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抽取单亲医学生78名。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290)测查被试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查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结果:单亲医学生总体平均主观幸福感指数为92.36±11.38。对单亲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身心健康、人格诸因子的关系在Ct=0.30水平上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抑郁、神经质、人际敏感、内外向、焦虑、其他6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单亲医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中等偏下水平;抑郁、神经质、人际敏感、内外向、焦虑等是影响单亲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党政管理干部应激心理、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对307名党政管理干部进行团体用社会心理应激调查表、自我效能感、总体情感指数量表测量.结果 ①应激心理各方面(生活事件、情绪状态、应对方式、应激心理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自我效能感与主现幸福感显著正相关(r=0.289),②不同心理应激水平的主现幸福感差异显著(t=-2.425,P<0.05),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t=-47.41,P<0.001).结论 应激心理、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17名高校教师,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及SCL-90量表对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教师总分和阳性项目数指标筛查阳性率分别为7.37%和46.08%。阳性症状因子的检出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敌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以及恐怖、焦虑、抑郁;217名高校教师SCL-90量表总分为(114.39±19.88)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11.54,P=0.000);主观幸福感的总分为(88.75±11.51)分,显著高于常模(t=34.45,P=0.000);教师主观幸福感总分与SCL-90总分及10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0.19,P=0.000);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婚姻状况、学校性质、敌对6个因子对教师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52、-0.30、-0.31、0.14、-0.13及-0.17,P0.005~0.000,它们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总变异的42.5%。结论:高校教师心理症状水平较高,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心理症状越轻则主观幸福感越高;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敌对是影响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综合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SCL-90、SDS、SAS对522名护士进行调查,将SCL-90各因子分、SDS和SAS总分分别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并与年龄作相关分析。结果 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与年龄为负相关(P<0.01),而人际关系因子低于常模(P<0.05),敌对与常模无差异;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与年龄为负相关(P<0.05),躯体化与年龄正相关(P<0.01),其余各因子与年龄无关。SDS、SAS决分均高于常模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年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独特性,可针对这种独特性进行心理指导,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整体随机取样法,用《社会支持量表》《正负生活事件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①不同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休闲活动、幸福感总分分别与正性事件总分呈正相关(P〈0.01);工作与社会适应和经济或身体变坏呈正相关(P〈0.05);家庭环境与正性事件总分呈正相关(P〈0.05);幸福感总分与负性事件总分呈负相关(P〈0.05);③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家庭环境、幸福感总分均与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社会领悟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恋爱与家庭外支持呈正相关(P〈0.05);工作与社会适应和家庭内支持、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5);休闲活动与家庭内支持呈正相关(P〈0.05),与家庭外支持、社会领悟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④家庭外支持、正性事件总分、独生子女3个因子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其联合解释值为37.3%。本研究表明,可以从刺激增加正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和提供更多的家庭外支持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EPQ对28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体验到较强的不幸福感。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2)总体幸福感及各因子与精神质和神经质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向显著正相关。结论: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老年人亲子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和成年子女之间的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纽纷兰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和申继亮等编制的老年人亲子支持问卷对湖南省内5个地市的321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t检验,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分的差异不显著(t=-0.569,P〉0,05)。总接受支持、总给予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9和0.131。经逐步回归分析.接受经济支持和接受情感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总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二者贡献率为8-3%。结论:亲子支持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接受经济支持和接受情感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49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测试。结果:恶性肿瘤患者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相比,除人际关系、偏执外,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而敌对性、恐怖等因子分明显低于常模,阳性总分显著高于常模,HAMA评定77.6%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焦虑症状,HAMD评定91.4%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抑郁症状。结论: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不但要医治病人躯体上的痛苦,还要对病人的精神不良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不同应对方式在成人依恋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易应对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组合对552名大学生进行自评式问卷调查。结果: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积极应对方式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0.09(P<0.01)和-0.15(P<0.001),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路径系数分析显示,依恋焦虑对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有显著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7(P<0.01)和0.33(P<0.001);依恋回避对积极应对有显著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9(P<0.001),对消极应对无显著影响;积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0(P<0.001),消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影响。结论: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的个体缺少相应的积极应对策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希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希望感与自尊、幸福感、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成人一般希望感量表、成人内—外心理控制源量表、自尊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自评抑郁量表和自评焦虑量表对369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的希望感水平较高;年级、性别、专业、来源地对其希望感没有显著影响;2希望感与自尊、主观幸福感以及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3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希望感对自尊、幸福感、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应对方式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大学生希望感是主观幸福感、自尊、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应付方式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尊、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以及抑郁症状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自尊量表以及幸福感指数问卷对门诊或病房79名抑郁症患者及57名正常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自尊得分(t=-7.775,P0.001)及主观幸福感得分(t=7.528,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②抑郁症患者的自尊得分与HAMD中的绝望感因子分呈正相关(r=0.245,P0.05),主观幸福感得分与绝望感因子分呈负相关(r=-0.307,P0.01);③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的绝望感因子分是自尊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绝望感因子分和焦虑因子分是主观幸福感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应关注其症状学影响因素,提高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湖州新农村女性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体幸福感量表(GW B)对湖州新农村600名女性进行了调查,回收问卷547份。结果新农村女性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7个因子的平均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显著 主观幸福感总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16.03,P〈0.01) 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r=-0.115,P〈0.05)。结论湖州新农村女性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 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两者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道家思想对老人心理及主观幸福度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道家思想在老年大学中讲座后对老年人心理和主观幸福度的影响。方法:对105名老年大学学员进行为期2个月,每周一次,共8次的心理讲座,讲座内容渗透顺应自然,生死一体,重身轻物,知足常乐,知和处下等道家思想,并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小组交流活动,分别在讲座前及三个月后测查,老人信心量表(PGC),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健康状况自评,及人口学指标的调查,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人主观幸福度的因素。结果:老年大学学员讲座前,老人的焦虑,恐怖,躯体化,抑郁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常模(P<0.05-0.01),影响老人主观幸福度因素有:对健康状况自评,婚姻质量,家庭关系,经济收入和兴趣活动多少,讲座及活动三月后复测相关指标,发现老人的焦虑,恐怖,躯体化,抑郁分显著下降(P<0.05-0.01),主观幸福度明显提高。结论:道家思想渗透和群体交流活动有助于老人改善不良心理,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探讨归因方式、气质类型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多维-多向归因量表和气质类型自评量表对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和护理专业的19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不同专业之间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F=6.02,P0.01);②内控型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外控型被试(t=3.07,P0.01);③主观幸福感得分与多血质呈显著负相关(r=-0.17,P0.05),与抑郁质呈显著正相关(r=0.16,P0.05)。结论归因方式和气质类型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是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与正常群体心理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残疾人心理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各维度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宁波市某社区居民135名,分别用人脸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自尊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信赖他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①残疾人在抑郁、焦虑、敌对和人际敏感4个因子上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人(t=3.148,3.807,3.088,4.155;P<0.01),而在生活满意度因子上,残疾人得分显著低于正常人(t=-3.943,P<0.01);②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P<0.01)、信赖他人(P<0.05)呈正相关,而与焦虑、敌对和人际敏感呈负相关(P<0.01);生活满意度与自我价值感呈正相关(P<0.05),与抑郁(P<0.01)、焦虑(P<0.01)、敌对(P<0.05)和人际敏感(P<0.05)呈负相关;自我价值感与抑郁(P<0.05)、人际敏感(P<0.01)呈负相关,与信赖他人呈正相关(P<0.01)。结论与正常人群体相比,残疾人心理生活质量整体较差;残疾人的幸福感、自我价值感、情绪状况及人际关系各维度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应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自尊量表对2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在SPSS11.5中采用描述统计、t检验和积差相关进行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均低于中等水平,积极情感稍高于中等水平;②男生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女生,消极情感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消极情感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③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并分别存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差异。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探讨自尊、主观应激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用主观幸福感量表,自尊量表和主观应激量表对1~2年级46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对自尊、主观应激和主观幸福感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尊与积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尊与消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P0.01),自尊与幸福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尊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自尊与主观应激呈负相关(P0.01)。主观应激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主观应激与积极情绪呈负相关(P0.01),主观应激与消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P0.01),主观应激与幸福度呈负相关(P0.01);主观应激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自尊和主观应激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结论应重视大学生自尊心和主观应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家庭经济收入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主观幸福感个人的一种内心体验和主观评价[1] 。西方对幸福感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我国人民来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家庭经济收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影响比重越来越大。因而 ,家庭的经济收入很有可能成了影响人们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在我国探讨家庭经济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仅对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 方法1.1 被试我们从广州市某师范大学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法选取了 2 0 0名被试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