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本文对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第一疗程后作血小板数量的测定,了解其血小板数量的变化与完全缓解(CR)的关系.结果表明,血小板最高值≥100×109/L者其缓解率高达90.9%;而血小板最高值<100×109/L者,缓解率仅12.5%血小板最高值与血小板最低值之比(BPCH/L)>10,缓解率达94.1%,而BPCH/L<10缓解率仅30.7%,两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血小板达到正常所需时间比第一次骨髓缓解时间出现要早.提出AL患者化疗第一疗程中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变化与疗效之间有一定关系,它与郁氏MBDI积分分法结合,对早期判断化疗效果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小板(platelet,PLT)数量变化在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接受诱导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初诊患者49例,再诱导9例)在接受化疗后PLT水平的动态变化。以血常规、骨髓细胞学等检查作为评估患者完全缓解的依据。分析PLT数量在化疗后回升的时间及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完全缓解的相关性。结果在骨髓恢复早期,38例达完全缓解的患者中,36例达完全缓解患者PLT〉20×10^9/L;而20例未达到完全缓解患者中,仅3例PLT〉20×10^9/L(P〈0.05);其中,16例达完全缓解患者PLT〉50×10^9/L,未达完全缓解组均未〉50×10^9/L(P〈0.05)。通过动态监测化疗前后PLT的变化,在骨髓功能恢复早期以及完全恢复期,完全缓解组38例患者的PLT计数均明显高于未缓解组20例患者的PLT计数(P〈0.05)。结论PLT数量的动态变化对于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造血功能恢复和完全缓解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Bakers810型血小板分析仪,测定了6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观察了化疗过程中MPV变化特征及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结果提示,患者MPV低于正常,化疗抑制巨核细胞造血时对血小板数和MPV的影响不同,巨核细胞造血存在调节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病人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32例不同类型AL病人的RP、血小板(PLT),动态观察7例病人化疗过程中的RP、PLT的变化,并与12例健康查体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L初治组、复发难治组RP、PLT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7.320、6.950,q=4.318-5.897,P〈0.05)。缓解组化疗前RP高于化疗后(t=2.806,P〈0.05);未缓解组化疗前RP低于化疗后(t=3.128,P〈0.05)。7例初治AL病人骨髓抑制期RP、RP%低于骨髓恢复期(F=7.061、9.345,q=3.932~5.983,P〈0.05)。AL病人RP%与PLT呈负相关(r=-0.373,P〈0.05)。结论 RP可反映AL病人的不同病理状态,也是化疗后骨髓恢复的一个早期且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血小板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使用Baker-810自动血小板分析仪,动态观察了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儿童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数(下称pl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下称MPV)变化。二者在正常人分布之关系已有报道,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论述不多,后者对于疗效的观察,愈后的估计可能更有意义。现将实验结果报 相似文献
6.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容积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Changeofplateletcountandaveragevolumeinpatientswithleukemiaanditsclinicalsignificance郭超李志春高红近年来血液分... 相似文献
7.
8.
<正> 病案举例1 热毒炽盛王某,男,24岁.近月以来,发热37.6℃左右,朝轻暮重,夜有盗汗,口苦口臭,全身肌肤出现呈片紫癜,以及耳、鼻、眼、口、二便等处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血色深红,心烦少寐、舌质红绛,苔焦黄腻,脉数.经检查骨髓象为 相似文献
9.
1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学,生物学和临床特征。在FAB分型中属M3型,世界卫生组织(WHO)将APL归为AML伴有特征性染色体改变t(15;17)(q22;q21),(PML-RARα)及变异型[1]。在美国,每年大约有600~800人诊断为APL[2]。10岁以下儿童,APL患者少见,在少年期发病率升高,早期成年期达到高峰,一直持续到60岁发病率开始下降[2]。在临床开始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前,出血一直是APL患者在诱导治疗中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例如,GIMEMA研究小组回顾性研究了268名APL患者,开始治疗的 相似文献
11.
袁苏徐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1):107-10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AP不同病程、严重程度、性别、年龄的血小板计数变化的特点。结果AP发病第1天中有49%的患者血小板计数<100×109/L,该比例随后逐渐下降(r=-0.85);平均血小板计数在起病的前2周内呈上升趋势(r=0.96),且不同发病天数间的平均血小板计数有显著差异(P<0.01)。病程中后期,部分患者的血小板计数>300×109/L,其比例随病程时间延长而升高(r=0.83);上述变化在不同性别中无明显差异,但≥60岁的患者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比例明显高于<60岁者(P<0.05)。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发病前3天首次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比例(57%)明显多于轻症AP患者(19%,P<0.001),病程中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比例(29%)也明显多于轻症患者(7%,P<0.001)。如以发病后首次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标准预测SAP,其敏感性59%,特异性81%,阳性预测值51%,阴性预测值85%。结论AP发病时血小板计数有下降趋势,随着病程延长,血小板计数有增高趋势,血小板计数<100×109/L对预测SAP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骨折伴多发伤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骨折伴多发伤患者90例,根据血小板计数(PLT)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PLT降低组31例和PLT正常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创伤严重等级评分(IS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III评分(APACHE III)以及全身炎性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死亡的发生率,比较最终死亡的患者与存活患者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PLT降低组患者的ISS评分与APACHE III评分较PLT正常组均显著较高(P0.05);PLT降低组全身炎性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77.42%、83.87%、41.94%较PLT正常组54.24%、59.32%、15.25%显著较高(P0.05);PLT降低组死亡率为29.03%较PLT正常组5.08%显著较高(P0.05);死亡组患者PLT最低值与均值较存活组显著较低(P0.05);死亡组患者血小板最早下降时间较存活组显著较早(P0.05);血小板下降持续时间较存活组显著较长(P0.05)。结论骨折伴多发伤患者血小板急剧下降会导致患者并发多种全身性炎症及功能障碍,患者死亡率高,血小板持续性降低和血小板计数快速的下降预示着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3.
Of 283 cases of lymphocytic disease, 81% fell within three distinct categories: lymphocytic and lymphoblastic lymphosarcoma and lymphocytic leukemia. The remaining 19% showed transitions from more mature to less mature cell types or from local to general anatomic distribution. The clinical course was related to the cell type and the extent of disease rather than to the presence of blood stream invasion.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lymphocytic leukemia and of those with lymphocytic lymphosarcoma was the same, while that of patients with lymphoblastic lymphosarcoma was much shorter. Survival curves are simple exponentials and do not suggest two populations, one with disease less malignant than the other.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仪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分析GPⅡb/Ⅲa(检测CD 41/CD 61),测定30例正常人、3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GPⅡb/Ⅲa的阳性表达率及ADP诱导血小板CD 41/CD 61表达的动力学特征。结果正常人血浆阳性表达率CD 41和CD 61分别为93.87%±6.60%;急淋患者分别为57.22%±39.55%和57.44%±39.02%;急非淋患者分别为52.26%±41.16%和52.78%±40.47%。经t检验,急性白血病患者CD41/CD6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DP可诱导其CD41和CD61表达增高。结论检测GPⅡb/Ⅲa的阳性表达率,对研究急性白血病的病理生理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水平的变化规律,为APL临床诊治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及掌握血小板输注时机与频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7例APL患者及20名健康人RP%,并计数得出其相应的网织血小板绝对值(RPC)。结果初诊时(3.43±1.47)及治疗中(7.03±3.61)患者的RP%均较正常对照组(1.37±0.52)升高(P〈0.05),而RPC(0.11±0.04,0.27土0.11)较正常对照组(0.35±0.10)明显降低(P〈0.01);经化疗缓解时,其RP(3.87±1.08)及RPC(0.56±0.2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的RP%较初诊时无明显变化(P〉0.05),RPC较初诊时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APL病程中连续检测RP及RPC的变化,有助于判断骨髓造血情况,同时为血小板输注与否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非外伤性急性脑内出血病人并无重要脏器急慢性疾病。无糖尿病史 ,入院前未用过影响血糖的药物。根据GCS评分将本组病例分为三组 ,Ⅰ组 (GCS 3~ 4分 ) 18例 ,Ⅱ组 (GCS 5~ 6分 ) 8例 ,Ⅲ组 (GCS 7~ 12分 ) 10例。在患者出血后 2 4小时以内 ,抽取静脉血 5ml,测定血糖浓度 ,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GCS评分越低 ,血糖浓度越高 ,血糖浓度越高 ,死亡和致残率越高。结论 :说明脑出血患者的血糖水平与GCS评分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变化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733例脓毒症患者,依据血小板水平,分为血小板减少组(612例)和血小板正常组(1121例)。比较两组患者,分析血小板与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计算两组患者的累积风险曲线和生存曲线。结果研究发现血小板减少组败血症、休克、机械通气及死亡患者例数占整组病人总数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正常组,ICU住院日、人均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1日和第9日,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抗凝血酶呈正相关,与超敏C反应蛋白呈现负相关(P<0.05)。血小板减少组累积风险更高,生存率更低,并且随着ICU住院时间(ICUSTAY)的延长,累积风险越来越高,生存率越来越低。结论研究表明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患者休克、住ICU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组患者累积风险更高、生存率更低、危险因素更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水平及早期动态变化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0年5月~2015年5月共收集严重创伤患者50例(记为观察组)、非严重创伤患者50例(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伤后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水平,同时根据严重创伤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这两组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并对血小板计数与预后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50例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100×10~9/L以下者占30.0%。伤后24 h、48 h、72 h、第7 d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活组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小板计数降低会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率,及时纠正患者凝血功能对其预后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时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抽选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以ATRA+砷剂维持治疗;对照组以ATRA+6-巯基嘌呤(6-MP)+甲氨蝶呤(MTX)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平均血小板聚集率及维持治疗时间,随访统计复发率、死亡率、无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胶原、二磷酸腺苷(ADP)诱聚:观察组分别为(76.72±5.33)%、(81.43±8.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9.46±6.29)%、(88.27±7.95)%(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死亡率、无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维持治疗时间为(19±3)月低于对照组(27±4)月(P0.05)。结论APL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维持治疗能抑制患者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与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汤清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3):105-105,107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 80例 ,分别测其空腹血糖 ,将其分为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 ,观察血糖增高与脑卒中类型、病灶大小、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糖升高在脑梗塞与脑出血中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高血糖组病灶显著大于正常血糖组 (P <0 .0 5 )。高血糖组的重型患者数和死亡人数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无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