳管镜检查,根据镜下所见来加以分析。结果:31例患者的乳管镜下所示均为乳腺增生病的表现,其中3例增生严重,与乳腺癌难以鉴别,提示需行手术切除肿块,病理检查确诊。结论:乳管镜对乳腺增生病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的关系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25~45岁之间。自1928年Cooper诊断本病以来,由于组织切片的病理表现不同,因而此病的命名有多个,目前;临床常统称为乳腺增生病。乳腺增生病能否癌变,国内外学音认识尚不一致,而且各家报道的癌变率差别很大。乳腺增生病的病理表现有小叶导管上皮增生、萎缩、囊肿形成及纤维化等,所以造成病理分类混乱。对本病常用分类方法:①腺病型:其病理表现为肿块界限不清,切面灰白色伴有颗粒状黄色区,镜下可见小叶增大,形态不规则,导管_L发增生,间质纤维化;②小叶或导…  相似文献   

14.
应用图像分析仪,对104例乳腺及良、恶性病变的标本进行形态计量研究。提取了6项细胞核的参数。它们是核最大灰度、核最小灰度,核中心平均距、核周长,核面积和形状因子。结果证明;核最大和最小灰度的数值,按照正常乳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病(单纯性增生)乳腺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的顺序依次减小,而核面积、周长,核中心平均距和形态因子则依次增加,但形态因子的值以正常乳腺为最大。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比较,6项参数的方差分析无任何意义。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能准确地鉴别不典型增生的程度和提供细胞恶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性疾病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占育龄妇女的50%,目前,乳腺增生性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癌变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两倍,特别是有不典型增生的患者癌变率比一般人群高5~18倍。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为乳腺疼痛,乳腺肿块,少部分人有乳头溢液。乳腺疼痛多以胀痛为主,疼痛部位含糊不清,可向腋窝、肩背、上肢放射,初起以周期痛为主,经前加重,经后消失,中年妇女可无明显周期性,且与肿块的位置、增生的程度没有相应关系。乳腺肿块以外上象限属多,有的为双侧,多有挤压痛。临床发现,常在双侧乳房内有许多大小不等、软硬不均的结节,与周围组织分界不很清楚。由于该病患病率高,轻重差异较大,临床又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各种治疗方法尚难令人满意。所以,我们应用SW-3003红外线电脑乳腺诊仪进行诊断,采用中药治疗,先后对30名乳腺增生患者进行辨证分析,合理配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体检资料,提高人们对防治乳腺增生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按年龄分组、按婚否分组分析170例妇女乳腺检查中患乳腺增生的资料。结果 各年龄组的患病人数无显著性差异:已婚组的患病人数较未婚组多,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预防为主,保持身心健康,慎选食物及化妆品,可减少乳腺增生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与方法以乳腺的解剖、病理结构为基础,提出乳腺的检查方法及对“乳腺结构不良症”这一诊断新概念的认识。结果与结论1检查方法:自乳腺边缘开始,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连续转动扫查。2提出健康女性正常乳腺组织分外区、中心区;乳腺间质与乳腺导管的图像特征。3提出乳腺结构不良症超声表现症与分型;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TO)对乳腺结构不良的病理分型,将乳腺结构不良的超声图像分为五型:导管增生型,小叶增生型,囊肿型,局灶性纤维化型及纤维腺瘤样增生型。  相似文献   

18.
辛波  李敏  郝恩源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9):1002-1003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原因与应对方法。方法:总结因乳腺良性疾病进行第二次手术的病例28例,对再次手术的原因、病理、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全组28例,以疼痛、局部肿块为主诉最多见,其次为乳头溢液;病理诊断以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最多见,其次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有3例癌变。根据病理结果对良性复发病例行病变局部切除或行单纯乳房切除,诊断为恶性者行乳腺癌根治术。结论: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是造成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乳腺增生可以癌变,局部切除加长期随访对于乳腺良性疾病的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短波与红外线综合治疗乳腺增生病和单纯红外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把本院872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6例,观察组采用超短波与红外线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红外线治疗,按疗效标准进行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证明超短波与红外线综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红外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超短波与红外线综合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疗效明显,无副作用,无痛苦,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乳腺增生病(mastopathy)又称为乳腺结构紊乱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妇女多见,其临床特点是乳腺出现肿块及胀痛,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1]。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作者采用消结安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