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专方加减,单方,单药治疗及实验研究叙述了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对临床确有良效的中药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研究,中医药治疗RA将会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上常见的以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滑膜炎.病因至今不明,致残率高,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属难治之症.RA属于中国传统医药学中“痹证”范畴,因其证候的特点,又有“顽痹”、“厉节风”之称.中医药治疗痹证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十年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并就其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专方加减、单方、单药治疗及实验研究叙述了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认为对临床确有良效的中药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研究 ,中医药治疗RA将会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炎症性多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RA病程长,在不同的阶段其病机各异,急性期以寒热错杂、湿毒痹阻为主;稳定期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晚期以痰瘀互结、痹阻经络为主.而瘀血阻络则贯穿疾病的始终,故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对其进行辨证论治。分阶段治疗RA,体现了中医药治疗RA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顾护脾胃和调节情志。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属WHO规定的现代难治病范畴。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RA治疗方面有独特的理念和优势,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内服法治疗RA的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血清学及影像学综合判断,可分为临床进展初期(Ⅰ期,早期)、进展中期(Ⅱ期)、严重期(Ⅲ期)、晚期(Ⅳ期)[1].目前西医治疗RA尚无特效方法,且长期服药毒性和不良反应较大.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A)作为临床常见疾病,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属"痹证"范畴,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由来已久,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文从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可通过内治法、外治法及内外合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多样,如分...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8):509-51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疼痛、肿胀、僵直、变形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表现为关节游走性疼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则表现为关节僵硬、畸形,甚至废而不用,具有发病广泛、病程较长、致残率高、不易治愈等特点。近十几年来,中医药在治疗RA临床和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武华 《湖北中医杂志》2005,27(4):56-56,F00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病变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多侵犯手、足、腕等小关节,常为对称性,呈慢性过程,发作与缓解交替,对人体损害大,致残率高。RA属中医学之“痹证”、“历节”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A取得了明显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结果:中医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已取得较大进展,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针对性强、方法多等特点,确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存在不足之处。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是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不足、脏腑亏虚为本,以外邪侵袭、痰湿壅滞为标。中医药治疗以辨证论治、单方治疗、分期治疗和针灸治疗为主。未来发展应立足于中医理论系统基础研究,制定统一诊断、辨证分型、疗效等标准;注重综合治疗方法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饮食调节、功能锻炼、外治法等联合运用);本病致残率较高,发作时疼痛剧烈,许多患者易出现焦虑症状,应给予信心,必要时还应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使其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并嘱其注意关节的功能锻炼及劳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分型急性期多为风寒湿痹(清热燥湿、健脾除痹、祛风除湿、健脾散寒,兼以活血通络)、风湿热痹(清热燥湿、健脾除痹),后期,病久多见痰瘀互结(活血化瘀、祛痰通络)、阳虚寒凝(温肾助阳、散寒止痛);针灸选穴,主穴大椎、腰阳关、命门、风池、合谷、足三里、百会,根据疼痛部位循经选穴及相应阿是穴,使营卫调和邪气无所依存,风邪偏盛,取血海、风门、膈俞祛风活血,寒邪偏盛,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以驱寒,湿邪偏盛,取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治风勿忘治血,血行而风自灭,血瘀重取皮肤针重扣关节病痛部位,出血少许,加拔火罐;局部疼痛,局部选穴,如腕痛取外关、阳溪、腕骨;腰痛取腰夹脊、大肠俞;踝痛取申脉、照海、昆仑。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针刺得气后,电针刺激局部穴位,尤其初次治疗者,多可疼痛症状消失,1次/d。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多发性常见病,由于其病因尚不明确,治疗相当困难。中医药在成方、验方、中成药、单味药以及外治法治疗RA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综合近年来对中医药治疗RA的,临床研究成果,加以归纳,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分型急性期多为风寒湿痹(清热燥湿、健脾除痹、祛风除湿、健脾散寒,兼以活血通络)、风湿热痹(清热燥湿、健脾除痹),后期,病久多见痰瘀互结(活血化瘀、祛痰通络)、阳虚寒凝(温肾助阳、散寒止痛);针灸选穴,主穴大椎、腰阳关、命门、风池、合谷、足三里、百会,根据疼痛部位循经选穴及相应阿是穴,使营卫调和邪气无所依存,风邪偏盛,取血海、风门、膈俞祛风活血,寒邪偏盛,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以驱寒,湿邪偏盛,取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治风勿忘治血,血行而风自灭,血瘀重取皮肤针重扣关节病痛部位,出血少许,加拔火罐;局部疼痛,局部选穴,如腕痛取外关、阳溪、腕骨;腰痛取腰夹脊、大肠俞;踝痛取申脉、照海、昆仑。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针刺得气后,电针刺激局部穴位,尤其初次治疗者,多可疼痛症状消失,1次/d。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关报道进行了综述 ,归纳为如下八法 :发汗通痹法、调和营卫法、温通经络法、解毒通络法、活血化瘀法、补肾祛寒法、补肾活血法、扶正培本法。以此八法统证统方 ,便于临床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对称性侵害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以关节滑膜病变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迁延,致残率高,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RA属中医“痹证”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RA认识的不断深入,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中医药在RA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外治法以整体观为基础,通过外部干预达到内部调节,疗效确切,作用迅速、经济安全,基本无不良反应,包括针灸、推拿、外敷、熏蒸、塌渍等。实验研究证实中医外治法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早期、局部症状缓解明显,对晚期、全身弥漫性疼痛疗效不佳。除药物治疗外,日常保健护理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A)可归属于痹症范畴,乃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为风、寒、湿邪侵袭,气血凝滞局部,又与卫阳不足密切相关。治疗以补虚、解表、祛风、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清热、平肝熄风、温里、化湿、化痰止咳平喘、理气等药物配伍加减。单味药提取物有川芎嗪、雷公藤多苷等,复方中药有清痹汤、四藤汤、补阳还五汤等,同时根据不同证型,随证立法,加减变化。  相似文献   

19.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旦患病就很难治愈且致残率较高。笔者近30多年来通过临床反复实,践探索出一套中药辨证施治内服配合穴位注射、电针、腹针、中药熏蒸的五联法治疗本病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维  陈腾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275-2277
选取近5年文献概述了中药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了临床常用的中药熏蒸、熏洗、药浴、散敷、膏敷、穴位贴、天灸及中药离子导入等中药外治法,说明了外治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指出其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