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坚教授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各型汗证方面,有独特的个人见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中医治病贵在辨证与变通,汗证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因此,治汗证不可一味敛汗止汗;治当调和营卫,燮理阴阳,益气养血为总原则之下加以敛汗止汗之中药。  相似文献   

2.
阴阳升降失调是小儿汗证发生的根源,同时营卫不和,心、脾、肺三脏功能异常,脏腑热邪出入失调亦会影响汗液排泄。结合小儿现代生活环境特点,指出应重视实证、热证,经辨证分为肺脾气虚证、营卫不和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火旺证、胃肠积热证,分别治以健脾益气、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风散加减;调和营卫,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益气养阴,方用生脉散加减;滋阴降火,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消食和胃、清热化湿,方用保和丸加减。临床疗效显著。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刘晓萍主任医师从心论治小儿汗证的经验。刘老师根据小儿汗证的病因、病机,将本病分为两型:心阳(气)虚型治以补益心阳、固表止汗,方用附子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及牡蛎散;心阴不足型治以补养心阴、收涩止汗,方用当归六黄汤和酸枣仁汤加减,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2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4.
正炎炎盛夏,出汗难免,但有一部分人却为"汗"发愁。因为他们出汗太多,尤其是脚爱出汗有脚臭,让人非常尴尬,如何才能摆脱汗脚臭的窘境?百合麦冬水止汗除虚热脚出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出汗过多的话,可能就是"手脚多汗征"。排除糖尿病、结核病等常见病的表现后,脚出汗多有可能是脾胃失调、肝胆湿热等因素所致。如果脚多汗,同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儿汗症患儿应用中成药与自拟中药汤剂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于中医辨证的“虚汗”与“病后多汗”两类汗症患儿分别给予虚汗停、龙牡壮骨颗粒、自拟止汗方及玉屏风散、自拟多汗方分组治疗观察。结果第一类:虚汗停组总有效率84%,龙牡壮骨颗粒总有效率71%,自拟止汗方总有效率94%;第二类:玉屏风散组总有效率80%,自拟多汗方93.5%。两类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笔者自拟多汗方及止汗方治疗小儿汗症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借鉴及进一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6.
小建中汤原载于《伤寒论》和《金匾要略》。方中飴糖甘温入脾,温中补盥,和里缓急为主药;桂枝、生姜温中袪寒,以建立中焦阳气;芍药、甘草、大枣甘酸化阴,与姜、桂一阳一阴,一表一里,一气一血,相互配合,协调营卫,又能助飴糖补虚缓急以止痛。张仲景创立小建中汤,原为治腹中急痛、心中悸而烦(见《伤寒论》)和虚劳,男子黄痘、妇女腹中痛(见《金匮》)等证而设。本方即桂枝汤倍芍药重加飴糖而成,桂枝汤的作用主要在解肌驱邪,调和营卫;本方的作用主要在补虚,调建中州。中虚既建,营卫自和,津液可生,汗乃可止,烦悸可除;气血调畅,挛痛自解。本方戡能调和阴阳,又可培土生金,  相似文献   

7.
桂枝汤为治太阳(表虚)证之主方,有外调营卫、内和脾胃、滋阴和阳的功能,与小儿"卫外不固、脾胃不足"的特点十分吻合,因此董廷瑶教授将它灵活应用于儿科诸多病证,如感冒风寒表虚、反复呼吸道感染、汗证、过敏性咳嗽、低热、厌食症、呕吐等,均获得了较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1 病例资料 1.1 外感表虚证患者,女,47岁,2005年11月6日初诊,自诉患外感10d余,始以发热,体温38.7℃,曾服扑热息痛好转,热势虽退,但仍恶风汗出不止,经当地乡医治疗数日未果,查其处方用桂枝汤去姜枣加收敛止汗之品,龙骨18g,牡蛎12g,麻黄根6g,浮小麦30g.观患者面容憔悴,着厚衣裤,神疲乏力,肌肤汗出不止,脉浮缓,重按无力,舌淡苔白,脉证合参,证属太阳中风表虚证,然前医以桂枝汤立方何而无效,细思其去姜枣加大量龙牡并麻黄根、浮小麦等敛汗之品,则失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功,且收涩之药致敛邪不去.  相似文献   

9.
夏季来临,多汗之人愈加苦恼。中医里所说的自汗,是指在白天安静状态下,或没有其他外界因素影响下不时汗出。动则更甚。中医认为自汗多为气虚。汗孔开合失职、统摄无权所致,而汗多最易伤津耗气。这里介绍广西北海市合浦卫生学校葛志彰医师用的中医外治法,该法能使有收敛作用的药物直接被神阙穴吸收。以温养元气、固摄止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止汗贴治疗小儿肺炎愈后多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肺炎愈后多汗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谷维素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止汗贴进行治疗,疗程均为2周,并随访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56.41%,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2周多汗症状无明显改善和无效病例不进行比较,治疗组38例汗出消退时间为(7.66±2.45)d,对照组22例汗出消退时间为(11.41±1.7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28.21%,对照组为69.23%,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止汗贴治疗小儿肺炎愈后多汗症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11.
案曰曾治一人,平素气阴两虚,感外邪发热,多次发表为治,不得滴汗,发热依旧,且有动风之变值此解表伤正、养阴碍邪两难之际,因思“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故“求汗者,先参气血盈亏”(清·董西园《医级》),仿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案八味地黄汤意,济阴助汗源,一帖热止,二帖即愈此案证治之则,实为治阴虚外感之大旨。  相似文献   

12.
陈述  牟翠鸣 《黑龙江医药》2004,17(4):316-317
生脉饮是著名中医传统方剂,以人参补肺益气生津为主药,辅以麦冬养阴、清热以生津,五味子敛肺止汗而生津为佐使药。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固表止汗之功效,使气复律回,汗止而阴存,因久咳伤肺而气阴两虚者,亦可用本方益气养阴、润肺而止咳。  相似文献   

13.
郑启仲教授认为儿童发作性睡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肝、脾、肾阳虚,标实为湿、痰、瘀阻滞。根据发病的时间和症状,分为初、中、晚三期,并提出分期论治的观点:初期肝肾(脾)阳虚,治宜温阳益气、醒脑开窍,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吴茱萸汤加减;中期脾胃湿热,治宜健脾化湿、安神定志,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减;晚期营卫不和,治宜调和营卫、调畅气机,方选桂枝汤或柴胡加桂枝汤加减。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4.
諸可与不可方治八篇六十一条列于卷末,仲景当时的用意卽1条所說的:“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見也。又时有不只是三阴三阳,出在諸可与不可中也。”因此,这里所集的以汗、吐、下法为主的諸可与不可方治,虽然多数包括在三阴三阳篇中,但也有些是可以弥补三阴三阳篇中之不足的。伤寒論中的治法很多,大約可以分为驅邪和扶正两大类,驅邪以汗、吐、下法为主,扶正以补法(又分溫补以治阳虛、滋补以治阴虚和溫滋并用以治阴阳两虛  相似文献   

15.
阴阳为医道之纲领,可分属于脾胃、营卫、气血,四者之间可相互影响转化。正常人体中阴阳要维持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人不和则为病,桂枝汤五药合用,既可补脾胃而生营卫气血,又可恢复营卫运行和脾胃阴阳。本文通过3则运用桂枝汤调和脾胃、营卫、气血、阴阳的验案,验证桂枝汤“和其不和”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的功效,为临床辨治儿科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茱萸为常用中药。又名山萸肉、萸肉、枣皮、药枣,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有涩精、敛汗、补肝肾的功能,可治腰膝酸痛、阳萎遗精、小便频数、月经过多、体虚多汗等症。以浙江临安、淳安产的质佳,有杭萸  相似文献   

17.
介绍侯江红教授对小儿汗出的论述。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小儿汗出异于成人,当首辨属常属异。属常有五不治:常常衣被过厚,或天气炎热而无减衣被者为一不治;玩耍嘻戏剧而汗多为二不治;乳食无常而汗多为三不治;因惊因吓,或情志不遂而汗多者为四不治;头颈汗多,且出之有时,常于安卧之始,甚则汗多浸枕为五不治。属异即小儿汗证又有自汗与盗汗之别。侯教授对小儿汗出有着独到、深刻的认识,对儿科临床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崔桂霞 《淮海医药》1998,16(1):46-46
1 汗证1.1 盗汗 病证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止为特征.轻型盗汗:一般在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出汗量一般不多,醒后始觉全身稍有汗湿,醒后汗即止,一般不伴有其他兼证.重型盗汗:入睡后不久或刚闭眼即有汗液大量泄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汗出量较多,一般常伴烘热,五心烦热、头晕、眼花,身体消瘦,疲乏等.以阴虚盗汗为多.治以养阴敛汗.处方:五味子6—9g、山萸肉12—15g、龙骨30g、牡蛎30g、首乌15g、远志6g、白芍25g、地骨皮12g.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为仲景名方,组成药物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切)、大枣(掰),服用本方尤需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桂枝辛温、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芍药应为白芍,苦酸微寒,敛阴和营,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共为君药。生姜辛温,佐桂枝辛甘化阳;大枣味甘益脾和胃,助芍药益阴和营共为臣,以协助桂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炙甘草甘平人脾健中土,调和芍药为佐,热稀粥可增加热量,水液和营养,帮助扶正祛邪为使,全方外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而和卫气;内能化气温阳。  相似文献   

20.
正"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神农本草经》"酒浸服之,治风软脚,可逐奔马。"——《四声本草》"补心生血,养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滇南本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