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8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予以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针刺进行综合干预的观察组以及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意识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68.19%,优于对照组的52.27%,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 NIHSS 评分降低明显,Glasgow 评分则升高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不仅疗效较佳,而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意识障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急性期老年脑出血患者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2月本院急性期老年脑出血患者108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54例,接受不同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74.07%;观察组治疗后轻度昏迷和植物人占55.56%、1.85%,对照组40.74%、11.11%;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血清指标IL-6、hs-CRP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人脑出血急性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改善炎症水平,效果更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吸氧、降低颅内压、保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醒脑静注射液:20 m 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2次/d;纳洛酮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2次/d。2组均于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Glasgow昏迷评分(GCS)。结果:NIHSS评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GCS评分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肽胶囊对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丁苯肽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肽胶囊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比较用药前后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Barthel指数(BI)。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显效率分别为77.41%、48.27%(P0.05);观察组NIHSS评分、B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肽胶囊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行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Glasgow Coma Scale)、脑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以及清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GC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明显低于观察组,脑血肿量、NIHSS评分以及清醒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疗效较好,可有效缩短患者昏迷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hs-CRP和IL-6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愈显率为81.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9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血清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血清hs-CRP、IL-6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hs-CRP及IL-6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选出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静滴,对比两组的NIHSS评分等。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炎症因子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7d后的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的应用促进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控制,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48h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纳洛酮组(50例)与联合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d及14d Glasgow评分、NHI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Glasgow、NHISS评分及NHISS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纳洛酮组,显效率亦明显高于纳洛酮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脑出血能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脑出血后意识障碍患者的脑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通过GCS昏迷量表评分及NIHSS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意识恢复和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GCS评分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有益于脑出血后患者意识恢复,脑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女性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60例女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疗程均为10 d。治疗前、治疗后3 d、1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两组治疗后3 d、10 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女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伴发意识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芬  鲁国建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191-191,227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伴发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6月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发病24h以内且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出血伴发意识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中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此基础上静滴醒脑静注射液;通过Glasgow昏迷计分法(GCS)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其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GCS评分亦明显提高。结论急性脑出血伴发意识障碍患者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意识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针刺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急性期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利春  刘海燕 《中国针灸》2006,26(4):253-255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脑出血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14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针刺组、醒脑静组和常规治疗组,采用单一或联合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不同方案对各组患者血肿吸收速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结果:各治疗方案对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显著疗效(均P〈0.001),尤以联合治疗组效果最佳(P〈0.0l,P〈0.001)。结论:针刺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查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确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12例,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以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调整血压,保护脑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肺部感染,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纳络酮注射液0.8mg加5%葡萄糖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比较GCS评分、疗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提高,神经功能缺失较治疗组明显下降,(P〈0.01)总有效率达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能明显改善脑功能,促进清醒和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综合疗法联合西药在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急性期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针刺综合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意识障碍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与Glasgow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5);且3项评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期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9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将1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结果:治疗后治疗组GC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有较好的促醒和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缪蒙爱  李玉平 《新中医》2019,51(5):135-137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的疗效及对血浆瘦素(Leptin)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脑出血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取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昏迷持续时间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血浆Leptin和GnRH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7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GCS评分明显增加(P 0.05),NIHSS评分明显减少(P 0.05);且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昏迷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浆Leptin、GnR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血浆Leptin、GnR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浆Leptin、GnRH水平,促进脑出血后昏迷康复。  相似文献   

17.
杨峰  王勇 《新中医》2018,50(9):52-54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 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配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7天、治疗14天后的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血肿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 5)。治疗7天及14天,2组血肿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P0.0 5),观察组血肿体积均小于同期对照组(P0.0 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7天及14天,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 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 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1):186-189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脑水肿、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3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水肿体积及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5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2例及恶化0例;对照组分别为2例,10例,7例,8例及4例,观察组显效率和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恶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两组GCS和NIHSS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或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脑水肿体积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丁苯酞联合醒脑静较单纯醒脑静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肯定,对有效减轻神经损害、缩小脑水肿体积和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52例处于急性期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甘露醇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中药化痰通脉组方治疗,对比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MBI指数)、神经功能恢复状况量表(m R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M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m RS、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突出,能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NIHSS,BI,GCS评分为评定标准,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青年组、老年组两组脑出血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收治的脑出血恢复期意识障碍患者53例,中青年(60岁)组27例,老年(≥60岁)组26例,治疗均按脑出血常规药物治疗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治疗前均用NIHSS评分、BI指数、GCS评分三个量表进行评定,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分别再次进行以上3个量表评分,并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指数、GC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中青年组NIHSS评分、BI指数、GCS评分与老年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中青年组NNIHSS评分、BI指数、GCS评分与老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以改善脑出血意识障碍患者NIHSS、BI、GCS评分,中青年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情况较老年患者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