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艳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98-3000
目的:探讨特发性身材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儿童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factor-I,IGF-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ISS儿童及正常对照组儿童50例,分为青春期前组及青春期组。测定其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形态指标,采用CHN法评定左侧手、腕部骨化指标,计算骨龄。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IGF-1。结果:①ISS组和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与年龄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425,r=0.716,P<0.01)。IGF-1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青春期组血清IGF-1水平高于青春前期组;②青春前期及青春期ISS儿童血清IGF-1水平分别为154.33±56.53ng/ml和223.08±75.70 ng/ml,正常组为237.28±72.12 ng/ml和371.99±43.99 ng/ml,ISS组血清IGF-1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SS儿童存在生长激素-IGF-1轴功能异常,IGF-1是骨骼生长原始动力,可用以判断儿童骨骼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实验对比研究,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生成试验在矮小症儿童诊断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3例青春发育前期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以生长激素(GH)峰值诊断为标准,将25例因生长激素缺乏(GHD)所导致的矮小者设为GHD组,将38例特发性矮小者设为ISS组。对所有对象给予睡前皮下注射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0.3 U·kg~(-1)·d~(-1),在试验前、后次日晨留取标本,采用美国德普公司生产的DPC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及试剂对血清IGF-1进行测试。结果 GHD组与ISS组在骨龄、身高、身高落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1、0.18和-0.28,均P0.05),GHD组血清IGF-1基础水平(169.33±64.29)ng/ml低于ISS组(238.88±54.3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生成实验后GHD组IGF-1反应值(187.75±146.57)ng/ml、反应值百分数(128.67±132.55)%均高于ISS组(113.42±73.35)ng/ml、(54.12±4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2、2.67,均P0.05)。结论血清IGF-1的单次检验就可以为GHD诊断提供便捷可靠的实验室依据。IGF-1生成试验可为ISS患儿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IGF-1生成试验中IGF-1的反应水平可用于预测rh GH对儿童矮小症促生长疗效,对优化ISS治疗方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特发性身材矮小(ISS)儿童桡骨超声骨密度(QUS)变化,探讨ISS儿童骨骼生长的特点,评价QUS在ISS儿童骨生长发育评价体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ISS儿童110例(ISS组)及正常儿童50例(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儿童的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检测QUS,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其血清IGF-1、BALP、25-(OH)D3水平。结果 ISS组儿童QUS以及血清IGF-1、BALP、25-(OH) D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姐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QUS与BALP及25-(OH) D3、IGF-1之间呈正相关(P<0. 05)。结论 ISS儿童存在GH-IGF-1轴功能异常,其骨骼生长动力不足,导致以成骨细胞为中心环节的骨骼塑造能力低于正常儿童。QUS与血清BALP、25-(OH) D3可以反映ISS儿童的骨骼生长发育状况,能作为评价生长发育判定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皮质醇、生长激素(hGH)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旨在为特发性矮小症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5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疾病组)和同期体检的75名健康儿童(健康组)资料,检测两组研究对象体格发育情况、血清IGF-1、皮质醇、hGH、营养元素水平,分析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IGF-1、皮质醇、hGH、营养元素表达水平与体格发育指标相关性。结果疾病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33、17.565、6.703,均P<0.05);与健康组比较,疾病组血清皮质醇表达水平较高,IGF-1、hGH表达水平较低(t值分别为3.699、21.123、30.397,均P<0.05);营养元素(Ca、Mg、Cu、Fe、Zn)较健康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皮质醇表达水平与身高、体重、BMI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6、-0.605、-0.594,均P<0.05),而IGF-1、hGH与身高、体重、BMI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9、0.679、0.564、0.632、0.583、0.579,均P<0.05)。结论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上调而IGF-1、hGH水平明显下降,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体格发育与皮质醇、IGF-1、hGH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临床严密监测儿童血清皮质醇、IGF-1、hGH表达水平,或可为特发性矮小症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儿童IGF1和血清25-(OH)D水平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治疗的特发性矮小症儿童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生长激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身高、骨龄、血清25-(OH)D、IGF-1水平以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平均身高、平均骨龄、血清25-(OH)D及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观察组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儿童能够有效增加血清25-(OH)D和IGF1水平,且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不良反应,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矮小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变化及临床特征,为患儿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该院接收诊治的90例矮小症患儿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9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IGF-1、25(OH)D水平,并分析两组体质量、身高、体质指数(BMI)、骨龄及骨龄指数(BAI)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清IGF-1、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质量、身高、BMI、骨龄及BA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矮小症患儿血清IGF-1、25 (OH) 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其临床特征也显著低于健康儿童,检测患儿血清IGF-1、25(OH)D水平,调查分析其临床特点,对患儿临床诊疗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特发性矮小(ISS)儿童体格发育指标与其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7例矮小症患儿,根据其疾病类型分为ISS组(n=42)和非ISS组(n=45),另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45名正常儿童作为正常组。检测三组的血清GH、IGF-1水平及微量元素水平,并分析其与体格发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的血清GH、IGF-1、钙、锌、镁水平及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组、非ISS组的血清GH、IGF-1、钙、锌、镁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ISS组的血清GH、IGF-1、钙水平低于非ISS组(P<0.05)。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显示ISS惠儿的BMI与GH、IGF-1、钙、锌、镁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结论ISS患儿血清GH、IGF-1、钙、镁、锌水平较低,且与其体格发育密切相关,故应及时补充微量元素,促进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检测在诊断矮小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65例临床诊断为矮小儿童血清标本,其中生长激素缺乏(GHD)组52例,特发性矮小症(ISS)组13例。收集46名健康儿童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IGF-1和IGFBP-3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HD组和ISS组患儿血清IGF-1和IGFBP-3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HD组血清IGF-1、IGFBP-3浓度分别为(105.53±75.22)ng/mL、(2.52±1.06)μg/mL,ISS组分别为(197.41±87.43)ng/mL、(3.61±1.50)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IGFBP-3可以为临床诊断矮小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钙尔奇D辅助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发性矮身材(ISS)儿童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25 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ISS患儿(ISS组),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另选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患儿45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采用rhGH治疗,观察组采用rhGH加用钙尔奇D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身高(Ht)、骨龄(BA)、生长速度(GV)、身高均值标准差积分(HtSDS)、BA与生活年龄比值(BA/CA)、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及25-(OH)D水平,并与45例健康正常儿童(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ISS组的BA、Ht、GV、HtSDS、BA/CA及血清OC、PICP、IGF-1、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6、12个月,观察组的BA、Ht、GV、HtSDS、BA/CA及血清OC、PICP、IGF-1、25-(OH)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的25-(OH)D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且观察组的Ht、GV、HtSDS、HtSDS、及血清OC、PICP、IGF-1、25-(OH)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SS患儿存在骨代谢异常及IGF-1、25-(OH)D低水平现象,钙尔奇D辅助治疗可改善患儿的骨代谢状态并提高IGF-1、25-(OH)D水平,从而改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瘫(CP)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小腿骨骼肌发育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的关系,为进一步证实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对CP患儿骨骼肌系统正常发育的重要性提供可靠的医学证据。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2年1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偏瘫和双瘫CP儿童各24例以及24例典型发育期同龄儿童作为正常组。在静息状态下用超声波测量小腿肌肉结构。利用GMFM评分评估站立和行走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 偏瘫组[(21.62±5.89)ng/ml]和双瘫组[(20.85±4.73)ng/ml]患儿血清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27.93±5.20)ng/ml],(P<0.05)。外侧腓肠肌肌束长度(FL)和比目鱼肌肌肉厚度(MT)与GMFM评分相关(r=0.414、0.402,P<0.05),而且CP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胫前肌MT(r=0.511,P<0.001)、内侧腓肠肌MT(r=0.394,P=0.006)、外侧腓肠肌MT(r=0.483,P=0.001)、比目鱼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岁学龄前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5月于本院体检的460名1~6岁学龄前儿童临床资料,检测所有受试儿血清25-(OH)D水平,记录不同年龄患儿(1~3岁幼儿和4~6岁学龄前期儿童)血清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率差异。将460名儿童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n=248)和正常组(n=212),比较两组儿童平均身高、体重的差异;血清25-(OH)D水平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评估。结果 1~3岁的幼儿血清25-(OH)D水平为(78.65±13.38)nmol/L,显著高于4~6岁学龄前期儿童的(54.27±12.95)nmol/L,且维生素D缺乏率(11.17%,21/188)显著低于学龄前期儿童(18.38%,50/2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维生素D缺乏组儿童平均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检测结果 [(98.67±3.83)cm、(15.63±1.96)kg]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106.83±4.15)cm、(18.35±2.0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6岁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水平检测结果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1~6岁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水平同其体格发育关系密切,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调查及其与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门诊体检的200例1~6岁学龄前儿童为对象,均检测所有学龄前儿童的血清25(OH)D,分别记录1~3岁幼儿(100人)和4~6岁学龄前儿童(100人)的血清25(OH)D水平,按照检测结果将其均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和正常组各为120例和80例,比较两组儿童的平均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以及血清25(OH)D与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结果 1~3岁的幼儿期25(OH)D的平均水平为(77.98±14.47)ng/mL,明显高于4~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55.78±12.53)ng/mL,幼儿维生素缺乏率为30.00%,学龄前儿童为4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的平均身高、体重、BMI、25(OH)D的检测结果分别为(96.58±4.69)cm、(14.97±1.43)kg、(5.86±1.56)kg/m2、(29.05±8.47)ng/mL均低于正常组的(107.48±5.13)cm和(19.97±3.43)kg、(8.98±2.36)kg/m2、(78.52±15.5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指标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关系密切,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aPshot,SNP)与广西瑶族儿童特发性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对100例广西瑶族ISS病例及100例广西瑶族正常儿童分别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测定。利用SNaPshot技术分析这些儿童GHR基因的rs4410646、rs2940913、rs12515480等3个SNPs位点进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结果 1)rs4410646(A/C)位点AA、AC、CC基因型分布在ISS组与正常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A、C在ISS组与正常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s2940913(A/C)位点AA、AC、CC基因型及等位基A、C在IS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rs12515480(C/T)位点CC、CT、T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C、T在IS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ISS组儿童IGF-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结论 GHR基因的rs4410646、rs12515480、rs2940913等3个SNPs位点变异性与广西瑶族儿童特发性矮小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补充维生素D(VD)对NAFLD的疗效,为VD用于儿童NAFLD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1)2020年1月—2021年8月,纳入102名6~14周岁的肥胖儿童,依据肝脏超声分为肥胖合并NAFLD组和肥胖无NAFLD组;并纳入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血清25(OH)D、血脂、转氨酶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差异。2)将58名肥胖合并NAFLD患儿随机分为:VD干预组和VD非干预组。两组儿童均予以饮食运动指导,VD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补充骨化三醇800 U/d,共16周。检测并比较两组儿童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1)肥胖合并NAFLD组血清25(OH)D水平[(20.94±6.88) ng/ml]显著低于肥胖无NAFLD组[(24.31±7.69) ng/ml,P<0.05]及健康对照组[(29.19±5.44) ng/ml,P<0.01]。且血清25(OH)D水平与BMI及HOMA-IR呈负相关(r=-0.37、-0.71,P<0.01)。2)肥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宝鸡地区0~7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0~7岁儿童合理摄入及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用2011年1月-2014年6月来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儿童1 874例。其中男1 005例,女869例,采用国际先进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25(OH)D水平。结果 1)宝鸡市0~7岁儿童血清25(OH)D均值为(21.02±13.27)ng/ml,996例(53.15%)存在血清25(OH)D缺乏,390例(20.81%)存在血清25(OH)D不足,0月~组最低,3岁~组最高。 2)市区(金台、渭滨)、陈仓区、周边县区、外地血清25(OH)D水平依次递增。 3)夏季和秋季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且夏、秋季儿童血清25(OH)D缺乏、不足率显著低于春、冬季。4)超重与非超重儿童血清25(OH)D分别为(24.67±10.61)ng/ml和(20.11±11.57)ng/ml,而肥胖与非肥胖儿童血清25(OH)D分别为(25.37±10.25)ng/ml和(20.56±10.74)ng/ml,组间血清25(OH)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不同性别血清25(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宝鸡市0~7岁儿童血清25(OH)D普遍缺乏,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0~7岁儿童维生素D的摄入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山小榄地区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选择2013年在广东医学院附属陈星海医院儿童保健科和儿科就诊的0~6岁12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质谱法-串联质谱法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儿童25-(OH)D水平为(25.7±7.1)ng/ml,婴儿组25-(OH)D水平(31.3±7.2) ng/ml高于幼儿组的(25.7±6.2)ng/ml,幼儿组高于学龄前组的(22.8±7.1)ng/ml;男性儿童25-(OH)D水平(24.2±7.3) ng/ml低于女性儿童的(28.2±6.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25-(OH)D缺乏率为71.7%,幼儿组与学龄前组血清25-(OH)D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婴儿组缺乏率(P<0.05);男性儿童VitD缺乏率73.7%与女性儿童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小榄地区儿童25-(OH)D缺乏率较高,男性和女性缺乏率无差异,25-(OH)D水平随着儿童年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矮小同源盒基因(SHOX)基因突变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长春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门诊确诊为ISS的患儿209例(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格检查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随机抽取30例ISS患儿和30例正常儿童,测定SHOX基因突变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儿童血清中IGF-1水平。结果对照组SHOX基因测序未发现C缺失,无碱基转换的改变;30例ISS患儿中有20例ISS患儿无基因突变(无基因突变组),10例SHOX基因异常(基因突变组),包括8例SHOX基因C缺失和2例SHOX基因突变;无基因突变组和基因突变组患儿的血清IGF-1水平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因突变组血清IGF-1水平明显降低,与无基因突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SS患儿中存在SHOX基因突变,并且SHOX基因的改变能够引起血清IGF-1水平降低,SHOX基因突变及IGF-1降低可能是ISS患儿的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生长激素分泌状态的矮身材儿童25-(OH)D的水平,为临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台州市立医院儿科的矮身材儿童101例,依据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峰值分为生长激素完全缺乏(CGHD)组、生长激素部分缺乏(PGHD)组、特发性矮小(ISS)组,并随机选取20例身高正常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25-(OH)D值。结果 101例儿童中CGHD组26例、PGHD组37例、ISS组38例,三组25-(OH)D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1),CGHD组25-(OH)D低于PGHD、I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HD、PGHD、ISS组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发病率高于正常组(P<0.01),CGHD、PGHD、ISS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OH)D在不同生长激素分泌状态矮身材儿童中的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以CGHD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PEG-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儿科门诊治疗并确诊的44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接受PEG-rhGH治疗,对照组使用短效的生长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身高、IGF-1、甲功三项及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身高、IGF-1、甲功三项[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及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身高[观察组(128.56±18.77)cm,对照组(132.01±15.55)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8,P>0.05),但观察组IGF-1水平369.10(240.60,402.30) ng/ml高于对照组278.30(230.45,329.9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44,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芜湖市儿童25-羟维生素D3(25-(OH) D3)的营养状况.方法 选取在芜湖市妇幼保健院进行25-(OH) D3检测的儿童共6373人,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及湿疹儿童的25-(OH) D3水平.结果 芜湖市6373名儿童血清25-(OH) D3平均浓度为(34.53 ±8.25) ng/ml,维生素D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1.60%.以秋季儿童血清水平最高(39.39±7.44) ng/ml,不同季节儿童血清25-(OH) D3浓度(F=178.720,P<0.001)及维生素D营养不良检出率(x2=294.13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湿疹儿童血清25-(OH) D3浓度更低(F血清25-(OH)D3=7.441,P<0.001),维生素D营养不良检出率更高(x2=5.519,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芜湖市儿童血清25-(OH) D3水平、维生素D营养不良检出率与季节相关,湿疹患儿血清25-(OH) D3浓度低,维生素D营养不良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