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某化工厂TDI生产泄漏事故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减少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生产过程中碳酰氯泄漏造成的危险。方法研究环境风速和泄漏速率对碳酰氯阈浓度和致死浓度危害三维空间范围的影响,利用结果数据拟合了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阈浓度云团危害空间的快速估算式。结果模拟结果显示风速增大,阈浓度和致死浓度云团危害范围均减小,且风速从1.5 m/s增大到4.5 m/s,阈浓度云团危害范围减半,阈浓度云团危害长度远大于宽度和高度;泄漏速率增大,阈浓度和致死浓度云团危害范围均呈线性增长;最不利条件下,泄漏速率分别为0.018 kg/s、0.031 kg/s、0.045 kg/s时,阈浓度云团危害长度刚好到达下风向1 000 m、1 500 m、2 000 m安全防护距离的位置;对于一般规模的泄漏事故,致死浓度云团不会危害到厂区以外。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碳酰氯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液氯储罐泄漏扩散后果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液氯储罐发生意外泄漏,估算液氯扩散的影响范围及人员的撤离距离,为事故应急处理及有毒物质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ALOHA软件为分析工具,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危险管理计划(RMP)内容确定模拟分析的参数,对泄漏扩散进行量化分析。结果住RMP之最坏情形下,以氯气的LC50、立即危害生命或健康浓度(IDLH)和最高容许浓度(MAC)为毒性终点,泄漏影响距离分别为561、2200和8800m。在替代情形下,泄漏孔径较小(0.5cm)而毒性终点相同时,氯气的扩散距离与风速成反比;而泄漏孔径较大时,氯气的扩散距离与风速成正比。结论对液氯等储罐泄漏扩散后果模拟分析,ALOHA软件是一种较好的分析工具,可用于指导工业企业制订危险物品在生产、使用及运输过程中应急救援计划的编制及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3.
液氨储罐泄漏污染的定量预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预测液氨贮罐泄漏后,氨气急性中毒事故危害后果,为企业事故预案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定液氨的贮存量及其罐内压力、温度,根据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计算液氨蒸发量,再选用适当的扩散模型计算氨气云团大小、伤亡百分率、毒气纵深范围等。结果:通过对贮存液氨50t、罐内压力2.5MPa、温度30℃的贮罐破裂后,液氨蒸发量及氨气云团扩散后果定量计算,得出氨气释放云团重度、中度和轻度危害半径分别为108、216、370m;接触时间为30min时,重伤区的人员死亡百分率为50%,5min时为10%,2min时为2.5%,其蒸气云团在C稳定度,风速为2.3m/s的情况下,外围浓度达到4000mg/m^3时,其x轴最远距离为782m,y轴最远距离为88m。结论:液氨泄漏后果非常严重,在液氨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氮封拱顶化工储罐"大小呼吸"过程中的职业危害特征。方法使用高斯分段烟羽模型,模拟分析2 500 m3储罐储存的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等高毒化学品"大小呼吸"损失量及在最不利气象条件下厂区浓度分布状况。结果大气F级稳定度情况,在静小风状态下,距离泄露点100 m处浓度最高,且随与泄露点距离增加呈依次递减关系;在小风状态下,且400~600 m范围内浓度最高,浓度与泄露点距离呈正偏态分布关系。结论在最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储罐存储慢性毒性物质后果严重,或无明显的阈剂量的高毒物品(如苯或TDI等),其"大小呼吸"过程对评估员工接触状况具有不可忽视的实际意义;同时可对化工储罐行业厂区总平面布置中功能分区评价提供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某硫黄回收装置硫化氢泄漏事故进行模拟,并提出应急救援的措施建议。方法分析装置生产工艺,结合原辅材料、主要设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等资料,找出最有可能造成急性中毒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典型设备,假设事故场景,利用事故后果模拟软件对急性中毒事故扩散影响范围和毒物扩散浓度进行模拟。结果若硫黄回收装置酸性气分液罐发生硫化氢泄漏事故,ERPG-3和IDLH等值线位于下风向距离约60m处;ERPG-2等值线位于下风向距离约148m处;ERPG-1等值线位于下风向距离约5980m处。结论进行泄漏事故模拟能够较好地给出有毒云团影响程度和范围,对应急救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体模型Calpuff对苏州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扩散进行模拟,分析了以氨气为典型目标气体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浓度的情况下扩散距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氨气在夏季的扩散效应最明显,二级排放浓度和嗅觉阈值浓度的扩散距离最远可达到1.7km与3.6km;白天与夜间的扩散范围差异明显,白天扩散的距离明显大于夜间;氨气的扩散距离随着风速的增加逐渐增大,风速大于6 m/s时,风对氨气的扩散起到了稀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数学模型计算常见高毒化学品向厂区扩散理论值,并与实际检测值比较,进行职业病危害特征评估。方法以化工槽罐车装车台灌装过程模拟泄漏源,应用高斯变天条件下多烟团数学模型,预测对不利气象条件下泄漏过程中常见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等高毒化学品向厂区不同距离处扩散理论值,并与实际检测对比,统计分析两者数值离散情况。结果大气F级稳定度情况,在静小风状态下100—1000m范围内,苯的模拟评估浓度和实测浓度范围分别为6069.1—50.8mg/m2、500.6~1.1mg/m2,TDI的模拟评估浓度和实测浓度范围分别为1203.3—9.8mg/m2、48.00—0.05mg/m。;在小风状态下100—1000m范围内,苯的模拟评估浓度和实测浓度范围分别为25.0—0.3mg/m2、23.5~0.2mg/m2,TDI的模拟评估浓度和实测浓度范围分别为5.90—0.04mg/m2、6.80—0.06mg/m2;且均随泄露源距离增加呈依次递减关系。结论在静小风状态下模拟评估扩散浓度和实测浓度数值离散度较大;在小风状态下模拟评估浓度和实测浓度吻合情况较好,该气象条件下模型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丝网印刷作业中多个化学危害源共同作用下的环己酮弥散规律与控制特性。
方法 利用FLUENT软件对丝网印刷作业环境中环己酮的弥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监测结果和计算结果讨论丝网印刷作业环境中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通风口位置、入风口风速、入风口面积、障碍物存在对环己酮弥散的影响。
结果 化学危害物浓度场可视性地揭示出化学危害物在墙壁周围和化学危害源附近容易集聚。基于不同入风口风速、不同入风口截面积、不同送风形式的化学危害物浓度模拟结果显示:(1)入风口风速为0.8 m/s时的车间内化学危害物浓度低于入风口风速为0.2 m/s时,表明入风口风速是化学危害物弥散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2)入风口截面积增大后,车间内气流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气流流动速度场的改变,导致化学危害物浓度稀释而使得浓度场发生较大变化,表明入风口截面积大小同样是化学危害物弥散的重要因素之一;(3)不同的送风形式(左侧窗户或右侧窗户送风)形成的气流组织不尽相同,当气流自化学危害源上风向进入时,有利于车间内化学危害物随着气流经印刷机上方排风罩排出。
结论 利用FLUENT仿真计算进行丝网印刷作业过程中环己酮弥散分析,可以可视性地揭示化学危害物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形态和集聚规律,有利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防范。
  相似文献   

9.
对某工程机械制造车间电焊烟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以及通风设施的风速,对电焊烟尘职业暴露进行危害程度分级。结果显示,8名焊接操作工的TWA平均为6.2 mg/m~3,8个焊接工位的超限倍数平均为2.5,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各工位设置的吸风口平均风速为2.56 m/s,每个吸风口距离焊接工位控制点的平均距离为4.6 m,各焊接工位控制点的平均风速为0.23 m/s。评定7个焊接工位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该制造车间通风设施的除尘效果较差是造成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应通过改造通风除尘设施,加强个人防护以及职业卫生管理等防护措施,降低电焊烟尘的职业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制石油加工业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方法 通过现场调研和监测,采用地面浓度反推法估算特征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源强度,再通过大气扩散模型计算卫生防护距离.结果 石油加工行业特征污染物为硫化氢,当地近5年平均风速为<2、2~4及>4 m/s时,石油加工规模≤8000 kt/a,卫生防护距离建议值分别为900、800、700 m;石油加工规模>8000 kt/a,卫生防护距离建议值分别为1200、1000、900 m.结论 通过对1987年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推荐的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对敏感区居民健康的保护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识别某化工涂料有限公司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和评价控制效果。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对该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他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环己酮、异丁醇、滑石粉尘、二氧化钛粉尘、其他粉尘、噪声)。检测结果表明:化学毒物、噪声、滑石粉尘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各岗位的控制风速检测数据显示,配料、分散、研磨、试喷的控制风速在0.21~2.02 m/s,其中配料岗位的控制风速为0.21 m/s,不符合《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的要求(0.25~3 m/s)。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在确保各类防护设施有效运行的情况下,该公司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但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有待加强,需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2015,(1):146-148
目的探讨铅蓄电池企业进行优化改造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的防治模式。方法对惠州市2所铅酸蓄电池企业通风系统进行调查及检测,根据调查检测结果,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整体工艺布局,对其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进行科学优化改造,评估改造前后排风罩罩口风速、控制风速、空气铅尘TWA浓度、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等。结果改造前,两所企业包板、烧焊检测点的控制风速、排风罩口量、罩口面积、罩口平均风速分别为0.29 m/s、0.25 m/s;9 550.0 m3/h、11 230.0m3/h;0.49 m2、2.23 m2;5.24 m/s、1.40 m/s,进行吹吸式排风改造后,2个检测点的控制风速分别达到2.20 m/s、2.00 m/s;44 327.6m3/h、441 427.0 m3/h;4.80 m2、4.80 m2;2.26 m/s、2.57 m/s,改造后通风系统参数能满足控制工作场所铅烟/铅尘的要求;改造前测定铅尘58次,超标15次,合格率为74.1%;改造后测定铅尘58次,超标1次,合格率为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造后工作场所铅尘TWA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改造后两所企业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显著低于改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优化改造铅烟/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等综合治理模式,可有效控制职业铅接触危害。  相似文献   

13.
锅炉生产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锅炉生产企业卫生防护距离,使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不影响居住区人群健康。方法采用地面浓度反推法,计算出二甲苯的无组织排放量,从而计算卫生防护距离。结果确定年生产规模3 000~7 000 MW的锅炉生产企业,所在地区近5年平均风速为2、2~4、4 m/s时,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建议值分别为300、200、200 m。结论通过现场调查分析认为,无组织排放的二甲苯是影响锅炉生产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的主要因素,可据此计算出可行的锅炉生产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前期研究得到的作业面恶臭源强数据,以某一大型填埋场作业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源高斯扩散模型分析了作业面在不同季节、风速和稳定度等气象条件下对周围恶臭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气温和气象稳定度对填埋作业面的恶臭影响范围作用很大,而风速的影响表现为小风速时影响范围大,而大风速时尽管散发源强增大,但由于扩散输送条件变好,恶臭的影响范围反而变小.对于填埋作业面达10000m2的填埋场,在气温大于26℃、稳定度E、风速持续小于3 m/s的气象条件下,作业面对下风向的恶臭影响距离可达8 km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新近出现的焊枪一体式除烟装置的通风效果。 方法 测定焊枪一体式除烟装置不同控制点的风速,在自然通风、万向臂通风,焊枪一体式除烟装置通风等三种通风条件下,对作业场所电焊烟尘浓度进行定点检测和个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次测得的除烟装置的罩口风速为45.5 m/s,5 cm控制点风速和3 cm控制点风速分别为0.4 m/s和1.5 m/s。三种不同通风条件下,车间电焊烟尘浓度和个体接触水平均为采用除烟焊枪通风时最低(均为1.33 ±0.33 mg/m3),自然通风条件下的浓度最高。车间电焊烟尘浓度、个体接触水平分别在不同通风条件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3、7.41,P<0.01)。三种通风条件下的电焊烟尘浓度和个体接触水平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焊枪一体式除烟装置使用方便,通风效果良好,值得在移动式电焊作业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烧结行业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方法通过现场调研和监测,采用地面浓度反推法估计特征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源源强,将其带入大气扩散模型计算卫生防护距离。结果烧结行业特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当所在地区近5a平均风速为<2、2~4和>4m/s时,卫生防护距离建议值分别为1000、900、800m。结论通过对1989年标准的分析和比较,烧结行业卫生防护距离的修订值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铅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提高防护水平,减轻职业病危害。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了解生产工艺、工人接触危害因素方式、通风防护设施状况及其整改前后工作场所铅烟(尘)浓度、局部排风罩控制风速等关键因素,研究通风防护措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结果生产工艺以手工机械和半自动化操作为主;采取整改措施,采用密闭罩、外部排风罩周边加设围挡、提高控制风速至1.0~1.7 m/s等措施,铅尘(烟)浓度点合格率由整改前43.7%提高到83.3%。结论原通风防护设施存在结构性缺陷,维护保养不善。改进生产工艺,科学设计局部排风装置,缩小铅尘(烟)的逸散范围、合理确定/修正控制风速是有效控制铅烟(尘)危害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无组织排放水平,制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方法]通过收集行业资料选择代表全国先进生产工艺水平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企业作为被测企业,选择工艺相似、原料相同、选址相近的可比性企业作为类比企业。现场监测无组织排放量(Qc),根据被测企业的特点分别选用地面浓度反推法计算水泥和石灰制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选用通量法计算石棉制造业的卫生防护距离,选用物料衡算法计算石墨炭素制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类比分析不同规模同类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结合被测企业周边人群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学秩和检验结果,预测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值。[结果]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建议值按当地近五年平均风速分别为:水泥制造业300m、200m和200m;石灰制造业生产规模≤20×104t/a者分别为400m、300m和300m,生产规模〉20×104t/a者分别为500m、400m和300m;石棉制品制造业分别为400m、300m和200m;石墨炭素制品制造业超高功率石墨电极〈3×104t/a者分别为800m、700m和600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3×104t/a者分别为1200m、1200m和900m。人群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7份,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人群出现的症状或体症例数总体分布在不同距离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置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值应当综合考虑风速与规模的影响,分档给出标准建议值。以行业分类制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某抽油机组装车间电焊烟尘职业接触情况进行分析,为同类企业通风设施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 对该车间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和通风设施风速,并对该场所粉尘作业进行分级。
结果 该车间电焊岗位操作人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5.75 ±2.35)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8.7 ±1.37)mg/m3,超限倍数在1.6~2.9之间,12个焊接工位中9个不符合国家限值标准,超标率75%。排风口平均风速为(2.30 ±0.17)m/s,排风口距焊接工位平均距离(4.60 ±0.92)m,各焊接工位控制点平均风速为(0.30 ±0.08)m/s,8个工位粉尘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
结论 该组装车间电焊烟尘浓度及超限倍数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超标主要原因是通风设施除尘效果较差,应对其通风除尘设施加以改造,并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降低电焊烟尘对作业人员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科学合理设计局部通风除尘系统,提高除尘效果。方法对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进行现场调研分析,提出设计方案。对比改造前后通风系统参数、控制风速、粉尘浓度,评价改造效果。结果改造后控制风速提高,达到0.25~3.00 m/s的要求,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合格率达100.0%。结论科学设计改造后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在不增加风机功率的条件下,可以有效控制粉尘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