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红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4,13(6):369-371
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概况华西医科大学(成都61004)陈永红(综述)鲁长豪(审校)玉米赤霉烯酮(Eearalenone)又称F-2雌性发情毒素,是由玉米赤霉菌、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真菌所产生的真菌毒素,它具有动物雌性激素的作用,又是某些真菌的一种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方法样品用84%乙腈水溶液提取,取部分提取液加水稀释,将稀释液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用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100 mm×4.6 mm,2.4μm)进行分离,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样品检测玉米赤霉烯酮在5.0~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9,方法的检出限2.5μg/kg,方法的定量限8.5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91.2%~93.9%,相对标准偏差(RSD)1.17%~2.47%。结论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可用于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建立了常用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HPLC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提取、过免疫亲和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分析。结果:玉米赤霉烯酮在5~10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回收率在80%~110%之间,定量限为10μg/kg,检测限为2μg/kg。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常用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定量测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以下简称ZEN)是由禾谷镰刀菌和黄色镰刀菌等产生的真菌毒索,可引起动物(猪最敏感)和人的雌激素过多综合征,还具有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基因毒性及可疑致癌性等。ZEN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麦等粮谷类作物。为了控制ZEN对人和动物产生的危害,至2003年止,已有19个国家制订了食品中ZEN限量标准,JECFA和欧盟分别制定了最大允许摄入量值(ADI)。为保护我国在世界粮食贸易中的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健康,应尽快制定出风险评估基础上的ZEN的限量标准,风险评估的基础是污染调查,要使污染调查数据更具说服力,则建立稳定、可靠的检测方法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广东药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广州510224)叶蔚云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中心陈永红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又称为F-2雌性发情毒素,是由玉米赤霉菌、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真... 相似文献
7.
戴宗智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76,(2)
将美国国家分析化学者协会(AOAG)测定黄曲霉毒素的方法Ⅱ加以改进,以甲醇-水萃取系统为基础,发展为对黄曲霉毒素和赤霉烯酮两者同时检出的快速筛选法。甲醇-水萃取物经正己烷脱脂和用碳酸 相似文献
8.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16)
目的建立玉米等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50℃氮吹干,乙腈定容后进样色谱分析。色谱条件:分离柱为Hypersil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乙酸铵(70∶30,V/V);检测波长为236 nm。结果本法在0μg/ml~10μg/ml条件下,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5),ZEN的回归方程为y=81.25x+1.64,方法的检出限为5.0μg/kg。对玉米、小麦、稻谷3类样品分别作了低、中、高3种浓度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4.0%~1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7.1%。结论本法样品处理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可作为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定量测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化学发光酶免疫方法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检测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ZEN)快速灵敏化学发光酶免疫方法。方法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化学发光检测ZEN最佳工作条件(抗原包被浓度、包被量、一抗和二抗的工作效价、线性范围和检出限等),建立化学发光检测ZEN的方法并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多次实验,化学发光检测ZEN的工作条件为:玉米赤霉烯酮-牛血清蛋白(ZEN-BSA)最佳包被浓度为0.1μg/mL,包被量为100μL/孔,抗ZEN单克隆抗体的最佳工作效价为1:1600,标准曲线线性范围0.01~50 ng/mL,50%抑制浓度为13.04 ng/mL,ZEN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7 ng/mL,样品中ZEN的最低检出量为0.15μg/kg,在20~400μ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范围为66%~115%;用所建方法对23个食品样品进行分析,检测结果与LC-MS/MS结果高度相关(r2=0.98)。结论所建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食品中ZEN污染水平的批量筛选。 相似文献
10.
玉米赤霉烯酮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研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制玉米赤霉烯酮ELISA快速定量检测试剂盒,用以检测食品中抗玉米赤霉烯酮(ZEN)。方法在ZEN单克隆抗体基础上,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试剂盒的各项指标。结果试剂盒最低检出浓度为1ng/m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200ng/ml,回归方程为^Y=0·99-0·40X(R2=0·99);抗体对ZEN50%的抑制浓度为16·3ng/ml;对玉米和小麦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6·5%和95·5%,变异系数分别是13·2%和10·9%;试剂盒4℃保质期超过6个月;对参试真菌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实验室内的变异系数小于15%,实验室间变异系数小于20%;用本法与HPLC法同时检测美国维康公司玉米赤霉烯酮盲样,结果均在允许范围之内,且两种检测方法无差别。结论该试剂盒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具有快速、灵敏、稳定、专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古月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0,(2)
作者以 Sprague Dawley 大鼠的肝匀浆3ml(相当于0.3 g 肝)与13.3μg 玉米赤霉烯酮(F-2)和磷酸缓冲剂(0.15 M,pH 7.4)在37℃下孵育30分钟,即时加3 ml0.3MH_3 PO_4终止其代谢。以氯仿提取后在硅胶薄板上以苯-醋酸(9:1)为溶剂系统进行分离。在340 nm 激发波长和475 nm 发射波长下测玉米赤霉烯酮和玉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啤酒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方法 啤酒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用乙酸乙酯提取,50℃水浴中氮气吹干,用乙腈溶解,过滤,以Zorbax SB-18为分离柱,用甲醇+0.020 mol/L乙酸铵(75+25)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6nm。结果 玉米赤霉烯酮在0 μg/ml~1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7);方法检出限5.0μg /kg。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2.7%,加标回收率为86.0%~100.0%,平均回收率为93.6%。啤酒样品中玉米赤霉稀酮含量为51.6μg/kg~584.0μg/kg。结论 本法具有简便、经济、灵敏、准确的特点,适宜在基层检测机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制高灵敏度玉米赤霉烯酮免疫层析检测卡。方法 制备一种粒径为(116.7±2.0)nm、分支多的金纳米花(AuNFs),用AuNFs标记玉米赤霉烯酮(ZEN)单克隆抗体(AuNF-ZEN-Mab),研制出用于检测粮食和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金纳米花免疫层析卡(ZEN-GFICT)。结果 对比法ZEN-GFICT和消线法ZEN-GFICT对ZEN标准品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5和6 ng/mL,对实际样品检出限分别为5和60μg/kg,是传统ZEN纳米金免疫层析检测卡(ZEN-GICT)的6倍(对比法)和4.5倍(消线法)。21份样品的ZEN-GFICT判断结果(对比法和消线法)与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相比,总符合率均为90.5%。结论 ZEN-GFICT对比法和消线法可以对样品中ZEN含量做出5、 5~60和60μg/kg的三个区间判定。检测样品时,能够筛查ZEN污染程度低的样品。 相似文献
14.
高寒山区粮食作物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内蒙古哲里木盟卫生防疫站(028000)宝金彩宋宝才李静朱秀王雅宾周海峰朱少兵(指导)哲里木盟扎鲁特旗霍林郭勒乡、哈尔淖和北阿其郎吐村地处东经120度,北纬45°35′度,海拨560m。无霜期90天,年最低... 相似文献
15.
玉米赤霉烯酮毒性研究及检测方法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广泛污染谷物食品的真菌毒素,对动物、人类都会产生毒害,人们食用被其污染的食物会导致肝癌、睾丸癌、食道癌及青春期早熟等疾病。目前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薄层色谱、无毒检测体系和免疫学检测。综述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研究、检测方法及其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制备抗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和柱(IAC)。方法用辛酸硫酸铵法纯化抗ZEN单克隆抗体,将纯化好的单抗与溴化氰活化的4FF葡聚糖偶联制备抗ZEN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合柱。采用紫外扫描鉴定偶联反应,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备好的免疫亲合柱进行评价。结果每根抗ZEN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和柱,使用0.5ml溴化氰活化的4FF葡聚糖,350ugZEN单克隆抗体,柱容量为0.40ug。小麦样品添加ZEN标品60—300ug/kg,回收率76.33%-90.10%,相对标准偏差6.68%-10.93%。使用本实验室制备的抗ZEN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合柱建立了IAC.HPLC方法,并检测小麦、玉米、饲料样品30份,结果有17份样品为阳性,阳性率56.67%,样品中ZEN含量为31.33~377.84ug/kg;信噪比为3:1时,检测下限为10.00ug/kg。结论抗ZEN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和柱能快速特异地将ZEN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并同时完成净化和浓缩步骤,是一种简便的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的方法可同时检出玉米中5PPb 的黄曲霉毒素和200PPb 的赤霉烯酮。不需挥干溶剂,操作简单,以致可应用于仅有最简单实验室设备的市场。确定一件样品有无霉菌毒素仅需10—20分钟。操作步骤包括先用甲醇搀合提取,脂肪和色素从硫酸铵水层分配到1,1,2一三氯三氟乙烷(Freon-113)内,然后用氯苯从水相中提取霉菌毒素,氯苯提取液直接点于薄层板上,展开仅 相似文献
18.
小麦、小麦制品及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薄层色谱测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正> 玉米赤霉烯酮是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菌种产生的具有雌性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主要污染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等谷物,该毒素可引起家畜和实验动物外阴肿大、乳房肿胀、子宫增大等雌性激素中毒症状;对大鼠有致畸作用。目前测定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有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压液相色谱法等。AOAC已将Shotwell等经过协作研究的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定为标准方法。该方法是用三氯甲烷提取样品中 相似文献
19.
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玉米赤霉烯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氯化钠、乙腈-水(9+1)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C18色谱柱分离,乙腈-水-甲醇为流动相,1.0mL/min的流速,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 在0.05~0.25μg/mL范围内,玉米赤霉烯酮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加标回收率为84.5%~87.4%,相对标准偏差为2.6%~3.7%,方法检出限为5.0μg/kg。结论 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适用于食用油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河南省洛阳市玉米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19年每年10月份在洛阳市6个产粮县采集新收玉米加工的玉米制品,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玉米赤霉烯酮,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19年共检测新收玉米加工的玉米制品160份,玉米赤霉烯酮的总检出率为22.50%(36/160)、超标率为2.50%(4/160)。其中玉米粒、玉米糁、玉米粉的检出率分别为18.18%(8/44)、6.67%(4/60)和42.86%(2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1,P <0.05);玉米粉的超标率为7.14%,其余为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5.466,P=0.019)。6个县区中,检出率最高为57.14%(16/28),最低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5,P <0.05);伊川县的超标率为16.67%(4/24),其余县未发现超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P=0.001);2018年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均高于2019年,其中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 <0.05)。结论不同样本类别中以玉米粉的检出率与超标率最高,天气原因导致2018年的检出率与超标率高于2019年。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从田间地头到加工储藏等环节的监督,加强对市售玉米制品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