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短刺法配合拔罐治疗髂腰韧带损伤7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髂腰韧带损伤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L5两侧或一侧的深在性疼痛,病人不能指出具体的痛点,腰部屈伸、侧屈及旋转活动受限。我们自2004-2009年采用短刺法配合拔罐治疗髂腰韧带  相似文献   

2.
髂腰韧带损伤是导致下腰痛的常见疾病之一 ,既往对此病认识不足 ,多以腰肌劳损论治 ,采用推拿、理疗、封闭等方法治疗 ,效果不尽满意。作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 ,认为该病是一独立性疾病 ,采用闭式针刀松解术配合弹拨手法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作者自  相似文献   

3.
髂腰韧带是连接脊柱与髋骨的重要结构.它起自第四、五腰椎横突,止于髂棘后部,成三角形分布.可能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姿态,限制腰部过度侧弯和旋转.  相似文献   

4.
孙勇  唐开军 《中医正骨》2012,24(10):42-43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拔火罐治疗髂腰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采用针刀配合拔火罐治疗髂腰韧带损伤患者42例,男36例,女6例。年龄16~52岁,中位数45岁。左侧19例,右侧23例。病程0.5 h至7 d,中位数16 h。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中位数5个月。均无针眼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急性腰扭伤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治愈32例,显效7例,好转3例。结论:采用针刀配合拔火罐治疗髂腰韧带损伤,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薛军  于清华 《中国针灸》2003,23(3):168-168
3年来笔者采用小针刀松解髂腰韧带治疗髂腰韧带损伤8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男30例,女50例;年龄25~5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所有患者均有腰痛症状,正坐向患侧背向转身,引起髂腰韧带处疼痛加剧,在L4、L5外侧缘和髂骨嵴之间的髂腰角处有深  相似文献   

6.
正髂腰韧带损伤在临床较为多见,多为慢性损伤,是造成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因其病位深在,临床症状与骶髂关节错位损伤、腰背筋膜损伤相似,常致诊断不明而混淆。临床上关于针刺、推拿、穴位注射、小针刀、中药单法或联合应用治疗髂腰韧带损伤的报道很多,均取得满意疗效。现笔者将中医药治疗髂腰韧带损伤的近况综述如下。1单法应用1.1针刺疗法周立武等[1]将140例腰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恢刺法,先直刺入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定位针灸治疗髂腰韧带前束损伤 2 0例 ,效果较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中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最小18岁 ,最大 43岁 ;病程最长 3浕 ,最短 2周 ;右侧发病 11例 ,左侧发病 9例 ;因扭伤发病 6例 ,劳损发病 8例 ,其余 6例无明确因素 ;拍腰椎片示腰 5横突一侧肥大者 12例 ,双侧肥大者 8例。1 2 诊断标准 多见于中青年 ;部分有扭伤或劳损史 ;一侧髂腰区酸沉、疼痛、乏力 ,且难以指出疼痛部位 ,久坐、久站疼痛加剧 ,晨起疼痛明显 ,活动后好转 ;无压痛点 ,脊柱向健侧弯时引起患侧疼痛 ,Patrick试验…  相似文献   

8.
髂腰韧带损伤临床较为常见 ,因该韧带解剖位置深 ,又被骨组织所遮挡 ,发生损伤时痛点不确定 ,故不易确诊 ,治疗效果常欠佳。笔者应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本病 5 6例 ,效果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观察患者共 5 6例 ,其中男 30例 ,女 2 6例 ;年龄 2 1~ 6 8岁 ,平均 4 1.5岁 ;病程最短 3d ,最长 12年。患者多有腰部外伤史或劳损史 ,在下腰部一侧或两侧有深在疼痛 ,患者只能指出疼痛大致部位 ,而不能明确痛点 ,腰部扭转时疼痛加剧。查体在第 4、第 5腰椎外侧缘和髂骨嵴之间的髂腰角处有深在压痛 ,X线检查无异常。2 治疗方法2 1…  相似文献   

9.
目的:电针结合穴位注射当归及维生素B12治疗髂腰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用电针结合穴位注射当归及维生素B12治疗髂腰韧带损伤42例。结果:治愈率占85.7%。有效率100%。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髂腰韧带损伤效高愈速,安全简便,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正>髂腰韧带损伤是急慢性腰痛的一种,以腰臀部疼痛而无腿部放射性痛、第5腰椎旁至髂嵴之间有明显压痛点为主要表现。于2006年1月~2012年4月间,笔者运用肘按法为主推拿治疗髂腰韧带损伤2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8岁~40岁5例,40岁~50岁17例,≥50岁3例;第3次发病者5例,第2次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62.9%和94.3%,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8.3±10.6)%,对照组为(49.8±1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膻中穴配合背俞穴拔罐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滞针法治疗枕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以1:1的比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取穴一致,治疗组是天应穴用滞针法,对照组是天应穴用普通针刺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减轻患者疼痛更明显。结论天应穴滞针法治疗枕神经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是穴刺血对急性痛风及后期痛风石形成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阿是穴刺血,对照组45例先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待疼痛症状控制后改服苯溴马隆片,于治疗21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尿酸浓度的变化,3个月后比较两组痛风石的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6.7%和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均有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的血尿酸浓度降低大致相近;两组治疗前后痛风石的形成病例数比较均有上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治疗组痛风石的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阿是穴刺血在治疗急性痛风及预防痛风石的形成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浮针配合针刺阳陵泉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针刺阳陵泉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针刺阳陵泉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针刺阳陵泉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温通针法配合透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冲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287-288
目的比较温通针法配合透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与传统针刺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温通针法配合透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疗程为2.7个,对照组为23.8个,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温通针法配合透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只单独采用推拿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每疗程6 d),治疗组治愈22例,愈显率为90.0%;对照组治愈13例,愈显率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肩关节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内旋以及疼痛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对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阴陵泉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地干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促进其临床痊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法。方法应用电水针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并与单纯针刺30例对照。结果电水针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愈率与单纯针刺组差异明显。结论电水针配合针刺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温排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温排针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1例采用温排针治疗。对照组129例给予电针常规穴位针刺治疗,辅助口服21金维他、肌苷片及中药煎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排针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运用温通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颈肩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8例颈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穴运用温通针法,对照组穴均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6.7%,对照组为6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巨刺郄穴配合推拿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巨刺郄穴配合推拿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分成巨刺郄穴辅以推拿组(治疗组57例);常规针灸组(对照组48例),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观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的变化,并测量治疗前后患侧拇指至健侧肩胛骨下角的距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8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治疗前后患侧拇指到健侧肩胛骨下角的距离差值也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差值大于对照组。结论巨刺郄穴配合推拿治疗粘连期肩周炎具有痛苦小,疗效好,疗程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