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多因饮食不节、七情失和、素体禀赋虚弱等原因,导致脾胃受损,土壅木郁,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出现反酸、烧心、嗳气、胃胀等症状。其发生与肝、脾、胃密切相关,气机逆乱,胃失和降是其基本病机。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发作,易成为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而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指因疾病反复发作所导致的脾胃虚弱,标实是指由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土壅木郁、气机不畅所导致的痰湿、气滞、热郁、血瘀等实邪。最后结局是痰气郁(瘀)交阻,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从而引起反酸烧心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纵观核心病机,乃"气郁"、"痰阻"导致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病时宜"从气而治""从痰而治"。  相似文献   

2.
龙祖宏教授应用"和法"思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主要为脾气虚弱、胃气上逆、阴阳失衡所致,脾气亏虚导致水湿及水谷精微运化失常,土虚木乘,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上逆,从而导致反酸、烧心等一系列症状。由此龙祖宏教授创立调胃降逆汤,应用此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随证加减,充分体现"和法"思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七、和胃补虚法:胃属六腑,居于中焦,其气以下行通降为顺。胃虚气逆,则“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治用大半夏汤,方中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白蜜益胃补虚,调燥通腑,共奏和胃补虚,降逆润  相似文献   

4.
史成和  王秀娟 《北京中医药》2009,28(12):934-936
高忠英教授精通<内经><脾胃论>等经典医籍有关论述脾胃病的理论,提出本虚标实、脾虚胃燥是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临证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益气健脾治其本,润燥和胃治其标.擅用甘凉清润药物以治燥,选用川贝、花粉等养胃阴.修复胃黏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介绍王小娟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胃气上逆,病位在食管,治疗以脾胃为本,兼从肝肺论治。方药以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肝胃百合汤运用较多,组方用药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胃镜表现等临证加减。附验案3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史成和  王秀娟 《北京中医》2009,(12):934-936
高忠荚教授精通《内经》《脾胃论》等经典医籍有关论述脾胃病的理论,提出本虚标实、脾虚胃燥是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临证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益气健脾治其本,润燥和胃治其标。擅用甘凉清润药物以治燥,选用川贝、花粉等养胃阴,修复胃黏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旋覆代赭汤最早见于《伤寒论》,是治疗痰气痞证的代表方。旋覆代赭汤证病因为表证汗法不当或里证吐下过度;其病机包括"中虚""痰逆"两个方面,方中人参专为"中虚"而设,旋覆花、代赭石专为"痰逆"而设;后世医家依本证病机偏重的不同而对旋覆代赭汤随证加减化裁,既用其治疗痰逆引起的嗳气、眩晕、咳血等病,又用治中焦虚寒所致的下利,拓宽了本方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总结从"治中焦如衡"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脾不升清、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导致中焦失衡为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关键,可出现胃气上逆、肝火犯胃等证型,治疗以降逆和胃、平衡中焦为主。  相似文献   

9.
吴茱萸汤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吴茱萸汤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经历代医家应用治疗头痛效果良好,其温经散寒止痛之法适用于肝胃虚寒头痛的病人。从中医学理论分析,头痛的基本病性为本虚标实,实邪多表现为肝风、肝火、痰浊、瘀血等,而正虚的表现多为气血虚损、肝肾精亏和肝胃虚寒等。对于肝胃虚寒、浊邪上逆之证,疼痛发作是由于虚寒而致浊邪上逆,当扶正以祛邪。故而即使在发作期,治疗多先用扶正为主,或扶正以祛邪。吴茱萸汤的治法、组方,符合虚寒头痛的转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刘桂颖教授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经验。刘桂颖教授认为形成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关键是气机升降失常,病机为胃气上逆,肺失肃降。因此治疗本病应从肺胃而治,以肺为标、以胃为本,达到标本兼治。治宜理气化痰,降逆和胃,刘桂颖教授在临床上采用温胆汤和乌贝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1.
介绍曹志群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经验。曹教授认为该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失健运、升降失常为其本,肝胃失和、胃气上逆、湿热内蕴为其标。其将患者内镜下胃黏膜表现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对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进行辨证论治,并运用名老中医夏度衡老先生肝胃百合汤及经典方剂小柴胡汤加减进行治疗,以畅达肝胃气机,调理脾胃升降,从而达到治肝和胃之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吐血一症,首当止血。张锡纯遵《内经》之旨,紧抓胃气上逆这一基本病机,无论其证或虚或实,或凉或热,皆以降胃之品为主,如代赭石、半夏、大黄等,使气顺吐止,则血不致奔脱;同时善用收敛之品如龙骨、牡蛎、山茱萸等,以敛补胃中血管破裂之处,遂成止血之功。张氏通过降逆、收敛二法,急则治标;血止之后,又须防其瘀滞,化瘀生新为其治疗吐血的第二步,常用三七、血余炭等防止瘀血产生。止血活血后进一步辨寒热虚实,为治吐血之第三步。张氏"寒降汤""温降汤""清降汤""滋阴清降汤""保元寒降汤"等治吐血方的方名,可以体现其通过辨寒热虚实以治其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吴茱萸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瑞霁 《四川中医》1997,15(2):55-55
《伤寒论》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不仅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尚能温肝散寒,平冲降浊。笔者谨守病机,用其治疗高血压病而证属肝胃虚寒,浊明上逆者,常获得满意疗效。一般来说,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多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亢盛为标,或兼挟风、热、痰、瘀等。何以出现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证呢?笔者体会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高血压病始为阳热亢盛,而长期大量服用平肝、潜阳、清热、镇逆等重坠寒凉之剂,戕贼肝脏,遏逆其条达之性;或损伤脾胃,内生寒湿痰油,以致脾胃虚寒,肝气郁遏,阴浊之邪上逆,形成本证。二是素…  相似文献   

14.
寒热错杂证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常见证型,该文认为脾气易虚易寒,胃气易实易热,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常相累而病,易形成寒热错杂证。该证型的病机特点主要为脾寒胃热,脾寒则清阳不升,胃热则浊阴不降,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发病。治疗时效法张仲景寒热并用理论,治以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之法,方以半夏泻心汤加减,从而达到寒热并用以平阴阳、辛开苦降以调升降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临床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中医辨治GERC,从气机升降理论出发,指出气机升降逆乱导致胃气上逆,肺失肃降为其根本病机,而阴亏不能养阳,导致脾虚痰生,气机阻滞,肺失宣降为次要病机,其本在肝、脾、胃,其标在肺,治以调畅气机、疏肝和胃、健脾理气、肃肺降逆为主,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郭绍举主任医师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丰富,提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总以肝郁胃弱为本,气逆泛酸为标;治疗上当气、酸、肝、胃同治,标本兼重,才能紧扣病机,全面兼顾病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以肝胃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制酸安胃、降气健胃与舒肝和胃并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证时将旋覆代赭汤、反左金丸、四逆散、乌贝散、半夏厚朴汤等经方组成...  相似文献   

17.
旋复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淑芳 《新疆中医药》2007,25(5):125-125
旋复代赭汤,出自仲景《伤寒论》。方由旋复花、赭石、人参、半夏、生姜、甘草、大枣7味中药组成。原方用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意气不除者"。方中旋复花性温而下气消痰,降逆以除噫,为君。代赭石体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为臣药。生姜化痰散寒止呕,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佐药,辅君臣以平噫气而消痞,人参益气补虚。甘草、大枣补益中气兼养脾胃共为佐使。后世运用治胃气虚寒之反胃、呕吐、嗳气等症,皆取本方益气和胃,降逆化痰之功。  相似文献   

18.
汪银莹  顾勤 《吉林中医药》2013,33(2):124-127
胃食管反流病中常见胆汁反流,且大多与酸反流并存.西医治疗以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动力为主.中医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病机在胃气上逆、脾失运化,临证治疗以和胃降逆为主,或疏肝清热,或健脾益气,或宣肺降逆,或降气化痰,或滋阴清热等.顾勤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为肝胃郁热,少阳枢机不利,气机上逆,故治疗时以调气机之经方小柴胡汤,可疏利三焦,调畅气机,疗效较好.此外,临证中见肝肺气逆证,如:咽中堵塞感或异物感,但饮食下咽无碍,可予半夏厚朴汤合小柴胡汤加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相似文献   

19.
张楠  尤建良 《河南中医》2019,39(11):1683-1686
不完全性肠梗阻为癌症术后常见并发证,与"肠结"之痛、呕、胀、闭四大主症相似,"肠结"盖因正气亏虚且有形实邪阻滞肠腑,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正气亏虚,寒凝、湿邪、热毒、瘀血、燥结等实邪阻碍气血运行,致肠腑传导失司,发为本病。尤建良教授认为癌症术后:辨证属气虚者,正气亏虚于内,脾虚肝郁,胃失和降,中焦虚寒,痰湿阻络,结合不完全性肠梗阻病因病机特点,采用通腑方以益气疏肝健脾,温燥降逆止痛,并临证加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多为肝失疏泄,气机逆乱,胃气上逆所致,属中医学"胃脘痛"、"嗳气"、"吐酸"、"嘈杂"等病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在临床上取得了可靠的疗效,其中东汉张仲景所创部分经方也切合其病机而起到治疗作用,尤其是在减少复发率方面跟西药对照效果显著。列举5个有代表性的经方(四逆散、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小陷胸汤),综述了近年来经方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现状。在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