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唐斌  王刚  邓峰美  何芳  程江  张君  赵娟  王萍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832-1833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哈萨克族脂肪肝分布差异及与门静脉宽度、脾厚径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B型超声诊断技术,对检出的脂肪肝与门静脉宽度、脾厚径进行分析。结果受调查766人中,汉族381人,哈萨克族385人;其门静脉宽度平均值汉族较哈萨克族小,脾厚径平均值汉族较哈萨克族大。结论脂肪肝在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之间分布不同,门静脉宽度、脾厚径在不同民族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新医社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汉族膝骨性关节炎患病率及其特点。方法采取入户调查的形式,对2016~2017年新医社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三个民族膝骨性关节炎的患病情况展开调研。结果 (1)不同民族膝骨性关节炎患病率方面:三个民族相比有显著差异,且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患病率较高。(2)不同性别膝骨性关节炎患病率方面: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汉族男、女性相比无明显差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三个民族男性相比,维吾尔族、汉族男性患病率较高;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三个民族女性相比,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女性患病率较高。(3)不同年龄段膝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分布:随年龄增加,膝骨性关节炎患病率总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60岁以上年龄段患病率最高;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三个民族的男性膝骨性关节炎患病率在大于60岁年龄段达到最高。结论新医社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三个民族膝骨性关节炎总患病率明显高于国内大部分地区但又低于相似纬度的新疆塔城地区;三个民族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患病率较高,且各年龄段女性患病率均高于同年龄段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琢(TNF-α)-308 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哮喘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方法,检测16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40 例健康对照者的TNF-α-308 基因多态性。根据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标准对16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比较各中医证型的基因分布。结果:哮喘组与正常组、维吾尔族哮喘组与维吾尔族正常组、汉族哮喘组与汉族正常组、维吾尔族正常组与汉族正常组之间的两种基因型(野生型和突变型)及等位基因在分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哮喘各中医证型间TTNF-α-308 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哮喘患者与维吾尔族哮喘患者在各中医证型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疆支气管哮喘发病可能与民族、TNF-α-308 基因多态性无关;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分型可能与TNF-α-308 基因型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差异,以探寻西北燥证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不同民族冠心病发病、病理变化及预后的内在关系。方法制定冠心病及中医证候类型计量计分调查表,调查并按统一规定填写调查表。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冠心病病人中医证候类型,探索新疆不同民族间冠心病中医证型异同。结果将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冠心病罹患西北燥证患者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分析,P0.05,故冠心病罹患西北燥证的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不同民族间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不同民族间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具有差异。结论罹患西北燥证对不同民族冠心病中医证型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早发冠心病脂质代谢异常表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早发冠心病(PCHD)的77例住院患者(男性<55岁,女性<65岁),其中38例为维吾尔族PCHD患者,39例为汉族PCHD患者,分析维吾尔族、汉族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表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维吾尔族、汉族两民族不同中医证型均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TG水平的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LDL-C水平升高,维吾尔族与汉族同证型比较,维吾尔族痰阻血瘀证TG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寒凝心脉证TG水平升高,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TG、L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结论 维、汉两民族PCHD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CHD)危险因素。方法:1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男55岁,女65岁),按不同的民族分两组,汉族112例,维吾尔族84例。结果:维吾尔族早发冠心病组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超重等方面与汉族早发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早发冠心病患者超重、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等与汉族早发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有多种危险因素。如对危险因素及早进行护理干预,会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民族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影响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因素观察并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008年2-6月收集的100例维吾尔族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归纳维吾尔族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肝瘀痰阻型为主。结论:维吾尔族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其独特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以及中医体质的分布差异。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本科在读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女大学生75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及本课题组编制的"痛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女大学生的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阳虚质为主;经卡方检验,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女大学生的体质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聚类分析,维吾尔族和汉族聚为一类,哈萨克族单独聚类;经不同体质相对应的痛经发生率的频次表分析,气虚体质对应的痛经人数最多。结论维吾尔族、汉族和哈萨克族女大学生的体质分布有显著差异,气虚体质痛经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研究新疆北疆地区的维吾尔族、汉族崩漏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多中心抽样的病例调查方法。根据现场观察患者及体质特征,询问填写体质分类。结果汉族孕次、产次药流次数均小于维吾尔族;汉族崩漏患者的整体受教育水平高于维吾尔族患者;崩漏患者中汉族偏颇体质中,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这四种中医体质分布高于维吾尔族;汉族、维吾尔族崩漏患者中医体质均以偏颇体质为主,且兼夹偏颇体质为主;除平和质特禀质外,单一偏颇体质和兼杂偏颇体质差距很大,尤其以痰湿质,气郁质为最明显。结论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饮食习惯造成了该地区崩漏患者的体质类型的地域化特点;饮食生活习惯、生育史、文化程度的民族差异造成了维、汉两个民族的种群差异,汉族崩漏患者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比例高于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筛选出当地维吾尔族患者303例和汉族患者3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及中医症状信息调查,比较维汉两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差异。结果维吾尔组高尿酸血症患者排名前3位证型依次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脾虚证,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排名前3位证型依次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血瘀证。维吾尔族痰浊阻滞证、血瘀证构成比均明显低于汉族(P均0. 05),脾虚证、肾虚证、湿热证构成比均明显高于汉族(P均0. 05)。维吾尔族患者症状出现较多的依次为形体肥胖、神疲乏力、腰酸等,汉族患者症状出现较多的依次为神疲乏力、失眠、眩晕等。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脾虚证,中医治疗可从脾肾入手,以健脾补肾、化痰泄浊为治则;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血瘀证,中医治疗可着重从肾入手,以补益肾气、化痰逐瘀为法。  相似文献   

11.
丹参注射液鳖甲软肝丸并用治疗代偿性肝硬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鳖甲软肝丸治疗代偿性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48例酒精性脂肪肝采用丹参注射液、鳖甲软肝丸联合治疗,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中患者发生失代偿性肝硬化,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以及门脉直径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鳖甲软肝丸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血清HA、LN、PCⅢ,同时有效缩小门脉宽度和脾脏厚度,并阻滞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明显提高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俞晓芳  宋宇震  林立  吴剑华 《光明中医》2014,29(12):2543-2545
目的 观察养阴活血中药治疗肝纤维化患者的抗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恩替卡韦)和对照组(恩替卡韦),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4项、肝脏硬度值、门脉内径、门脉血流速度、脾脏厚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肝纤维指标4项、降低肝脏硬度值,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P<0.01),治疗组在降低门脉宽度,改善门静脉血流速度上较对照组为优(P<0.01).对照组无优势.结论 养阴活血中药对改善肝纤维化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医"肝、脾"的位置和本质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位和完整的阐述。《内经》未有明确脾的位置,后世医家因此对脾的位置有众多解说,难以统一。通过对经典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的学习和思考,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学习和总结,我们从肝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研究中得出肝脾两脏一体新说的结论,中医之脾实质上就是门静脉系之肝。  相似文献   

14.
王江  侯键  谢明国  郑黎 《四川中医》2010,(11):22-24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患者CT门静脉系血管成像特点的研究,探讨肝硬化中医证型与CT门静脉系血管成像特点的关系。方法:将124例肝硬化患者辨证分型后,进行CT门静脉系血管成像检查,然后观察和测量各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径线及走行,并将观测到各证型的门静脉侧枝循环程度分为四度,最后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肝硬化肝气郁结型及湿热内蕴型与其他四型门静脉主干直径及脾静脉直径比较,均以轻度扩张为主,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阻络型脾静脉直径最大,与其他五型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气郁结型及湿热内蕴型侧枝循环程度主要表现为0度及1度,与其他四型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以及血瘀阻络型侧枝循环3度数量与肝气郁结型及湿热内蕴型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门静脉系成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硬化各证型的特点,可以作为肝硬化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健脾温阳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温阳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均采用以温阳健脾立法的雄芍汤治疗,疗程为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IV-C、LN)及肝脾B超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93.3%;除肝脏B超疗效不明显外,患者症状和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脾脏厚度、门静脉直径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结论雄芍汤对脾肾阳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可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并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腹水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60例,均给予柔肝化纤颗粒治疗。结果:治疗后FHVP、脾静脉内径(Dsv)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WHVP、HVPG、静脉主干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变化、脾静脉流速Vsv及流量Qsv、HR、MA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肝化纤颗粒可显著地降低肝硬化患者脾静脉与门静脉主干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从而减少门静脉的血流灌注,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腹水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保肝、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肝纤维化、HBV和DNA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HBV和DNA指标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肝功能指标、Child-Pugh评分、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改变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较单用拉米夫定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参、黄芪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液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A(常规治疗)组42例和B(常规加丹参、黄芪治疗)组4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3个月后监测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门静脉血流速度(Spv)、脾静脉血流速度(Ss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粘蛋白(LN)各1次,并作对比分析。结果:B组Dpv、Dsv缩小,Spv、Ssv加速,Qpv、Qsv减少,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且HA、PCⅢ、LN有明显改善,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参、黄芪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改善肝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8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 200μg,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3个月监测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门静脉血流速度(Spv)、脾静脉血流速度(Ss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及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各1次,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B组Dpv、Dsv缩小,Spv、Ssv加快,Qpv、Qsv减少,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前列腺素E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