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克强 《河北医药》2005,27(3):186-187
目的 通过对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治疗分析,找到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治规律,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23例出现并发症,治愈30例,死亡4例。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有五点,但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判断。围手术期必须使用洋地黄、极化液等强心、利尿治疗。开放阻断时要使用洋地黄、速尿并补钾。对术前患有脑梗死者,体外循环转流需要平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的治疗分析,找到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治规律,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共有23例出现并发症,治愈30例,死亡4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有5点.但要根据患情况进行判断。围手术期必须使用洋地黄、极化液(GIK液)等强心、利尿治疗。开放主动脉阻断时要用洋地黄、速尿并补钾。对术前患有脑梗塞的病人,体外循环转流要平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2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按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均存在多项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其中单纯左房室瓣替换94例、单纯主动脉瓣替换10例、左房室瓣替换加主动脉瓣替换90例、右房室瓣替换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清除加左房室瓣替换3例,并且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大部分取得良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25%(50/200),术后早期死亡率7%(14/200)。随访157例中,远期死亡8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卉度症发生率较高,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术前准备、麻醉平稳、术中对病变的纠治合理和注意并发症的预防等,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仝国林 《中国医药》2009,4(5):360-361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恶病质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7年2月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脏恶病质患者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无二次开胸及切口感染;随诊6~36个月,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恶病质患者经积极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营养状况得到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研究含磷酸肌酸心肌极化液对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极化液进行治疗,实验组50例采用含磷酸肌酸心肌极化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含磷酸肌酸心肌极化液针对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且患者发生心脏复跳率比对照组高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采用含磷酸肌酸心肌极化液治疗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极化液的治疗,并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000年~2003年收治的3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7.9%,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保留瓣下结构、人工瓣膜合理的选择和匹配及加强术后处理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就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术后监护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瓣膜替换术,其后给予患者术后监护与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50例患者术后进行监护与治疗,其中15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2例患者死亡。15例患者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死亡1例),恶性心律失常6例,呼吸衰竭3例,肾功能衰竭2例(死亡1例),肝功能衰竭1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替换术后,加强术后监护与治疗,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处理经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9年9月至2004年10月外科治疗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心肌保护方法、手术方式。结果 低心排综合征5例,活动性出血二次开胸止血3例,脑栓塞2例,迟发性心脏破裂1例,肾功能不全1例,肺部感染1例,死亡3例。结论 加强围术期处理,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彻底纠正瓣膜畸形及注意人工瓣膜的选择,重症心脏瓣膜病亦可取得良好的早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替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改善心功能,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注意心功能与心律失常监护,加强抗凝治疗宣教等。结果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注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前护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术后严密监护,可提高护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前营养调整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9年8月共手术治疗207例心脏瓣膜病,其中5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入院时心胸比率0.58~0.98,平均0.68±0.54,>0.7者22例,心功能均为Ⅲ级或Ⅳ级;术前全部给正规营养支持治疗,手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结果:住院死亡1例,死亡率1.8%;术后急性心包填塞1例,低心排6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结论:重症换瓣病人术前的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成功率,缩短其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郭志刚 《天津医药》2018,46(5):449-453
摘要: 杂交技术 (hybrid technique) 是将微创心脏外科技术和心内介入技术结合的技术, 具有疗效确切、 视野良好、 创伤微小的优点, 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先进的治疗选择。随着技术水平、 诊疗意识、 医疗设备的逐步提高,特别是 “Hybrid手术间” 的逐渐普及, 杂交技术已经在心外科的多个亚专业领域开展应用, 个别领域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案。目前主要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主动脉疾病、 房颤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高龄食管癌的疾病特点和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82例高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39例。术后近期并发症共19例,远期并发症共8例。治愈33例,好转30例,未治12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1例。结论手术治疗仍是高龄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其次为带膜食管支架置入和化疗。详细的病史询问、对高龄食管癌疾病特点的充分认识、规范的住院医疗制度是避免误诊、漏诊的重要措施。围手术期治疗规范与否是防治高龄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38例的诊断、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38例,其中先天陛心脏病11例(28.9%),风湿性心脏病12例(31.6%),退行胜变6例(15.8%),无基础病变者9例(23.7%),所有病人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纠治瓣膜病变及心脏畸形,术前进行血培养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外科手术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发现心脏及大血管赘生物32例(84.2%),血培养阳性17例(44.7%)。手术后死亡2例(5.2%)。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适时手术和内、外科联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患者围术期处理及外科手术经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9年9月至2004年10月外科治疗78例重症心脏瓣膜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术中心肌保护及术中手术方法.结果 78例中75例治愈;发生并发症13例:低心排综合征5例、活动性出血二次开胸止血3例、脑栓塞2例、迟发性心脏破裂1例、肾功能不全1例、肺部感染1例,其中死亡3例.结论 加强围术期处理,采用冷-温血心肌保护液,选择双叶瓣、保留左房室瓣瓣下结构或左房室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延长辅助呼吸时间,重症心脏瓣膜病亦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胆漏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控制并降低术后胆漏的发生。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肝胆手术者确诊48例出现胆漏患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患者个案资料,总结胆漏发生的原因,提出临床预防对策,针对性再次治疗。结果 48例肝胆手术出现胆漏者就其病情发展状况采取对应性措施,如非手术或手术性再次治疗后,治愈患者46例,1例术后出院失访,1例死亡,总体治愈率95.83%,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出现胆漏的情况是可以预防并控制的,须要求手术医师及医护人员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及过硬的手术和医护技能,才是确保防术后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毅 《中国医药》2013,8(5):600-601
目的探讨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实施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肾功能衰竭(3例)、呼吸衰竭(2例)。80例患者中早期死亡4例(5.0%),死亡原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脑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1例。76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平均(29±12)个月,心功能I级65例,Ⅱ级10例,Ⅲ级1例;术后心胸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心胸比〈0.70者72例,≥0.70者4例,平均(0.61±0.12);70例恢复正常工作,6例部分工作。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手段。需要加强术前准备、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心肌保护、术后监护等几个方面管理。  相似文献   

17.
卢绍华  杨扬  杨思远 《安徽医药》2024,28(5):986-988
目的探究发生于心脏瓣膜的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 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腱索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对二尖瓣肿物的标本行病理检查进行形态学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病人多无特殊症状。心脏超声表现为二尖瓣腱索见一条索状稍强回声。组织学表现为:肿瘤呈乳头状突起,表面被覆单层立方上皮细胞,中心为无血管的轴心区,主要部分是特征性的淡红色的弹力纤维组织。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而乳头状弹力纤维瘤是一种少见且发病隐匿的心脏肿瘤,病人常无明显症状,可引起栓塞风险。该例肿瘤位于二尖瓣乳头肌腱索处很罕见。术前行超声心动图及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提高心脏乳头状弹力纤维瘤病人诊断率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上矢状窦损伤的治疗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我科近5年61例上矢状窦损伤的临床资料。分析上矢状窦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以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应用,对于不同类型血肿在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处理,着重探讨不同上矢状窦损伤的手术原则、手术策略、术中、术后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结果6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月,恢复良好29例(47.5%),中残19例(31.1%),重残11例(18.0%),植物生存3例(4.9%),死亡8例(13.1%)。结论术前充分准备,选择正确手术入路和修补方法是成功救治上矢状窦损伤的关键,根据患者具体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治疗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