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6(IL-6)是免疫炎症的一种指标,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炎症的活动程度。白细胞介素1(IL-1)也参与了ACS的炎症反应过程,它可以诱导IL-6、增高凝血因子的基因表达和阻止纤维溶解。IL-1受体抑制物(IL-1Ra)是IL-1家族中的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浆B型钠尿肤(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ACS患者68例,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分别检测其血浆IL-6和BNP浓度,并设非ACS对照组66例进行比较.结果 ACS患者IL-6和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6和BNP在PC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和BNP与ACS密切相关,并可作为ACS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80例ACS患者服用血脂康前后血浆IL-6及MCP-1水平。结果 ACS组血浆IL-6、MCP-1水平为(25.45±6.34)ng/mL、(19.98±4.57)p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68±5.54)ng/mL和(14.45±4.35)pg/L(P<0.01),服用血脂康4周后血浆IL-6及MCP-1水平下降(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IL-6及MCP-1水平升高与冠脉炎症反应相关,血脂康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IL-6及MCP-1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住院期间血糖升高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86例ACS患者入院4d内进行空腹血糖测定。根据空腹血糖,把患者分为糖尿病血糖异常组(空腹血糖>6·67mmol/L)、非糖尿病血糖异常组、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6·67mmol/L)。结果:496例(63·1%)ACS患者空腹血糖>6·67mmol/L,其中确诊糖尿病患者218例(27·7%),血糖升高组多为高龄女性,住院期间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住院期间血糖升高是影响ACS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对血糖升高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的方法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性质。方法 共入选85例患者(男性59例,平均年龄59±1 0岁) ,其中ACS患者50例,SAP患者35例,对罪犯血管采用ClearView或Galaxy2 (BostonScientific ,USA)行IVUS检查。IVUS分析资料包括罪犯病变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定量测定的数据包括病变部位和参照节段的血管面积(EEMcsa)、管腔面积(Lcsa)和斑块面积(EEMcsa -Lcsa) ,斑块负荷=(EEMcsa -Lcsa) EEMcsa×1 0 0 % ,计算血管重构指数(RI)。RI >1 . 0者为正性重构,RI <1. 0者为负性重构。结果 ACS患者的罪犯病变中软斑块为主,占74 % ,明显高于SAP患者的31 % (P =0 .0 0 1 ) ,更多斑块破裂[ACS( 38% )比SAP( 8% ) ,P =0 .0 0 2 ]和血栓形成[ACS( 2 4 % )比SAP( 0 % ) ,P =0 .0 0 2 ]。ACS患者的病变处EEMcsa( 1 5 .0±4 . 4mm2 比1 1 .3±3 6mm2 ,P <0. 0 0 1 ) ,斑块面积( 1 1 . 5±4 .1mm2 比7. 6±2 . 9mm2 ,P <0 . 0 0 1 ) ,斑块负荷( 76 . 7%±1 0 . 4 %比6 6 . 8%±1 2 .6 % ,P <0 . 0 0 1 )和RI( 1 . 0 5±0 .1 1比0 . 95±0 . 1 6 ,P =0 .0 0 2 )均显著高于SAP。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正性重构较SAP患者更常见( 6 7%比36 %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 ,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 15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CAP)患者和 15名健康者作对照比较。 结果  1 ACS患者血浆TC、LDL C、IL 6、CRP显著高于健康者 (P <0 0 1) ,血浆LDL C、IL 6显著高于CAP患者 (P <0 0 1)。 2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显著降低 (P <0 0 1) ,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也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 (P <0 0 1)。 3 据入院时血浆IL 6、CRP水平 ,把ACS患者分别分为IL 6、CRP高值组和低值组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IL 6、CRP均显著降低 (P<0 0 1,P<0 0 1) ,但只有高值组 ,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IL 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 (P <0 0 1,P <0 0 5 )。 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 TNFR1)联合全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注册(GRACE)评分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评估ACS患者预后的能力。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诊断为ACS的住院患者101例。依据随访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n=10)和非MACE组(n=91)。患者入院24 h内测定血浆s TNFR1水平,同时进行入院GRACE评分。出院后对患者进行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随访,随访终点事件是MACE。结果平均随访(183±15)d,共发生MACE 10例,发生率为9.9%。MACE组患者的血浆s TNFR1水平明显高于非MACE组的患者(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s TNFR1水平和GRACE评分是ACS患者1~6个月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在预测ACS患者1~6个月MACE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中,血浆s TNFR1水平的曲线下面积为0.898(95%CI:0.821~0.950,P0.01),GRACE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691(95%CI:0.590~0.780,P0.05),联合预测因子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95%CI:0.834~0.958,P0.01)。当血浆s TNFR1水平、GRACE评分和联合预测因子取得最佳界值点时,对ACS患者1~6个月MAC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达到最大(灵敏度分别为100%、100%和94.5%,特异度分别为67%,40.3%和80%)。结论血浆s TNFR1水平是影响AC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浆s TNFR1水平联合GRACE评分进一步提高其评估ACS患者预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 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三酰甘油 ( TG)、总胆固醇 (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 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C)、白细胞介素 -6( IL -6)和 C反应蛋白 ( CRP)水平 ,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 15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 SAP)患者和 15例健康者相同指标用于比较。结果  ( 1)ACS患者血浆 TC、L DL-C、IL -6、CRP显著高于健康者 ( P<0 .0 1) ,血浆 L DL-C、IL -6显著高于 SAP患者 ( P<0 .0 1)。 ( 2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血浆 IL-6、CRP显著降低 ( P<0 .0 1) ,但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 IL-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 ( P<0 .0 1)。 ( 3 )据入院时血浆 IL-6、CRP水平 ,把 ACS患者分别分为 IL-6、CRP高值组和低值组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 IL-6、CRP均显著降低 ( P<0 .0 1,P<0 .0 1) ,但只有高值组 ,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 IL-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 ( P<0 .0 1,P<0 .0 5 )。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9.
CD62p、CD63、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 ACS患者 5 0例和正常对照组 30例血小板胞浆内α-颗粒上的膜糖蛋白 (CD6 2 p)、溶酶体膜糖蛋白 (CD6 3)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 C-反应蛋白 (C- Rective Protein,C- RP)。结果  ACS组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蛋白 CD6 2 p(11.2 1± 0 .84 ) %、CD6 3(4 .17± 0 .4 5 ) %和 C- RP(19.16± 2 .5 8) m g/ 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31± 0 .6 2 ) %、(1.5 2±0 .4 1) %和 (5 .12± 1.4 3) m g/ L(P<0 .0 1) ;CD6 2 p、CD6 3与 C- RP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 2 8和 0 .4 6 9,均 P<0 .0 1)。结论  ACS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强和炎症反应 ,这些变化与 ACS的病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升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CD40L浓度,采用放免方法测定IL-6和IL-1β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sCD40L水平[(4.923±3.41)ng/m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sCD40L水平[(5.387±3.04)ng/m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2.856±2.34)ng/ml,P<0.05]和对照组患者[(2.221±2.42)ng/ml,P<0.01]。ACS患者sCD40水平与IL-6呈正相关(r=0.49,P=0.008),与IL-1β无相关性(r=0.258,P=0.183),而SAP和对照组患者sCD40L与IL-6、IL-1β无相关性。同时ACS患者sCD40L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有显著相关性(r=0.471,P=0.011)。结论ACS患者血清sCD40L与IL-6、IL-1β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与ACS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α1抗胰糜蛋白酶(AAC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ACS病人[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组)和对照组(C组)血清中AACT、IL-6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AACT水平对ACS的诊断价值.采用W...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作为易损斑块的检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设ACS组29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8例,对照组31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SAA的表达比较。结果:ACS组血清hs-CRP、IL-6、TNF-α及SAA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SAP组4种炎症标记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SAA水平显著增高,对ACS的预测可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急危重症〔1〕。早期再灌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是ACS治疗的重要策略。近年来对ACS的干预和治疗有了很大进展,相关指南推陈出新,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有所改善,但是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我们需要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探讨。1冠心病早期干预2012欧洲心脏病学会(ESC)STEMI指南〔2〕和2013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STEM指南〔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型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M-MDSC)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的62例初诊ACS患者、33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HC)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DSC的表达水平;检测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精氨酸酶-1(Arg-1)mRNA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水平。分析M-MDSC在ACS、SAP和HC组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GM-CSF、IL-6、Arg-1和iNOS水平的相关性。比较ACS患者治疗前后,M-MDSC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SAP组和HC组比较,ACS组患者外周血中M-MDSC、GM-CSF、IL-6和Arg-1 mRNA水平显著升高(均为P<0.01)。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M-MDSC水平又较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显著升高(F=28.502,P=0.001)。M-MDSC水平与GM-CSF、IL-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血清水平及其基因启动子区域5A/6A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ACS组135例,对照组71例。测定MMP-3血清水平,并对MMP-3启动子区域基因测序,分析其5A/6A多态性。结果 ACS组中AMI亚组的MMP-3血清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MMP-3基因启动子区5A/6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基因型在ACS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ACS组中5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5A/5A基因型血清MMP-3浓度高于5A/6A基因型血清MMP-3浓度(P0.05);ACS组5A/5A+5A/6A基因型血清MMP-3浓度高于6A/6A基因型血清MMP-3浓度(P0.05)。进行多因子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为ACS的主要危险因子,5A/5A+5A/6A基因型(OR2.11,95%CI1.23~5.11,P0.01)亦是A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吸烟并携带5A等位基因者较不吸烟携带6A/6A者有5倍的ACS发病风险(P0.01)。结论 MMP-3基因启动子区域5A/6A多态性及MMP-3循环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MMP-3血清水平受其基因5A/6A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影响;吸烟与MMP-3基因5A/6A多态性对ACS具有协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注册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治疗现状。 方法 分析我国近 3年 12个心脏中心注册的 130 1例ACS患者中伴有糖尿病的比率以及该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PCI)的治疗情况。 结果  (1) 2 1 5 %的ACS患者伴有糖尿病 ;(2 )糖尿病合并ACS患者中高血压 (HT)、高血脂 (HL)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 ;(3)年龄 >75岁、脑卒中史以及心功能衰竭 (心衰 )史是糖尿病合并ACS患者住院期间未能接受PCI治疗的预测因素 (OR值分别为 2 393、2 30 3、2 82 8) ;(4 )PCI治疗组住院期间再发心绞痛、充血性心衰和心源性休克明显低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 (P <0 0 5 ) ;(5 )PCI治疗组死亡率明显降低 (0 0 % ,10 6 % )。 结论  (1)目前糖尿病患者中合并ACS的比率为 2 1 5 %左右 ;(2 )在糖尿病合并ACS患者中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尤为重要 ;(3)影响糖尿病合并ACS患者未能接受PCI治疗的因素有年龄 >75岁、脑卒中史以及心衰史 ;(4 )PCI治疗能改善糖尿病合并ACS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和高敏C反应蛋白,并观察早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ACS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60例ACS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TC、TG、HDL-C和LDL-C水平。并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亚组:他汀亚组和常规亚组,2亚组均予常规治疗,他汀亚组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干预3周后对他汀亚组及常规亚组再次采血测定上述指标,比较2亚组药物干预后血清IL-6、TNF-α、INF-γ、sI-CAM-1、hs-CRP的变化以及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结果:ACS组IL-6、TNF-α、sICAM-1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F-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亚组与常规亚组比较IL-6、TNF-α、sICAM-1和hs-CRP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他汀亚组IL-6、TNF-α、sICAM-1及hs-CRP的下降与血脂下降无关。结论:测定血清IL-6、TNF-α、sICAM-1和hs-CRP水平可了解炎症反应的强度。阿托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症反应作用,此作用可能是稳定易损斑块的早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比,探讨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促炎因子IL-6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78例,其中ACS患者40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8例,33例胸痛综合征(CPS组)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值。结果:与SAP组及CPS组相比,ACS组血浆IL-10水平明显降低,IL-6、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P组IL-10水平低于CPS组,IL-6、CRP水平高于C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IL-10水平与IL-6及CRP水平呈负相关,IL-6水平与CRP水平正相关。结论:血浆IL-10水平降低和IL-6、CRP值升高对患者AC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水平的失衡是导致斑块不稳定、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mptom,ACS)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ACS组ACS病人6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病人40例,对照组为40名健康人,检测血清IL-6、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0.05);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942,P<0.01).结论 ACS病人血清IL-6和hs-CRP升高,其水平变化反映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正常血脂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辛伐他汀早期治疗对其干预效果。方法将血脂水平正常的 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代他汀治疗组(20 mg/d×4周)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对照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CS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但其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治疗2周时血脂水平无显著变化,但IL-6和hs—CPP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P<0.01)且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正常的ACS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调脂的抗炎作用,其快速抗炎作用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