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狐惑病又被称为"白塞氏综合征"(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系统炎症性疾病,该病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自限性炎症性反应,其主要表现为口腔及生殖器溃疡、角膜溃疡或虹膜炎以及皮肤丘疹脓疱、结节性红斑样皮损损害的症状。本病常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均可发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狐惑"病的病名和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指导该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狐惑病分位论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狐惑病的治疗规律,从狐惑的病名含义,病机特点及治疗几方面进行探讨,认为狐与惑是根据不同部位进行命名的,二者常可并发且皆源于湿热,但病机特点各有不同;狐以湿热下注为主;惑则与虚火上炎密切相关,因此以辨证施治为基础的分位论治是治疗狐惑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林伟刚 《四川中医》2008,26(1):16-17
本文以动态观和整体观作为研究狐惑病的主要方法,旨在构建起狐惑病从发病到诊断治疗的完整体系.认为"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应为互文,狐惑并存是该病诊断的必需条件.指出狐惑病是现代医学不同疾病在不同人群或同一个体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一类症状相似、中医学病机相类的一组症候群,分析总结了17年来有关狐惑病的临床报导,并结合原著,提出狐惑病的病因病机、发生发展规律及分期辨治特点,指出内外合治是治疗狐惑病的最优方法,苦参是本病外治之要药.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金匮要略》狐惑证候,认为狐惑病因病机在于血热、血虚,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血脉郁热,病情迁延日久导致血瘀,同时湿邪贯穿病程始终。张仲景及现代医家治疗狐惑的理法方药均为佐证。张仲景运用甘草泻心汤、赤豆当归散、苦参汤、雄黄辨证治疗狐惑,以补益中气为本,调治血脉为纲,祛除湿浊为要,内外兼治。现代医家多以凉血活血祛湿、行气活血泄湿、通络清热祛湿等法治疗本病,处方着力点均在祛除血脉之邪。此外,《金匮要略》将百合病、狐惑、阴阳毒合篇论述,百合病病机、阴阳毒证治亦可佐证狐惑“病在血脉”之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5.
昔贤对《金匮》“狐惑”的注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以虫解释者居多,如赵以德在《金匮要略玉函二注》中说:“狐惑病谓虫蚀上下也……,又谓伤寒病内热,饮食少,肠胃空虚而虫不安,故随所食上下部而病名狐惑也”。徐忠可在《金匮要略论注》中也说:“狐惑虫也,虫非狐惑而因病以名之,……谓  相似文献   

6.
狐惑作为中医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因仲景所言,语约方简,使历代医哲对其争议不休。争议焦点之要有二、一是狐惑所指何病?有去结核,溃疡,白塞氏病、性病、甚至爱滋病、莫衷一是;二是关于病名的,即狐惑、狐惑的辩定。本文仅就病名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病名入手,从修辞手法、指代、现代疾病等方面,穿插关于狐惑病症状、选方的理解,以求探讨狐惑病名的源流、内涵。笔者认为狐蜮之名更符合文法对应、互文互通之理;且狐蜮并举共同指代淫乱意象,极可能与性病有关,结果可以认为狐惑病以狐蜮病为名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百合病浅析     
史琳茜 《河北中医》2009,31(10):1559-1560
百合病由东汉医家张仲景首次在《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篇中提出“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其后并详细记载了百合病的症候、治疗、病程及预后等。但因百合病病状复杂,历代医家见解不同,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归纳整理所积累的资料后,对百合病病名、病因病机、病位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前景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白塞病(BS)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主,并可累及全身各系统的慢性全身性疾病[1]。其症状类似于中医的"狐惑病"。"狐惑"作为中医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狐惑之为病,状  相似文献   

10.
<正>狐惑之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其病名为狐惑还是狐蜮,中医界争论较多,且病名之异也造成了对其病因认识的混乱。惑字其下从心,是一种心理状态,蜮字从虫,为虫物  相似文献   

11.
癥积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几方面对癥积病的源流进行考证.系统的总结归纳前人对癥积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对癥积的辨证论治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方便的查阅及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狐惑”病是一种因湿热虫毒所伤,临证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疑难杂病。关于“狐惑”病名的解释,特别是对“惑”的诠注,主要有以下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一,认为“狐惑”即狐疑惑乱。如《医说》:“古之论病,多取象比类,使人易晓,……以时气声嗄咽干,欲睡复不安眠为狐惑,以狐多疑惑也”[1]。清·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中也说:“盖虽虫病,而能使人惑乱而狐疑,故名曰狐惑”[2]。何任先生更直截了当地指出:狐惑病是因为患者“面色变幻和脉象的无定颇使人惑乱狐疑”[3]。其二,认为“狐惑”之“惑”,乃“蜮”字…  相似文献   

13.
白塞病以反复发作性口腔、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为特征,属中医学“狐惑”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毒邪有关。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本病“皆湿毒所为也”;吴谦《医宗金鉴》认为“每因伤寒病后余毒与淫之为害也”;近代岳美中言:“狐惑病是温毒热性病治疗不得法,邪毒无从发泄而自寻出路的转变重症。”笔者现从毒邪角度对其病因病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金匮要略》来谈阴阳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说:“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此段文字论述了阴阳毒的典型症状与治疗方药,但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则论述不详。为此,本文拟从《金匮要略》来谈谈阴阳毒的病名、病因病机、症状、治法等,以供研究和治疗阴阳毒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白塞病是一种以血管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慢性全身性炎症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常伴有皮肤损害,可累及全身多脏器多系统[1]。白塞病属于中医学"狐惑病"范畴,现就近年关于中医药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金匮要略》载:"狐惑之为病……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蚀于上部则声嘎……蚀于下部则咽干……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糖尿病急症,中医对其病名、病因病机等探讨无详细论述,其治疗散见于历代文献中。本文旨在通过对DKA病名、病因病机的探讨及临床证治总结,探索中医治疗DKA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肺痈古代文献的梳理,从病名、病因病机、治法对肺痈源流进行考证。阐述病名沿革,分析各代医家对肺痈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丰富肺痈相关理论,为临床治疗肺系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呕吐源流考     
从病名、病因病机、论治3方面对呕吐的源流进行考证,总结历代医家对呕吐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呕吐的辨证施治进行分析,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百合病浅解     
<正>百合病由东汉医家张仲景首次在《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提出,篇中详细记载了百合病的证候、治疗、病程及预后等。对于百合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多有争论,观点始终未能统一。笔者通过反复研究《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后,对百合病也略有体会,浅述如下。或虫或虫  相似文献   

20.
庞作为  姜德友 《新中医》2014,46(8):16-17
<正>姜德友教授系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学验俱丰,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每起沉疴,对狐惑病诊治尤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总结姜教授诊治狐惑病的经验,以飨读者。1狐惑病命名狐惑病临床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蚀烂为主要特征。患者有神情恍惚、卧起不安的症状,且有惑乱狐疑、出入无迹之性,故以"狐惑病"命名。最早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