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郭登洲博士,为全国百名杰出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及科研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应用中医疗法治疗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为主要特点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是肾内科的一类主要常见疾病,属于中医学"水肿""尿浊""腰痛"等范畴。目前现代医学对于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水肿和蛋白尿等为主要表现的肾内科常见病,属于中医“尿浊”“水肿”等范畴。西医主要采用药物利尿及抑制免疫系统等方式治疗,但治疗存在局限性。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临床治疗特点,能够在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同时缓解现有症状。该文介绍真武汤历史源流、对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认识、真武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现代研究及中医辨证思路,并举验案1则,以期为临床中医诊治肾病综合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韩世盛  王怡 《新中医》2016,48(2):2013-215
正肾病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属中医"水肿""尿浊"等范畴。其病机总属脾肾虚损为本,邪实内侵为标。治疗上主要包括培补脾肾、清利余邪、活血化瘀等[1]。顽固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病情缠绵,激素抵抗或耐药,往往在激素撤减过程中因外感出现蛋白尿反跳,继而重新调高糖皮质激素剂量,周而复始甚至疗效甚微。发汗解表法临床多用于急性外感病风水相搏证,笔者导师王怡教授利用发汗解表法治疗一  相似文献   

4.
正张大宁教授是中医国医大师,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名誉院长,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提出的"心-肾轴心系统学说"、"肾虚血瘀论与补肾活血法"等理论为中医肾病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常见原因。水肿是DN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多见于糖尿病肾病Ⅳ期、Ⅴ期,常伴有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等肾病综合征表现。糖尿病肾病属中医、"水肿"、"消肾"、"虚劳"、"尿浊"等范畴。张教授主张从"虚、瘀、湿"论治DN水肿,现将其治验介绍于  相似文献   

5.
IgA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是IgA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为"肾风""尿血""水肿""尿浊"等范畴,并认为该病以脾肾亏虚为本,风湿毒为标,瘀血贯穿疾病始终.对IgA肾病从瘀论治的病理机制进行探讨,从益气活血、标本兼治,清热凉血、热去络宁,活血利水、斡旋三焦,...  相似文献   

6.
肾病综合征(NS)是由国外学者Hriction于1932年提出的,[1]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笔者对近年来NS的中医治疗及其相关性研究综述如下.NS属中医学"水肿"、"腰痛"、"尿浊"等范畴.  相似文献   

7.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及高脂血症。其诊断依赖于肾脏穿刺病理,其病理特征是免疫复合物沿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沉积,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伴钉突形成。根据水肿、大量蛋白尿等主要的临床表现,特发性膜性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水肿""尿浊"等范畴。陈以平教授精研历代医籍,融汇现代医药理论,历经多年临床探索与实践,创造性地将肾脏病理诊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肾病,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其临床表现除糖尿病症状外,还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虚劳""水肿""尿浊""关格"等范畴。近年来,笔者临床运用二参益气补肾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满意,现将其辨证思路分析  相似文献   

9.
肾病综合征(NS)是由国外学者于1932年提出的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征候群,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白蛋白的通透性增高.本病最基本的根据是大量蛋白尿(≥3.5g/24h),常伴有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30g/L),不同程度水肿及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者,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由特定病因引起的,常见为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感染、药物及新生物引起的综合征.本病归属于中医"水肿"、"腰痛"、"尿浊"等范畴.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主要是因为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引起的。中医辨病可归纳为古籍的"水肿"、"尿浊"、"消渴"、"虚劳"、"关格"、"肾消"等。现从糖尿病肾病的病名、中医的病因病机、中医常用的内治法及中医常用的外治法进行综述,提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其病理变化和预后相当于中医学的"消渴""水肿""虚劳""尿浊"等范畴。文章从两个方面对DN的中医病因病机作了探讨,认为脾肾亏虚为病机之本,瘀血阻络是病机之标,且贯穿于DN的始终,并提出了益气补脾肾、通络化瘀血的治疗原则,旨在从中医角度对DN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原文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该方有解表、散寒、利湿之功,主要用于治疗风寒表邪未散、湿热蕴郁而致的黄疸。本方药物组合严谨、配伍精当,通过内治湿热、外散表邪,使表里证分途而解。水肿是慢性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可归于中医学"水肿""关格""隆闭""虚劳""风水""尿浊""尿血"等范畴[1-3]。《金匮要略》载:"风水相搏,身体弥肿,汗出乃愈。"说明用宣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肾病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水肿""尿浊"等范畴,目前普遍认为多由素体本虚,外邪引动而发病,预后差异较大。通过研究刘完素"玄府气液"理论及叶天士"久病入络"理论,并结合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疾病特点,试进一步探析儿童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微观病机演变规律,以完善对儿童肾病病机及病机演变的认识。认为其病程中存在玄府开阖失常的微观病理变化,部分肾病难治、反复的原因在于久病邪毒伤及肾脏络脉致肾络虚损、脉道瘀阻。应以调节玄府开阖和通利络脉虚滞为治疗大法,治疗过程中注重辛味药物的使用,为儿童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4.
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归属于中医"水肿""虚劳"的范畴。根据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以温阳利水、健脾通络辨证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疗效。了解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辨证治疗,对于该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顽固性蛋白尿属于中医"水肿""尿浊"等范畴,介绍王茂泓基于厥阴风木下陷而致尿中出现蛋白的独到见解,用乌梅丸加减治疗顽固性蛋白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62-1863
糖尿病肾病可归属于中医之"消渴""虚劳""水肿"等范畴。文章从"脏腑病机"理论出发,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肾病综合征属中医“水肿”、“虚劳”、“尿浊”的范畴,中医认为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相关,可用宣肺、健脾、温肾之法。脾统血、运化水谷精微,脾虚不运则水湿泛滥,郁久化热产生湿热,湿性粘滞,易伤阴血。肾藏精、肾虚不固,则精微外泄。本病脾肾亏虚为本,血瘀、湿热为标,故以补肾、健脾、化瘀、扶正为治法,自拟调肾汤治疗肾病综合征,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消渴病"继发"尿浊"、"水肿"、"关格"等病证范畴。我们在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参照现代医学相关认识,结合临床实际,提出DN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可归为中医学"肾消""下消""尿浊""水肿""肾劳"等范畴。通过对近年来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等文献进行回顾,总结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加以展望;认为经方在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和降低尿蛋白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脏病当归属于中医学"虚劳""尿浊"范畴,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及肾功能损害等.司福全主任从事中医肾病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对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因是肾虚血瘀,治疗大法宜补肾活血为本,并根据虚实兼夹之不同,灵活辨治.司师常采用二至丸合茵陈失笑散加减治疗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